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简介 清华简 清华简-文物简介,清华简-入藏

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被称为“清华简”。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500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

清华简_清华简 -文物简介


清华简

正如王国维所言,“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2008年7月,一位校友向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竹简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大多数前所未见,曾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的李学勤教授评价说,“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以估计”。

这批竹简是由清华大学校友捐赠抢救,于2008年7月15日被运到清华大学的。校方立即组织专家,用3个月时间对它们进行了清理保护。据清理,清华简中整简的比例很大,而且简上一般都有文字。简的形制多种多样,最长的46厘米,最短的10厘米左右。简上的墨书文字出于不同书手,风格不尽一致,大多精整清晰。有少数简上还有红色的格线,即所谓“朱丝栏”。

受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数据是:公元前305±30年,即相当战国中期偏晚,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结果一致。

清华简_清华简 -入藏

保护

2008年7月15日,装载着竹简的塑料箱通过海关抵达清华大学,一开箱大家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化学药品气味。据介绍,竹简在流转海外的过程中,持有者大概为了卖个好点的价钱,用竹片把竹简托起来,但是他们用的竹片没有经过消毒处理,搞得竹简上全是霉点。其后,专家们用最小最软的画笔洗掉霉点,把竹简泡入无菌蒸馏水里。在校方的支持下,还为竹简建起了恒温恒湿的保藏室。

我在故宫修文物简介 清华简 清华简-文物简介,清华简-入藏

2008年10月14日,由11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得出结论:竹简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内容大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类书。


“清华简”拍摄存档

为了印证这一论断,2008年底,北京大学加速器质普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这批简中的无字残片标本进行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矫正后,得到的数据为公元前305加减30年,即战国中晚期之际,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另外,专家还请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对竹简残片的含水率做了测定,结果是400%,这是曾经在水中浸泡千年才有的结果,现代人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李学勤说:“我们大胆猜测一下,如果这批竹简出自湖北,它的制成年代是在白起伐楚(公元前278年)之前。”

拍照

在鉴定会上,专家们就提出了缓脱水,快拍照的建议。对竹简拍照,最关键的是尽可能清晰准确地表现简的原来状貌,但在不脱水的状态下,要拍出不变形的照片,却是很大的难题。为此,专家与清华美术学院的摄影家们反复试验,终于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通读

拍照后,专家们将简的数码照片投影于墙壁上,一枚一枚地依次试读。这样的读法有两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一个是这批竹简久已散乱,大多数失去了原来的次序,折断的也没有拼合起来;另一个是竹简上的战国文字,久已失传,解读起来有很多障碍。

不过,专家们就像玩拼图一般,根据竹简长短,编绳位置,版式,字体和字符间距,竹简内容等对各种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终于在竹简中找到了至少63篇书。

释读

自2009年9月以后,专家们根据已经选定的9个篇目,分头释读。每周,他们都要在研究所内开两三次研讨会,对释读成果进行汇报、讨论。“简直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刘国忠说,“这些竹简中蕴含的内容丰富得超乎想象,甚至连竹简上的书法都堪称赏心悦目”,工作简直成了一种享受。

清华简_清华简 -鉴定


清华简

2008年10月14日,清华大学邀请了李伯谦、裘锡圭等11位专家对这批竹简进行观察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通过专家大致浏览,可以确定:

第一,这批简的性质是书籍。大家了解,已经发现的战国竹简(还有帛书),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书籍和文书两大类,还有多见的遣策,即随葬物品的清单,也可附于文书类中。清华简初步观察都是严格意义的书籍,没有找出文书以及遣策。与这批竹简同来的,还有一件漆木容器的残块,上有美观复杂的彩绘图案。经过试行拼合,显示可能是原来贮放竹简的书笥。在一块残部的侧面,粘贴着一小段竹简,简上有字可以辨识,这加强了容器与简相关的可能性。

第二,这批简中的书籍大多与历史有关。如果按照传统的四部分类,有的属于经部,但其内涵仍是富于历史价值的。这与过去发现的战国竹简书籍,如著名的郭店楚简、上博简以儒、道着作占多数不同。作为随葬的书籍,总是和墓主的身份与爱好有一定关系的,比如说1972年出土的银雀山汉简主要是兵书,墓主显然是位军事家。


鉴定

第三,这批简里有《尚书》。《尚书》本为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列于经典,是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据。秦代焚书,禁止《诗》、《书》、百家语,《尚书》大多佚失。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滕》、《康诰》、《顾命》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的是前所未见的佚篇,在传世本里没有,或虽见于传世本,但后者是伪古文,如《傅说之命》,即先秦不少文献引用过的《说命》,和今天流传的《说命》伪古文不是一回事。

清华简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编年体的史书,所记史事上起西周之初,下到战国前期,与《春秋》经传、《史记》等对比,有许多新的内涵。特别是这种史书体裁和已看到的一些文句,都很像《竹书纪年》。清华简中的《尚书》和类似《竹书纪年》的史书,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简_清华简 -主要内容

第一辑

2010年12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出版,2011年1月5日,首批成果正式发布,包括9篇文献,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60103/72254.html

更多阅读

我在泽熙学到的七堂课 徐翔简介

我在泽熙学到的七堂课新的充满活力的一天又开始了,此刻的你正在做什么呢?有篇很有名的微信说,未来将淘汰的八种人中有一种就是“八小时外不知道学习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最大的就是八小时之外,就是在工作时间之外还知不知道自主学

清华简五《汤在啻门》释文 汉简释文初稿

清华简五《汤在啻门》释文知北遊按:《湯在啻門》是《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中的第五篇,共21支簡,內容保存完整,記載商湯在啻門(即帝門)問小臣(伊尹)古先帝之良言,小臣答以成人、成邦、成地、成天之道,系統地闡述了當時的天人觀。該篇行文多

我在故宫修文物 蓝光 文物之光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  中国文物,其深不可见终底,其广不可见边缘,它们自豪地占据着大英博物馆中重要的一席,向全世界炫耀那久远文明的绚烂。  我去过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博物馆参观,包括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日本东京国

我在故宫修文物 工匠 故宫最后的工匠

大红的宫墙,隔开了传统和现代两个世界。故宫大修现场,没有巨大的吊车、机器的轰鸣,只有工人在木架间穿梭,搭木、挖瓦、上漆、彩绘,进行最原始的手工劳作。大修的每一个环节,选材、工艺、工匠都力求遵循几百年前的传统。于是,修缮故宫也成

声明:《我在故宫修文物简介 清华简 清华简-文物简介,清华简-入藏》为网友强势废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