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技术历史 《印刷技术》 《印刷技术》-基本信息,《印刷技术》-刊物历史

印刷技术历史 《印刷技术》 《印刷技术》-基本信息,《印刷技术》-刊物历史

作为中国印刷、包装及相关行业内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拥有读者和广告客户最多的专业杂志,《印刷技术》是印刷业公认的旗舰杂志。自1957年创办以来,《印刷技术》便以“传播业界信息,推动行业进步”为宗旨,立足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实际,注重发挥技术特色,全面报道印刷、包装领域的新动态、新趋势,宣传新设备、新材料,探讨新技术、新工艺,普及新知识,推广新经验,提供相关市场分析及经营管理探索。

印刷技术_《印刷技术》 -基本信息


《印刷技术》(2010年1月刊)【刊物名称】《印刷技术》
【英文名称】Printing Technology
【刊物类别】旬刊
【主管单位】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
【编辑出版】印刷技术杂志社
【出版日期】每月1日、11日、21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2291/TS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1960
【邮发代号】2-82
【联合征定代号】LD112291
【刊物版式】大16开114页

印刷技术_《印刷技术》 -刊物历史

1956年4月6日,经文化部批准,成立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所址设在北京东总布胡同10号。
1957年10月25日,经中宣部批准,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主办的印刷工业综合性刊物《印刷》杂志创刊。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茅盾)题写刊名,徐仲文任主编。
1957年,《印刷》杂志共出版2期。
1958年3月,《印刷》杂志办公地址由北京东总布胡同10号迁到北京东皇城根甲40号认证,办公条件有所改善。
1958年4月,《印刷》杂志组织召开了“细网线版试制工作座谈会”,并在当年第2期杂志上进行报道。
1958年7月,《印刷》杂志改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
1958年9月,“全国印刷技术革新交流会”在上海召开,《印刷》杂志当月出版了会议专刊。
1958年底,《印刷》杂志办公地址迁往北京阜外北礼士路新华印刷厂院内。
1958年,《印刷》杂志共出版9期。
1959年4月,《印刷》杂志封面首次采用彩色胶印。
1959年7月设备,《印刷》杂志召开“期刊印刷质量座谈会”,就当前各地期刊的印刷质量及改进措施提出了意见。
1959年10月,《印刷》杂志出版庆祝建国十周年专辑。王益同志撰写标题为《回顾和前瞻》的纪念文章。
1959年,《印刷》杂志共出版12期。
1960年6月,《印刷》杂志改回双月刊。
1960年8月,《印刷》杂志出版了当年的第7期后暂时停刊。
1960年,《印刷》杂志共出版7期。
1961年6月,《印刷》杂志迁址到北京北新桥骆驼胡同4号。
1961年8月,《印刷》杂志停刊1年后,经中宣部批准复刊,出版了复刊后的第1期。
1961年10月,第2期及第3期合期出版。
1961年,《印刷》杂志共出版3期。
1962年,《印刷》杂志共出版4期。
1963年,《印刷》杂志共出版5期。
1963年,印刷研究所及《印刷》杂志办公地址迁到海淀区翠微路2号。
1964年,《印刷》杂志共出版6期。
1965年,《印刷》杂志共出版6期。
1966年,《印刷》杂志出版3期后停刊。
1974年,在原《印刷》杂志基础上,综合性印刷刊物《印刷技术资料》开始出版并内部发行喷绘机,改为季刊,每年出版4期。时任印刷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的史育才同志题写刊名,主编先后由当时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图书资料室副主任谢增凯、王昌厚、赵寿祺担任。
1975年10月,《印刷技术资料》杂志为筹备在长春召开的“全国书刊装订技术交流会”进行调研,做了大量前期准备。
1978年,《印刷技术资料》杂志组织力量宣传推广直接加网和四色印刷工艺,在西安召开北京、上海、辽宁、陕西四省市照相制版新工艺(直挂)经验交流会。
1978年,《印刷技术资料》从当年第3期改用手动照排机排版、卷筒纸胶印机印刷。
1978年下半年,《印刷技术资料》在北京召开四色制版座谈会。
1978年11月,《印刷技术资料》与中国印刷物资公司联合对凸印新版材(感光性树脂版)的研制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在无锡召开“凸印新版材座谈会”。
1978年底,罗树宝任主编。
1974~1978年,《印刷技术资料》共出版18期。
