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abrupta),俗名象拔蚌,(Geoduck),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是远东包括华人及日本人崇尚食用的高级海鲜。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当由尤以华盛顿州及温哥华海岸盛产。因其又大又多肉的红管,被人们称为“象拔蚌”。自从亚洲移民开始捕食北美的象拔蚌,使当地的象拔蚌变成濒临绝种。
象拔蚌_太平洋潜泥蛤 -生态特征
太平洋潜泥蛤
象拔蚌一般生活在水温为3-23℃的海域,以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为食,也可滤食沉积物和有机碎屑。象拔蚌首4年生长较快,1龄贝壳长5-6厘米,重36-40克;2龄贝壳长8-10厘米,重200-250克;3龄贝壳长10-12厘米,重400-500克;4龄贝壳长12-15厘米,重500-800克。随着年龄增长,贝壳生长渐变缓慢,但软件生长仍能继续,寿命可达100多年。
象拔蚌每年繁殖季节是在4-7月。个体产卵量达1000-2000万粒,产卵水温为14-17℃。卵径为82微米,受精卵经4-5天,发育成D形幼虫(120-130微米);10-12天发育成壳顶幼虫(160-180微米);30天左右幼虫下沉,随着变态,壳长达350-400微米。
象拔蚌的主要敌害是蟹、海星、蜗牛及鲽鱼等鱼类,成贝栖居于海底,有较强的保护能力。
象拔蚌_太平洋潜泥蛤 -养殖方法
太平洋潜泥蛤
象拔蚌的附着基以沙为好,附着后采用流水法培育稚贝,日投饵量逐步增加到6-12万细胞/毫升,幼体8-10天发育成单管期稚贝(壳长0.6-1毫米);22-23天发育成双管期稚贝(壳长1.4-1.6毫米);30天后壳长达2毫米(1500-800粒);40天壳长达3.5毫米(150-180粒);60天壳长达8毫米(20-26粒),此时可下海播苗。
象拔蚌养殖海区要选择在水流畅通、风浪较小、饵料丰富、沙泥底质的内湾,养殖水深从低潮线至10米均可。冬季海底水温不低于0℃,夏季不高于25℃。
象拔蚌苗种近距离可干运,远距离要湿运。壳长5-10毫米的苗种,每塑料袋放5万粒,加水3-5升,充氧,用泡沫箱密封运输,历时14-16小时,成活率可达95%。
象拔蚌的养殖方法,过去采用底播法,每袋放苗1万粒,苗种播养后,生长速度很快。6月底播苗,8月底壳长可达3厘米左右。但由于敌害侵食,贝苗的成活率低,1年后约为10%,3年后约为1%-2%。因此,自2001年起,我们采用PVC管护养的方法种植象拔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年后成活率达到60%,平均壳长4厘米,重30克。该法采用直径为10-20厘米长为25-30厘米的塑料管(或PVC管),内放苗10-30粒,管一端埋入沙底,一端露出沙面5-10厘米,外罩孔径1厘米的塑料网。3个月后苗钻入沙中10厘米,6个月钻入20-25厘米,10-12个月钻入30-40厘米,并开始分散。此时可取出塑料管(可循环再用),苗得到保护后,成活率很高。管距在50-60厘米时,每亩可插管4000个,养苗4-10万粒。
象拔蚌_太平洋潜泥蛤 -烹饪方法
太平洋潜泥蛤
烹制象拔蚌热菜宜旺火速成,火候宁欠勿过,否则蚌肉易变老发韧,口感很差;调味宜淡色轻口,以突出成菜洁白清鲜之特色。当然,偶用重色与浓口烹制象拔蚌,也很有特色。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两款笔者创制的川式象拔蚌菜。红汤象拔蚌原料:象拔蚌1只(约1500克)锅巴200克鲜小米辣椒30克水发竹荪盖60克水发黑木耳50克丝瓜1根(约250克)郫县豆瓣茸50克泡椒茸50克马耳朵葱50克小葱结50克姜块50克蒜仁50克精盐、料酒、白胡椒粉、醋、醪糟、味精、鸡精、水豆粉、红油、香油各适量高汤1000克鲜花椒油30克花生油2000(约耗150克)制法:
1.用刀将象拔蚌壳撬开,切去圆球形的内脏及裙边原条,顺长在吸水管划1刀,洗净,放入80℃热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