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的金锁 停机德枉自人赞,挂金锁也是徒然-----说宝钗

《停机德枉自人赞 挂金锁也是徒然――说宝钗》

宝钗,群芳之冠,百花之鲜,艳若牡丹,素若婵娟。性格端庄内敛,举止娴雅舒缓,肌骨莹润丰满,博学睿智温婉。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堪称是一个完美的典范,出类拔萃的尖端。

曹侯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位内心丰富饱满,性格复杂沉静,一直饱受争议的人物,可谓狡猾之至。爱她的人可以赞她为阳春白雪,清风明月,说娶妻当娶宝钗,一生无憾。不喜欢她的人便批她圆滑伪善,奸诈阴险,说城府之深,让人心寒。黛钗之争从清朝开始就硝烟不断,有甚者竟以老拳问难,这也正突出人物之魅力神现,曹侯之妙笔客观。

宝钗是紫薇舍人之后,出身皇商,富家千金。父亲过早离世,家中只有一母一兄。哥哥薛蟠不学无术,在外横行霸道,绰号薛霸王。贾琏呼之薛大傻,亦有阿呆兄之称。学名偏叫文龙,作者一路调侃,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较之令妹天悬地殊。曾为争夺香菱打死冯渊,事后竟大摇大摆进京。薛母对其疏于教育,溺爱无端。

第四十七回,薛蟠调情遭苦打后,薛姨妈首先欲告王夫人派人寻拿柳湘莲,被宝钗劝住并说:“免得让别人说我们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这足以反映出几点问题::一、薛蟠的不成器和头脑简单。二、薛姨妈的护子心切和不问缘由。三、宝钗考虑问题的冷静和周全。四、薛家终是商家有钱而无权,出事还要依附贾府。这也正是她们放着自家不住,栖息在贾府的重要原因之一。

宝钗因生活在这种家庭背景之下,懂事渐早,长大后唯依附母怀,只以针黹为主。(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宝钗博学,无论是诗词典故、戏曲常识,还是佛学绘画都略通一二。像宝玉那样成日家旁学杂收的都自愧不如,对其叹服不已,只有黛玉的机敏和才情才可以与之一拼。

宝钗丰美,有杨妃之姿,肌肤雪白莹润。以兴儿的话说,气暖了,怕吹化了,可见生得不俗。她脸若银盆,眼如水杏,不嗜打扮,无情亦是动人。这点与黛玉不同,颦儿有飞燕之纤,以飘逸灵气胜出;宝钗温雅富态,以端庄大气超群。宝钗又较杨妃在才学知识,思想深度上不知要强出多少倍,可见是个有才有貌有见识,令许多女子望尘莫及的人物。

宝钗应是大观园姐妹中最富的女孩。从为湘云筹办螃蟹宴到接济黛玉冰糖燕窝,直至给邢岫烟赎当,都能看出宝钗的经济实力和在家庭中的地位。不似湘云、黛玉是孤儿,寄人篱下,凡事做不得主;不像迎、探、惜只能靠月例银子零用。

宝钗惯会做人,这也是颇具争议的一点。很多人因此说她走上层路线,圆滑世故等等。实际没那么严重,性格决定命运,宝钗就是一个过早成熟,遇事冷静的人。以她自己的话说:“做事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才行。”这是她的成熟,也是她的处事原则和行为标准。

三十七回,夜拟菊花题,她对湘云的一片肺腑之言也着实感人。蒙回末总批:“薛家女子何贞侠,总因富贵不须夸。发言行事何其嘉,居心用意不狂奢。世人若可平心度,便解云钗两不暇。”第二天,湘云请了贾母、王夫人等赏桂花,螃蟹吃得也是有声有色。湘云是老太太史家的亲戚,贾母焉有不知是湘云做东,宝钗请客;湘云搭台,宝钗唱戏之理。曹侯写文绵里藏针,这点颇像宝钗的性格,你在这里想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

宝钗处事得体,发礼物人均一份,当然也不会忘记贾环。就连对王夫人恨之入骨的赵姨娘也不得不夸讲她真是又展样又大方。脂批:“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实际宝钗就是这样一个不冷不热,成熟贞静,深谙世故的人。这点不同于黛玉,颦儿不理俗务,超然物外,虽寄人篱下,既不逢迎,也不恃傲,一直我行我素。虽冰雪聪明,心思全不在此,纯洁自然,娇憨可爱,一派天真小女儿之态。