1979年2月,《印刷技术资料》改名为《印刷技术》,并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1979年6月,《印刷技术》杂志深入探讨电子分色工艺,并以北京新华印刷厂电分制版印刷的《春江花月夜》做插图,在国内印刷界引起极大反响。
1979年,《印刷技术》杂志共出版6期。
1980年2月,《印刷技术》杂志改为每月出版一期,并从第一期开始改为彩色封面,并由北京报刊发行局总发行,使杂志发行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1980年6月,《印刷技术》杂志从第3期起,开始刊登广告,使杂志由国家补贴逐渐走向自负盈亏。
1981年,《印刷技术》杂志推出刊徽。
1983年1月,《印刷技术》杂志正式改为月刊,并成立《印刷技术》编辑部。
1984年1月,《印刷技术》杂志开始向国外发行,由中国出版对外贸易公司负责海外发行。
1984年4月,《印刷技术》杂志刊登第一个封面广告:太行印刷机械厂。
1985年1月,《印刷技术》杂志发行量达到3.5万份。
1985年8月,张金饶任《印刷技术》杂志主编。
1985年3月9日,《印刷技术》编辑部在上海召开作者、读者座谈会。
1987年10月排版,《印刷技术》杂志复刊后出版100期,编辑部在京召开复刊百期座谈会。王益、史育才、倪康华、高永清等领导为本刊题词。副所长王履苑主持了会议,王益、于永湛、高永清、赵东海等领导出席并讲话。
1988年2月,《印刷技术》杂志开展首次评选优秀稿件活动,成立评委会。共有10篇文章被评为《印刷技术》1987年优秀稿件。
1989年,《印刷技术》杂志1988年度优秀稿件评选工作结束,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四等奖4名。
1990年6月,《印刷技术》编辑部获北京广告业“重信誉创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1990年6月,《印刷技术》杂志举行了1989年度优秀稿件评奖活动,此次优秀稿件的评选还得到了山东新华印刷厂和广西北海市印刷厂的赞助。
1991年6月,《印刷技术》杂志举行了1990年度优秀稿件评选活动RIP,评选活动得到了广东省中山市树涌印刷器材经销部、山东新华印刷厂、广西北海市印刷厂的赞助。
1991年6月,《印刷技术》杂志进行了1990年度优秀稿件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得到了广东省中山市树涌印刷器材经销部、山东新华印刷厂、广西北海市印刷厂的赞助。
1991年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同志为《印刷技术》题写刊名。
1992年,《印刷技术》编辑委员会成立,王益、史育才、张进学、谢燕声任编委会顾问,沈海祥任主任委员,郑德海任副主任委员。
1992年12月,《印刷技术》编辑部召开部分广告客户座谈会,约14家客户代表出席了会议。
1993年4月,全球30多家印刷杂志主编汇集伯明翰,《印刷技术》杂志主编出席了此次会议。
1993年9月,《印刷技术》杂志在北京密云召开“彩色桌面系统专家研讨会”,著名专家王选教授及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1993年10月,《印刷技术》编辑部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职工大学召开译著者座谈会,30多名作者出席了会议。
1993年11月,《印刷技术》编辑部参与组织1993年开放式桌面电脑排版系统展示会。
1994年1月,《印刷技术》、《印刷信息》召开编委暨著译者座谈会。
1994年1月,两刊联合召开了由广告客户、工商管理部门、印刷物资部门和印刷厂参加的新春联谊会。
1994年5月,《印刷技术》杂志开始增设“桌面印艺”和“电子出版”栏目,介绍新技术、交流成功经验。
1994年8月31日~9月3日,《印刷技术》编辑部参与组织的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子出版系统展览会”在京举行包装总论,对推动彩色桌面出版技术在国内的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4年12月,第七次《印刷技术》优秀稿件评选揭晓。
1995年3月,《印刷技术》杂志在云南南召开读作者联谊会。
1995年9月,《印刷技术》编辑部参与组织的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子出版系统展览会在京举行。
1996年3月,《印刷技术》编辑部与组织的北京国际电子出版系统展览会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子出版暨多媒体展览会(EPmedia)。
1996年4月,《印刷技术》杂志在湖南召开读作者联谊会。
