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反思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开封市第三师范附属小学 孙巧霞

课前思考:

《夜书所见》是新课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九课的第一首古诗。这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而《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又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借着学校开展的“书香满校园,古诗伴我行”活动之风,班里的孩子大都背诵了不少的古诗名篇,但是这首诗对于部分孩子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在阅读方面也许会有一定的困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本诗是作者客游在外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三年级的孩子长时间离开家乡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对本诗的理解可能会有缺失,因此,我确定了教学本诗的重难点为:感情朗读,理解诗意,悟出诗情。

标题:《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564146.html
沙发回目录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课堂教学

歌德 | 2013-11-29 09:23

课堂教学:

(一)亮“开门红”――激趣导入

首先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之后我发出这样的感叹: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由此引出本课课题。

(设计思路:因为教材安排的课文大都与实际季节相吻合,所以这样熟悉场景的再现,很容易勾起了孩子们对秋的感知,但在他们眼中、心中秋天是美丽的、丰收的季节,而我借由此过渡到秋天也是引人愁思的季节,与本诗主题吻合,也能在孩子头脑中设下一个小小的悬念:秋天怎么会引起人们愁思呢?这首诗又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愁思?这样的导入,过渡自然,引人思索。)

(二)唱“重头戏”――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了解诗人,理解诗题;初读古诗,学习生字;品读赏析,感悟诗意;游戏练习,加深理解四步。

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老师请诗人给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吧!(出示作者资料)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

师:“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生2:写!

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生2:看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的那些情况。

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再齐读一遍题目。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生:写!

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读懂诗,这一步就是为读懂诗做了初步的准备,明确诗题的含义,才能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要写些什么。通过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学生可以明确作者写诗的时间――“夜”及内容――“所见”。)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并出示学习提示: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 ”和“ ”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萧萧寒声 )

4.刚才所画的这些词语有没有不懂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结合注释解词,并教会学生看注释解释词语。)(理解“促织”时,出示图片,了解蟋蟀。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们之所以名声在外是因为它们的住所及出色的演唱才华。)

6.学习生字(促、深)

(1)这里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

(2) 这首诗还有一个生字“深”,翘舌音,请读一读。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3)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4)指名写生字。

7.师:生字能读好了,现在老师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课件出示全诗)

(由课题的理解很自然地引出了自读提示,这样的提示可以给刚刚迈入三年级的孩子们“一根学习的拐杖”,让他们有目的地去读诗,避免一头雾水的学习。这首诗中要求掌握的生字不多,而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看,难度不大。但是为了养成他们认真细致的书写习惯,我还是设计了生字的书写指导,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

品读赏析,感悟诗意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萧萧秋风吹落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想念家乡,思念亲人)请你带着这样的情绪读读这两行诗。

(6)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们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师: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① 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② 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③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① 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② 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体悟诗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我注重抓住诗句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情感,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他们深深地融入到诗中去。)

游戏练习,加深理解

1.刚才同学们对诗的大意基本弄懂了,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说诗句的意思,你们来猜相应的诗句,好吗?(课件出示)

2.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同桌来试试你说我猜。

(考虑到我班的孩子年龄偏小,设计游戏加深理解的方式很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夜书所见反思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四)品“音绕梁”――感悟升华

1.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你们认真地听一听。师配乐范读。

2.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3.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4.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6.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逐句理解诗句之后,带领同学们回顾整首诗感情朗读,我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让孩子反复诵读,提醒他们将自己的理解带入朗读之中,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思乡情感。)

(机动时间)背诵古诗,加强积累

1.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了,现在我们再来玩玩:

我说说诗中的一个字,请你说出相应的诗句。(课件出示:萧、客、促、深)

2.同学们对于古诗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同桌互相背古诗,再指名、齐背古诗。

(五)听“窗外音”――拓展延伸

1.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

2.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呢?

(古诗教学要注重背诵积累,而中华五千年来的诗歌文化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因此在此环节中刺激孩子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验,让他们吟诵其它有关思乡的古诗,丰富他们的积累。而学后质疑,有利于引发新的思考、新的感受,使孩子们永远处于“学然后知不足”的境地,激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六)练“好功底”――个性作业

1.背诵《夜书所见》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还可以与大家一起交流。

3.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景色,看看有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这时你也有怎样的感受呢?

(个性作业是对全课的一个复习巩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文拓展到实际生活,这样以来,本课的学习就被引入更深更广的空间,体现出“大语文”的理念。)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叶绍翁 听:萧萧 寒声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板凳回目录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歌德 | 2013-11-29 09:23

课后反思:

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一些古典诗文,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语文课本中选编了许多优秀的古典诗文,借助选编诗文的学习引领孩子们积累更多的经典和传统诗文,不仅是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积累,更是思想的积累。这节课后,针对实际教学情况,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为了保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新鲜感,我在课前没有安排学生预习,这首诗中有不少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因此造成课堂上理解诗句时有些费时。

二、因为时间紧张,“拓展环节”显得仓促,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语文学习的宽度。如能深入地与本课所学联系对比,相信课堂效果会更佳。

三、感情朗读古诗方面,虽然学生朗读较有感情,但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老师及音乐的引领与感染下引发出的情感,并不完全是他们由诗中所体会及升华出来的情感。我想可能是班里的孩子们年龄小,鲜少远离父母亲人,对诗人客游在外的情感体会不深的缘故。

而成功之处是:我对整节课的设计引导比较清晰到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积极思考,表现非常出色,交流体会也较为深刻。对古诗感情朗读的指导比较有效到位,特别是我的配乐朗读对孩子们的情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另外,对古诗的理解虽抓住重点字词理解,但并不局限于一字一词刻板简单的解释,而注重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就像课后有听课老师提问:“夜深篱落一灯明”的“灯”指的是篱笆院落里房屋的灯光还是儿童“挑促织”所用的灯笼?我是这样理解的:毕竟诗人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现在相隔太久,谁也不能肯定作者眼中的“一灯明”到底是何处的灯火,但是孩子们却能从这诗人眼中的“一灯明”中体会到这点点灯火给当时的诗人带来了温暖与回忆,这就足够了。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诗中的有些字词没有必要解释得十分清楚、准确,不是有句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吗,每个人的想法不同,经验不同,他们眼中所看、耳中所听也就不尽相同。重要的是我们能通过诗句了解诗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70103/75253.html

更多阅读

游建平教案及反思《旅鼠之谜》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游建平《旅鼠之谜》教案及反思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2.知道作者生平,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3.从文中找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并学习本文在对话中讲述故事、传播知识的写法。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联类引

《掌声》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篇一: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我在教学本课,首

美丽的南沙群岛 反思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一: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反思今天进行了《美丽的南沙群岛》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南沙群岛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在进行第一自然段教学的时候,突出南沙的

哪吒闹海反思 《哪吒闹海》教学反思

篇一:《哪吒闹海》教学反思《哪吒闹海》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为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由于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小朋友们比较喜欢这一类文章,因此上课时情绪比较兴奋。这节课,首先我的目标很明

金孔雀轻轻跳反思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反思

篇一: 《金孔雀轻轻跳》教学反思这节课的《金孔雀轻轻跳》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教学理念是: 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 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声明:《夜书所见反思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为网友玛尔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