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这个研究报告当作一种手册,详尽叙述一种社会学观点。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建筑物或房舍的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可以根据这种社会学观点来研究。我将描述一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框架,这一框架能运用于任何具体的社会设施,无论是家庭设施、工业设施还是商业设施。本报告所使用的观点是戏剧表演的观点,其原理从舞台演出艺术原理引申而来。我将讨论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的活动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不会做的各种事情。目录引言第一章 表演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前台戏剧实现理想化表达控制的维持误传神秘化真实与人为第二章 剧班第三章 区域与区域行为第四章 不协调角色第五章 角色外的沟通缺席对待上演闲谈剧班共谋再合作的行为第六章 印象管理艺术防卫性的品质...。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_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简介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讲述我想把这个研究报告当作一种手册,详尽叙述一种社会学观点。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建筑物或房舍的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可以根据这种社会学观点来研究。我将描述一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框架,这一框架能运用于任何具体的社会设施,无论是家庭设施、工业设施还是商业设施。本报告所使用的观点是戏剧表演的观点,其原理从舞台演出艺术原理引申而来。我将讨论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的活动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不会做的各种事情。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_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目录
第一章 表演
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前台
戏剧实现
理想化
表达控制的维持
误传
神秘化
真实与人为
第二章 剧班
第三章 区域与区域行为
第四章 不协调角色
第五章 角色外的沟通
缺席对待
上演闲谈
剧班共谋
再合作的行为
第六章 印象管理艺术
防卫性的品质和措施
保护性措施
有关乖巧的乖巧
第七章 结束语
框架
分析的背景
人格-互动-社会
比较与研究
扮演角色传达着自我印象
演出与自我
主要内容
一、戏剧分析的因素
在戏剧中,剧本、舞台、表演者与观众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戈夫曼用戏剧来类比人生,那么对应地,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舞台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组成因素:这里的剧本就是社会生活本身;表演者就是个体或群体,包括荣辱与共的同伴或相互竞争的对手;导演是决策者等等;观众,可以是周围真实存在并进入情境中的人,也可以是表演者想象中存在的人。
与表演分不开的一个概念就是自我。关于自我的概念,戈夫曼受米德对自我中自发性主我与社会化客我的对立统一关系讨论的影响。在该书中,戈夫曼也指出,“在我们太人性的自我与我们社会化了的自我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我们自发地想去做某事,与他人所期望我们去做的事不一定是一致的,也许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但作为一个出色的生活表演者,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就必须隐藏自己真实的主我,而表现出观众所期望的角色。所以自我是情景定义的产物。
为了达到观众心目中理性化的形象,表演者就必须协调好自发性主我和社会化客我之间的矛盾。戈夫曼通过前台和后台领域的描述来协调这一矛盾。像舞台一样,戈夫曼把情境分为了前台和后台两个区域。前台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存在,它所构成的先决条件业已由特定时空应有的历史环境提供,用戈夫曼的话来说,“在行动者担当一种已确定的社会角色时,他通常发现一种特定的前台已经存在,所以前台是易选择,不易被创造的”,因而制约了表演者,要求他表演的是理想化、社会化的自我。在前台,表演者的活动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舞台设置,它是表演者互动时的实体背景。如,扮演“学生”角色需要的教室,扮演“医生”角色需要的诊所等。表演者在固定的舞台设置中进行表演;当表演者离开舞台设置时也就结束表演。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舞台设置会随表演者一起移动,如市民游行。二是个人前台,它是能使观众确认表演者的传达性配件,体现了表演者的身份特征,并期望表演者将它们带入舞台设置中。
按所表达的信息的功能,戈夫曼进一步将个人前台分为外表和举止。外表是用来表明表演者的社会身份的因素,包括表演者的穿着等,如,学生的校服。举止是用来表明表演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希望扮演的角色类型的因素,包括言谈方式、面部表情、躯体姿态等。如一个女人在一个豪华舞会上做出一些优雅的动作,是期望他人认为她是一个得体、有修养的贵妇。戈夫曼指出,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仅期望外表与举止的一致性,还期望舞台设置、外表和举止的一致性。
后台是与前台相对的概念,是与表演场所相隔离的、观众不能进入的场所,处于呈现表演前台的末端。表演者在后台得以放松和休息,暂时地脱下“理想化”的面具,宣泄情绪,为前台的表演做准备。因此在后台中,表演者更多地表现出自发性的主我。
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处都可以发现划分前后台的界线。最为典型的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能与他不拘礼节的人越少,在后台花费的时间越少,就越有可能要求他表现出前台的理想化的客我。但前后台的划分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可根据表演者对互动对象的不同情景而变化的。如,教室用来上课时,它是前台;但下课后,老师离开教室,同学们之间的闲谈,做自己想做的事时,它又变成了后台。前后台的区别在于“在后台工作的人往往获得技术标准,在前台工作的人往往获得表达方面的标准”。