宝钗和黛玉其实是一对孪生的姐妹,作者一直对着写。她们幼时都有病,黛玉是虚,体弱。癞头和尚说:“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黛玉若不见人,哪有还泪一说,可见终是不会好,以致最后泪尽而亡。从这可知黛玉对这份爱情是以生命做为代价的。宝钗是天生热毒,喜冬天发作,发病时喘嗽,类似于现在的肥胖哮喘。经癞头和尚指点,可巧冷香丸一两年竟配齐了,从南带到北,虽时有发作,但吃了就会好。再加上最后金锁也配了宝玉,明显身体就比黛玉强些。宝钗虽是在解决婚姻,实则也是保全自己,她们目的的纯粹性是不同的。

宝钗贤淑贞静,懂事务实,家下虽是奴仆成群,但还是每每做针线到夜半。在那个社会,女工活是衡量一个女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清末,曾国藩在家书中,就要求每个女儿和儿媳每年给他做一双鞋,以考察他们的女红。黛玉体弱做得很少,袭人在一次与湘云的对话中就颇有微词。

宝钗号称冷美人,蘅芜喜素,房间雪洞一般,陈设也很简单。更不爱花啊,粉呀之类的东西,衣服也是半旧不新,并且行事低调,性格内敛,这些都是她冷的一部分。虽说富家千金难得朴素贞静,绚烂之后也终归要平淡,但毕竟是妙龄少女,这样的老成笃定,像隐士一样的生活,就有失少女的天真可爱了。

至于她内心的冷漠,像对金钏、尤三姐和柳湘莲之事,都是被很多人嚼烂了的,就不多加赘述。金钏之死,是王夫人之过,宝钗代为遮饰,臆想是贪玩不慎落入井中,有歪曲事实之嫌。湘莲悔婚,三姐自刎,柳郎冷遁出家,因有救命之恩,薛蟠心热唏嘘不已,独宝钗无动于衷,劝薛蟠把心思放在正事上。读到这,她的至极理性让很多人不寒而栗。实际人事间又有好多正事可言!万境归情,情理情理,情在前,理在后。凡事先想理之人,必定冷漠,情在先之人,必定温热。宽容温暖多因情生,计较隔阂,均因理强。就像我们普通人家过日子,是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必定包容在先,感情为重,道理在后,体贴为上。

宝钗这点与宝玉恰恰相反。宝玉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人,在他眼里世间万物皆有情,又都是为人服务的。像晴雯撕扇一节,虽表晴雯,实写宝玉。在宝玉的意念里,只要你开心,撕了听响皆可,但不可拿来出气,糟蹋东西。像丫鬟祸害屋子,嗑得满地瓜子皮,李奶母看不过去,拐杖笃笃地敲着地,愤愤不平。理虽是理,但宝玉的想法是,他去读书,长天白日的丫鬟们烦闷,说说笑笑才好。在宝玉眼里没有太多的主仆观念,更多的是家人的理念。另外黛玉也是个性情中人,她和紫鹃的关系是整个红楼主仆中最好的。宝钗是曲高寡和,莺儿对她是敬畏心服居多,她不让说的话,只要她一个眼色,莺儿就会马上闭嘴。像金钏、三姐之流的,宝钗是不会看在眼里的。她心里有很严格的等级观念,只是不说出来,这也是她冷漠的原因,理为重,情偏少。

实际这更是造成宝玉和她心理差距的重要原因。婚后两个一冷一热的人在一起生活,没有共同的情趣、爱好、见解和审美,必定有掣肘的痛苦。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宝钗还喜欢说教。在大观园姐妹之中,她是最年长的,相信她也是出于本意,一片赤诚。但喜欢说教的人多少带点主观色彩,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便不会去规劝别人。审颦儿一节,她说:“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此段也可见她对西厢之熟,一句两句都逃不过她的耳朵。她没移性,焉知颦儿又怎会移性。整个贾府的淫乱不堪,可是看西厢看的?一笑!就像读红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取罢了。第二十三回,宝黛共看西厢。蒙侧批:儿女情,丝毫无淫念,韵雅直至!回末总评也道:诗童才女,添大观园之颜色;埋花听曲,写灵慧之悠娴。可见宝黛的爱情,是我们见到过的文学作品里最为感人的,是建立在共同的情趣,心灵的交融和精神世界的愉悦上的,而不是一本西厢就能迷失本性的!

