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 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鸢都潍坊,潍坊风筝-世界风筝之都

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其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

潍坊风筝_潍坊风筝 -鸢都潍坊


潍坊风筝

风筝,古称“鸢”,潍坊又称潍都,鸢都,由此得名,可见潍坊制作风筝历史的悠久。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

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其种类有软翅类,硬翅类,龙头串式类板子类和立体桶子类等。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风筝是潍坊的象征,每年的风筝节是潍坊以风筝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活动。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 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鸢都潍坊,潍坊风筝-世界风筝之都

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


潍坊“龙头蜈蚣”风筝。

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

潍坊风筝_潍坊风筝 -世界风筝之都

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就设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也是中国的风筝之乡,制作历史悠久,属中国三大风筝派系之一,与京、津风筝齐名鼎立,享誉中外。潍坊风筝题材多样


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

,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民间生活气息。每年4月20日至25日举行潍坊国际风筝节,每年都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

潍坊国际风筝节的活动内容


世界风筝都潍坊风筝博物馆。

节庆的活动内容包括:举办开幕式,放飞仪式,国际风筝比赛,国内风筝大奖赛,评选风筝十绝,参观风筝博物馆,观看杨家埠民间艺术表演,参观民俗旅游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娱乐等。

潍坊国际风筝节的意义

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并有众多海外人士参与的大型地方节会。自1984年起至2013年已成功举办30届。其创立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被全国各地广为借鉴。国际风筝会的举办,让世界了解了潍坊,也使潍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潍坊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好节会牌、唱好节会戏的新路子,从第16届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的办会模式,使风筝会越办越好,吸引了众多游客,风筝会期间还同时举办了鲁台贸洽会、寿光菜博会、潍坊工业产品展销会、昌乐珠宝展销订货会、临朐奇石展销会等经贸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风筝会期间,前来潍坊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经贸洽谈、观光旅游、对外交流、理论研讨、新闻报道、

潍坊风筝_潍坊风筝 -寓意象征


潍坊风筝

潍坊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

风筝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寄托着“吉祥”和“吉庆”,兴趣和理想。那绚丽多彩的颜色,与其说是所模仿事物的标志,毋宁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放风筝,则是易做、经济、老少皆宜的娱乐,健身活动。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人们手牵引线,或在春山,或在平原,或在白沙无际的海滩前后奔跑,臂、腿肌肉得到了锻炼,眼睛得到调整,气血为之畅达,这对人的生命是多么有益啊。伴随着风筝的兴盛,潍坊风筝又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家庭成员,以商品的形式进入流通,糊制风筝成为一种职业,是一种重要生计。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和店铺就有30余家,清明时节在集市上摊的有数十户,外地客商在这里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潍坊风筝,由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钟爱,伴随着国际潍坊风筝节的连续举办,已成为当代潍坊人的文化象征物,它越洋过海。联结起了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也成为潍坊市经济腾飞的巨大杠杆。潍坊风筝的制作,也走上了传统技法与现代新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进入了风筝发展的新时期。

潍坊风筝_潍坊风筝 -主要特点

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气韵,扎制博采众家之长,特别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把国画的传统技法,运用到风筝的绘制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风筝的一个重要流派。

潍坊风筝的艺术造型特点和风格: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品种繁多、起飞灵活。在中国的风筝家族中,潍坊风筝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广博。以其材料的奇特选用,设计的夸张变形,画工的年画技法,以及放飞的巧用力学原理,构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蜚声古今中外。

潍坊风筝_潍坊风筝 -体系流派

今日的潍坊风 筝艺术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作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大体有如下三种:

传统民间派

潍坊民间风筝,从历史上看,是相对宫廷风筝和艺匠风筝而言的:在现代,则是相对现代新式风筝而言的。其特点是:

(1)、民间风筝的制作者,多数是农民和手工艺人,一般地说,在艺术上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他们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理想和愿望。他们的风筝,无论是造型、用料、色彩的配置和制作风格,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民间风筝大都是结合清明、重阳节这些传统节令制作的,所以其主题是有选择的,形式讲究装饰性.

(3)、民间风筝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蔑扎纸糊,不甚讲究,但风格粗犷,不矫揉造作.

