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概况 蒙药 蒙药-蒙药概况,蒙药-用药理论

蒙药蒙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蒙古族人民长期同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并吸收藏医、汉医经验逐渐形成的。早年蒙古汗国建立前,就有本族的药剂和疗法。蒙古医学有多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蒙药与中药相似,以草药为主,是多种草药研成药末制成的。治病多用成药,并总结出饮食疗、炙疗、罨疗,瑟博素疗、皮疗、温泉疗、针刺放血疗、按摩疗等方法。蒙古族医学家和药学家还写出一批医药着作,如《饮膳正要》、《方海》、《蒙药正典》、《蒙医药选编》、《普济杂方》。

蒙药_蒙药 -蒙药概况

蒙古草原上和森林中生长着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蒙古族人民在同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用这些药用植物来治疗疾病和骨折、外伤,积累了不少的药物学方面的知识。在史料中记载了蒙古地区的特产药物肉苁蓉。在六百多年前拉施达丁所着的《史集》中曾经记载成吉思汗以前居住在鄂毕河上游森林里的“兀刺速惕、帖良古惕和客思的迷这些部落熟悉蒙古药剂,以用蒙古方法很好地治病闻名于世”的史实。

元代时,随着国内各兄弟民族间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欧、亚两州各国之间的频繁交往,蒙医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药物方剂方面的知识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丰富。内地和国外的一些药物进入了蒙古地区,蒙古草原的特产肉苁蓉等药物也传送到内地和国外。各地药物的广泛交流,也丰富了蒙药学、方剂学的内容。

16世纪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的古代蒙医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出现了如《方海》《四部甘露》《蒙药正典》等药学专着。

1949年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医药政策指导下,蒙医药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并且跨入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行列。在内蒙古医学院设立了蒙医专业,并建立了蒙医学院,从此有了培养蒙医药高级人才的基地。制定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内蒙古蒙成药标准》,编写出版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部分蒙药也被编入《中国药典》(90版)中,从而保证了用药的质量和疗效。也组织力量撰写出了蒙医药专业用统编教材,使高等蒙医药教学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同时也促进了蒙医药学知识理论化、系统化的进程。

蒙药_蒙药 -用药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五元、六味、药力、药性、药物功能。

五元:蒙药学以古代朴素的五元(土、水、火、气、空)为理论基础。认为植物发育生长与“五元”有密切的关系。土是植物的基础,是植物吸养之源,生命之根本。水是植物所需养料的溶媒,也是植物体内运化因子,有滋润营养植物、促进其生长的作用。火在植物内为能量、动力因子;外界的阳光、温度,使植物生长成熟。气在植物内为生化因子,气具有养育植物、促其生长的作用。空在植物内为间隙因子,是物质形成管腔孔道之因素,外界是一切物体所存在的空羊。

六味:药物有不同地味道,这些味道,是五元在药物形成的过程中, 经过复杂作用而造就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甘、酸、咸、苦、辛、涩六种。甘味,在五元中以土、水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酸味,在五元中以火、土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咸味,在五元中以水、火含量为主,其也元素为辅。苦味,在五元中以水、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涩味,在五元中以土、报导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除单一味道外,还有两种以上的味结合而产一的“中性味:,以及由于味的转化、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苦中苦,甘中甘等结合成复杂的“复合味”,尽管变化复杂,仍可归纳于基本六味的范畴之内。药力:药物品种虽然繁多,但不外寒热两性,即阴性和阳性两大类型。热性药物多生于热处及向阳处,获得了充足的阳光,阳性药物药力充沛,才有完备的热性药力,有升阳、消食、祛风寒、除痰湿的作用。应用过量则引起头晕、头痛、发烧、烦渴等症状。寒性药物多生于寒处及阴凉处,获得充足的月辉,阴性药物药物力充沛,才有完备的寒性药力,有镇静安神、健身泽肤、祛瘀、降火的作用。应用过量则引起胃阳衰弱、抽搐等。再据药物寒热两性的程度差异,阴阳二性又分为中间型、复合型等,并有热中热、寒中寒、寒、热、温、凉等进一步的区别。治疗阴性病(寒性疾患),则用阳性药(温热药);治疗阳性病(热性疾患),则用阴性药(寒凉药)。这是一般准则。药性:药物的性能或药理作用,蒙医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用蒙性能调整机体内部的“赫依”(气)、“ 希拉”(火)、“巴达干”( 体液)的偏盛偏衰。若三者保持平衡和协调,就健康无病,如果三者失去平衡,便会产生各种病变,甚至导致死亡。古人在临床用药中,将药物性能总结为重、脂、寒、钝、轻、涩、热、锐等8种。其中,重、脂、二性克制“赫依”病证,寒钝二性克制“希拉”病证,轻、涩、寒三性生“赫依”(风);热、锐、脂三性生“希拉”(火);重、脂、寒、钝四性生“巴达干”(寒)。故用药注意超量、长期服用。“赫依”、“希拉”、“巴达干”为蒙医的理论核心。

