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丹阳市 丹阳市-基本概况,丹阳市-历史沿革

丹阳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走廊,位于江苏省南部,属太湖流域片区。东距上海200公里,西距省城南京68公里;东与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相邻,西与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市相连,南与金坛接壤,北接镇江新区,并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1.2万,常住人口96.04万,辖10个镇、1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和练湖旅游度假区。丹阳是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素有“中国眼镜之乡”美誊。丹阳经经济实力在2013中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12位、2013全国县级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第8位,综合实力居江苏省十强县(市)第7位,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丹阳市”和“江苏省党建工作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丹阳市_丹阳市 -基本概况


丹阳市丹阳市属太湖流域,位于江苏省南部,东邻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西接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南与金坛市接壤,北接镇江新区,并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腹地,属苏南经济板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被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丹阳古称曲阿,后取“丹凤朝阳”之意而得名。现属于江苏省县级市,全国卫生城市。丹阳市历史悠久,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丹阳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122省道、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被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丹阳市“三个文明”建设成绩卓越,连续被评为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是全国首批80个小康县(市)之一,目前经济综合实力列全国第20位,列江苏省第8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连续被省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市”称号;在中国首创民主评议党员、党务公开、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绿化等多项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市。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增长14.8%,人均3.34万元,增长14.9%。财政总收入25.25亿元,增长2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50元。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6448元,增长14.9%。居民储蓄余额130.5亿元,增长16.3%。

丹阳是现今江苏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15个县份之一,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当时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同义,“杨”与“阳”谐音,故名“丹阳”,后取“丹凤朝阳”之意,定名丹阳。丹阳在历史上曾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现境内文物遗迹丰富,存有南朝帝陵石刻11处26件,散布在胡桥、荆林、前艾、建山、陵口等地,20只石兽是中国石刻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季子碑刻相传为孔子唯一存世手书;公元883年铸造的唐中和铜钟被誉为“江南第一钟”;丹阳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发地;行宫九里村是“吴”姓祖始地;境区存有季子庙、沸井、明万善古塔、通泰桥、开泰桥、玉乳泉井、海会寺、嘉山寺等名胜古迹。

丹阳是人文荟萃之地,名人志士,贤臣良将,代不乏人。近现代,丹阳孕育了著名教育家、上海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戴伯韬,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语言学泰斗吕叔湘,以及对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的共产党人夏霖、黄竞西、管文蔚和匡亚明等一大批名人志士。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领导新四军在丹阳及邻县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据地。解放前夕,《解放日报》在丹阳创刊。1949年4-5月,丹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前委、华东军区和中共华东局临时驻地,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丹阳运筹帷幄,指挥了解放大上海的战役,培训干部,准备物资,为接管上海作了大量准备。