(4)、民间风筝受地域性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的影响,而且在制作中往往相互观摩、磋商,加之祖传、世袭的因素,所以, 民间风筝带有古老传统的色彩,实际上是一种集体创作。

传统艺匠派

由于出现了卖风筝的生意,专职风筝艺匠也就应运而生。在潍坊历史上,甚至有不少知名画家也参与风筝的绘制乃至设计制作,使潍坊风筝中出现了十分考究的精品。当然,这些精品,一般人玩不起也买不起,而买这些风筝的有钱人,往往提出要求,向艺人订作,这就是那句流传下来的谚语所说的情况“七分主人三分匠”。另外,在新旧朝代更换期间,一些宫廷风筝艺人流落民间,也促进了艺匠派风筝的发展和提高,使其带有宫廷风筝庄重、华贵的特点。传统艺匠派对潍坊风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它使潍坊风筝从一般的玩具,上升为有价值的工艺品,成为潍坊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创新派

由于广大专业美术工作者、科技人员、工人、城镇居民踊跃参加风筝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工艺、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在继承传统风筝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崭新的现代风筝。现代风筝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造型简洁、明快、清新、巧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风筝的悠久历史:

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是普及于山东各地的一种玩具,尤以潍坊为盛。

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相传有位姓陈的哑巴艺人扎得风筝新颖好看,放得又高又稳,远近闻名。这时,清明节前后竞放风筝也成了当地的踏春风俗。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曾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大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来怀念潍县:“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的淋漓尽致。“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步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这是潍县诗人郭麟对他家乡清明寒食放风筝的真实描写。到近代,潍县成了国内外闻名的风筝产地和市场,有首《竹枝词》是这样描写当时风筝市场的盛况的:“风筝市在东城墙,购选游人来去忙,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风筝飘洋过海,被带到美国、日本当作艺术珍品馆藏起来。新中国建立后,潍坊风筝作为潍坊市的象征,更加受到当地人民的珍爱和重视。从1984年起,潍坊市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国际风筝节;1988年,潍坊市被国内外风筝界选为“世界风筝都”。潍坊风筝走向了世界,真正达到了它的鼎盛期。

