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历史,茶艺表演-学术态度

茶艺表演是在茶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通过各种茶叶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科学地、生活化地、艺术地展示泡饮过程,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自从2O世纪70年代,台湾茶人提出“茶艺”概念后,茶文化事业随之兴起,各具地域特色的茶艺馆和大大小小的茶文化盛会则为茶艺表演的出现提供了平台。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精神的载体之载体,已经发展成为非同一般表演的艺术形式,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_茶艺表演 -历史


茶艺表演

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可以上溯到“神农尝百草”、炎帝时期,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完善与茶艺是分不开的。从中国最早的茶道萌芽时期晋代开始,至茶道盛行的唐代,尚无茶艺表演的专职。但唐代因陆羽善于烹茗被太守请去试茗;另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唐代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时,曾请常伯熊表演煮茶,表演时,常氏手里拿着茶壶,口中述说着茶名,逐一详细说明,大家佩服异常。两者与现在的茶艺表演有着相似之处。陆羽在茶经中对茶艺过程也有过深刻的描述,对选茗、蓄水、置具、烹煮、品茗各个环节非常讲究,并制定了一整套茶艺程序,这已明显带有浓厚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推进了茶的技艺演化过程。宋代,人们兴起斗茶,卖茶水的人也相互间试论高低,被时人成为“茶百戏”,既能称‘戏”自然是一种表演内容了。无论是“试茗”还是“茶百戏”,但至少说明茶艺表演在中国古代的茶文化样式中已渐呈现表演的意识。

茶艺表演成为一种需要是近20年的事情。尽管茶文化源于中国,但将茶文化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却是日本。随着两国茶事交流活动的增多,精湛的茶艺表演成了了解各自茶艺精髓,方便两国进行学习与交流的重要样式。加之人们在改革开放和物质生活日益满足的条件下,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欲从满足生理需要的大众饮品中,重新品出古人早以传承但在近百年的民众生活中渐以消失的中国茶文化的内质。而林林总总的茶艺馆中推出的茶艺表演,无疑成了普及茶文化精神、引导人们如何领悟中国茶道的最佳载体。因而,茶艺表演的出现由中国古代的雏形渐趋成为普及茶文化必不可缺的茶艺样式,从可能性的存在变为一种实际需要。

茶艺表演_茶艺表演 -学术态度


茶艺表演

(一)茶学界对茶艺表演的学术态度

目前,茶学界关注热点,一是精神层面的,即热衷于“茶道”和“茶艺”的概念区分、彼此互为依存关系的探讨,茶文化精神内核的深层分析或中日茶文化的比较;或茶文化与宗教关系的探讨等等。二是关注物质层面的,如从茶(艺)馆的涌现,探讨文化与经济如何实现“双赢”的问题’;以及对茶馆如何定位的思考等;另有对特色茶程式方面的介绍说明文。当然,也不乏对于茶文化宏观层面的研究:对于茶艺表演的更深层的学术研究,茶学界少见专著,每所提及均作为阐述茶道和茶艺的附属,以内容与形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以论述。也许是人们认为茶艺表演的形式重于内容,是一种浮于“机巧”的样式,因而疏于对茶艺表演本身更深层内涵的探讨。更有学者,从形而上观点出发,认为茶艺精神即茶道,是“道,可道,非常道”,认为“中国品茗艺术是不能表演的” ,而在于品饮者“自悟”。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品茗艺术加之于表演会破坏茶道“顺应自然”的宗旨。在对茶艺表演方面的研究中,华南农业大学的郑永球老师发表了论茶艺的演示技艺与文化内涵 系列文章,对置茶、烹泉、悬壶高冲、润茶等技艺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深层探讨,充实了茶艺表演研究领域的内容。此外,当引起注意的是范增平先生的茶艺美学论 ,他从美学的角度试论了茶艺的美学基础和美学形式,并提出的“三阶十八步的茶艺美学程式” ,实则是针对茶艺表演的沏泡茶技巧及步骤而言的。这篇论述也为今后研究茶艺表演本身的美学特质,提供了一种思路。

