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缨花,杜鹃花科露珠杜鹃亚组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本种萼片较大,是本亚组内萼片最大的种类,子房及花柱基部被短绒毛,较易于同其它种相区别。本种花的结构极近似于火红杜鹃 R. neriiflorum Franch.,叶又近似于露珠杜鹃R. irrotatum Franch.,很可能是二者的杂交种。
马缨花_马缨花[杜鹃花科植物] -基本信息
马缨花药名:马缨花
别名:马银花、密筒花、红山茶、杜鹃、麻力光(《云南中草药选》),映山红(《贵州药植名录》),苍山杜鹃(《广西植物名录》)。
汉语拼音:mayinghua
拉丁名:RhododendrondelavayiFranch.[R.
ArboreumSmithsubsp.delavay(Franch.)Chamberlain;R.
PilovithanumBalf・f・etW.W.Smit」
归经:肝;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性味:苦;性凉;小毒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马缨杜鹃的花。
科属分类:杜鹃花科
主治:骨髓炎;消化道出血;咯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
马缨花_马缨花[杜鹃花科植物] -植物形态
马缨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2m。
【枝条】粗坚,直立,初生有丛卷毛。树皮棕色,呈不规则片状剥落。芽卵圆形,芽鳞多数,里面密被白色绒毛。
【叶】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有腺点;叶片厚革质,簇生枝端,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5cm,宽2-5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而微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棕色,密被黄棕色绒毛,中脉和侧脉显著凹下,侧脉14-18对。
【花】花序多花密集,有花10-20朵,簇生于枝端,成伞形状总状花序,花序轴密被红褐色绒毛;苞片厚,椭圆形,有短尖头;花萼小,长约2mm,5裂,裂片阔三角形,被绒毛和腺毛;花冠钟形,大而美丽,紫红色,长4-5cm,直径3-5cm,5裂,裂片先端凹缺,基部里面有5个蜜腺囊;雄蕊10,长短不一,长2-4cm,花丝无毛;雌蕊长3.5-4.5cm,子房1,圆锥形,密被淡黄色至红棕色绒毛。
【果】蒴果长圆柱形,长1.8cm,有5棱,成熟时5纵裂,被黄棕色绒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马缨花_马缨花[杜鹃花科植物] -功能效用
马缨花入药,性味苦、凉,有小毒。木材淡红色,质脆,当地人用来制木碗。
功能:清热拔毒,止血,调经。主治骨髓炎、消化道出血、咯血、衄血、月经不调。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止血药
各家论述
1.《云南中草药选》:清热拔毒,止血,调经。治骨髓炎,消化道出血,衄血,咯血,月经不调。
2.《贵州药植名录》:治红崩。
马缨花_马缨花[杜鹃花科植物] -生态环境
资源分布
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生于海拔1200-3200m的山坡、路旁、村边等灌木丛中。
采收和储藏
春季采收,鲜用或阴干。
马缨花_马缨花[杜鹃花科植物] -植物栽培
马缨花喜凉爽、湿润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夏季应防晒遮荫,冬季则应注意保暖防寒。原产地是酸性土壤,故栽培用土的pH应为5.5~6.5,富含腐殖质、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本种为喜肥花木,但忌浓肥,否则会导致烂根死亡。一般常用矾肥水,每月2~3次。花芽分化孕蕾期,应加施磷、钾肥。还有,浇水也应注意,本种虽喜湿润,但不耐渍水,水分过多易烂根,故浇水的原则是,见干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繁殖可采用播种,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因种子细小,故多用盆播。种子撒播匀,上覆薄层细土,置于阴处,温度控制在20℃,一般20天可出苗,3~4年可见花。
也可扦插繁殖,可在4~7月进行,选取当年生木质化枝条,剪成5~7厘米长的插穗,除去下部叶片,插入基质中,置荫棚下,保持插床湿润,温度控制在25℃,40天可生根,翌年春天即可上盆。
马缨花_马缨花[杜鹃花科植物] -种属特征
