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弯 月牙弯-月牙泉目录,月牙弯-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月牙湾又称半月湾,坐落于长岛县北长山岛最北端,自然形成长约2000米的月牙长滩,因湾形似半月而得名。它背依青山绿野,环抱碧海清波,一袭银白球石的遥遥长滩,镶嵌在青山碧水之间,犹如深邃夜空中的一弯新月。

月牙弯_月牙弯 -月牙泉目录


【基本介绍】


月牙弯


【奇特风景】
【地理位置】
【历史概况】
【严峻现状】
【治理情况】
【传说由来】
【关联歌曲】

月牙弯_月牙弯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


月牙弯

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绿,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处,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因何飞沙不落月牙泉。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

月牙弯_月牙弯 -奇特风景

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中间有一个形似月牙的小湖。鸣沙山在刮风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


月牙弯

被称为沙漠奇观。月牙泉最像初五的一弯新月,落在黄沙里。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是当之无愧的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
・沙漠奇观
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就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姣姣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莫高窟
莫高窟九层楼 它和鸣沙山东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鸣沙山
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见。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月牙弯_月牙弯 -地理位置

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坐标 :北纬 40°05′11.98″ ,东经 94°40′09.99″ ):是一处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观。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环抱之中,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

月牙弯_月牙弯 -历史概况

古有“沙井”之称,在城南7公里鸣沙山北麓。东西长218米,南北宽54米,平均水深5米左右。泉形逼肖月牙,涟漪萦回。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相传泉内生长有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故又有“药泉”之称。据说,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这里有船舸,泉边庙宇。泉南岸原有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掌握乾坤”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历代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史载,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传奇色彩。

月牙弯_月牙弯 -严峻现状

月牙泉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月牙泉本身的地质结构、低洼地的地形条件和高定位的区域性地下水位等三个方面的因素。上世纪40年代末期,敦煌城及其南部地区地下水位高出目前水位10米左右,在这种较高水位条件下,西北部平原区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进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的洼地溢出,形成了月牙泉,较高的区域性地下水位是月牙泉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月牙泉保持数千年长期不干的基本保证。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有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有人来此垂钓,其游记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在当地老百姓中有铁背鱼、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宝的说法。直到1960年前,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时间是在1985年,那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至0.8米。由于水少,当时泉中干涸见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两个小泉不再成月牙形。这使得“月牙泉明日是否会消失”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此后,敦煌市采取了多种方式给月牙泉补水。

月牙弯_月牙弯 -治理情况


从2000年开始,敦煌市采取应急措施,在月牙泉周边回灌河水补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暂时免于枯竭。2004年的水位下降至1.3米,泉水面积减小到7.8亩。目前,月牙泉水位在1米左右回旋,如果不进行根本性治理,月牙泉这一世界级遗产将面临干涸枯竭的危险。随着国家开发银行2000万元贷款落实到位,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也将2006年年底开工。 将通过“节水”、“补水”、“引水”等多种方式来解救月牙泉。1994年1月10日,甘肃省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由于周边地区生态恶化,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水位总下降幅度达6至7米,水域面积大幅缩减。为拯救鸣沙山月牙泉这一神奇的大漠景观,总投资4100万元的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于2007年初正式启动运行。应急治理工程在月牙泉周围修建四个渗水场向地下渗水,通过提高月牙泉周围的地下水位,保持并提高月牙泉的水位。这一工程预计2008年5月完工,届时月牙泉水位有望得到稳定并逐步提升。随着甘肃敦煌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部分投入使用,月牙泉水位不断回升。近日,敦煌月牙泉再生“子泉”,出现“三泉相依” 奇观。形状酷似一弯新月的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因千百年不变的“沙水共存、山泉共生”的自然奇观而成为国内著名的风景名胜。
传说由来
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从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关联歌曲

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弯 月牙弯-月牙泉目录,月牙弯-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月牙湾


月牙弯

专辑:爱・歌姬
歌手:F.I.R.飞儿乐团
语言:国语
唱片公司:华纳国际音乐
发行时间:2007-09-28

词:易家扬/谢宥慧 曲:阿沁(F.I.R.)
演唱:F.I.R.
敦煌天空的沙砾
带着我们的记忆
我从半路看回去
这情关漫漫好弯曲
梦想穿过了西域
包含了多少的禅意
爱情像一本游记
我会找寻它的谜语
看……月牙湾下的泪光
在丝路之上被遗忘
是谁的心啊孤单的留下
他还好吗我多想爱他
那永恒的泪凝固的一句话
也许可能蒸发
是谁的爱啊比泪水坚强
轻声呼唤就让我融化
每一滴雨水演化成我翅膀
向着我爱的人追吧
乐评
这首融合了古典和现代,带有浓厚东方风味的中版节奏情歌,是F.I.R.的全新尝试,歌曲运用了中国的笙、美国的斑鸠琴和印度西塔琴等乐器,巧妙结合东西方乐器的精华,开创F.I.R.音乐更宽阔的格局;主唱飞这一次舍弃了以往充满摇滚味道的唱法,改以吟唱的方式来诠释,自创九转十八弯式唱腔,将这首歌细腻的情感表达的丝丝入扣,并且还自己设计了梵音堆叠式的合音,为歌曲增添了令人遐想的神秘风情。
歌词取材自即将消失的世界奇景―敦煌月牙泉,月牙泉因为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地处敦煌沙漠之中,千年不被流沙所埋,成为沙漠中的一大奇观,但由于过度开采使用地下水,导致这个奇景日渐干枯,即将消失……,资深创作人 易家扬老师巧妙的运用这快要消失的地球奇景来比喻即将消失的爱情,鼓励大家勇敢去追寻真爱,努力保存心中美好回忆的同时,也要用同样的心情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
月牙泉
演唱:田震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
有美丽的月牙泉。
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
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
从此以後魂儿绕梦牵。
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
除非也去那里看看。
看那,看那,月牙泉。
想那,念那,月牙泉。
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
天边映出月牙泉。
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
彷佛又回月牙泉。
我的心里藏著忧郁无限,
月牙泉是否依然。
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
她是否也换了容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50103/70077.html

更多阅读

小路考S弯技巧总结 2016上海小路考技巧

小路考S弯技巧总结——简介S弯是路考是驾照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许多新人来说驾车还有困难,那么怎么才能轻松应对s弯路考呢!这里给大家做一下介绍,希望对你的考试有用!小路考S弯技巧总结——工具/原料汽车小路考S弯技巧总结——方

中国旅游 甘肃省旅游景点大全 中国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建省有700多年的历史,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唐代曾在此设置陇右道,故又简称甘或陇,省会是兰州市。甘肃古属雍州,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东西长1600多公里,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

敦煌月牙泉游记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游记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这次终于梦想成真,亲身感受月牙泉的传奇。月牙泉在鸣沙山下,古称沙

穴位补肾 宝产经要闻 地方要闻

 旅游产业在开放开发中不断发展  近两年,甘肃敦煌先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举办了敦煌旅游推介会,组团参加了一系列文化旅游博览会和交易会,成功举办了“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和第四届中国敦煌飞天国际文化旅游节、首届敦

声明:《鸣沙山月牙泉 月牙弯 月牙弯-月牙泉目录,月牙弯-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为网友别放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