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有,劳动模范。奉天(今辽宁)辽阳人。1946年进沈阳机器三厂当工人。
赵国_赵国有 -赵国有
建国后,历任全国总工会生产部副部长、四川德阳重型机器厂设备处副处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49年改造铣刀,用车铣结合操作法,先后创造两小时二十分、一小时十六分、五十分钟车一个塔轮的全国纪录。同年东北工业部、东北总工会号召全体职工向赵国有学习,开展“新纪录运动”。半年时间创造出二万多个新纪录,使东北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32%。195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赵国_赵国有 -是谁掀起了新中国创造新纪录运动
赵国有在工作中 资料图片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了,工人们成了国家的主人,他们长期被压抑和禁锢的劳动热情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面对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沈阳,工人们纷纷站出来,以主人翁姿态勇挑重担。11月2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关于东北解放后的形势和任务的决议》,要求把东北解放区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工人们在积极献纳工厂严重短缺的器材、帮助政府恢复生产的同时,开展了以发明创造、技术改进、提合理化建议、节约原材料为内容的创造新纪录运动。赵国有等一大批优秀工人,便是这次运动的创造者。赵国有同志是沈阳第三机器厂的车工,他创造了车“塔轮”的新工具,使“塔轮”制作工时,由8小时减少到只要50分钟,掀起了东北工业建设的创造新纪录运动。
难道他们是神仙? 话说1949年7月,一个让三厂工人们难以相信的消息横空出世――沈阳第四机器厂用4个小时车出一个“塔轮”。这不仅是沈阳机器三厂的工人们从没听说过的记录,即使在伪满时期,最高纪录还要5个小时呢。
再说三厂的技术也不比四厂低,设备也不比四厂差,说到三厂各方面的工作,更是月月进步。4月开始生产车床时,24个小时车出一个塔轮。红五月竞赛后,工人们改进了工具,提高了技术,大家都是憋足了劲地干,将车一个塔轮的工作时间提高到8小时,效率提高两倍。这时忽然冒出个“四厂用4小时”,谁能相信呢?难道他们是神仙?赵国有、张尚举等30多名生产积极分子抱着“看他们是不是吹牛”的心情,来到四厂参观。大家到四厂亲眼看着苗雨亭车完一个塔轮,一点不差,真的是用时4个小时。大家一时都没了来时的劲头。共产党员张尚举心里就想“咋整呢?”青年团员赵国有也想:“咱也是个车工,人家做2个,咱才能做1个,咋整呢?”工会主任聂秉举看出大家都不服气,当天夜里就开会,动员大家“超过4小时的纪录”。团支部也召开动员大会:“同志们,看见了吧,人家四小时就能做完,咱们团员谁敢和四厂挑战?”团员们大部分是入厂不久的徒工,只有少数青年技术工人,但技术也都不大好。赵国有一看大家都低着头不吱声,心想:虽说自己不是做塔轮的,但突不破这一关,全厂的生产运动就不能向前进一步发展,我也是有十一二年工龄的工人了,论技术比别的团员同志强,这该是我起带头作用的时候了。于是就勇敢地站起来:“我愿意和四厂挑战。”会后,赵国有遇见了张尚举,他也是刚参加完动员会,正为这件事着急呢。二人一见面不约而同地问“咋整呢?”“你说咋整就咋整呗!”“你要是能4个小时做出一个塔轮,我的六尺车床划线就由180个小时缩短到90个小时。”两个人都铆足了劲,一同去找工务股提出了他们的竞赛要求,工务股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于是约定,从8月1日起,两个人的竞赛开始了。
组织上答应了赵国有他们的请求,赵国有心里是又惊又喜。惊的是过去十来个小时的活,要在4个小时做出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定会有很多困难。喜的是自己能得到组织和工人们的信任,又是和党员比赛,当然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儿。他下决心要完成这个虽然很困难却很光荣的任务。他先到做塔轮的车间研究工友们做塔轮用时多的原因,他看到工友们个个都很努力,没有一个偷懒的,都是满头大汗一个劲地干,就是赶不出活来,都想再加一把劲,工具不争气,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