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点。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立、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嫉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
自卑心理_自卑心理 -定义
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一种在认知上产生偏差的,认为自己是无能软弱的情感。自卑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总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自我评价是错误的,自卑的人跟自信的人相比,能力并没有区别,区别的只是一种心态,如果调整好这种自卑心态,那么你和别人一样是优秀的。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种缺陷或者短处,而是不能悦意容纳自己,自惭形秽,常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人不可自拔的境地。自卑其实是不可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卑也是推动一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
自卑心理_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深层分析:“自卑与超越”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不是以单独的个体存在,“我们并非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1],而是生活在群体之中,我们会逐渐发现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并不满意,而是希望加以改进和提升。这种追求超越的心理越强,自卑心理就越强。没有人能够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个体一定会采取某种行动来消除自己的紧张状态,以提升自己的地位从而超越他人。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个人在追求超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发展过程。”[2]通常情况下,一个傲慢自大的人的心理感觉是:别人总是瞧不起自己,因此自己必须表现出优越于他人的地位。一个在说话时手势表情过多的人,我们也能猜出他的感觉:如果不加以强调的话,自己所说的东西就显得分量不够。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也会令人怀疑: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抵消的自卑感。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采取的行动已经气馁,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改变自己所处的情境,他仍然无法忍受自己的自卑之感。这时,他仍然在努力设法摆脱它们,只是所采用的方法已经不能使自己通过进步来解决问题。
这样一个自卑的人,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在行动上不再设法克服障碍,而是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与此同时,他的自卑感会越积越多,因为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没有改变,客观问题也依旧存在。而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骤都会逐渐将自己引入自我满足之中,带来的压力也日益增大。
我们可以看到:他虽然像其他人一样竭尽全力使自己处于更优越的地位,可是却放弃改变客观条件来提升自我价值。在他觉得软弱的时候,他会跑到使自己感觉强大的环境中去。
这类人不是将自己锻炼得适应更高地位、拥有更高能力,而是用近乎自我欺骗的手段使自己在自己眼中变强。
我们可以给自卑情结下个定义:“当一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就是自卑情结。”[3]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的状态,所以追求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
有自卑情结的人对公共场所往往抱有恐惧心理,多多少少都会限制住自己的活动范围,将自己局限在自我感觉能够主宰的环境之中。由于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类人不会把兴趣扩展到他最熟悉的少数几个人之外。他们害怕跟别人相处时,不能再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来控制局势。
眼泪和抱怨是破坏合作、贬低他人使自己获得超越感的一种手段。这类人我们可以在他的举止上看出自卑情结,他们已经默认了自己的软弱和他们在照顾自己时的无能。而在其心底不为人所见的,则是好高骛远的目标以及获得超越他人的优越感的决心
自卑情结让一些人在解决问题时,总是无法获得进展。这些人在生活中都表现出对自己行为不当的害怕,因而造成犹疑不决的生活风格。从深层原因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这些人因好高骛远而将自己的成功目标定得太高,无法超越。
自卑心理_自卑心理 -产生原因
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因人而异。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如对自己的期望不高,或者相反,期望过高,不切实际;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口吃等缺陷;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如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等,有人的自卑心理原因是性格方面的,如内向、孤僻等,有人的自卑心理的原因是生活经历方面的,如情场失意,当从出丑,被人嘲弄等。
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总的来说包括四个方面
自我认识
一般人总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样最易使人产生自卑心理。也有人追求自身的完美来获得超越的地位,而这不能实现的目标常常使人心灰意冷失去动力而陷入自卑之中。这些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人对自我认识的不足,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地位,没有正确设立自己的目标,从而形成自卑心理。
家庭经济因素
在家庭中,母亲的教育方法是否成功,直接影响了个人潜能的发展。母亲的教育需要一定的技巧,这需要考验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每个人每天都会处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其中无数地方需要应用孩子的领悟和了解,因此这些能力是无法用教条来传授的。在一个人性格形成发展的初期,如果母亲未能用足够的耐心引起孩子对别人的兴趣,引导他学会合作和分享,那他在未来生活中必然很难学会合作之道,“如果以和人未曾学会合作之道,那他必然会走向悲观之途,并发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结。”[4]
