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雾,又名坨坨雾,“团雾”本质上也是雾,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出现的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气团。由于团雾预测预报难、区域性很强,车辆难以提前得到通知或警示,往往造成驶入团雾区域内根本来不及减速,常常酿成重大交通事故。
团雾_团雾 -成因
团雾
团雾因局部水汽受辐射降温而引起。当低层水汽条件比较好的时候,团雾比较容易出现,尤其是雨后一到两天,如果天气晴好就比较容易出现。
与市区相比,郊区和乡村地带容易出现团雾,尤其是部分比较空旷的高速公路路段。团雾常在高速公路上出现的原因是:
1、由于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而高速公路路面白天温度较高,昼夜温差更大,更有利于团雾形成;
2、公路附近一些排放污染物颗粒的增加,如秋季焚烧秸秆、工业粉尘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中微小颗粒的增加,有利于形成团雾。
团雾_团雾 -特征
1、与大雾弥漫有所不同,它的势力范围比较小,就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四顾朦胧;
2、能见度很低,一般只有十至二十米;
3、覆盖范围呈一段一段的形态,有的地方少,有的地方很浓;
4、覆盖面积大小也不一致,一般来说,大的团雾覆盖面积长约五公里,小的团雾仅有一公里。
团雾_团雾 -规律
团雾冬季易出现团雾,一般出现在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或者是早6时至8时。
团雾一般出现在地势低洼、空气湿度大的地区,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多是雨后山区高速公路,前提条件是昼夜温差大、无风。
由于其本身与大范围的大气环境并不是很匹配,团雾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常常现身(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出现的能见度更低的雾),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于偏远的山区或农村。
根据统计资料,高速公路上比较容易发生团雾。这是因为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非常密切。在靠近大水体的周边地区,团雾比较常见。
团雾_团雾 -预测
团雾
团雾预测难度较大,气象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象鼻”曲线规律。比如在团雾出现之前,能见度逐渐下降的过程中,会突然出现一个短暂回升期,在10分钟左右,能见度会回升到600米至700米左右,能见度数据用曲线勾勒出来,就出现一个“象鼻”形象。这预示着更厉害的浓雾其实还在后头,大约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能见度会突然下降到100米以下。如果气象台值班人员在电脑上捕捉到了这个象鼻曲线,就会迅速向高速公路指挥部发出预警信号。
团雾_团雾 -危害
由于团雾预测预报难、区域性很强,车辆难以提前得到通知或警示,等驾驶员意识到有雾的时候,已进入团雾中心了,有时驾驶员刚从一团雾中出来,可下一团雾却又在不经意间降临,让人防不胜防,常常酿成重大交通事故,因此团雾被称为高速公路上的“流动杀手”。据统计,雾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常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浓雾、团雾造成多车连续追尾事故屡有发生,损失严重,极具杀伤力。
团雾_团雾 -防范
如果是在行驶中观察到前方视线受阻有“团雾”发生,在距离和车速满足变道条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减速驶入最右侧车道,然后就近选择道路出口缓慢驶出或进入附近服务区暂避,等待团雾消散。
车辆一旦进入团雾区域,应立即减速,打开所有车灯,可通过路面标线及前车尾灯引导视线。特别是进入能见度很低的团雾区域时,切记不能就地停车,因为就地停车最危险,最易引发连续追尾事故。如果不能驶离高速公路,应选择紧急停车带或路肩停车,并按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和放置停车警告装置,并将车上乘员转移至安全地带,等能见度好转时再继续行驶。
团雾_团雾 -公安部公布1468处团雾多发高速路段
2014年1月6日,公安部公布全国1468处团雾多发的高速公路路段。在积极增设警示提示标志和设施的同时,公安部希望通过媒体公布这些路段,广泛开展宣传提示,以防范因团雾导致的高速公路撞车事故。
据统计,排查的1468处路段中,团雾年均发生次数在20次以上的有340处,30次以上的有140处,40次以上的有40处,50次以上的有19处,60次以上的有12处。其中,沪昆、京港澳、沪渝、杭瑞、沈海、京昆、厦蓉、京台、福银、包茂等十条高速公路上团雾多发路段最多。
排查出的年均发生20次以上团雾的340处高速公路路段可在公安部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