(二)目前研究茶艺表演的内容倾向

当人们将喝茶提升到品饮的层次,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时,泡茶就成为了一门艺术,至于茶艺表演,其艺术性自然更强,也更具观赏性。人们对茶艺表演的关注是随着国际间茶文化的交流、本土茶文化的普及、现代茶馆业的兴起而始受重视的,特别是近年对茶艺师职业技能的鉴定,也促成了人们对茶艺表演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兴艺术样式,当然对它的知识性介绍相对较多,如茶艺表演的概念、分类 、表演的细微程式解释说明,表演所需的客观条件(服装、环境、音乐等等)、茶艺表演的原则等成了茶艺表演研究初期的主要内容。此外,由于中国茶风茶俗自古有之,泡茶样式存在地域、民族之别,也不乏特殊样式的茶艺表演文字介绍,如洞庭茶俗、白族三道茶、禅茶、太极茶道、擂茶等。茶艺表演目前正处于“群芳争艳”的繁荣时期,各类主题茶会、茶文化节、茶(艺)馆都欲根据自身特点表演适宜的茶艺,欲通过茶艺表演诉诸各自的功利目的,因而茶艺表演出现了较为含混的、违背茶艺精神的状况,陈文华先生在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一文中,对茶艺表演中有待商榷、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很有见解的看法,这为扶正茶艺表演的宗旨、规范茶艺程式提供了参考。“茶艺表演是茶艺师展示茶艺技巧、方法和品饮艺术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艺术,它当是高于技巧的,应该在获得视觉、听觉、嗅觉浅层享受的同时,进入到艺术审美的层次。因而拘于茶艺表演的浅层内容的分析,远远不能阐尽它本身具有的艺术样式的美学内质。在目前茶艺表演渐趋成熟的阶段,理应对它本有的文化、生活、艺术的深层内质进行分析。

茶艺表演_茶艺表演 -美学分析

目前,在茶学界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茶艺是源于生活但已艺术化了的概念。它既指冲泡技艺的审美要求,也包括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它是“茶文化哲学层面的、观念层面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但这种表现形式应该是外在与内在的一致、和谐。”那么,作为茶艺审美特征外在表现形式的茶艺表演,则是茶艺规范性和艺术化的集中体现。因而对它的研究当立足于它传达茶文化精神的同时,更应该把它作为艺术的存在对它进行美学的分析。

(一)对茶艺表演的审美生成机制进行分析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历史,茶艺表演-学术态度

茶艺表演是将日常沏泡茶技巧进行艺术加工后,展现出来的具有表演性、观赏性的艺术活动,它已不是生活的原生态。在茶艺表演活动中,茶艺师与品饮者是共处在同一审美活动中,通过茶艺解说员,将茶艺表演行为艺术潜隐的茶道精神用艺术化的语言传达给品饮者,在这一审美流程中,茶艺师们赋予文化象征意义的行为艺术给饮者的是听觉、视觉的享受;解说者则是通过语言艺术给予饮者听觉的享受,为饮者领悟茶艺要旨提供引导,她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饮者在前两者的合力表演中,调动全部的审美感觉,经过感知、体味、领悟,最终将这些物质的东西内化为一种精神愉悦,完成对茶艺表演的审美欣赏。因而,成功的茶艺表演需要饮者的参与互动,才能达到应有的表演效果和领悟茶道的目的。这一审美生成机制是完成茶艺表演欣赏活动的关键,因而在研究茶艺表演中,不可忽视对这一深层问题的探讨。

(二)对茶艺表演的语言艺术进行美学剖析

茶艺表演中茶艺师的动作、布景等是一种无声语言,这种语言表达秉从中国茶道“和”、“敬”、“美”、“真”的精神要义,通过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肢体动作、符号语言等向品饮者营造一种虚静恬淡的审美主客体环境,表达有道无仪,天人合一的品饮境界。

此外,茶艺表演过程中,清悠的传统音乐、适时精辟的茶艺解说这类有声语言更与前者的无声语言形成了动静和谐的审美意境。仅以解说语言为例,它作为艺术语言,在选词的结构(齐整对称)、音韵的搭配(柔美和谐)、语词的修辞(运用修辞丰润意象)等方面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内容,对拓展和深化审美意识具有辅助功用,可成为继表演技巧的审美欣赏后,茶艺表演美学分析的又一重点。

