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 《南怀瑾全集》 《南怀瑾全集》-内容简介,《南怀瑾全集》-目录

南怀瑾先生就像一个布道者,他把老子、庄子、孔子的智慧,以通俗的方式,一讲来,趣味横生。让我们在轻松阅读中领略生活的艺术,知晓生存之道。学习一代国学大师不避风霜劳苦,唯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品德。科学文明越发达,一般人的心理疾病就越严重。庄子的“无怛化”这三个字就有助于治疗心理疾病。“怛”就是-优虑的意思。把生命看空一点,不需要那么害怕自己的生死。

南怀瑾全集_《南怀瑾全集》 -内容简介


《南怀瑾全集》每天读点南怀瑾,会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让我们的精神更加饱满。在世俗之中摆脱一点俗气,在闲暇之际可享受一份逍遥。得意之时可让我们淡然,失意之时可让我们泰然。它是一副清凉剂,如汩汩清泉,流进你我的心田;它也是一副镇静剂,让我们在熙攘的世界中保持心灵的澄澈。

南怀瑾全集_《南怀瑾全集》 -目录

第一章南怀瑾之大爱的智慧
发大悲心,行菩萨道
为天下苍生而忙
妇人之仁是真正慈悲的表露
同情弱者是天下最高的学问
百善孝为先
善有善报,未熟不受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
什么是真正的布施
什么是佛教的大孝
人生行为要做到至善

第二章南怀瑾之学习的智慧
学佛要从科学角度出发
生命要沉潜后才腾飞
吃饭穿衣是修行
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
既学又思,不罔不殆
学无常师,多方求教
一切都是佛法
不识本心,难以开悟
如何达到般若境界

第三章南怀瑾之养生的智慧
云水随缘,生死由他
打理心灵后花园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心定,则万物莫不自得
生活中的“归空”艺术
澄澈到底,做一个自然人
静坐修道,长生不老
放手,得救的最妙药方

第四章南怀瑾之做人的智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道不同,不相为谋
做人是天下一等学问
人人是大人物
爱财、好色都不算坏事
德不高则行不远
礼仪之道绝非小事

第五章南怀瑾之包容的智慧
只有学问,没有门派
心佛众生无差别
规过劝善不强求
最难的是“劳而不怨”
将心比心,将心换心
器量决定人生格局
心中无事是贵人
万物皆备于我

第六章南怀瑾之坚持的智慧
不受磨练不成佛
一切不如意就是辱
始终保持内心的和谐
忍是最难做到的
忍辱波罗蜜
法忍是六度的中心
做功德是无穷无尽的
一无所有是惊喜的开始
坚持的极致“千万人吾往矣”

第七章南怀瑾之领导的智慧
先管好自己,再管理别人
第一要务是“取信于人”
别被学问捆住手脚
以言教不如身教
厚积本钱方能建功立业
从大路上求富贵
惩罚的效力极有限

第八章南怀瑾之解脱的智慧
从复杂中解脱出来
不住于相,处处自在
最大的福气是清福
永远保持“初心”
人生以人生为目的
把缺陷当好事
平常心就是道
忘我无我的大彻大悟

南怀瑾全集_《南怀瑾全集》 -序言

生命之河永远向前,沿途的风景只流经一次,每个人都愿让自己的人生尽可能多地经历美景,但现实却毫不留情地给我们设下了种种暗滩险阻。即使我们永不停止追求成功的步伐,即使我们永不言败,与对手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较量,我们仍不能摆脱被命运开玩笑的时刻,仍有时不能自救于失败的泥塘。

在这样的时刻,不妨每天读点南怀瑾吧。沉浸在国学大师思想的汪洋中,仿佛一泓清水,清明透彻又无边无底,无价的瑰宝呈现在你我眼前。南怀瑾先生聚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精华,将西方哲学与诸子百家之智慧融合,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向你讲述人生大得大失间的智慧。大师之言,字字珠玑;大师之语,意蕴无穷。平实的话语挥洒如诗,智慧的箴言豁达飘逸。

南怀瑾先生的原著到现在为止都不知有多少了,大家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妨拿来读上一两本,定会知道我上面所论并非虚言。本书萃南怀瑾先生一生之精华,从八个方面阐述先生的非凡智慧。

第一,大爱的智慧。南怀瑾问:什么是布施?真正纯净的布施,就是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南怀瑾问:什么是真正的大孝?大孝就是天下人的儿女都是你的儿女,天下人的父母都是你的父母。就是他所提倡的世间大爱。

南怀瑾全集_《南怀瑾全集》 -文摘

南怀瑾语录:
一个人如果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功名富贵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下抹油溜了,这种人叫做罗汉。但是菩萨境界则不然,觉悟了,解脱了世间一切的痛苦,自己升华了,但是,看到世上林林总总的众生,还在苦难中,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一切众生。这种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就是所谓有情,是大乘菩萨道。

菩萨,南怀瑾的解释就是“觉悟有情”。也就是说,自己觉悟了,又发善心度人。他说:“自立立他,自觉觉他,牺牲自我,普济众生,这才是大乘菩萨永不退失的行愿。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菩萨已经悟透了“五蕴皆空”,因为“有情”,尚未到一切皆空的境界,只是接近佛境,还没有成佛,但他们却

南怀瑾全集 《南怀瑾全集》 《南怀瑾全集》-内容简介,《南怀瑾全集》-目录

愿将众生超度到更高层次,也就是让众生成佛。

菩萨自己还未成佛,却想让众生成佛,这是什么境界?