1997年6月,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印刷技术杂志社正式成立。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沈海祥担任社长,副所长张明任副社长兼总编,魏莉任常务副总编。杂志社由编辑制作部、出版发行部、市场推广部和广告部4个部门组成,出版《印刷技术》、《印刷信息》、《桌面出版与设计》三本杂志。
1997年9月,《印刷技术》杂志社参与组织的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子出版暨多媒体展览会召开。
1998年4月,《印刷技术》参与举办“数字式彩色打样技术研讨会”之后,在第6~12期杂志中针对此次会议推出“刊中刊”。
1998年10月,《印刷技术》杂志社参与组织的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子出版暨多媒体展览会召开。
1998年12月,印刷技术新一届编委会成立,新一届编委会由3名顾问和12名编委组成。
1998年,获新闻出版署期刊质量评比经营管理一等奖。
1999年3月,《印刷技术》杂志社举办期刊社桌面出版应用方案交流会。
1999年5月,《印刷技术》杂志社出版增刊《中国印刷工业改革开放20年专辑》。
1999年5月19~22日,《印刷技术》杂志社在上海分别召开了读者、作者、广告客户联谊会。
1999年7月德鲁巴,《印刷技术》聘请21名特约记者,这其中,除新闻出版署及各新闻出版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外,大部分都是协会秘书长、厂长、校长、信息站站长。
1999年10月,《印刷技术》召开第三次编委会会议。
1999年12月,《印刷技术》杂志社出版《桌面出版与电脑设计年鉴》。
2000年,《印刷技术》改为一刊三版,题版、技术版、市场版,出版增刊《经验交流集锦》。
2000年3月,印刷技术杂志社第四次编委会在京召开,并评出1999年优秀稿件,共16篇稿件获奖。
2000年7月,印刷技术杂志社举办“德鲁巴来到中国”国际印刷技术报告会,大规模报道drupa2000展览会。
2000年10月,印刷技术杂志社承办国际出版及印刷技术报告会。
2000年10月,印刷技术杂志社参与组织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子出版暨多媒体展览会召开。
2001年4月,《印刷技术》杂志社参与七届世界印刷大会的宣传组织工作。
2001年5月,《印刷技术》杂志推出王淮珠老师撰写的“印后装订技术1000问”DTP,揭开旨在服务生产一线的系列“1000问”的序幕。
2001年6月,《印刷技术》杂志推出“列报”大行动,聚焦“芝加哥印刷展”。
2001年6月,《印刷技术》杂志率先打破闭门办刊的陋习,鼎力推出“一线出击万里行活动”。
2001年6月,《印刷技术》杂志推出“千里‘印’缘‘e’线牵”活动,诠释网络版“每周信息快递”,e印传媒助读者e网“打”天下。
2001年7月,《印刷技术》杂志的“月度焦点”栏目开通,关注对印刷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或广为业界人士瞩目的热点事件。
2001年9月,《印刷技术》杂志首次推出“CTP在中国”市场调查报告,深入剖析中国CTP现状与发展。
2001年11月,《印刷技术》杂志在中国期刊展上全面介绍期刊数码打样整体解决方案,并举办“书报刊数码制作技术研讨会”。
2002年1月,《印刷技术》杂志社将《桌面出版与设计》杂志更名为《数码印刷》,弄潮数码时代字库,探索印刷未来。
2002年1月,《印刷技术》杂志首次推出《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一经推出,即成为业内权威的数据信息大全。
2002年1月,《印刷技术》杂志第五次编委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增补多位技术专家担任编委。
2002年3月,《印刷技术》杂志推出“商业轮转印刷机应用调查”,揭开每年一度的商业轮转调查的序幕。
2002年5月,以《数码印刷》编辑部为承办部门,举办“数字印刷技术研讨会”。
2002年7~12月分切,印刷技术杂志社参与承办“欧洲印刷专家来华技术培训项目”,在北京、成都两地共举办8次培训。
2002年7月,印刷技术杂志社受命参与承办“中国国际全印展”。
2002年8月,以《印刷技术》杂志“月度焦点”、“观察与思考”等栏目及其主创人员为基础,创办《印刷经理人》杂志光盘印刷,定位高端,关注印刷行业管理之道。
2002年8月,印刷技术杂志社提出打造行业知名品牌的理念,推出“订三刊抽大奖,新马泰豪华之旅”活动。
2002年8月,《印刷技术》杂志改为全彩色印刷,印刷质量与杂志品味大幅度提高。
2002年10月,以《印刷经理人》编辑部为承办部门,举办首届“印刷经理人年会”。
2003年1月,《印刷技术》正式改为旬刊,包括《出版与商业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器材及特种印刷》三个分册。每期售价3.5元报纸印刷,全年定价126元,邮发代号改为:82-988。
2003年5月,《印刷经理人》编辑部经过长期准备,首度推出“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