(三)对茶艺表演“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哲理观的美学分析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茶艺表演的审美特征是通过外观来追逐内在美,其内在美即“物我两忘”、“自然和谐”的茶道。茶道是茶艺的灵魂,在茶艺表演中,茶艺师的技艺、解说员的茶艺说明以及茶室的意境共同传达的是一种人生表达。欣赏茶艺表演实则是在动静之间洞察万物玄妙、领悟人生哲理、感受人文精神,是审美主体无形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化为有形物境与物感的过程。因此,对茶艺表演过程中透露出的哲理观的分析,能更好的说明茶艺表演与茶道之间形与神的关系,也能为目前某些违背茶道要义,一味追求新奇的茶艺表演提供方向指导。

作为茶艺表演的参与者,对于这一过程的诸多审美有过亲身体验,正因如此方才觉得,对于茶艺表演的研究应有立体纵深的研究必要,它作为茶文化普及的中介,既已存在,当让它存在得更完美。

茶艺表演解说词――花茶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它融茶之韵与花香于一体,通过"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从花茶中,我们可以品出春天的气息。所以在冲泡和品饮花茶时也要求有诗一样的程序。
第一道:烫杯
我们称之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东坡的一句名诗,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文豪,而且是一个至情至性的茶人。借助苏东坡的这句诗描述烫杯,请各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看一看在茶盘中经过开水烫洗之后,冒着热气的、洁白如玉的茶杯,像不像一只只在春江中游泳的小鸭子?
第二道:赏茶
我们称之为"香花绿叶相扶持"。赏茶也称为"目品"。"目品"是花茶三品(目品、鼻品、口品)中的头一品,目的即观察鉴赏花茶茶坯的质量,主要观察茶坯的品种、工艺、细嫩程度及保管质量。
如特极茉莉花茶:这种花茶的茶坯多为优质绿茶,茶坯色绿质嫩,在茶中还混有少量的茉莉花干花,干的色泽应白净明亮,这称之为"锦上添花"。在用肉眼观察了茶坯之后,还要干闻花茶的香气。通过上述鉴赏,我们一定会感到好的花茶确实是"香花绿叶相扶持",极富诗意,令人心醉。
第三道:投茶
我们称之为"落英缤纷玉杯里"。"落英缤纷"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先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描述的美景。当我们用茶导把花茶从茶荷中拨进洁白如玉的茶杯时,花干和茶叶飘然而下,恰似"落英缤纷"。
第四道:冲水
我们称之为"春潮带雨晚来急"。冲泡花茶也讲究"高冲水"。冲泡特极茉莉花时,要用90度左右的开水。热水从壶中直泄而下,注入杯中,杯中的花茶随水浪上下翻滚,恰似"春潮带雨晚来急"。
第五道:闷茶
我们称之为"三才化育甘露美"。冲泡花茶一般要用"三才杯",茶杯的盖代表"天",杯托代表"地",茶杯代表"人"。人们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
第六道:敬茶
我们称之为"一盏香茗奉知己"。敬茶时应双手捧杯,举杯齐眉,注目嘉宾并行点头礼,然后从右到左,依次一杯一杯地把沏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第七道:闻香
我们称之为"杯里清香浮清趣"。闻香也称为"鼻品",这是三品花茶中的第二品。品花茶讲究"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闻香时"三才杯"的天、地、人不可分离,应用左手端起杯托,右手轻轻地将杯盖揭开一条缝,从缝隙中去闻香。闻香时主要看三项指标:一闻香气的鲜灵度,二闻香气的浓郁度,三闻香气的纯度。细心地闻优质花茶的茶香,是一种精神享受,一定会感悟到在"天、地、人"之间,有一股新鲜、浓郁、纯正、清和的花香伴随着清悠高雅的花香,沁入心脾,使人陶醉。
第八道:品茶
我们称之为"舌端甘苦入心底"。品茶是指三品花茶的最后一品:口品。在品茶时依然是天、地、人三才杯不分离,依然是用左手托杯,右手将杯盖的前沿下压,后沿翘起,然后从开缝中品茶,品茶时应小口喝入茶汤。
第九道:回味
我们称之为"茶味人生细品悟"。人们认为一杯茶中有人生百味,无论茶是苦涩、甘鲜还是平和、醇厚,从一杯茶中人们都会有良好的感悟和联想,所以品茶重在回味。
第十道:谢茶
我们称之为"饮罢两腋清风起"。唐代诗人卢仝的诗中写出了品茶的绝妙感觉。他写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咕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江南碧螺春茶艺表演