药物功能:亦称药效,有柔、重、温、脂、固、寒、钝、凉、和、稀、燥、淡、热、轻、锐、涩、动等17种。

蒙药_蒙药 -成药剂型

蒙成药 剂型有10种。即 汤剂(煮散)、散剂、 丸剂、膏剂、酒剂、油剂、灰剂、搅合剂、草药剂及金石合剂。

汤剂(煮散):按着一定 处方研为粗未,备用。煎汤去渣取汗服用,或沸水沏服。汤剂因其中吸收较快。故一些急症及发病初期,多用汤剂治疗。一般成人剂量为3~5克,一日3次。

散剂:将药物按处方配制,碾研成细粉,混合均匀,备用。白开水或调引送服。散剂有内服与外用二种。并有便于服用、携带、制作简便、节约药材、不易变质等优点。应用较广,但吸收较汤剂为慢。一般成人剂量为1.5~3克,一日3次。

丸剂:将药物按处方配齐,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以蜜、水或面糊、药汁等赋形剂制成药丸。一般为黄豆或绿豆大小的颗粒,外用 朱砂或银朱研细粉挂衣、晾干,贮藏备用。一般应用于慢性、虚弱性的疾病,以及某些疑难重症,此餐,丸剂也包括丹剂,丹剂中有内服、外用两种。大多为金属化合物炼制而成,一般用于顽症、痼疾,一般成量为1~3克,一日1~2次。

膏剂:分内服膏剂和外用药膏两种,内服膏剂又分流浸膏、浸膏及煎膏剂(膏丝)。外用药膏分硬膏药和软膏药。如 沙棘膏、文冠木膏、驼蒿膏、泡囊草膏、泡囊草膏、山黄柏膏、 益母膏、牛胆膏、紫膏等。

酒剂:以酒为溶媒,浸取药材中有效成分,所得的澄水浸出液供内服和处用。此剂多用于体虚, 风湿疼痛及跌打扭伤和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如菱角酒、沙棘酒、苁蓉酒、奶酒、骨酒等。

油剂:先将药材精选,加工炮制处理后,按处方调配、浸煮、浓缩到一定程度,按比例加鲜牛奶溶和,并加一定量的奶油、蜂蜜、庶糖、白糖等,浓缩到无水分,呈现油光泽、红黑透明或黄黑透明时,即成油剂,密闭于瓷器内贮藏备用。一般用于老人、妇女、体虚者的浮肿、湿痹、肾虚等病症。

灰剂:蒙医认为寒疾经久不愈则用灰剂治疗为上。分为急、中、缓三种配剂,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搅合剂:按处方调配,研细粉,混合均匀,逐渐加入适量炼蜜、奶油、红糖、冰糖等,反复搅合而制成,密闭于瓷器内贮藏备用。此剂分为温热、寒凉两大类型。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对妇女及五官科疾病、老年病应用较多,而且服用方便。

草药剂:草药剂是蒙医因地制宜地采野生药草,将单味或数味药煎汤服用。或将采回的药草置于清洁凉爽通风处阴干,制成粗未,煎汤给患者服用。这种原始的剂型叫做草药剂。一般用于温热病和外感的治疗。