2003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成功之后雅昌,由印刷技术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国际全印展”在上海大获成功。
2003年10月28~29日,《印刷经理人》编辑部承办第二届“印刷经理人年会”,与首届全印展同期在上海举办。
2003年11月,印刷技术杂志社社长魏莉女士荣获森泽信夫印刷技术奖。
2003年11月,印刷技术杂志社提出“科印传媒”品牌。
2003年12月,印刷技术杂志社参与承办的“2003年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在上海举行。
2004年4月,为迎接德国“德鲁巴(drupa)印刷展览会”,《印刷技术》杂志推出《印刷技术―德鲁巴来到中国》专刊。
2004年5月,印刷技术杂志社派出记者组,报道“德鲁巴印刷展览会”。
2004年7月,印刷技术杂志社在北京举办“科印国际报告会及科印高新技术展览会”,同期举办CEO高层论坛、数码印刷分会、柔凹印技术交流分会、CTP分会和国际知名印机厂商最新技术报告会,并推出“数码印刷主题公园”,继续引领技术潮流。
2004年10月,为了更好地开发业务爱克发,传播业界信息,印刷技术杂志社成立上海办事处。
2004年11月,《印刷技术》杂志推出无线胶订联动线装机量调查。
2005年,《印刷技术》杂志社整合《中国印刷物资商情》杂志。
2005年3月,以印刷技术杂志社多年积淀的资源为背景,开通印刷行业门户网站科印网(www.keyin.cn)扫描,开始打造综合性的行业媒体―科印传媒。
2005年5月,印刷技术杂志社根据主管单位的安排,搬迁到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3号办公。
2005年8月,《数码印刷》编辑部以科印传媒品牌形象举办的首届“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举行颁奖典礼,并拉开北京、广州、上海三地巡展与技术交流的序幕。
2005年9月喷墨印刷,胶印技术百年诞辰之际,《印刷技术》杂志隆重推出《百年胶印专刊》,受到业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2005年9月,科印传媒派出记者组,通过科印网现场报道美国芝加哥印刷展。
2005年10月德鲁巴,《印刷技术》杂志与英国《标签与贴标》杂志合作,出版《标签与贴标》中文版。
2005年11月,由《印刷经理人》编辑部承办的“2005年全国印刷经理人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
2005年11月,《印刷技术》在广州举行“装订技术交流会”。
2005年12月,科印传媒举办的“科印包装展”在华南城举办。
2006年1月,《印刷技术》杂志推出“业界纪实”栏目印刷配件,关注行业焦点人和事。
2006年2月,科印传媒搬迁回北京海淀区翠微路2号原址办公。
2006年2月21日,正式注册“科印传媒”商标。
2006年3月,《印刷技术》杂志筹办第一届“全国胶印技能邀请赛”,并在杂志上推出“胶印技能邀请赛专栏”。
2006年3月,《印刷技术》杂志在成都召开“印后装订技术交流会”,并出版《印后装订专刊》。
2006年3月,正式使用“科印传媒”注册商标。
2006年4月,成立北京科印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2006年5月,科印传媒《数码印刷》首次推出“喷墨印刷系统用户调查分析报告”。
2006年6月,科印传媒隆重推出《中国印刷业蓝皮书(2003~2005年卷)》。
2006年6月,由科印传媒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全印展在上海成功举办,同期还举办了“中国印刷论坛”。
2006年9月,《印刷技术》杂志首度进行“柔性版印刷装机量调查”。
2006年10月,科印传媒《数码印刷》举办的第二届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成功举办打样,巡展地点增加成都,共举办4站。
2006年11月,“2006年全国印刷经理人年会”在新疆成功召开。
2006年11月,策划并承办“柯达蓝海战略 与客户共赢”主题巡展系列研讨会。
2007年1月,《中国印刷物资商情》5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开始启动。
2007年1月,《中国印刷物资商情》与科印网联姻标准及认证,成为科印网网刊。
2007年1月,科印传媒开展“屏幕软打样及远程应用”测试。
2007年2月,科印网改版。
2007年3月,科印传媒承办“屏幕软打样及远程应用技术研讨会”。
2007年4月,科印传媒举办“印刷企业最新免税政策与合理节税、纳税筹划高级研修班”。
2007年4月,召开《印刷技术》作者、读者交流会。
2007年6月,科印传媒承办“第九届亚洲印刷技术高峰论坛”。
2007年6月,“《印刷技术》创刊50周年庆典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印刷技术_《印刷技术》 -刊物特色