茶艺师不但要熟练掌握茶叶鉴别、泡茶用水和器具的选择以及冲泡的水温、时间等技术问题,还要讲究整个冲泡过程中操作的艺术美感等问题,通过茶艺表演,让客人(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不同茶类科学地沏泡和品饮的整套技艺,而且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因此,茶艺从业人员不同于演员,更不同于一般餐饮服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茶叶科学和茶文化知识,经过长期钻研和领悟,熟悉茶性,热爱茶艺,真心地泡茶、奉茶。通过纯熟的技能调理出色香味俱佳的茶汤来,让人们领略到饮茶的乐趣,普及茶文化知识;并通过自然优雅的动作和沉静友善的表情等,展现自己的个性,愉悦和感化客人(观众),使他们走向与自己一致的心境,美化人们的心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碧螺春的茶艺的12个程序。

焚香通灵

我国茶人认为“茶须静品,香能通灵。”在品茶之前,首先点燃这支香,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以便以空明虚静之心,去体悟这碧螺春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信息。

仙子沐浴

用玻璃杯来泡茶,晶莹剔透的杯子好比是冰清玉洁的仙子,“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以表示对各位的崇敬之心。

玉壶含烟

冲泡碧螺春只能用80℃左右的开水,在烫洗了茶杯之后,我们不用盖上壶盖,而是敞着壶,让壶中的开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而自然降温。请看这壶口蒸汽氤氲,所以这道程序称之“玉壶含烟”。

碧螺亮相

“碧螺亮相”即请大家传着鉴赏干茶。碧螺春有“四绝”―“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赏茶是欣赏它的第一绝:“形美”。生产一斤特级碧螺春约需采摘六万多个嫩芽,你看它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多像民间故事中娇巧可爱且羞答答的田螺姑娘。

雨涨秋池

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个很美的意境,“雨涨秋池”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留下三分装情。

飞雪沉江

即用茶导将茶荷里的碧螺春依次拨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满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间白云翻滚,雪花翻飞,煞是好看。

春染碧水

碧螺春沉入水中后,杯中的热水溶解了茶里的营养物质,逐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好像盛满了春天的气息。

绿云飘香

碧绿的茶芽,碧绿的茶水,在杯中如绿云翻滚,氤氲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袭人。这道程序是闻香。

初尝玉液

品饮碧螺春应趁热连续细品。头一口如尝云玉之膏,方华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

再啜琼浆

这是品第二口茶。二啜时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醇,并开始感到了舌根回甘,满口生津。

三品醍醐

醍醐直释是奶酪,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来形容最玄妙的“法味”。品第三口茶时,我们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气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机,在品人生的百味。

神游三山

古人讲茶要静品、茶要慢品、茶要细品,唐代诗人卢仝在品了七道茶之后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茶歌》,他说:“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在品了三口茶之后,请各位嘉宾继续慢慢地自斟细品,静心去体会七碗茶之后:“清风生两腋,飘然几欲仙”。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的绝妙感受。