金石剂:金石剂亦珍宝剂。它以珍宝类药物,如金、银、珍珠、 玛瑙、玉石、红珊瑚、松石等以及 金属矿物类药物,如赤铜、白锡、铁寒水石、月石、 金精石、银精石、水银、 硫黄、黄丹等为主药,适当配合动、 植物药而制成化合剂备用。本剂的特点是毒性较强,药用量小,药效特久,吸收较慢,本剂一般不轻易应用。经多次服用一般药治疗无效的顽性恶疾和疮疡痈疽等,才考虑用本剂治疗。当病症一除,立即停药,勿多服。

蒙药_蒙药 -现状前景

蒙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且以植物药为主。据文献记载,内蒙古分布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2351种,其中引种栽培的植物有184种,野生植物共2176种,分属于133科720属;野生药用植物1122种,分属117科1033种。此外药用藻类1科2种,菌类24科68种,地衣5科7种,苔藓11科12种。其中常用药为104种,最常用药78种,占全国最常用植物药的36%。

蒙医常用药有450余种,蒙医专用260余种,本区自产药材占30%。以清热药、祛巴达干药、抑赫依药、祛黄水药物为主。还有驱虫药、促使热疾成型的药物、杀粘药、利尿逐水益肾药、破痞去滞药、止咳化痰药、泻下药、止泻药、滋补强壮药等17类。

蒙药中有许多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如无患子科植物文冠果茎枝,是蒙医专用药。经过化学分析,邓丽嘉予试其含有黄酮类、皂甙、挥发油、油脂、香豆素、甾醇及糖类,顾维彰等对不同产地的文冠木的成分对比分析,并从文冠木中得到两种黄酮,即杨梅树皮素与双氢槲皮素。黄雅芳等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5种化合物,即双氢槲取素、双氢杨梅树皮素、表儿茶粉、表没食子儿茶精和一种结构未知的化合物。毛莨科植物北草乌的干燥叶,顾维彰等从其中分离得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去氧乌头碱及北草乌碱。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干燥成熟果实中,邓丽嘉等从其中得到黄酮、有机酸、甾醇、挥发油、香豆素、糖和酚性成分。木犀科植物贺兰山丁香的根中。周长风等经予试得到挥发油。油脂、甾体、萜体、酚性成分、蒽醌、香豆素、氨基酸、蛋白质及糖类。菊科植物莴苣的种子,邓丽嘉等从其中得挥发油、黄酮类、氨基酸、肽蛋白质、酚性成分及糖类。漏芦的花,经顾维彰等分析,花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植物甾醇、三萜类及糖类等。刘国声报道内蒙古紫草含B、B-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为1.21%,含量高于紫草等等。又如:广枣(珠如很芍沙),具有清心火,强心之功效;经其药理分析,具有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之作用。蒙古山萝卜花(胡和?乌达巴拉),具清热之功效,经药理研究具有显着强心作用。山沉香(阿拉善阿嘎如),具抑赫依、清热、止痛、利呼吸之功效;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显着的镇痛作用。荜茇(必必灵)有调理胃火、祛巴达干赫依、调节体素、滋补强壮、平喘、祛痰、止痛功效;经动物实验,其挥发油具有耐缺氧和保护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白苣胜其挥发油有显着的利尿作用,其总黄酮对心血管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文冠木(僧登)具有清热消肿、止痛之功效。经研究其总黄酮具有显着的镇痛与抗炎作用。另外还有白龙菖菜、芯芭、小檗、紫花高乌头、金莲花等。这些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中部分资源已开发或正在开发利用。