修佛有成者,有三种很高的境界:罗汉、菩萨、佛。

罗汉是“无情”的,正如南大师所说,他们觉悟了,就“脚底抹油溜了”,去享受他们的“极乐”去了,不再理会我们这些尚在红尘中挣扎的人。

佛在有情无情之间,对芸芸众生,在管与不管、度与不度之间。他只是用一片佛光引导我们自度,不肯亲手帮忙。好比一个父亲看见孩子摔在地上,不扶他也是爱他、帮他。

只有菩萨是“有情”的,她有时会亲手度人。我们能从菩萨那里看到实惠,自然就感觉亲切些。这种心情,如同孩子感觉母亲比父亲更亲。但是,菩萨毕竟不是世人的母亲,她的“有情”,不是“人情”,是“大情”。人、鬼、畜生她都要管。她的“有情”,不是爱憎之情,而是慈悲之心。她无爱亦无憎,自己觉悟了,却悲悯后进者被贪、嗔、痴的枷锁所系,想做一些事,帮助众生挣脱枷锁,同臻极乐之境。

在这个世界上,佛、菩萨、罗汉是否真的存在?你可能要说,不要迷信了,要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行。

但是,南怀瑾说,活佛、活菩萨、活罗汉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或者说,有佛心、有菩萨心、有罗汉心的人世上很多。活佛境界太高,虽然他们存在,我们也看不见――站地平原上的人,哪看得见珠穆朗玛峰顶上那个人呢?而罗汉、菩萨则较易看见,比如,陶渊明不就是一尊活罗汉吗?他自己觉悟了,就跑到深山老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世人做事也要有几分菩萨心肠才好。一位财大势大的董事长,他原本拥有好多个矿山,家产富足。但是却恃富而骄,贪迷五欲,财大气粗,对人苛薄无情、对朋友无义,更不知体恤工人。天有不测风云――后来,矿区频频出事,他也发生车祸、撞断了腿。他为了医治腿,找遍名医,但皆无效,医到后来,矿山、房子都卖光了,事业也一败涂地。以前认识他的人却说:“这是报应!?”可见,平时为富不仁,落难时也难得他人同情。

还有一个平时爱花钱的老板曾说:“佛教讲广结善缘,我也结了很多缘啊!你想想,我一天到晚请客,那一桌桌的酒席,光一桌就一万多元。我不是很慷慨吗?而且每次给小姐的小费每人都一千元以上。很多人说我不慷慨,到底我哪里不慷慨?”他是非常慷慨。可是他不知道一桌的酒席费用,可让暗角的众生,维持很久的生活费用;在他豪掷纵乐时,有许多破茅屋中,淋雨受寒的老弱贫病、孤儿寡妇还等待救助!他更不知道一桌数万元酒席的钱,在医院中也许可以救回一条人命。他只是天天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便是顺于生死的众生。

谁才是真正的“菩萨”?是那些怀有一颗善心去做一件件小事的人。比如那些勤奋敬业的老师,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非常有限,却愿意用自己的肩膀,将学生们送到更高的境界,这不正是“自未得度,先度他人”吗?比如那些奔波于各地的社会志愿者们,自己尚且工作难保,却愿意拿出有限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比如,那个乞丐,到处要饭,却愿意把自己讨来的钱捐给希望小学。――这才是真正的“活菩萨”。

有一位哲人问他的学生:“对一个人来说,最需要拥有的是什么?”学生们给出很多答案,哲人都摇头否定,但有一位学生的答案令他露出了笑容,那位同学答道:“一颗善心!”哲学家说:“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了别人所说的一切东西。”

为人处世,要完全做到“自未得度、先度他人”的菩萨境界,极难极难,但是,存几分菩萨心肠,对他人、对这个世界有所奉献,自可感染他人、感化他人,它是人类温情的源泉,它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这不正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吗?“菩萨心”能净化心灵,使世界变得澄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70103/7426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阮元《南北书派论》与《北碑南帖论》 阮元 字伯元

原文地址:阮元《南北书派论》与《北碑南帖论》作者:sqwjyl最初接触阮元,是大三上学期读黄侃先生《文心雕龙札记》,其中提到“仪征阮君”的《文言说》,仪征现属扬州市,阮君即阮元,《文言说》对刘师培的影响很大,而黄侃亦为刘师培弟子①,故《文

《另一条道路》赫尔南多·德·索托著 赫尔南多 科斯特

《另一条道路》,(秘鲁)赫尔南多·德·索托著,于海生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2月版,38.00元。穷人经济学家索托的忠告 小心误读索托(苏小和)关于索托和他的《另一条道路》,前不久刘苏里在书评中写道:“(此书)直接针对大学教授古兹曼领导的‘光

《召南·江有汜》 诗经 江有汜

第三十一讲:明德QQ群讲座稿:《召南·江有汜》(2013.06.02)各位群友,大家晚上好!一、全诗原文:请大家先把全诗阅读三遍。江有汜(四)。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声明:《南怀瑾全集 《南怀瑾全集》 《南怀瑾全集》-内容简介,《南怀瑾全集》-目录》为网友大龄男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