《印刷技术》每月出版三册,即:《印刷技术-出版及商业印刷》、《印刷技术-包装装潢印刷》、《印刷技术-技术及市场专刊》。各分册每期一个主题,既有直击一线的报道,也有焦点问题专家访谈;技术与产品并举,经验交流与市场分析同张。
《印刷技术-出版及商业印刷》分册,每月1日出版
主要设有“数字前沿”、“印刷平台”、“印后万象”、“器材世界”、“经验交流”、“专题报道 ”等栏目,下设精心打造的“焦点访谈”、“一线出击”、“1000问”等独具特色的版块,每期一个专题,主要报道国内外报纸印刷、商业印刷、书刊印刷等领域的技术热点、焦点问题、行业发展动态,介绍印刷工艺及设备基础知识,交流印刷及设备使用经验,即是广大管理人员、采购人员、经营人员、技术人员、一线操作人员的良师益友,也是沟通买家与卖家的桥梁。
《印刷技术-包装装潢印刷》分册,每月11日出版
设有“国际资讯”、“国内资讯”、“资讯整合”、“热点聚焦”、“专题报道”、“纸品包装”、“软包装”、“标签与物流”、“容器包装”、“探索与研究”等几个主要栏目,每期一个专题,分别面向软包装、折叠纸盒、瓦楞纸箱、标签等市场,重点关注包装设计、包装防伪、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包装胶印、包装网印、各种整饰工艺以及成型加工等领域的技术与市场,是包装印刷企业投资的参谋,共同进步的良友。不仅为您提供了了解市场、了解同业、了解今天、了解发展的窗口,还为您开辟了宣传企业、宣传产品、宣传技术、宣传理念的园地,更为您打开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界面。
《印刷技术-专刊》分册,每月21日出版
每期面向一个不同市场、不同技术领域,以技术推广和市场分析为主,附以成功案例分析、解决方案点评、技术应用指导等内容。2004年出版的“标签与防伪专刊”、“油墨专刊”、“德鲁巴先睹为快”、“胶印经验交流集锦”、“乳品包装专刊”、“云南印刷专刊”、“德鲁巴来到中国专刊”、“标签与票据专刊”、“表面整饰专刊”、“书刊印后加工专刊”均得到业内好评。
其中《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以权威的视点、详实的资料、丰富的数据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更有业内人士以“内容精彩,大饱眼福”评价之。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继续以“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为出发点,继续光大《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这一行业知名品牌。
2005年已经和计划出版的专刊有:“报纸印刷专刊”、“软包装专刊”、“短版及按需印刷专刊”、“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印艺产品大盘点”、“包装印刷采购专刊”、“瓦楞纸箱专刊”、“油墨专刊”、“胶印机新看点专刊”、“票据与标签专刊”、“耗材采购手册”、“经验交流集锦”。