内蒙古蒙药最丰富的地区是东部山地,特别是大兴安岭燕北山地,而主要的内蒙古大宗药材主要分布于广大草原和荒漠地带。

据调查和有关资料,内蒙古蕴藏量较大的主要植物药有:麻黄、甘草、苦豆子、茵陈、苦杏仁、柴胡、侧柏、油松、旋复花、锁阳、仙鹤草。其次有赤芍、黄芩、苦参、黄精、玉竹、升麻、黄芪、桔梗、益母草、苍耳、漏芦花、远志、葶苈子、枸杞子、秦艽花、卷柏。还有灰蓉、郁李仁、马勃、硬紫草、香青兰、草乌、翟麦、铁线莲等。另外,还具有一定量的鹿茸、牛黄等动物药和余粮土、麦饭石等矿物药。

蒙药用植物是内蒙古重要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这项资源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寻求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的新药;另一个是利用资源得到最佳经济效益。在这方面内蒙古多年来作了不少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到一些循之有效的途径,更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生物资源,造福人类便是摆在全体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传统蒙药,从中开发新药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概况 蒙药 蒙药-蒙药概况,蒙药-用药理论

传统蒙药都是在长期临床应用的实践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并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具有一定的疗效而无严重的毒副作用的药物。在蒙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方法对这些药物进行研究,经过药理筛选,可以开发出新型药物。如:蒙医用麻黄属植物的茎枝治疗清肝热、止血、破痞、疗伤、消肿等,从其中分离出麻黄苯丙酮,抗心绞痛有显着疗效。蒙药沙棘具有止咳、祛痰、祛巴达干,治巴达干包如病。从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研制成沙棘黄酮片,对抗心律失常,保护急性心肌缺血和防治冠心病具有明显的疗效。乌恩通过药理研究,从蒙成药“扎木萨一4汤”古方中,筛选出有明显疗效的降血脂活性成分,并组成新方,命名为“格根”饮片,已广泛应用于高血脂症患者。顾维彰等,通过对古方“赞丹一3汤”的研究,筛选出了治疗心血管系统病的活性成分(广枣总黄酮等),研制出复方广枣注射液。刘振国等对古方“阿如拉一3味”的研究,研制成了具有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功能等作用的新方“嘎格日一塔布”注射液。内蒙古中蒙医院对传统蒙成药“三普勒一淖日布”和“扎冲一13”进行研究,研制出“偏瘫康口服液”和“偏瘫康Ⅱ号’注射液,已通过国家“七五”攻关成果鉴定。在蒙成药治疗风湿病的研究中,研制出具有显着镇痛作用的“那如注射液”对风湿病具显着疗效。这证明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传统蒙药,合理开发利用蒙药材资源,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取得优质药品及可观的经济效益。

发掘新用途和新部位,进行综合利用

蒙药材中有不少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若在传统理论指导及实践基础上,以现代科学方法及手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重要的新用途或使其效用更加突出,从而开发研制出新型的药品、扩大功效和药用部位,如蒙药材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果实。蒙医应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品种清楚、质量及规格稳定,产量大,群众珍视,传统经验主要用于清热、祛恶血。根据蒙医基础理论,经过化学分析和药理研究,开发出了对免疫功能具有促进作用与调节作用,抗衰老作用,降血脂与保肝抗脂肪肝作用、抗癌作用、雌性激素样作用、造血作用、降压作用、降血糖作用和生长刺激作用的不同剂型产品;同时以前不做为药用部位的茎、叶可被利用。这样充分利用药材资源,降低产品成本,取得了额外的经济效益。这些充分说明通过这种途径,开发利用现有的蒙药材资源有很大的潜力。

通过成分相似的规律,开发药材资源

内蒙古植物种类繁多,有些蒙医习用的重要药用植物资源,其同属近种或同科近属的品种都在区内分布,并有一定的蕴藏量。这些植物资源一般在蒙医传统用药方面未作药用或用量极少。可以广泛借鉴国际上有关这些资源的使用方法,在内蒙古发掘含有相同或相近化学成分及药理效用的植物,开发新药,满足防病治病之需,并取得经济效益。如经过化学、药理及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芸香科植物黄皮树、黄檗的干燥树皮和小檗科小檗属植物根所含有效成分基本相似,都具有祛黄水、敛毒、清热、明目、止血、止泻之功效。所以以黄柏入药。从而开辟了新药源。这种利用植物的亲缘关系,化学成分的规律来开发药物资源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开发饮食业,达到防病治病和益寿开慧之目的