个性是艺术成功的标志。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典故与传说

风筝,中国北方称“纸鸢”,南方称“鹞子”。“风筝”这个名字,大约始于五代(公元907――960年)据明代郎瑛《询匈录》记载,五代有位叫李邺的,在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在纸鸢头上系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发出象“筝”一样的声音,故名之为“风筝”。
风筝是怎样发明的?有人说是我们的祖先受到风吹斗笠、树叶的启发,有人说是受帆或帐篷的启发,
风筝的故乡----古城“潍坊”。也有人说是受了飞鸟的启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最早的风筝出现在中国,却是国际风筝界一致的公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墨翟(公元前 468-376年)居鲁山(今山东潍坊青州西南部一带)时曾“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就是世界最早的风筝,别具匠心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后来,墨翟把制造木鹞的方法传给他的学生公输班(又称鲁般、鲁班),公输班又加以改进,用竹 为材料制成“竹鹊”,能在空中飞三日之久。公输班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把风筝用于军事。早期的风筝还被用于传远消息、测量风力等。据<<独异志>>记载,太清 三年(公元549年)梁武帝被叛军侯景困在南京附近的台城,简女献计作纸鸢藏诏于中,飞空传书,以谋援军,因风筝被敌方射下来而不果。
风筝作为一种娱乐工具,大约从唐代开始。公元713年,唐玄军李隆基曾在山东蓬莱宫宜春院观看“八仙过海”风筝的放飞。宋代的<<宣和风筝谱>>有多处记载着帝王贵族玩赏风筝的情况。由于造纸术的出现,风筝改用纸糊,大大降低了费用,很快传入民间。此后,随着国际交往,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恰如一位外国风筝专家所说的:“中国人民在两千年前就发明了风筝,这是举世公认的。风筝引起人类飞向天空的遐想,导致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飞机的发明。” 时代的进步使得风筝的作用也随着发生的变化。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经有过多次的转换,其最初的功能据说是用于军事,许多历史资料中都曾提到:汉将韩信曾将风筝放飞到空中,根据风筝的放飞线长度来计算到未央宫的距离之事。在史书中曾经记载过,公元559年,齐文宣帝下令让囚犯乘坐风筝,从八丈(大约26米高,今残台高12米)高的金风台上向下飞行,能够飞出城的便可赦其死罪。被囚禁者急欲求生,“各乘纸鸱以飞”。结果,中有一个叫黄头的死囚乘风筝滑翔成功,安然飘到城外一个叫紫陌的地方,但后来又被捕,饿死在狱中(见《北史卷十九献文六王传》)。
据此传说可以推测,唐代前的风筝可能多为尺寸比较大的风筝,可以进行载人飞行,成功与否另当别论,只能推测放飞的技术已经成熟。 〈新唐书田悦传〉又记,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唐将张丕被叛军田悦的军队困在临名,情况危急,张丕“急以纸为风鸢”,其上书有“三日不解,临名士且为悦食”之言,风鸢升空后“高百丈,过悦营上”,田悦命善射者射之,竟不能及,求救书终于由风筝送达援军,因而解围。到了唐代中期,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能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使得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开始使用纸张。风筝走向民间,风筝的类型也多了起来。中唐诗人元稹(公元779-831年在他的咏物诗〈有鸟二十章纸鸢〉中写道:“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有关全文详见参阅风筝诗词栏目)。其他一些诗人也在唐诗中多次写有咏风筝诗词。通过这些文献记载,可以看出盛唐时期的风筝活动情况。
到了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宋徽宗便是一位风筝的热心倡导者。他除了自已在宫中放飞风筝外,据说还曾主持编撰了一本,〈宣和风筝谱〉。因有文人的参加,象形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当时,风筝已成为儿童们的普通玩具。小儿竞放风筝已成为春天郊外的一景。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使制作风筝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另外还出现了一种专门放风筝的职业人”赶趁人”。在当时,许多画家也乐意取放风筝的题材入画。宋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郭忠恕的画很受人们的欢迎。
而到了明清时期,风筝的发展达到了鼎盛。由于年代距今不是太远,有不少的文献资料有关于风筝的记载。明清时期的风筝无论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放飞技艺上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明清风筝的装饰手法上也较过去丰富。风筝和各种民间工艺开始有机地结合起来。当时的年画作坊还用木版年画来印刷风筝纸,民用纸扎艺人所用的装饰手法和材料也多样化起来:有贴纸、纸塑浮雕、剪纸、描金银、加纸花等。在音响装置上也有发展,除过去的响弓外,“又以竹芦贴簧,缚鹞子之背,因风气播响,曰‘鹞鞭’”,在沿海一带,还有用葫芦、白果壳做成哨子,个数、大小不一地装在风筝上,发音雄浑,周围几里均能听到。明清时代,许多文学家、画家还以风筝为题材,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佳作。明代画家徐渭(公元1521-1593年)晚年时画了许多风筝画,并题了许多风筝画诗,据后人统计有30多首。在杨家埠和杨柳青年画中也有以放风筝为题材的。当时,许多文人也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朋友,并认为这是件极风雅的一事。这其中以文学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琴最具代表。他在其作品〈南鹞北鸢考工志〉对风筝进行了极为详尽的介绍,据传在这部书中介绍了43种风筝的扎制技法。
近代,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风筝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开始普及,国内外的风筝比赛促进了风筝这项活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加入到这项活动家中来。

潍坊风筝_潍坊风筝 -制作方法

潍坊风筝的独特个性是通过“扎、绘、糊、放”的四艺来具体表现的。


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的骨架一般用竹材扎成,扎骨架的工序有:

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有“抽削”、“推削”诸法)、修竹条、弯竹条、扎结竹条等。风筝架子多种多样,扎法各有千秋,一般说掌握了硬翅风筝、软翅风筝和拍子风筝架子的基本扎法后,就可以自由变化,扎制各种风筝了。前辈艺人们在扎风筝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有的还编成了歌诀。例如扎硬翅胖沙燕的口诀是:胖燕四四法最新,一头一腹一尾根。―亡条平直须坚硬,下条扁软势随形。七段等分论条架,两膀对扎半圆形,中腹应按双分计,尾竹上端中线寻。下端长短如何定,横设架子首尾千.托纸中间方四块,两膀各四必相亭。头部迎风腹为主,冕竹要软好泻风。裆肥纸阔单面软,迎风不会左右慨。