丹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68公里,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横贯市区;常州机场坐落市境,西距南京机场80公里,东距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2小时车程,班机直航世界各地;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港──大港港口离市区18公里,全市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丹阳市车站丹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由西至东的新民路十里商业长街、中山路小商品一条街和丹凤路、城河路商贸街构成“井”字型框架,城区一环路内已形成中心商业街,并建成了北二环、南二环,东二环路已成雏形;近两年来又建成了丹西公路、122省道、丹界线等骨干道路及污水处理等一批市政工程;312国道丹阳段改道拓宽工程全面展开;全市近600公里农村道路改造工程将于年内完成;城区成功改造了新民路、丹凤南路、东门外大街、万善路风光带;建成了4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及水关西路、城河北路、西环北路;小东门桥绿地广场、内河整治、城乡区域供水等一批市政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供电、通讯、公共交通、管道煤气等公用设施十分完备;全市农村开展了以“清洁村庄、清洁家园”为主题的“双清”活动,城乡面貌进一步得到改善;继续实行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管理已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丹阳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九五”期间确立了“科技兴市”战略,每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0个以上,科技投入2亿元以上,全市企业办科技机构105个,皇塘、导墅两镇被列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水平荣获全国先进县(市)称号;教育现代化工程成效显著,荣获江苏省首批“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市”称号,拥有国家级示范高级中学和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各一所、六所省级重点高中,省级品牌学校占70%以上,全市中小学均通过省级教育现代化达标验收;全市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达43个148个班级。文化、卫生、体育、新闻、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有现代化的文化馆、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画院、青少年宫、计划生育指导站等;全市拥有人民医院、中医院、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完备的卫生机构和一流的医疗设施,共有病床1667张;《丹阳日报》发行量达4万余份;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一座,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用户达15万户,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在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丹阳市_丹阳市 -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丹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丹阳境内就有人类活动。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初为云阳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改云阳邑置云阳县。又更名为曲阿县。新莽始建国元年⑼改曲阿县为凤美县。东汉初复名曲阿县。吴嘉禾三年(234)改曲阿县为云阳县。晋太康二年(281)复名曲阿县。唐天宝元年(742)改润州为丹阳郡,曲阿县为丹阳县,丹阳县属丹阳郡。乾元元年(758)改丹阳郡为润州,丹阳县属润州。后经历朝,丹阳均属镇江。民国元年(1912)丹阳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丹阳全境解放,属镇江专区。1958年9月改镇江专区为常州专区,丹阳县属常州专区。1959年9月又改常州专区为镇江专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后,丹阳县属镇江市。1987年12月,丹阳撤县设市,为丹阳市,仍属镇江市。

文化文物

丹阳有6000年的文明史。历史上人文荟萃,三国吴的韦昭,南朝的萧衍、萧统、萧刚、萧子显,唐代的皇甫冉、曾昆仲、许浑、张潮,宋代的吴淑、蔡肇、高述,明清时的姜绍书、吉梦熊等,他们分别以文学、史学、书画等名垂史册。近、现代,则有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语言学家吕叔湘、史学家唐邦治、文学家束纫秋、孔学家匡亚明,以及彭炎、束沛德、梅朵、尚丁等,他们均对中国文化作出了贡献。丹阳的民间文化艺术亦丰富多彩,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曲艺戏剧等,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具有地方特色的丹剧,就是取之民间艺术精华,为优秀地方剧种。
丹阳境内的文物众多。南朝齐梁陵墓石刻有1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朝延陵季子墓碑及碑亭、江南第一梵钟――唐中和铜钟、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总前委旧址等4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朝玉乳泉井、明朝万善塔等60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他还有古文化遗址多处,并从中发掘大量历史文物,其中有良渚文化遗物――黑陶弧腹罐、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黑陶宽把盖杯、湖熟文化遗物――鬲、马家浜文化遗物――腰沿釜、西周青铜凤纹尊等。丹阳故有“江南文物之邦”之美称。

丹阳市_丹阳市 -行政区划


丹阳市行政区划截止到2014年丹阳市共有10个镇、1个街道,1个开发区,练湖旅游度假区。城镇面积(平方公里)城镇面积(平方公里)司徒镇91.73访仙镇73.84皇塘镇80.54导墅镇80.56延陵镇115.43界牌镇23.71陵口镇64.45吕城镇67.89珥陵镇83.71丹北镇163.4云阳街道72.2丹阳经济开发区168

丹阳市_丹阳市 -自然地理

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丹阳市 丹阳市-基本概况,丹阳市-历史沿革

丹阳地形


丹阳市丹阳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南部,东经119°24′~119°54′,北纬30°45′~32°10′,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2.5公里。东邻武进市,南毗金坛市,西北与丹徒县交界,东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50.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1.2%;水域面积196.8平方公里,占18.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70103/73539.html

更多阅读

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基隆市 基隆市-概况,基隆市-历史沿革

基隆市位于台湾的东北角,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全市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38.8万,为台湾北部重要的国际商港,加上境内岛屿、港湾、山陵兼具,繁华的港都则局促于山海之间,无论功能基隆市及型态上皆具香江风情,犹如一个“小香港”。基隆市的著名景

声明:《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丹阳市 丹阳市-基本概况,丹阳市-历史沿革》为网友妳在我跨下娇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