蒙医饮食分为食物和饮料两大类。食物类包括粮食类、肉食类、油脂类、乳食类、蛋类、水果类、蔬菜类、熟食类和调味品等共9大类;饮料包括水类、奶类制饮料、茶类、酒类等4类,总计包括近200种饮食。开发利用蒙医饮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如:在蒙医饮食疗法理论基础上,对“酸马奶疗法”的研究已由传统制作工艺、实验研究提高到临床应用的研究上。酸马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都证明了酸马奶对高血压、冠心病、瘫痪、肺结核、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结肠炎、肠结核、糖尿病等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非常明显,其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沙棘有明显的止咳祛痰、活血散瘀、消食化滞等功能,经化学分析和药理实验,目前已研制开发出沙棘饮料等各种健身饮料和美容化妆品。饮茶是蒙古族的最大嗜好之一,茶叶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奶茶,又叫蒙古茶,是蒙古族最喜欢的传统饮料,一日三餐都要喝茶。不仅有饮用茶树所产的各种茶叶的传统,而且还有把其他植物用作茶叶的传统。据有关资料,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民间传统利用的茶用植物约有12科28种,其中有些种类的茶用部位亦入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选择出药用价值较高的种类,可以开发新药物和药用茶。此外,还有杏仁、麦饭石等重要蒙药材,亦已经研制开发利用。

加强药用植物的栽培,使野生变家种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经较长时间的大量采掘而不注意保护及栽培,不可避免地召致蕴藏量下降,甚至可以绝种,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内蒙古有着复杂的地形气候条件,可以引种药用植物。如:随着对甘草、草乌、内蒙黄芪、苦参等用量的增加,自然资源的蕴藏量明显下降,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量,这时内蒙古不少地区人工栽培种植了上述药资源已获得成功,使药用植物资源保持所需的蕴藏量。因此,加强药用植物的栽培,使野生变家种,是扩大资源的有效途径。

加强野生动物的驯化工作,保护动物

蒙药麝香、熊胆、鹿茸、牛黄等动物药具属贵重药材,其野生来源远远满足不了蒙药日益增长之需。倘若不加以保护、任意猎宰,其药源会日益枯竭,甚至可能绝种。因此要注重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内蒙古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不让任意猎宰的同时,也狠抓了珍贵稀有动物的人工饲养和驯化工作。如:内蒙古已成功地饲养了梅花鹿。这样既保护了梅花鹿,同时也保证了鹿茸的来源。又如:牛黄来源稀少,内蒙古现已着手研究人工给黄牛栽培牛黄的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样人工饲养和驯化药用动物,保证蒙药之需亦是一条可取之途径。

扩大市场、广泛交流,充分开发蒙药材资源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目前的蒙药材产、供、销远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扩大市场,增加供、销品种。如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漏芦花、兰盆花、铁线莲、照山白、地格达类、秦艽花、毛莲菜、白屈菜、草乌芽、芯芭、火绒草、多叶棘豆、硬毛棘豆等蒙医专用的地产药材和信筒子、腊肠果、芒果核、大托叶云实、华南龙胆等商品流通,应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蒙药材资源。

蒙药_蒙药 -历史沿革

萌芽时期(公元7世纪以前)

在古代, 蒙古人常年在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游牧、狩猎的生活。因而与 自然界的各种动物、植物、 温泉、矿泉、 矿物等广泛接触,逐步发现了能够医治疾病的药用动、植、矿物,并将之反复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不断总结、提高,形成 蒙药学的基础,那时已经出现了适应当时社会生条件的蒙古医药知识。如炙疗、外伤治疗与正骨、正脑术及饮食疗法、民间用药等。在慢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由原来的口授相传发展成文字记载,因而出现了不少 蒙医药着作,对继承发展蒙医药学知识起了积极作用。蒙药学的有关着作,在历史上统称为“本草”。这些本草,原于 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与习性,各个有民族风俗与区域特点。在诊治疾病中药量少,疗效好,经济简便,适应广大牧民生活和劳动特点,为北方各族人民的繁衍昌盛作出了贡献。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曾受到 印度、藏族和汉族传统医药学的影响。