在家庭生活中,父亲的地位和母亲的地位同等重要。通常人在幼年时,和父亲的关系不怎么亲密,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较晚才发生效果。这就需要母亲把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父亲身上,否则孩子在社会感觉的发展上,会有严重的障碍。在外部世界中,男性有比较多的机会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道德关系,权衡社会制度利弊,他们活动的范围比女性的活动范围大。因此,父亲在引导孩子融入社会生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如果不能融入社会生活,那他必然会陷入孤独以至自卑之中。
家庭格局对个人自卑心理的影响也很大。一个人在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交往过程中学会分享、合作等行为模式。对长子女而言,父母对他们的到来充满着热切期待,而且长子女更加希望获得父母的肯定,而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感受到的由于弟妹的出生使自己在家中的优越地位被剥夺的威胁,因此他们相对而言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5]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无地位下降的苦恼和打击,他们永远是家庭关注的中心。然而到学校时他们将承受这种打击,因为在学校不可能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他们承受的落差将更加严重。如果老师不能对他们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这群人极易在落差中感到自卑。
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自卑心理影响很重要。根据米德等人的研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她们每天劳动,掌握经济实权。男性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从事艺术工艺与祭祀活动并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这种分工使该地区的男人有明显的自卑。成长经历有关
人的一生不能说漫长也不能说太短,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
个人性格特点
意志品质。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学生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正好相反,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
自卑心理_自卑心理 -学校因素
学校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学校所担负的责任是发现学生种种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在学校环境之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处理好对学生先天不足与后天培养的关系,区分出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要做的事情,是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并从心里对他产生兴趣,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老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他必须了解这个学生的兴趣,并设法使其相信自己在这种兴趣以及发展这种兴趣上都能获得成功,当学生在某一方面对自己满怀自信时,要在其他各点
上刺激他便容易得多。[6]如果不能发现学生行为背后潜在的真正想法,便无法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走出自卑心理的困扰。
自卑心理_自卑心理 -主要表现
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时,才归之为心理疾病。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暗示。其表现在: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常可能遇到不能克服的障碍,导致交往挫折感的发生。如失恋,常常就会引起失恋者较长的时间的不良情绪反应。对待这种爱情挫折,有自卑倾向的人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或倒霉的命运,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这种不良后果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时间性示,使得自卑心理更深入内心,并不断膨大,以致丧失交往的勇气和信心。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一些青少年常因个子矮、过胖、五官不正、身体有残疾、缺陷等抑制了自己天性的发挥,于是感到精神压力重重,常怀疑或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耻笑,因此而离群索处,不敢主动交往或接受友谊。
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带来的消极暗示。有些青少年由于学业上、工作上成绩平平,无出色表现而过低估计自己的才智水平,甚至导致对整个自我认识消极,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于是在交往中过于拘谨,放不开手脚,担心自己成为笑料或被人算计。
对性格与气质自我评价带来的消极的自我暗示,自卑者大多对自己的性格、气质特片有些了解。但他们对于自身存在的不利不交往的性格特征,总表现出无能力的态度,叹曰:“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如那些自认为性格怯懦、抑郁低沉、反应迟绘者,多不敢主动结交朋友,常常“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自卑是心理暂时失去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对此可以通过补偿的方法来加以调适,这种补偿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的青少年明知自己能力不强,却故作姿态,甚至以奇异打扮来招人注意,借以尔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这种消极的补偿方法,是不足取的。
自卑心理_自卑心理 -作用
补偿作用
推进力的形成过程是:由自卑引起心理压力和紧张激活主体的补偿转换机制转化为摆脱自卑的推进力。这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可找到不少的例子来外印证。
阻遏作用
阻遏力的形成过程是:自卑引起心理压力和紧张激起逃避或退缩反应抑制自信,导致焦虑形成内在阻遏力。这是相当普遍,也是非常有害的压力转换模式。现实中这样的事例很多。
自卑心理_自卑心理 -大学生群体
自卑心
当代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容易产生程度较高的自卑心理,原因如下:
自卑心理角色换不适应
踏入人才济济的大学后,大多数大学生感到从前的各种优势已不复存在。这种落差大大地刺激大学生的自尊心,并逐渐陷入自卑的境遇。