戈夫曼认为研究印象管理的最好的分析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群体,即剧班。剧班是任何一组在上演单一常规程序中协作配合的个体。在剧班的分析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剧班不是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有关的,它表演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特定的情景定义,也就是说当离开特定的情境,剧班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它要求其成员是相互依赖,分工明确的,每个成员在表演中所担当的角色是不同的。如,担当顾客角色的个体,就应该把服务员自然服侍的人的社会定义指向自己,并通过她的外表和举止来投射这种社会定义。其二,剧班是个体表演者的简单相加,表演者表现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特征,更主要的是表现了成员间的关系和被表演的工作特征。
从剧班的定义中我们发现了另一个角色,即导演。导演是一种边际角色,介于表演者与观众之间。导演的职责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帮助那些表演不当的剧班成员或新成员与其他演员相互协作。抚慰和制裁是两种常用的措施。二是导演根据情境需要和剧班成员的特点,分派表演中的角色和每个角色所使用的个人前台。当观众发现有导演时,他们会把表演的成败归于导演的责任;在表演者内部,导演向其他演员提出戏剧要求而与剧班表演者不同,因此与演员也存在着距离感。
二、印象管理艺术
印象管理有多少种类型,如何进行印象管理,是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主旨,也是对符号互动论的重要贡献所在。
(一)误导性表演
为了在与他人互动期间呈现理想化的表演效果,表演者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进行误导性表演。首先,表演者要摒弃或隐瞒与社会规范不一致的动机或行为,而表演能体现与符合社会公认的准则的动机或行为。其次,表演者在表演前就要掩饰或纠正准备工作中所犯下的失误。如,带错讲义进教室的教授,被迫在课堂上即兴讲课,以掩饰自己带错讲义。第三,表演者往往隐瞒某项活动成果的复杂、乏味或卑劣的制造过程,而只呈现最后能入大雅之堂的成果。如,某学生获得英语考试的最高分,但他不会让人知道为准备这次考试每天复习至深夜。第四,表演者暗地里放弃或牺牲一些易于掩盖的标准。如,一个收入一般的女性为了呈现并维持自己的富有的外表来满足其虚荣心,会把大部分积蓄用来购买名牌服饰,而暗地里牺牲伙食方面的开支。最后,在不同的情境或不同的观众面前,表演者经常会诱使观众认为表演者与他的关系是最为密切、最为独特的。如,售货员总会想办法使顾客相信他特别与她投缘,所以愿意卖给她比别的顾客更便宜的价格。
(二)神秘化表演
在交往过程中,为了防止表演者与观众交往过密,他们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使观众无法完全了解表演者而深感神秘,从而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实际上,这种社会距离下隐藏的秘密根本就不神秘,也不一定有秘密,而真正的秘密是不让观众知道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总经理会单独使用一个办公室,而不与其他职员合用一个大办公室的原因。
(三)补救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有时因互动双方无意或者有意的行为会造成表演崩溃,即出现事变,它包括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失礼和当众吵闹。这些行为使表演者自发性的主我暴露于观众面前,破坏了理想化的形象。而印象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避免这些事变,这就需要所有参与互动的人进行补救表演。
表演者为保全自己的演出,必须具备以下三种专业表演素质。首先,剧班成员必须对剧班忠实。也就是说,剧班成员必须服从剧班中的角色安排,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不能将同情心转向观众。因此,可以通过剧班的企业文化等培养剧班成员的集体意识,加强群内团结;也可以通过剧班成员的定期调职来变换观众,以免表演者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其次,剧班成员必须拥有戏剧素养,这是表演者表演能力的体现。戏剧素养最突出地表现在面部表情和说话态度的控制中。第三,剧班成员必须做到戏剧缜密,这要求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小心谨慎,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有预见性并做好防范措施。因此,要做到戏剧缜密,就要求剧班应该根据信息状况来选择观众较少或者中产阶级观众居多的情况下进行表演。如,售货员更喜欢向无人陪伴的顾客销售商品。即前面所讲的神秘化表演。
观众与局外人为帮助表演者顺利完成演出会使用保护措施,该措施包括当局外人进入后台或前台区域时,常常会通过传信、敲门、咳嗽的方式对表演者发出提示;当互动必须在局外人面前进行时,局外人圆通地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举动。如,在出租车上,司机会表现出对乘客们的谈话漠不关心的样子,而不会趁机偷听乘客的谈话。这种漠不关心的礼节随着社会与亚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当观众被纳入表演时,观众会圆通地表现出一种细致入微的礼节。观众与局外人使用圆通措施来保护表演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表演者使用圆通对圆通的保护措施予以回应。实施这一保护措施的技术有:表演者必须敏感于暗示,并善于接受暗示;表演者在误传事实时,必须按照适于误传表演的技巧行事,如,在说假话时,表演者略带开玩笑的语气。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_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编辑推荐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将讨论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的活动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不会做的各种事情。当一个人出现在别人面前时,池们通常总会想要了解这个人的情况,或调用他们已掌握的有关这个人的各种信息。他们会对他的一般社会经济地位、他的自我观念、他对他们的态度、他的能力、他的可信赖性等等产生兴趣。获得个体的信息,有助于定义情境,能使他人预先知道该个体对他们寄予什么期望,以及他们或许可以对该个体寄予什么期望。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_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文摘
第一章 表演
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当一个人在扮演一种角色时,他必定期待着他的观众们认真对待自己在他们面前所建立起来的表演印象。他想要他们相信,他们眼前的这个角色确实具有他要扮演的那个角色本身具有的品性,他的表演不言而喻也将是圆满的,总之,要使他们相信,事情就是它所呈现的那样。与此相同的是,流行的看法也认为,个体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呈现自己的表演。在开始探讨表演之前,我们不妨将问题倒过来,先看一下个体自己在多大程度上信任他在他周围那些人心目中所造成的现实印象。
在一个极端上,人们发现表演者可能完全进入了他所扮演的角色之中,他可能真诚地相信,他所呈现的现实印象就是真正的现实。当他的观众也如此相信他所扮演的角色时――这似乎是够糟糕的情况――那么,至少在这一时刻,也许只有社会学家或社交心境不佳者,才会对表演的“真实性”有所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