糊风筝用纸,用矾绢,用薄绸等,可依风筝形式确定。倒如,糊蜻蜒风筝用绢,因为绢比纸的透明度好,更像活蜻蜒的翅膀,糊龙青鱼尾部用绸,放飞时迎风抖动肖似鱼尾,糊鹰不能用绢,因为绢受风后抖动就不像在空中打旋的鹰了,必定要用皮纸或托裱了的防风纸。糊风筝时,先比着架子剪纸,纸比架子大些,边缘部分剪开一些口子,在边缘涂浆糊后,依次把剪开的边缘糊在纸条上。糊法有两种;一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四个面上,此法叫“包边儿”,二是把纸包贴在竹条的两个面上,待浆糊干了之后,用刀把多余的纸裁下来,这种方法叫“裁边儿”。这种方法是要露出一部分削修加工的竹条,以显示艺人的制作技巧。风筝可以先糊后绘,也可以先绘后糊。因为风筝的彩绘图案多是对称的,为了使图案对称一致,艺人们一般是先绘后糊。先把各部分的纸剪好,彩绘、阴干,熨乎,再糊到架子上。彩绘时,各部分衔接处图案不画全,留出一些空白,糊好后再把衔接处的图案补画整齐。各种风筝的具体糊法也各有不同,倒如:沙燕风筝先糊两膀,再糊两腿。最后糊头、腹,米字风筝也是先糊两膀,拍子风筝用平贴法糊纸等等。

风筝的绘画构图与设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潍坊的风筝吸取了潍县木版年画的技法,又博采京津画风筝之长,线条粗犷,色彩以红、黄、蓝三色为基础色,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在对称中达到强烈的美的视角效果。如潍坊的龙头蜈蚣风筝,胡敬珠派造型以群青色为主,便以浓艳着色,直观效果对比强烈;康万香派则以普兰为主,代表海水,同时以红或桔红的暖色,使整个画面形象鲜明,风筝腾空之后,与蔚兰的天空产生和谐又鲜明的视角效果。西方艺术大师说过:“要懂得用最少的颜色,如果该用七个颜色,你却用二个表现时,那你的本事就更大了。”潍坊的风筝艺人对风筝的构图和彩绘,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尽量少用色,以块色为主,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民间艺术色彩单纯而浓郁的特点。

放风筝的工具有线、绕线工具和供游戏用的各种附加物。放风筝的线有“缝衣线”(适合放小风筝)、“小线”(三股棉线,民间最常用的风筝线)、“衣线”(真丝线,细的叫“丝线”,粗的叫“丝绳”)、“麻线”(从前民间用此线放大风筝)等等,绕线工具最普遍的是“线桄子”,这是一种穿在轴柄上的六角线线轴,可以自由地旋转着放线。收线时,一手拉线,一手打轮,十分方便,样子也玲珑可爱,本身就是一件惹人喜爱的玩具;还有一种“简易桄子”,轴柄上穿着一种扁框,用起来也很方便。如果放大风筝,则要用“线拐子”;放更大的要用“绞车”。风筝的附加物,是放风筝时作游戏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风琴”、“锣鼓”、“送饭儿的”等。

潍坊风筝_潍坊风筝 -主要类型


潍坊风筝

风筝的种类很多,按形象分有鸟形风筝(如鹰、燕、仙鹤)、

虫形风筝(如蜻蜒、知了、蝴蝶)、水族风筝(如金鱼、蛙、蟹)、人物风筝(如孙悟空、胖娃娃、老寿星)、字形风筝(如“双喜”、“福”字、“寿”字风筝)、器物风筝(如扇子、钟、宫灯)、变形和几何图形风筝(如瓦片、八卦、五星),按风筝的构造分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拍子风筝、平桃风筝、软风筝、桶形风筝等;按风筝的功能分有玩具风筝、观赏风筝、特技风筝等等。按大小又可分为巨型风筝与微型风筝。如潍坊艺人扎的“鲤鱼跳龙门”风筝,两层楼高,面积为174平方米,扎风筝的艺人是站在楼上扎成的。巨型立体蜈蚣风筝,龙头状的头和数十节的身,共100多米长。发放时,必须先将尾部和身部逐渐放起,再靠身部几十节圆方形风筝将沉重的龙头提升到空中。小型的蜈蚣风筝一样首尾齐全,却小到可以整个藏在火柴盒中。

