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基本范畴,新型工业化-“新”体现的方面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我国是在十六大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_新型工业化 -基本范畴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认为,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是以劳动要素、资本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工业生产替代以劳动要素、土地要素为基本要素的农业生产的蜕变过程。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新型工业形态也不断出现,机械工业、冶金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电子产业、信息工业、智能工业,如此等等,而每一次科学技术进步形成的新型工业都是对旧工业的扬弃和改造。今天,新型工业化是21世纪的工业化,机械工业、冶金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这些都已经属于19、20世纪旧的工业,电子产业、信息工业也是20世纪后期的工业,属于半新工业,真正的新型工业是在信息工业基础发展起来的智能工业,一种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设备为基本要素的新型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因此,21世纪中国要推行的新型工业化应当是智能工业,这是新型工业化的高级标准。除此而外,建立在绿色发展理论上循环工业也应当是新型工业化的组成部分,凡是资源环境的工业都是新型工业,而不论其行业,这是新型工业化的低级标准。由此可见,21世纪中国新型工业化将同时向智能、循环两个目标迈进。那些没有智能、不能循环的工业是旧型工业,不是新型工业。未来,中国将不断淘汰提升旧型工业,推进新型工业,从而将工业化推向更高水平。一方面,将中国工业推向世界经济领先地位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将资源环境消耗的旧工业提升为循环发展的新工业。

新型工业化_新型工业化 -“新”体现的方面

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

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

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新的工业化战略。

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新型工业化_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1.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
2.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
3.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新概念,反映了我党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竞争而提出的适时方针。按国家计委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点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信息化的作用。应该说,这是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后发优势的现实选择:即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_新型工业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

党中央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主要内容是: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此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并以此改造传统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继续发展基础设施,全面发展服务业。重点谈谈服务业,服务业包括四个方面:产业服务业、企业服务业、家庭服务业、个人服务业。这四种服务业在我国有巨大的潜在需要。例如产业服务业需求就很大,那些从石化产业中剥离出来而上市的生产型石化企业,需要有专门为其服务的企业,而那些在重组中分离出来的石化续存公司,恰恰是具有专门为生产型石化企业服务的功能,因而石化产业的产业服务要求,为石化服务业创造了极大的就业机会。又例如,企业有着咨询、培训等方面的巨大服务需求,会创造很大的就业机会。再例如,家庭需要有健康服务、日常家庭生活服务、家庭教育服务等需求,个人需要有工作性服务及生活服务需求等,这些都创造了很大的就业机会。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服务业的充分发展,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从我国从实际出发,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我国有庞大的传统工业,相当一部分具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我们应当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使传统产业尽快提高水平,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处理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既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又要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是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发展虚拟经济要为促进实体经济服务,并防止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虚拟经济。

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基本范畴,新型工业化-“新”体现的方面
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是我国的两大基本国策,实施以来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是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优先发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以体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立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业成为科研开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一套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及人才汇集机制。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实施人才战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吸引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均资源不足以及长期粗放经营,我们必须在收入水平较低、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要下大力气解决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后的高收入阶段才面临的资源和生态问题。过去粗放经营,伴随高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以及不顾生态和环境的发展路子已难以为继,今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保持低生育率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发展节水工业、节水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战略资源储备。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国家和全社会都要加大投入,持之以恒地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强化城乡环境污染治理。发展环保产业,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健全环境、气象和防灾减灾监测体系。

协调城乡关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当初发展乡镇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对于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布局分散,要素集中度过低,无法实现要素效益的最大化,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必须转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把城镇建设、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结合起来,用城镇的人气和基础设施带动乡村的发展,通过乡村的发展带动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在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乡村和城镇的发展。这样良性互动,既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08年第10期《关于“工业强市”战略的几点认识》)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不是单纯的思路问题,更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无论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是两大战略的实施,必须由两大动力推动,一是内部动力―改革,改革要有新突破。最为重要的是使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相适应。产权“大锅饭”走不成新型工业化道路,贫穷和愚昧同样走不成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必须推进产权的人格化和经济的自由化,必须进一步使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具有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先进生产力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必须使工业企业和相关产业具有采用信息技术的迫切欲望,必须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对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需求能力大幅度提高。为此,必须进一步清除仍然存在的体制性障碍,确立按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把动力建立在保护合法财产和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必须适当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劳动者报酬和消费基金在GDP中的比重,消除绝对贫困,把需求的欲望和能力建立在有足够支付能力的基础上。
二是外部动力―开放,开放要有新局面。目前中国最大的500家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食品加工等行业,其中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企业销售额占这500家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达83%以上,大大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面临的现实挑战就是即将加入WTO所带来的外来竞争加剧。从目前看,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心已经从引进外资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接轨。其中,一是要通过技术改进和要素优化重组提高重要基础产业国际竞争力;二是完善市场竞争规则,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三是发育产权市场化和推进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四是加快与国际大资本的产权融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60103/71556.html

更多阅读

唯物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我从事哲学理论工作算来已经五十多年了,学哲学教哲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但是总感到“学然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在教学中讲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比较多,但很少讲与诡辩论的对立,很少揭示现实生活中的诡辩论。讲哲学只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原理梳理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原理梳理2010-3-29一、原理体系:略二、原理表述:(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就要求我们:1、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

上一章,我们讲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可以看作是整个唯物辩证法部分的一个总论、引论,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明了什么是联系、什么是发展。但是,当我们要进一步探究事物究竟是怎样联系、怎样发展的时候,就必须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

声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基本范畴,新型工业化-“新”体现的方面》为网友海蓝无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