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城市,是相对于资源型城市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长期开采使这些地区矿产资源逐渐枯竭,产业衰退,就业和民生保障难以为继。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共有44个资源枯竭城市,经过实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到2012年,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逐渐改变了转型前的低速徘徊局面。
资源枯竭城市_资源枯竭城市 -简介
资源枯竭城市
资源枯竭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资源枯竭城市_资源枯竭城市 -共性特点
资源枯竭城市有四大共性特点:
1、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2、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3、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
4、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资源枯竭城市_资源枯竭城市 -面临困境
资源枯竭城市
经过1949年后至21世纪初的几十年发展,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因为自然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生产量逐年减少,而且在开发建设各资源城市时只考虑资源的开采,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导致了诸多问题,资源型城市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出现危机。随着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退化、盐碱化和沙化,水资源需求告急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2、资源型城市区位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该类城市基本上都是依资源开采地而居,缺乏一般城市的开放性,经济体系处于封闭状态,城市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紧紧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缺乏自主运营的空间。
3、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高度的单一性,或者称为非均衡性。资源型产业既是主导产业,又是支柱产业,城市对资源产业的依赖性很大,造成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城市功能不全,第三产业以及可替代产业发展落后。
4、矿业城市在管理体制和利益机制上矛盾突出。矿业企业创造的利税地方城市留成很低,容易造成企业办社会,政府办企业的本末倒置、功能错位的状况。
因此,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为了扭转资源渐趋枯竭,减少资源开采收益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改变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困扰,进行经济转型是必要的。
资源枯竭城市_资源枯竭城市 -转型方式
资源枯竭城市:玉门
1、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
资源型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利润率很低,资源的消耗使城市的积累能力弱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对资源的强烈依赖又导致在市场分工中只生产初级产品,产业结构产生不断低级化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高效循环的利用资源,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接续产业,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产品优势,进而形成特色的产业链优势,而且把利润转移到关联行业和其他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化工、食品、纺织、医药等其他的支柱产业。
2、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和首要任务:
首先根据社会经济环境以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和非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
同时,正确发挥城市政策对需求结构的引导作用,坚持资源条件的可行性、产销双方的一致性、经济效益的择优性,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有选择地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巩固第一产业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技术改造,制定适当的扶持政策,改组改造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
21世纪初,资源型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资源型企业过多过小,大约是15万个,地方小企业和国家大型资源企业两者互相封闭,形成了明显的两元结构,造成了资源管理难,资源浪费大,经济效益低,安全隐患多的现象。因此,政府应该鼓励集约化经营开发,通过改组改制和改造,整合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以外向型经济牵动,加速与国际接轨。
资源枯竭城市_资源枯竭城市 -主要政策
资源枯竭城市
为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从2001年起在69个城市实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央财政给予资源枯竭城市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暂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城市。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2001年中国国务院确定辽宁省阜新市为首个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启动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
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全面展开。
200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分三批界定了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累计下达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463亿元。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实施了主要针对资源枯竭城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安排资金68.4亿元。同时,资源枯竭城市所在的23个省(区、市)相继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
2007-2010年,前两批44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由6677亿元增加到10966亿元,年均增长13.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5元增加到31975元,年均增长1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321亿元增加到638亿元,年均增长20.6%,较2007年翻了一番。
同时,各地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经济发展对采掘业的依赖逐步降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迅速:阜新市的液压装备制造、辽源市的纺织袜业、萍乡市的工业陶瓷、铜陵市的电子信息等接续替代产业集群初具竞争优势,焦作的旅游、大冶的保健酒、敦化的医药等已经成为中国知名品牌。
截至2012年9月,资源枯竭城市经济活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逐渐改变了转型前的低速徘徊局面。
资源枯竭城市_资源枯竭城市 -城市名单
第一批
2007年12月24日,国务院制定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3月17日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其中:
中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焦作市、萍乡市、大冶市;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5个:阜新市、伊春市、辽源市、白山市、盘锦市;
西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石嘴山市、白银市、个旧市;
典型资源枯竭地区1个,为大兴安岭。
第二批
2009年3月5日,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这两批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9个地级市:山东省枣庄市湖北省黄石市安徽省淮北市安徽省铜陵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重庆市万盛区辽宁省抚顺市陕西省铜川市江西省景德镇市17个县级市:贵州省铜仁地区万山特区甘肃省玉门市湖北省潜江市河南省灵宝市辽宁省北票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山市湖南省耒阳市湖南省冷水江市吉林省舒兰市吉林省九台市湖北省钟祥市山西省孝义市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湖南省资兴市吉林省敦化市(森工)四川省华蓥市
6个市辖区:辽宁省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开发区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