潍坊风筝_潍坊风筝 -著名艺人

杨长岭


潍坊风筝

男,1945年1月出生于潍坊杨家埠。受祖传技艺的熏陶,从事杨家埠风筝扎制艺术四十余年,善于博采众长创新发展。探索研制出“集浮雕立体、巨型板翅”为一体的创新巨型风筝。其特点是面积大但起飞平稳;用料考究扎糊精到;造型逼真色彩鲜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堪称潍坊杨家埠创新风筝的代表人物。 1988年4月, 串式风筝《天鹅》获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三等奖,被潍坊风筝博物馆收藏。1989年4 月 ,大型软翅风筝《降龙伏虎》获第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一等奖,被潍坊风筝博物馆收藏。大型自由体风筝《飞向太空》获潍坊一等奖和创新奖。1990年4 月,中型立体风筝《奔向未来》获第七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世界风筝十绝奖,被潍坊风筝博物馆收藏。出访日本比赛,其作品《龙头蜈蚣》 获世界风筝大赛七佳奖被日本收藏。1991年.4 月,立体筒式风筝《巨龙腾飞》获第八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获优秀作品奖 。1992年4 月,超大型立体风筝《天鹅》(复线式)获第九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优秀作品奖 。1993年4月, 串式风筝《二龙戏珠》获第九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特别创新奖1994年4月,38平方米风筝《鹰王》获第十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特别奖,收入《潍坊风筝全集》1995年4 月, 66平方米《龙腾虎跃》获第十二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世界最大风筝奖。1996年4 月,67.5平方米《龙凤呈祥》获第十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最大风筝奖。1997年4月,44.12平方米《 吹箫引凤》获第十四潍坊国际风筝会全国最大风筝二等奖。1998年4 月, 36.16平方米串式《虎虎生威》获第十五潍坊国际风筝会获创新风筝二等奖。 1999年4月,巨型风筝《天鹅》获第十六潍坊国际风筝会获潍坊最大风筝奖 。1999年10月,风筝《世纪腾飞》获潍坊庆国庆“宏源杯”风筝创新大奖赛民族文化奖第六名。 2000年4月,立体软翅《世纪飞龙》获中国首届风筝创新作品大奖赛铜奖。

张效东

字道一,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自幼跟爷爷学习雕刻,绘画,风筝扎制。他悟性高,善于探索,博采众长。创新扎制了声,光,电一体的动态风筝,堪称风筝一绝。其本人在历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多次获奖,先后被授予“潍坊风筝明星”“潍坊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风筝专家”称号。2003年被编入寒亭区志大词典,潍坊美术名人录。曾多次应邀前往塞舌尔,毛里求斯,新加坡等国讲学,传承风筝技艺,文化艺术交流。并受到爱新觉罗毓岩,书法家启功,欧阳中石,董寿平等人的赞誉题词。其扎制的风筝作品“金鸡报晓”被国家邮政部选中并作为邮票发行。国内外新闻媒体多次采访报导,称其为“风筝怪才”是当今风筝界的一代宗师,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为民间文化传播和风筝创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其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各大风筝博物馆收藏。

陈善庭

即陈扎彩,俗名陈哑巴(1822~1874年),是同治年间有名的风筝艺人。陈善庭擅长人物风筝。他把擅长的人物风筝改扎家禽走兽,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为群众所熟知、寄托了劳动人民质朴深厚感情的“十二生肖”风筝。

张衍禄

张衍禄风筝手艺一般,他得以跻身于十一家风筝世家,是受惠于他所开的风筝铺。他20岁是就开了风筝铺子,有趣的是他边卖风筝,边介绍风筝典故,讲授扎制手法,顾客是先听再看后买,所以大家都很熟悉他,信任他。

牟秀兰

潍坊民间艺人牟恒帮之女,代表作是桶形风筝。其中彩绘牡丹是她的拿手好戏,故人们送她绰号“牟丹”。她制作的“牡丹仙子”,是依照她已彩绘好的画稿设计造型的,实际上是一种合线风筝,也叫做合放风筝。造型是根据人物和实物的形状扎制,加已工笔彩绘。风筝骨架是人物和盛满牡丹 的花篮。