印刷技术_《印刷技术》 -刊物定位

《印刷技术》立足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实际,注重发挥技术特色,全面报道印刷、包装领域的新动态、新趋势,宣传新设备、新材料,探讨新技术、新工艺,普及新知识,推广新经验,提供相关市场分析及经营管理探索。

印刷技术_《印刷技术》 -办刊宗旨

传播业界信息,推动行业进步

印刷技术_《印刷技术》 -人员队伍

《印刷技术》历任主编
徐仲文 1957年-1964年任《印刷》主编
1957年,为满足中国印刷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广泛传播印刷新技术,时任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的徐仲文带领所资料室书刊印刷,创办了以报道印刷技术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印刷业第一本行业杂志――《印刷》,并以极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深受业内欢迎。徐仲文作为《印刷技术》的创刊人之一及第一任主编,在《印刷技术》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徐老在创刊之初区域报道,就对杂志出版提出了很高要求。正如他在创刊词中所云:“发展是巨大的,但比之我们所担负的任务来说,比之我们的前途来说,则远远不够。”
徐老在办刊宗旨上,始终将服务行业为第一任务。他提出“老技工以及工人出身的技术人员是我们这一行业的技术骨干标签,但是他们中间的大多数缺乏关于印刷技术的系统知识,我们所采用的工艺还是比较旧的,效率低、质量差。我们有不少工序还在使用较简单的器械,甚至是用手工。我们对于原材料性能在投入生产之前的检验调整,以及在工艺过程中的控制是极端缺乏的。所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造成了我们产品的质量不好流程,即使有时稍好但又不能巩固的不稳定局面。此外,我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缺乏成熟经验。很明显,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不做改进或改进不多,势必不能很好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要求于印刷工作者的任务。”
“《印刷》杂志在这时候出刊是具有很大意义的,它将担负起这样一个任务凸印,即:向印刷业各种技术工人、各级技术人员、各个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各种工艺的新技术,介绍企业管理的经验,介绍各单位对提高质量增产节约的方法,介绍各国承印材料,首先是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各兄弟国家的研究成果,以帮助印刷工作者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经营管理。”
朴实无华的话语明确指出了《印刷》的办刊宗旨。
谢增凯 王昌厚 赵寿祺 1974年-1978年任《印刷技术资料》主编
1974年,文革中停刊的《印刷》改名为《印刷技术资料》,开始内部发行。时值感光树脂版、直挂照相分色、激光照排、平版胶印及装订联动化等印刷新技术刚刚兴起,印刷业正掀起新一轮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浪潮曼罗兰,《印刷技术资料》则继续担负着传播新技术的重任,为推动印刷业的技术不遗余力。此间《印刷技术资料》作为季刊出版了18期。其主编先后由当时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图书资料室副主任谢增凯、王昌厚、赵寿祺担任。
谢增凯在复刊词中提到:《印刷技术资料》是一本技术情报性刊物,将主要发表有关印刷的研究和实验报告,报道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成果,介绍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利通,秉承《印刷》的传统,继续刊登“操作及设备维护”方面的经验交流文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对印刷技术方面的问题积极展开讨论化妆品包装,通俗讲解印刷基础知识,介绍国外印刷技术发展情况。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刊物起到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普及知识的作用。
罗树宝 1978年-1985年任《印刷技术》编辑部负责人及主编
怀念那创业的年代
我于1974年到《印刷技术》编辑部工作包装总论,当时杂志刚刚复刊,编辑部只有谢增凯、张金尧和我3个人,谢增凯是编辑部主任。当时刊名为《印刷技术资料》,是季刊,内部发行。