袭为钗副,晴为黛影,三十四回袭人一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袭人曾对王夫人说:“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这里虽提到宝钗,但只是黛玉的陪衬。宝黛的关系满府皆知,王夫人岂会不知,矛头直指黛玉。不知何为不才之事,她与宝玉才是有染在先,以晴雯之话:“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的。”这两件事都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因本人见不得假充正经,以己心度人心之人,便是脂批对钗袭评得再好,也难将她们喜爱起来。

薛宝钗的金锁 停机德枉自人赞,挂金锁也是徒然-----说宝钗

宝钗也经常规劝宝玉仕途经济之类的话,宝玉管这叫“混账话”,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为何也染此沽名钓誉之风。人各有志,宝玉不喜读圣贤之书,不喜为官做宰,他自小生活在官宦之家,也算见多识广,了解颇深。像贾雨村每次来贾府必要见他,宝玉非常反感。贾雨村在红楼里是个神秘而有代表性的人物,先是因贪酷之弊下野,后依附门生也就是黛玉进京,由贾政举荐才得以复职,出任金陵应天府。在薛蟠打人致死一案中,处理得当周全,深得贾、王、薛三家欢心。虽第四回,回目曰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实际中间穿插的一句“王老爷来拜”才是最重要的。可见薛姨妈娘家的势力到了,我们不可被曹侯混过。后雨村官至大司马,位高权重,与贾政、贾赦、贾珍都相交甚厚。为给贾赦谋扇,把石呆子一家抄没,弄得家破人亡,可见狠毒之至!实际不管是林如海、贾政还是贾赦、贾雨村都是一丘之貉。宝玉深知为官做宰终是中饱私囊,鱼肉百姓,像于成龙那样的好官甚少。清朝贪腐,一案往往牵扯一百多人下马。这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世俗疲惫的生活有悖宝玉的心性,他也最厌雨村之流。

宝钗与湘云不理解他,以为他不务正业,只喜欢在女孩子堆里混,每每进行规劝。宝玉也毫不客气,常下逐客之令。宝玉经常说男人污臭,实际是在说政治的黑暗与肮脏;宝玉说女儿清澈如水,意指女儿没染上这些利欲之气。

宝钗最后嫁给宝玉,两个人因在志趣上有很大的差别,过得肯定很辛苦。宝钗经常规劝宝玉,后四十回有一回目,就叫薛宝钗借词含讽谏。宝玉不听,宝钗怒其不争,宝玉必定疏远冷淡宝钗,越发思念逝去的林妹妹。曾看过陈道明蒋雯丽演过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印象颇深,名字倒忘记了。讲的是一个妻子总嫌自己的丈夫没进取心,官职小,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为此男主人公活得很疲惫,一个内敛的知识分子半夜跑到酒吧跳劲舞,音乐停了,还独自一人在那机械地抽搐着。

邢岫烟家贫,与薛蝌订婚后,腰间便佩戴了一块探春送的玉佩。宝钗见了,便说:“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邢岫烟听后,很是惭愧。但我想大可不必这样,你不戴是你见多了,戴够了,是华丽归于平淡。你有大家之仪,邢岫烟未尝没有闲云野鹤之姿,虽出身贫寒,但悟性不俗,即便是对此喜欢珍爱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人的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不同,不可强求,对与错之间本没有明显的界线。

宝钗还是活着很悲哀的女性,人人皆知有金玉一说,人人又尽晓宝黛之情。宝钗不佩饰物,偏偏只戴着一个沉甸甸的金锁,宝玉却又偏偏几次砸玉,以证心迹。这对宝钗是既无情,又没面子的事。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宝玉一听黛玉要回苏州,便急痛攻心,痴呆疯傻,可见对黛卿情之真之切之深,简直是呼吸相关。实际宝钗算不上第三者,因宝玉眼里只有黛玉,连作诗时都嘱咐黛玉不可蹲在潮地上。虽因金玉之说的压力,前三十多回中常和黛玉发生口角误会,但随即烟消云散。第三十六回,宝玉梦中喊骂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了不觉愣住了。可见金玉之说对宝玉来讲就是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像恶梦一样魇住了。宝钗就是再浑然不觉,脸上也是挂不住的。

高鹗续得更是不堪,写宝钗不顾黛玉的死活,做了替身,嫁给了宝玉,真真让宝钗颜面扫地。因我们无法看到真正的佚稿,不能断定宝钗最后的作为,很难对宝卿下最后的定义。

有关宝钗对婚姻的真实想法,书中很少描写,多处代为遮掩。但作为青春少女,不管你修炼到如何境界,婚姻始终是大事。她和黛玉同时喜欢宝玉,宝玉偏偏只爱黛玉,不能说宝钗没有嫉妒和不悦之心,没有便不正常,只是涵养好些。第三十回,宝钗就借戏文讽刺宝黛:“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连凤姐都说谁吃了生姜,这样辣辣的。宝钗是看不得宝玉做小伏低。三十七回作海棠诗,宝钗有一句:愁多焉得玉无痕。庚辰双行夹批:“看她讽刺林宝二人着手。”可见金玉之说虽是宝黛的心病,宝黛之情未尝不是宝钗一辈子的硬伤!