本属约800余种,是一北温带分布的大属,主产东亚和东南亚。我国约有470种以上,集中分布于西南山区。它们的花色艳丽多姿,是著名的观赏植物。我国的杜鹃花属有毒植物约在60种以上,多数为我国所特有,而且大都毒性剧烈,常引起人、畜的中毒。羊踯躅、大白花杜鹃和牛皮茶等,人误食中毒的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一般因呼吸衰竭而死。
马缨花_马缨花[杜鹃花科植物] -毒性研究
马缨花有些种虽未发现对人、畜的危害,也不常见,但毒性实验中表现较强的毒性,小鼠腹腔注射这些植物的水或氯仿等溶剂的粗提取物,在小于1000mg/kg剂量时能使受试动物严重中毒或立即死亡。另外,还有很多植物经研究发现含有木藜芦毒素I(34-7)或其类似剧毒成分,也有一定的毒性。现将分布于我国已知含木藜芦毒素I的杜鹃花属植物列入表34―3。此外,从部分剧毒植物大白花杜鹃、羊踯躅等中还分出若干成分,其毒理作用虽和木藜芦毒素有相似之处,但不尽相同,尚待深入研究。木藜芦毒素I(34―7)是本属、也是本科具代表性的毒素,对此研究甚多。在其结构未完全确定之前,曾用asebotoxine、andromedotoxine、rhodotoxin和grayanotoxinI等名称,至1955年竹本常松和柿捉宽等证实上述有毒物质结构相同后才提出以“grayanotoxinI”作为其正式名称,它的结构在六十年代已经确证。木藜芦毒素I(34-7)急性毒性较大,作用迅速而短暂(1小时左右),小鼠LD50(mg/kg)是1.31(腹腔)、0.345(静脉)和5.1(口服),主要中毒症状有流涎、呕吐、呼吸困难肌肉松弛、眼球突出和阵发性惊厥,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它在体内可很快被代谢,无明显蓄积毒性作用[81]。它还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木藜芦毒素I(34―7)有多种复杂的生理作用,属于心脏―神经系统毒物。小剂量可引起呼吸抑制,随剂量增加出现秦施压呼吸,但更大剂量反能引起呼吸短暂兴奋。它能刺激支气管肌肉、声带和横隔膜,产生痉挛样收缩。它对动物血压有双相作用,小剂量为降压,大剂量则升压。降压作用不是中枢性的,而是由于作用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阻断加压反射,使血管产生反射性舒张造成。
木藜芦毒素1对心脏有很强的作用,大剂量时直接作用于心脏引起死亡,能可逆地增强心肌收缩力并产生以期外收缩为特征的心率失常。木藜芦毒素I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能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唾液增加、呕吐和缩瞳,对迷走神经末梢是先兴奋而后转为麻痹,对横纹肌的运动神经末梢也有麻痹作用。它还能诱发哺乳动物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肌神经、颈动脉窦神经和皮质神经强烈的突发放电,已证明它是一种高强度的肌梭兴奋剂。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木藜芦毒素1是一种神经细胞膜毒物,能可逆地去极化激活神经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增加静息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因钠离子的异常运转而引起各种异常的电生理现象发生,这种毒素对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多种效应均可以从这一作用机制中得到解释。
马缨花_马缨花[杜鹃花科植物] -分布与习性
马缨杜鹃(马缨花)生长于云贵高原海拔200~3100米的灌木丛中或松林下,
喜凉爽、湿润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夏季应防晒遮荫,冬季则应注意保暖防寒。原产地是酸性土壤,故栽培用土的pH应为5.5~6.5,富含腐殖质、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本种为喜肥花木,但忌浓肥,否则会导致烂根死亡。一般常用矾肥水,每月2~3次。花芽分化孕蕾期,应加施磷、钾肥。还有,浇水也应注意,本种虽喜湿润,但不耐渍水,水分过多易烂根,故浇水的原则是,见干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用途
马缨花入药,性味苦、凉,有小毒,功能清热拔毒,止血,调经。主治骨髓炎、消化道出血、咯血、衄血、月经不调。木材淡红色,质脆,当地人用来制木碗。繁殖可采用播种,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因种子细小,故多用盆播。种子撒播匀,上覆薄层细土,置于阴处,温度控制在20℃,一般20天可出苗,3~4年可见花。也可扦插繁殖,可在4
~7月进行,选取当年生木质化枝条,剪成5~7厘米长的插穗,除去下部叶片,插入基质中,置荫棚下,保持插床湿润,温度控制在25℃,40天可生根,翌年春天即可上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