1978年底至1985年收纸,我担任杂志编辑部负责人、主编。这期间在杂志编辑部工作过的同志有:张金尧、李善武、蔡理民、李保琳、常彭景等。在我负责杂志期间,通过编辑们的共同努力,主要做了五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将杂志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刊名改为《印刷技术》,并由史育才所长题写了刊名。第二件事是从1980年起杂志又改为月刊厂商信息,并交由北京报刊发行局向国内外发行。从而使杂志的发行量有了大幅度增加。第三件事是从1980年起,开始刊登国内外厂商广告,使杂志由国家补贴变为自负盈亏。第四件事是确定办刊方向,设置了一些新栏目,增加了刊物的信息量显影,加强了与广大读者的交流互动,从而提高了刊物的声誉。第五件事是采用印刷新工艺,于1979年改用照相排版、胶印印刷。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有力地提高了杂志的品位及杂志在行业的知名度。当然,其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这期间可变数据印刷,杂志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变化,主要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策,从而突破了过去的一些禁区。编辑部全体同志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杂志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本人通过在杂志编辑部几年的工作,学到了新的知识流程,增长了工作能力,也和同志们建立了深厚情感,我十分怀念那段日子!
张金尧 1985年-1997年6月任《印刷技术》编辑部主任及主编
《印刷技术》始终追随行业的发展
我在《印刷技术》工作了20多年,在主编的岗位上工作了10年,目睹了她的成长和发展裁切,今天回忆起来,许多事情仍记忆犹新。
1.关注技术 服务行业
《印刷技术》从1974年复刊后,始终坚持面向全行业,宣传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方针,积极参与行业活动。
1975年机构/组织,装订是制约书刊印刷发展的瓶颈,而东北,特别是长春新华印刷厂技术革新成绩显著,我与罗树宝赴辽宁、吉林调研,通过参观、座谈等方式考察了当地书刊装订技术革新情况。回京后向国家出版局写了专题报告食品包装,为当年10月在长春召开全国书刊装订技术交流会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
1977年,针对间接加网工艺落后,六色印刷工艺繁杂的问题,我和谢增凯在史育才所长的主持下,组织力量宣传推广直接加网和四色印刷工艺检测系统及仪器,在西安召开北京、上海、辽宁、陕西四省市照相制版新工艺(直挂)经验交流会。在那个时代,对胶印技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78年,与中国印刷物资公司联合对凸印新版材(感光性树脂版)的研制及推广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于1978年11月在无锡召开了凸印新版材座谈会。印刷厂
1993年9月,编辑部在密云举行“彩色桌面系统专家研计会”纸箱纸盒,著名专家王选教授及原新闻出版署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影响很大,促进了北大方正与北京新华彩印厂的合作及彩色桌面系统的推广应用,后被称为“密云会议”。为顺应技术发展,编辑部抓住时机,于1994年至2000年举办了6届“北京国际电子出版系统展览会”按需印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印刷技术》始终坚持为全行业服务的宗旨。在出版刊物的同时,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相继编辑出版了《装潢印刷》、《书版轮转印刷机的作用与调节》等专题资料,全国各地纷纷订购,曾经再版二三次柔印,深受欢迎。
针对全国印刷技术落后,除少数像新华印刷厂等大型书刊印刷厂外,多数印刷厂设备简陋,技术力量不足,人才匮乏乐凯二胶,写稿人员少,且稿件质量很差的问题,我们大胆提出在为大型书刊印刷厂服务的同时,面向中小企业,从而扩大刊物影响及稿源。但中小企业来稿多数质量很差雅昌,一篇稿子只有一小部分可用,于是编辑不厌其烦地经过二次加工,诞生了“改革、经验、体会”栏目。这个栏目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深受中小企业欢迎票证印刷,而且,可喜的是该类型栏目一直坚持到现在。
2.涉足经营 走向盈利
“文革”结束后包装总论,由于稿费的恢复,开支加大,虽然由所里补贴,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观念逐步树立胶印机,编辑部开始走向自负盈亏并最终走向盈利的征程。从1980年第3期起内文出现广告;从1984年第4期起封面开始刊登广告(有偿)。广告业务经历了非常艰苦的发展过程,开始时很不规范,记得争议最大的是封面广告,当时反对者很多,认为有失刊物的尊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印刷技术》还是带动了全国印刷刊物走向市场化,封面广告已成为刊物的经济支柱。