形成时期(公元7-16世纪)

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军大举西征,建立起横跨亚欧的四个 蒙古汗国。1271年,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必烈入主 中原,并于1279年统一了 中国。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沟通国内各民族以及东西方之洋洋的经济、文化交往,同时也使中外医药科学有了更多的联系和交流。 元代医事制度除设大医院, 御药院外,还在大都( 北京)和上都( 开平)各设回回药物院一所。大医院饮膳大医忽思慧着作《 饮膳正要》三卷,为中国最早的营养学专着。因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蒙古医药学先后吸取了藏医学及部分印度医药物中医学理论,逐步形成了既有独特理论又有丰富医逆境经验的近代蒙医药学术体系。

发展时期(公16世纪以后)

通过国内各民族及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医药科学的联系与交流,这一时期的蒙医药学具备了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而且积累了极为宝贵的 临床经验和丰硕的学术成果。当时,许多蒙医药学家将汉、茂医药学着作,为蒙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7世纪著名蒙医药学家占布拉着《医法海鉴》一书,记述了蒙医治疗各科疾病的 方药,是一部较完整的蒙 药方集。18世纪蒙医药学家松巴,堪布, 伊喜巴拉珠尔着《甘露滴珠》、《甘露医理》、《甘露临证鉴别论诊疗集》、《识药晶鉴》等一整套蒙医药着作。还有蒙医药学家洛布桑、 索勒日哈木木着《脉诀概要》、《巴莎森制药法》、《药物识别》等着作。19世纪蒙医药学家 占布拉道尔吉着《蒙药正典》一书。共收集了879种药物,共附有576幅插图。还有著名蒙医药学家 罗布桑全普乐,全通过一生的临床实践,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着有《实用蒙医药学》一书。19世纪未至20世纪初,蒙医药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先后涌现出许多医药学家和蒙医药学专着:如著名蒙医药学家化日格丹 达尔着有《诃黎勒晶珠医药学鉴》、《增补医疗解释》等。 库西卡编着了《蒙医验方集》,并附蒙、藏、汉、满四体合璧的蒙药名录;伊希丹森旺吉勒编着了《红珊瑚 方剂》;吉格木德丹森扎木落编着了《普东方》;敖斯尔编着了《医方与手法》;阿格旺隆日格图布丹 尼玛编着了《珊瑚珠方》等。这些着作的出版使蒙医药学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北方 民族医药特点和地域特点的近代蒙药学。为保障北疆各族人民的健康及蒙古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和 中医(民族医)政策,促进了蒙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在 内蒙古广大牧区及部分农区,普通建立了蒙医医院,使蒙医药在医逆境保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蒙医药工作者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及疑难病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内蒙古 自治区部分盟市先后建立了一批蒙医药科研机构,在 系统理论、药物、临床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着成就,自治区还建立了蒙医高等院校,蒙医 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了大批新型蒙医药人才,使蒙医药学的发展后继有人。近年来。广大蒙医药工作者广泛地搜集各地的蒙药方剂。对全区各地的蒙药资源进行了普查,开展了采、种植、用的活动,并加强了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现代化蒙药制药厂,以满足区内外的需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60103/71796.html

更多阅读

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流程管理理论研究与中国实践(一)

摘要:本文概括介绍了流程管理在全球兴起的背景、失败的原因,流程管理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重点介绍了笔者在为中国中小企业进行流程优化与流程管理导入的咨询服务中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总结。本文简述了流程管理的理论创新,首次将流程与流

企业战略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核心逻辑分析

  战略管理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来源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因此,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了战略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企业竞争的范围无限扩大,进入了一个无国界的

声明:《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概况 蒙药 蒙药-蒙药概况,蒙药-用药理论》为网友情商伤多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