社会因素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同学之间家庭背景差异较大,容易使贫困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偏差,使他们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产生障碍,害怕被别人看不起,顾影自怜。
理想差距
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在自我的一致性较低,因此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就容易产生自卑情绪,甚至以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依赖性
有些大学生长期由父母包办一切,形成一种脆弱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哪怕只是一点点不顺心,就无法承受,就会对生活和未来失去信心,进而掉进自卑的罗网。
特殊个性特点
自卑心理较强的大学生多数伴随有性格内向、胆小、多疑、处事谨慎、优柔寡断、不善社交、应变能力较弱等性格特点。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要大,当然,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
自卑心理_自卑心理 -战胜方法
认知法
自卑心理就是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自卑者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抱负,自我评价协定高,当在学习生活中,由于自己方法不当,或缺乏处世能力而陷入困境时,自尊心受到损害、优越感严重失落,于是从一自尊自信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个完全失去自信的人。
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优点,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但也不忌讳自己的缺点,没有缺点优点也能以浮出水面。这样就能正确地与人比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时,也能看到自己如人之处或过人之处,伟人之所以难以高攀,是因为你跪着看的缘故。其实,最重要的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等来确立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为此发奋努力,为断进步,最后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人生。
作业法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有此心理学同学,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份喜悦,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信心的强化。而自信心的恢复需要有一个过程,切不可着急。应从一连串小小的成功开始,通过为断的成功来表现自己和确立自信,来消除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有自卑感受的人多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因此,表现自己还得从锻炼自己的性格入手。有自卑感受的大学生应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坚韧性、果断性、勇于进取等优秀品质,确立自信,以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补偿法
补偿法即通过努力奋斗,以某方面的成就来补偿自己自身的缺陷。生理上的补偿现象,如盲人尤明、聋者尤聪,这是大家常见的。其实,人还有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能力。勤能补拙、扬长补短,可以说是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作用。华罗瘐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记住:只要功夫深,一定能赶上他人。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扬长补短。亚历山大、拿破仑,他们生来身体矮小,这是他们的短处,但他们并不因此自卑,而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并立志在军事上取提成就,经过不断努力,最终他们都成功了。所以说,人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而要看自己愿不愿意改变。只要找到正确的补偿目标,就能克服自身的缺陷或者从另一方面提到补偿。
领悟法
领悟法即有自卑感受的大学生,主动求助于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分析治疗。其要点是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经分析找出导致自卑的深层原因。经过心理分析,主求助者领悟到,一个人之所以有自卑感,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显然,自卑者会发现被过去生活中的阴影影响今天的心理状态是没有道理的,从而使他们有豁然开朗之感最终从自卑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暗示法
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人对自我的一种暗示作用。它与人的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则带来积极的行动。每个人的智力相差都不是太大,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应不断地暗示自己,别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好。始终坚信“我能行”、“我也能够做好”。成功了,自信心得到加强;失败了,我们也不应气馁,不妨告诉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慢慢来我会想出办法的。”
性格训练法
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在性格上表现出不当之处,如内向,不与人交往,敏感多疑等,为此我们不妨进行一下成功性格的训练。
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随意找到四个你的熟人,问他们对你的印象如何,确定你是否喜欢他们的回答,判断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留给别人的那种印象。
第二、确定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演员的话,愿意扮演什么角色,以及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
第三、选择任何一个你所崇拜的人,列出他身上那些使你崇拜的特征和品质。
第四、把第二和第三综合为你自己所选择的性格。
第五、改变你的形象、行为、个性中你所不喜欢的东西,强化你所喜欢的东西。
第六、去表现你的新个性。
自卑心理_自卑心理 -打破枷锁
客观看待事物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是过多地看重自己不利和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缺乏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自己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客观地分析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尤其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而不是妄自嗟叹、妄自菲薄。