3.深入基层 沟通作者
深入各地及工厂组稿,召开读作者座谈会,开展优秀稿件评比活动,使《印刷技术》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组稿。1974年复刊后爱克发,稿源成为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借开会之机,走遍大多数省、直辖市、自治区,深入工厂宣传本刊,组织稿件。与许多印刷厂的技术科建立联络渠道,在个别地区还建立了联络员、通讯员队伍(规模不大)质量控制,保证了稿件及信息畅通。
召开读作者座谈会。先后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广州、兰州等地召开读作者座谈会,建立了一支作者队伍,使来稿质量有所提高,杂志内容更贴近生产一线。
开展优秀稿件评选活动。从1987年开始,开展优秀稿件评选活动按需印刷,成立评委会,对上年度全部刊出稿件进行评选。每次评出10篇文章,并在刊物上设光荣榜公布,按等级发奖金。每次评选后,主编写评论并刊出按需印刷,以扩大影响力。此外,于1995年和1996年分别在云南及湖南召开了两次读作者联谊会,使本刊威信进一步提高。也是在《印刷技术》的带动下,全国印刷专业期刊的出版工作呈现出了繁荣景象。CTF
我干了20多年《印刷技术》,有两点体会科印报告,一是做杂志离不开行业,离不开企业,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要为他们服务。二是除办好杂志外,还应配合技术发展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利用杂志的优势促进行业进步胶印,提升杂志地位。
丁一 《印刷技术》老作者
忆《印刷》50周年
50年对于一切事物来说,都是值得珍惜的年限。适逢今年《印刷技术》50岁了,回想起来50年前办刊的艰难岁月,感慨无量。
当时,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当时叫北京印刷研究所)创立不久行业法规,国内印刷界尚无专业刊物,想到印刷界应该有一个刊物来沟通信息和传播技术,于是由第一任所长徐仲文亲自担任主编,由中文水平较好的糜文定老先生任责任编辑,《印刷》(《印刷技术》的前身)就这样起步了。
封面刊名“印刷”两字是请茅盾先生写的印刷包装城,刊物为16开,连同封面共36页,印数为1500册。20世纪50年代的印刷业主要是铅印,能写文章的工程技术人员很少,又值铅印技术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可写爱色丽,所以非但稿源贫乏,而且来稿也多半平淡地谈谈感受。不久恰逢日本工业展览会开幕,从展会上了解到铅印中已有自动铸排机和电子刻版机,同时看到了汉文照排机的早期姿态,从而预感到照排、胶印技术即将兴起装订,有文章可写了。这时候研究所资料室已经订阅了两种日本期刊,美、英、德、俄期刊各一种。翻译人员除我任日文翻译之外,还有担任英文翻译的刘邦琛,德文翻译余敬昭,俄文翻译贡洗文企业,年龄都比我大得多,总算四种文字齐全。
当时,补充刊物稿源不足的任务主要由我承担,因为当时国内印刷业界需要引进日本技术,加上我的工效能迎合要求评奖,因而刊物中经常刊出日本的先进技术,而深受读者欢迎,刊物发行很好。补充的办法就是将刊物中的翻译文章抽出来印成活页提供,每份活页仅3~4分钱,最多也不过1角钱。谁知道这么一来凹印,活页编辑工作红火起来,几年下来增加到了四五百篇之多,至今在手头上还保存不少。
刊物的名称《印刷技术》是文革后史育才任所长时改的,“印刷技术”这四个字也是由史育才所长题写的。回顾往事,50年前由一人编辑包装设计,到今天我走进印刷技术编辑部看到这么多的青年男女编辑,特别是女同胞多,真是欣喜万分。高兴与期盼的心情涌上心头,经常禁不住地发出些呼声,希望他们在业务上不断进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60103/71457.html

更多阅读

《欢迎进行曲》 《欢迎进行曲》-历史,《欢迎进行曲》-简谱

《欢迎进行曲》管弦乐曲。这首乐曲是魏群执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创作的铜管乐合奏曲。欢迎进行曲_《欢迎进行曲》 -历史《欢迎进行曲》管弦乐曲。这首乐曲是魏群执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创作的铜管乐合奏曲。它是一首热烈而庄重

科隆大教堂历史 《科隆2》 《科隆2》-传说,《科隆2》-历史

自第二世代-人类的争战后,远古的封印因饱受战争的蹂躏而濒临瓦解(参看故事背景)。圣骑士队决议必须找寻失落在各大陆的水晶,以强固封印维护大陆的安全。但其中隐藏了很大的危险,因为五颗水晶的拥有者将能获得 "Omega Drive" 能力,其不但

声明:《印刷技术历史 《印刷技术》 《印刷技术》-基本信息,《印刷技术》-刊物历史》为网友鹿港巷口少年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