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为何不救韩复榘 冯玉祥十三太保](http://img.413yy.cn/images/b/05180503/1817030505184921772618.jpg)
冯玉祥十三太保,是指冯玉祥西北军中十三位主要将领,即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孙良诚、张维玺、刘汝明、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闻承烈、程希贤、韩多峰、韩占元。这十三名军官都是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长期追随冯氏,南征北战,为冯氏所倚重。
“十三太保”在西北军中是怎样叫起来的,说法不一,不过一般认为是在1919年前后冯玉祥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驻防湖南常德的时候。那时他手下有一批勇猛善战的军官,即机关枪营营长韩多峰、一团二营营长孙良诚、三团一营营长韩复榘、三团二营营长石友三、三团三营营长赵席聘、四团一营营长刘汝明、四团二营营长佟麟阁、以及炮兵营长孙连仲,其余也都是营级军官。这些军官,特别为冯氏信任和倚重。冯部官兵在艳羡之余,于是套用了京剧《珠帘寨》中李克用宠用十三太保的故事,将韩复榘、孙良诚等人,也称之为“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这些人,虽不是外国或中国军事学校的毕业生,但却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因此才受到冯玉祥的重视,,逐步把他们提拔为高级军官。到1928年西北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时,“十三太保”大都已成为师长以上的高级军官了。
西北军中的十三太保以韩复榘、孙良诚、孙连仲、石友三、刘汝明这5人升迁得最快,到1928年北伐成功全国统一时,他们除担任军职外,有的还担任了地方行政职务,如孙良诚担任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担任河南省主席,孙连仲担任青海省主席,刘汝明、石友三也都当了军长。正因如此,在西北军中这五人又被称为“新五虎将”(与“老五虎将”宋哲元、鹿钟麟、张之江、刘郁芬、李鸣钟相区别),借喻他们之与冯玉祥像关、张、赵、马、黄之与刘备一样。冯玉祥十三太保
姓名
出生
去世
生平简述
韩复榘
1890年
1938年
河北霸县人。中原大战中率部投靠蒋中正,任山东省主席。抗日战争时于1938年因为避战,未战先撤而造成山东省沦陷,被蒋中正下令枪决。
石友三
1891年
1940年
吉林长春人。著名的倒戈将军,游走于各系军阀之间。1940年密谋投靠日本,被部下高树勋所杀。
孙连仲
1893年
1990年
河北雄县人。中原大战中投靠蒋中正,抗战中率部英勇作战,胜利后任河北省主席,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
孙良诚
1893年
1951年
天津静海人。中原大战后投靠张学良,后在任汪精卫政府第二方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被收编为国民革命军新二路军总司令。淮海战役(徐蚌会战)中因迟疑不决未能率部投共,后投降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捕,次年病死于苏州。
刘汝明
1895年
1975年
河北献县人。中原大战后追随宋哲元,后在宋哲元麾下参加抗战。抗战胜利后忠心效力国民政府,孙良诚受解放军委托前来说降时被其送交保密局。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
张维玺
1889年
1944年
河北馆陶人。抗战中因故被孙良诚扣留,拒绝接受汪伪官职。1944年被毒死在苏州。
佟麟阁
1892年
1937年
河北高阳人。中原大战后追随宋哲元,1933年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隐居,1935年重任第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在北京战死,是抗战中第一位殉国的高级将领,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
过之纲
安徽蒙城人。中原大战后追随宋哲元,后托庇于韩复渠麾下,任山东省参议厅参议。
葛金章
安徽人。中原大战后追随宋哲元,后托庇于韩复渠麾下,任山东参议厅参议。
闻承烈
1889年
1976年
山东威海人。中原大战中被韩复渠裹胁投蒋,后任济南市市长。后投降解放军,在中央文史研究馆任闲职。
程希贤
中原大战后追随韩复渠,后随石友三组织军队在河北东部活动,曾任天津市警察局长等职,抗战中投靠日本人。
韩多峰
1888年
1987年
山东东平人。中原大战后追随宋哲元,后托庇于韩复渠麾下。1938年,因与中国共产党开展合作,被继任的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撤职。1942年,出任鲁西行署主任,抗战胜利前被再次免职。新中国成立后留在中国大陆,曾为山东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韩占元
河北安新人。1917年任手枪队队长。在常德时因贩运烟土被冯玉祥开除,第一次直奉战争时跑回部队参战并立功,升为营长。1926年南口失败后曾随石友三等叛投阎锡山。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1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