郭遒馨

(1902.12.20~1978.3.4),字兰村,以字行。国画家、工艺美术家, 潍城区城里人。 他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美术。1919年12月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上学回潍后,与同学好友赫保真、傅柳坪组成研究国画的“益社”,并拜潍县著名画家丁东斋、刘秩东为师,又参加了上海美专的函授学习。1922年在 “益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潍县同志画社”,他为主要成员之一。

胡敬珠


潍坊风筝

(1893~1964年)。潍坊著名的风筝艺人,11岁起学扎风筝。他扎的第一只风筝就是龙头蜈蚣式样,形态美,工艺精巧,彩绘鲜明。他的拿手杰作是串式风筝,腰节,用料,大小,厚薄都十分讲究。他讲究竹节对称,以保证起飞效果,再加上蒙面时松紧适度,放飞易起。据天津风筝艺人回忆,胡敬珠串式风筝的制作方法,曾被一风筝艺人用记录本抄写在风筝爱好者手中广为流传。胡敬珠中年在扎制潍坊龙灯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且是一名“快手”。

杨同科

杨同科是今杨家埠风筝的代表人物之一。杨同科继承和发展了潍坊杨家埠风筝的创作方法。一方面详细研究了杨家埠年画和风筝的有关资料,总结了老式木版三色风筝的民间传统精华,保持了杨家埠木版三色风筝的传统,又创新发展了风筝的题材和品种。

杨万善

曾用名华南,达善,潍坊市人。人们曾把他与杨家埠的风筝区分为:杨家埠的风筝为“婆婆鞋风筝”,杨万善的风筝称“万善风筝”。他制作风筝,多属于象形类,以板子,桶式为主。杨万善的一大贡献是,创新和发展了“潍坊风筝碰”的制作技艺。他曾家藏北方的和南方的风筝碰二十几种,他制作的碰是在旧式框架结构基础上,用竹条绑扎,能上天撒花,还能返回地面。

韩连溪

潍坊城区人,出身手工艺家庭。从未拜过师,却很会“偷师”。他受牟家风筝技艺的影响,凭者自小掌握的首饰制作技艺,集当时各家之长,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他扎制的硬翅风筝,构图奇特,代表作是“八仙飘海”“苏武牧羊”“钟馗捉鬼”“李逵探母”“仙鹤童子”等。在1993年春天潍坊的一次风筝大赛中,他制作的硬翅风筝,扎制别致,起飞平稳,轰动了会场。

康万香

(1899~1964年)。潍坊市东关后门街人。他能创作出各种造型不同,色彩不同的龙头,不少民间艺人赞扬他创作设计的龙头“构思独到,色彩相宜”。他制作的风筝大多是龙串。从他扎制的龙头蜈蚣风筝造型和色彩上,似乎可见民间风筝大色块,重彩的工夫,又有潍坊风筝高手们的写实风格,被人们称为“康派”。

孙永春

1924年生,祖父孙文彩是扎彩艺人,靠做画匠,学铜匠过日子,父亲孙德绍,字举信,生于1883年,是潍坊当代很有影响的一位民间风筝艺人。1928年,全家在潍坊东关镇武阁外开了“庆春风筝铺”。孙永春12岁开始跟父亲学扎风筝,以串式最拿手。其作品取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绚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80103/79146.html

更多阅读

全国各地的博物馆 世界各地博物馆

国立博物馆A澳门博物馆B半坡遗址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人文博物馆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北京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水晶世界与黄金屋顶

进入奥地利后,我们先开车到 了因斯布鲁克西面的施华洛世奇总部“水晶世界”。水晶世界包括博物馆、露天公园和营销中心。博物馆门票是11欧元,凭门票在营销中心买饰品每件可优惠2欧元。博物馆有15个展厅,入口大厅陈列着重达31万克拉,世界

潍坊风筝广场简介 潍坊风筝广场图片

潍坊风筝广场地处潍坊市奎文区胜利街与四平路交叉路口,白浪河边,鸢飞大酒店对面。潍坊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位于潍坊市中心,是一个集人防工事、商贸购物、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凸现“环保特色”、“人文特色”和“风筝文化特色”的市民

声明:《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 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鸢都潍坊,潍坊风筝-世界风筝之都》为网友花朵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