茶艺表演_茶艺表演 -参考文献

[1]余悦.中国茶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周文棠.茶艺表演的认识与实践fJ].茶业通报,2000,(22):47-48.
[3]姜爱芹.茶道、茶艺和茶艺表演[J].1}l困茶叶,1999,(3):36-37.
[4]陈香自,陈再嶙.“茶道”论释? .福建茶叶,2001,(4):45.46.
[5]陈香自,陈再嶙.茶艺”论释 、福建茶叶,2001,(4):48.49.
[6]沈佐民.试论中国的茶逆[J].茶业通报,2002,(24):44.45.
[7]郑文佳.从茶艺的基本精神谈起[JJ茶叶科学技术,2003,(3):39-40.
[8]丁以寿.中华茶艺诠释[JJ 农业考古,2002,(21):l39.144.
[9]陈香白.论茶馆文化fJ].农业考古,2000,(2):170・172.
[lO]郑永球 论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J.广东茶叶,2001,(1): 35―39.
[11]陆留.传统文化如何逾越语言的障碍・试论r{1日茶文化的异河[J1.农业考古,2001,(1):318-325.
[12]赖功欧.茶哲 智-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M].北京:光明开报出版社,1999.
[l3]赖功欧.宗教精神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J].农业考古,2000,(4):249・258.
[l4]陈文华.论中国茶道的形成历史及共主要特征与儒、释、道的关系[J]。农业考古,2002,(2):46―65.
[15]佘志芬.关于茶馆业文化定位的认识与实践fJ].农业考古,2000,(4):135-136.
[l6]陈香口.潮汕工夫茶艺演示程式[J].农业考古,2000,t4):113-115.
[17]郭雅玲.安溪 龙茶赏析fJ].福建茶叶,2000,(增):14・15.
[18]王玲.中国茶文化[M J.北京:Lfl国书店,1992.
[l9]范增平.中华茶艺学IM].臼北:白海出版社,2000.
[2O]侯军.茶文化与现代化-在五台山国际茶会上的发言 .农业考古,1997,(4):47.
[21]范增平.茶艺美学沦[J].广西比族学院学报,2002,(2):58・61.
[22]周智修,徐南眉.浅谈茶艺表演[JJ.中国茶叶,1999,(6):34-35.
[23]林水德,茶艺表演浅谈.福建茶叶,2000,(10):46.
[24]陈文华.论当前茶艺表演巾的一些问题[J].农业考古,2001,(2): 10-25.

茶艺表演_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用具

1、置茶器
①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理茶器
①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3、分茶器
①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涤洁器
①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其它
①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50103/67994.html

更多阅读

曲水流觞——盖碗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绝世战皇 流觞曲水

曲水流觞古丈县2014年3.8节茶艺表演大赛水务局参赛节目——盖碗茶茶艺表演解说词水有源,源在博大、源在精深,源在厚德、源在无私;茶有道,道在精细,道在用心,道在自然;只有人水和谐、水茶相依、人茶共读,才能享受这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娇

西湖龙井绿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西湖龙井属于绿茶吗

1.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枝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并达到驱逐妄念,心平气和的目的。2.涤净心源茶是圣洁的灵物,在冲泡之前我们要涤心静手,用这清清的泉水,洗净这世俗的凡尘和心中的烦恼,伴着祥和而宁静的心态进入茶境,以便能充分的

功夫茶艺表演解说词欣赏 铁观音茶艺表演解说词

我们是-------茶艺表演队,由-----组成,我是主人-----,站在茶台中央的是担任本次茶艺表演的主泡-------站在两边的是助泡小姐小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孕育出不同风格的茶艺文化。今天我们为大家表演的是功夫茶艺

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免费茶艺表演,茶老板赚回滚滚利润

 三年时间内,一家茶庄每天定时向路人表演茶技,这是他们推出的新营销手段。就是因为这看似与卖茶无关的行为,让这家茶庄饱尝甜头。“通过茶艺表演带动的消费占我们全天总营业额的50%以上”,“每月营业额以25%的速度增长”。23日,该茶庄总

绿茶茶艺表演视频 免费茶艺表演 茶老板赚回滚滚利润

  三年时间内,一家茶庄每天定时向路人表演茶技,这是他们推出的新营销手段。就是因为这看似与卖茶无关的行为,让这家茶庄饱尝甜头。“通过茶艺表演带动的消费占我们全天总营业额的50%以上”,“每月营业额以25%的速度增长”。23日,该茶庄

声明:《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历史,茶艺表演-学术态度》为网友天真无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