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减负的同时要增效,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减负_减负 -基本简介
“减负”对于现在学生中意思已经变味了,减负相当于减去一个负数,起到的反应就是再加上一个正数,许多学生因为“减负”在一段时间中过于轻松,而“减负”过后,老师们会更加地加强力度学习,作业负担,课程时间力度都会加大。但如果减负实行不当,将会造成“越减越负”的现象,尤其是六年级、初三、高三的学生影响较大。如今国内减负客观角度是不可能的,必须改变应试教育。
减负_减负 -有效实施
以如今国内的形式,若想有效实施减负,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从根本体制上入手,才可以,而什么又是最根本的呢?就是高考――这个我们学习最终的目标,只有将高考的机制彻底换血才能实行这种“减负”,如果高考的机制不彻底换血的话,那么也就没必要去喊什么减负了,有些学校为什么会“负负得正”?就是因为他们要对家长负责,必须要他通过高考,这样才能保证它的生源啊,其实学校他不想休息吗?只是眼下的形式・・・・・“学习就是为了高三的高考!”这个从小学一年级就灌输给我们的思想又会在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呢?只有将高考的机制彻底的换血,才能有这个资本谈减负,否则一切就都是空话!而只有在高考机制的彻底换血的情况下,才能逐渐的废掉应试教育,将素质教育逐渐的成立在各大中小学校上。这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程,但可以肯定在不远的将来必可实现真正的“减负”。要想减轻课业负担需要多方面努力:
第一,学校。如果像以分数为中心,就会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课表搞两套,一套按照部颁标准编排,应付检查,一套按学校规定编排,实际操作。中、高考科目,课时都有所增加,尤其是英语、数理化科目,加得更多,一般七节课,也就九节,一天九节课并不稀奇,年级越高,超得越高,体音美、劳技等课常常被挤占,老师也叫苦不迭。
第二,家庭。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中国的家长没有系统地受过培训,大部分基本不懂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对孩子的定位就不准确。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对独生子女期望过高,从小就希望上个好学校,将来考好大学生,找个好工作,当然这里面有社会的误导。三是盲目攀比,没有看清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异。看别的家长买什么资料,自己也跟着买什么资料,看别的孩子上什么班,自己的孩子也上什么班,不看孩子是否需要,不给孩子发展空间,还美其名曰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第三,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质量,过去大多数看升学率,现在看进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尤其是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升学率,评价的基本面没有变。应该说这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根源。
第四,升学压力。现在学生课业负担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基本呈递增趋势。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小学基本没有升学压力。但是考试还不能取消,但考试一直在改革,考试改革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距甚远。考试的类型单一,评价的标准单一,会造成严重损害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学习者为不愿付出的课程付出很多劳动,负担其实也指为不愿付出的事支付过多的劳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减负要做的工作还有丰富考试类型、完善评价标准,让学生发展个性与特长,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自己正确的理想而奋斗。
减负_减负 -减负变相
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都在逃避减负,因为升学压力大、升学率指挥棒等,胁迫学生汇报符合规定的不实情况、暂时做样子等,瞒天过海,骗过了上级领导的教育检查。现在,对于中小学生“减负”的效果,专家们也存在很大的疑问。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现在的“减负”现象变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对于学校来说,减负令在校园内得到了实施,可是在校外缺根本得不到实施。在校外丛生的“辅导班”是减负不能实施的的根本;可是家长们则焦虑,面对重重的升学压力和激烈的“择校”竞争,如果不给孩子多报一些辅导班,多做一些练习会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