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简称鄂,位于中国的中东部,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湖北省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6位,人口为6027.82万人。湖北为多民族省区有50个民族。全省有12个省辖市,武汉市为省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高低悬殊,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珙桐、秃杉外,还有二级保护树种香果树、水青树、连香树、银杏、杜仲、金钱松、鹅掌楸等20种和三级保护树种。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131种。从武昌辛亥首义到新中国成立,湖北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仅红安县就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200多位将军。
湖北省_湖北省 -地名由来
湖北省,在长江中游,洞庭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宋初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元代江南部分属湖广行中书省,设有荆湖道宣慰司,简称“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命名,因省会武昌在唐、宋时称鄂州,故亦简称“鄂”。
湖北省_湖北省 -自然概貌
自然地理
湖北自然风景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湖北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4228条,另有中小河流1193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其中河长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41公里。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公里。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泊约800余个,湖泊总面积2983.5平方公里。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
地形地貌
湖北黄鹤楼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主要在西部地区最为集中。西部主要山脉有武当山,鄂西山地等,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
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气候 湖北省地理位置为北纬29°05′~33°20′、东经108°21′~116°07′之间,主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利于农业生产,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全省年均温15~17℃,7月均温为27~29℃,江汉平原最高温在40℃以上,为中国酷热地区之一。由于受地形影响,大神农架南部等地为全省多雨中心,江汉平原在梅雨期长的年份常发生洪涝灾害。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厘米2,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C,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C;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C,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C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2010年7月3日以来,我省西部地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局部伴有雷雨大风。截至昨日16时,此次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十堰、襄樊、宜昌、恩施等地16县市区41.14万人受灾,死亡3人;其中老河口雷击死亡1人,利川因大风刮断大树,致电线落地引起2人触电死亡。转移安置群众4390人;农作物受灾28.629千公顷,其中绝收5.319千公顷;倒塌房屋274户820间,损坏房屋8163间;直接经济损失1.677亿元。灾害发生后,省民政厅已先后派出两个工作组赴灾区查灾核灾,指导当地有效开展救灾工作。生物资源海拔高低悬殊,树木垂直分布层次分明,优越的森林植被呈现出普遍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全省已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70属、1300种,其中乔木425种、灌木760种、木质藤本115种。这在全球同一纬度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全省不仅树种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贵、稀有孑遗植物。除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珙桐、秃杉外,还有二级保护树种香果树、水青树、连香树、银杏、杜仲、金钱松、鹅掌楸等20种和三级保护树种秦岭冷杉、垂枝云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红豆树、厚朴等21种。藤本植物,种类多而分布广,价值较高的有爬藤榕、苦皮藤、中华猕猴桃、葛藤、括娄等10多种。全省的草本植物有2500种以上,其中已被人们采制供作药材的有500种以上。湖北在动物地理区划系统中属东泽界、华中区,有陆生脊椎动物562种,其中两栖类45种、鸟类415种、哺乳动物102种。全省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12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有金丝猴、白鹳等23种;属二类保护的有江豚、猕猴、金猫、小天鹅、大鲵等89种。全省共有鱼类176种,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8%以上,其次为鳅科,占8%左右。全省鱼苗资源丰富,长江干流主要产卵场36处,其中半数以上在湖北境内。
湖北省_湖北省 -建置沿革
典籍中的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