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DF-41,北约代号CSS-X-1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服役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大约10枚分导式多弹头,性能类似美国MX和平守护者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射程14,000公里,从中国大陆发射可覆盖大部分国家。1994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定型。2010年,交付使用。2012年7月24日,配备至10枚弹头的“东风-41”新型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2013年12月13日,中国二炮部队在中国山西省中部某导弹基地进行了东风-41洲际导弹最新试射。这是中国东风-41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的第二次试射。
东风-41_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 -基本参数
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推进剂:三级固体燃料
射程:11000到14000公里左右
弹长:16.5米
弹径:2.78米
弹重:63.5吨
弹头:一枚1600公斤55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或者是6枚250公斤65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也可以是10枚中国21世纪初新设计的165公斤15万吨核弹头。
制导:三轴液浮惯性陀螺+数字式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100-200米;
制导:惯性制导,星光制导,北斗导航
发射准备时间:紧急1.5~3分钟
标准时间5~15分钟。
东风-41_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 -概述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战略核导弹系统之一。采用三级固体运载火箭作为动力,最大射程可达约14,000公里,其载车能在公路进行机动。另一方面,该型导弹采用了电脑控制的惯性制导系统,这使得导弹的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是一种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导弹,属于第三代洲际导弹,具有第一次核打击能力。 与“东风-31”相比,前者弹体直径更大,长度更长,意味着弹头载荷与射程更具威慑性。此外,“东风-41”采用与俄制“白杨-M”洲际导弹相同的TEL三用车作为机动发射平台,比“东风-31”机动平台更具打击灵活性。
东风-41_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 -历史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1984年,东风-41立项,工程编号204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美国本土任何一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东风五液体燃料洲际导弹。
1991年解决固然燃料问题,
1994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定型,研制工作历时十年。
1999年10月1日原计划参加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中央军委取消。同年又进行过计算机模拟的全程试射,打击美国本土目标,获得成功。
2011年7~10月,交付使用
2012年7月24日,进行过试射。
2013年12月13日,中国二炮部队在中国陕西省中部导弹基地进行了东风-41洲际导弹最新试射。这是中国东风-41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的第二次试射。
东风-41_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 -发射方式
东风-41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和加固地下发射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机动平台为陕西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X-4320重型牵引车,集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三用拖车,导弹置于拖车的弹舱内,在运输状态下曾封闭状态,拖车装有两扇对折舱门,发射前舱门开启,导弹通过液压装置起竖发射。
东风-41_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 -性能
与中国现役的“东风-31”和“东风-31A”洲际导弹一样,“东风-41”可能也采用“冷发射”方式,即借助辅助动力单元把导弹从发射筒内弹射出去,在导弹到达一定高度后再点燃主发动机飞行。
东风-41的最大射程是14000公里,制导:捷联惯性,弹载计算机,光纤陀螺,天文导航。圆周偏差率:<100公尺。
东风-41_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 -技术特点
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均采用三级固体运载火箭作动力,其载车能在公路进行机动,提高在敌方发动第一次核打击时的幸存力。
另一方面,该型导弹采用了电脑控制的惯性制导系统,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若配用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方式进行攻击,以西方技术是无法进行拦截的。
由于不像东风-31那样受到核潜艇导弹发射管大小的制约(巨浪-2即东风-31的潜射版),东风-41可以将弹体设计得更长,并且使用更大的第三级火箭推动器。同时配套的机动发射系统将极大提高该导弹的生存能力。
东风-41_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 -外媒评论
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2015年2月21日,俄罗斯卫星网曾将东风-41列为大陆2014年最重要的5项军事发展成果之一。与现役东风-31、东风-31A对比,东风-41射程可能逼近1.5万公里,还配备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威慑能力更强。
美国网站《华盛顿自由灯塔》报道,东风-41最多可携10枚MIRV,在重返大气层的过程中能够自行调整方向,因此多个弹头能够分别攻击不同目标,也能降低遭到反导系统拦截的几率。
综合军事专家分析,东风-41的另一个重要改进是准确度提高,东风-31A的命中误差为300米,东风-41可能降到120米以下,对导弹发射井、地下掩体的伤害更大,可以降低核武反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