弥补自身不足
有自卑心理的人大都比较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消极暗示,从而愈发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而如果能正确对待自身缺点,把压力变动力,奋发向上,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成功,从而增强自信、摆脱自卑。
自卑,除了消磨一个人的雄心、意志,使他自暴自弃、悲观漏气之外,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作用。年轻人,生活、事业都还刚刚起步,征途还漫长着呢,即便起步时迟缓了一些,或走了点弯路,成绩一时不如人,也远不足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好比一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刚起跑时,比别人慢了一些,并不要紧,只要他攒足劲,加加油,照样可以赶上、超过前面的人,甚至可能拿金牌。自然,看到许多同龄人比自己强,毕竟是一件令人惭愧的事。冷静地反思一下造成自己落后的原因是必要的。
自卑心理_自卑心理 -克服自卑
自卑心理1、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自卑的人往往注重接受别人对他的低估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估评价。在与他人比较时,也多半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自然产生自卑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因此,有自卑心理的人,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要经常回忆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经过努力做成功了的事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成绩,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不要因为由于自己某些缺点的存在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了。
2、善于自我满足消除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打击。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意志消沉,增强自卑感。因此,凡事应不怀奢望,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生活、工作或学习,目标都不要定得过高,这样,就容易达到目标,避免挫折的发生。
必须明白和做到:努力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而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每次取得的成功体验,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是十分有利于恢复自信心的。
3、坦然面对挫折加强心理平衡
自卑的人心理防御机制多数是不健全的,自我评价认知系统多数比较偏低。因此,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时候,不怨天尤人,也不轻视自我,要客观地分析环境与自身条件,这样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才可以发现人生处处是机会。
4、广泛社会交往增强生活勇气
自卑的人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群交往,由于缺少心理沟通,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自卑者如能多参与社会交往,可以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丰富生活体验;通过交往,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潭;通过交往,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
自卑心理_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解决方法
1、改变自我认识
人不能没有自我,也不能只有自我。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一个只有自我的人,狂妄自大,缺乏团结合作精神。自我意识过强或过弱都是自我认识不足的表现,也是自卑的表现,因为他们无法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作出正确评估。对这些人来说,首先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盲目进行比较或是给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以求超越他人。人和人其实只有微小的差异,但这种微小的差异会发展为愈大的差异,这就源于个人的心态。所以,要拥有宽广的胸襟、宽宏大度,不自命清高、不墨守陈规,这会让个人宠辱不惊,没有从优越感到失落感的落差,也没有超越凌驾于他人之心,就不会产生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和抱负,自我评价协定高因而,当他们缺乏能力而陷入自卑时,失落感便更加严重。所以,人需要认清自我局限,放弃完美主义。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无法随心所欲;人经常会有遗憾,不能如愿以偿。人类是一种不完美的存在,只有想象中的自己可以是完美的,而我们却生活在现实中。完美主义的自我要求之下,难以超越自我和他人,最容易产生自卑感,我们不需要完美主义。如果拚命地追求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心理承受力就会下降,而它又为自己的挫折感加重提供了一个不良的人生哲学基础,而挫折感经常是形成自卑感的催化剂。[7]
2、建立正性暗示
自卑情结严重者,往往有比较严重的躯体化症状。因此,运用森田疗法包容问题,要尽可能进行正性的自我暗示,超越自卑、增强自信。只有在不被症状困扰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超越自卑情结。[8]
3、储蓄成功信心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并且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划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成功的动作模式时,人又可重新获得那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自卑,充满信心。[9]自卑者需要多为自己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给予自己肯定,储蓄成功的信心。
结语
克服自卑心理,我们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做到真正的超越,并且在人生途中重新审视自己、更好的把握自己。
了解更多身心健康的知识请上健时康APP-健康管理、就医问诊、健康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