第二十六回,晴雯和碧痕拌嘴,迁怒于宝钗:“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由此可见宝钗还是喜欢亲近宝玉的。

红学家王昆仑曾说过:“宝钗在做人,黛玉在作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在把握着现实……”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第三十五回,袭人、宝玉烦莺儿打几根络子,三人都不知打什么好,就说随便打几根。宝钗一来便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玉上原来的络子是黛玉打的,因赌气剪了。宝玉、袭人想了很多,如扇子,香坠之类,最后决定打汗巾,但就是没想起这块宝贝玉,可见宝钗实在是留心于此。就像薛蟠说的:“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虽是薛蟠气头的话,未必不是实情。

宝钗是用行动来完成这桩婚姻,黛玉是用诗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题帕诗是最好的例证,都知道写诗不光是文字功夫,更多的是灵魂的净化和柔软,是意境的美妙,精神的升华。

宝钗最后虽嫁给了宝玉,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很是悲苦。宝玉终是出家为僧,抛下了她。你想宝玉那样一个体贴温存的人,都能决绝到撒手悬崖,可见宝钗的失败与悲哀!要是娶的是林妹妹不知又该做何想,还会不会舍得一走了之。

说宝玉,让我们想起纳兰性德“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都有着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对爱情的追求,对心境合一的向往。可惜宝钗不能理解这些,他们之间没有心灵的相通,没有相处的和谐幸福,更没有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温馨美好。达官贵人无数,有几人能被历史记住;红楼只此一部,却成为千古之书。谁又能说宝玉的追求是对还是错呢!

宝钗是失败的,比她小的宝琴、湘云订婚了,迎春也出阁了,偏她还在等着这桩金玉良缘,良缘不良可叹之至。遂成心愿,乃大厦将倾,抄家在即。以后也是生活艰辛,心灵陌路。宝玉又离家出走,简直致命一击,悲凉之极!嫁给宝玉真真误了她的一生。

因曹侯把红楼写得云深雾绕的,很难揣测其真实用意。开篇中,贾雨村中秋曾吟联一首: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雨村,表字时飞,如果说黛玉是想很好的嫁给宝玉,那待时飞,就有很多人推断是宝钗最终嫁给雨村这个奸雄。但又有悖曹的万艳同悲,千红一哭的初衷,遂成一段红楼未了之公案。

另宝钗肯定长寿,好了歌里: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

在红楼里,黛玉是幸福的,虽死爱情犹在;宝钗堪怜,空为高士,珍重芳姿,居然不幸至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70103/74794.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薛宝钗和林黛玉

《摘要》“红学”之说,离不开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主角的争议,本文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出生背景,生活环境,成长历程,人生价值观的差异和重合等四个方面论述两人的鲜明的艺术形象。打破长期以来“褒黛贬钗”的定论,曹雪芹终其一生精血所创造

谈谈神瑛侍者薛宝钗的结局 薛宝钗结局大揭秘

谈谈神瑛侍者薛宝钗的结局发表于 2012-12-28 04:24:59 |(转自央广社区)谈谈神瑛侍者薛宝钗的结局开篇讲红楼,必说宝黛钗,这就说明了宝黛钗在红楼梦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既然宝黛钗的地位那么重要,因此,众人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们的结局到

宝钗系列:薛宝钗的前身是什么?

《不名堂重读红楼札记》之十五宝钗系列③:薛宝钗的前身是什么?——《<石头记>,横跨四个世纪的误读》(一)《<石头记>,横跨四个世纪的误读》核心提示:▲ 无人识得薛家母女都是鬼!▲《金陵十二钗》正册有平儿、香菱,无宝钗、巧姐;副册代表人

从薛宝钗的形象特征分析其悲剧原因 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从薛宝钗的形象特征分析其悲剧原因紫涵摘要: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富有个性特征的典型的艺术形象。作为“封建淑女”的薛宝钗虽然总是表现得那样循规蹈矩,做为薛家温顺的女儿、贾府贤惠的“候补少奶奶”,其一举一动也都是训练有素的

声明:《薛宝钗的金锁 停机德枉自人赞,挂金锁也是徒然-----说宝钗》为网友清香百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