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于淑珍 于淑珍 于淑珍-基本资料,于淑珍-艺术风格

于淑珍(1936~),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剧演员,原籍河北省东光县。当过工人,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理事,全国人大第五、六届代表。1956年在天津职工业余会演中初露才华,调到天津歌舞剧院后,曾在一些歌剧中扮演主角。五十年代末从事独唱,其演唱声从情发,委婉甜美,格调清新秀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多次出国访问中也受到赞誉。二十世纪80年代,于淑珍的歌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 在拥有“歌唱家摇篮”美誉的天津,于淑珍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不仅拥有众多观众,而且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老前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于淑珍的歌曲《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被广为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1973年,入党。1979年,为电影《甜蜜的事业》配唱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1982年在天津举办了个人演唱会1983年,评为三八红旗手。 1984年,参加春节晚会,演唱《滦水香茶斟满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叮咚响》、《月光照着太湖水》。

于淑珍_于淑珍 -基本资料


著名歌唱家于淑珍

简介

于淑珍(1936―),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剧演员,原籍河北省东光县。当过工人,1955年在天津职工业余会演中初露才华,调入天津歌舞剧院后,曾在一些歌剧中扮演主角。于淑珍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从事独唱,其演唱声从情发,委婉甜美,格调清新秀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二十世纪80年代,于淑珍的歌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于淑珍曾任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理事,全国人大第五、六届代表。

经典作品

于淑珍在50多年的艺龄中,首唱了300多首歌曲。其经典之作有:《李双双小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另外《泉水叮咚响》也是经她演唱更广泛地流传开来的。她还在歌剧《江姐》、《宦娘》、《向秀丽》中扮演主角。

个人履历

1936年,出生于河北
1956年,进入天津歌舞剧院
1973年,入党
1979年,为电影《甜蜜的事业》配唱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1982年在天津举办了个人演唱会
1983年,评为三八红旗手
1984年,参加央视春晚,演唱《滦水香茶斟满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叮咚响》、《月光照着太湖水》
1989年,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
1998年,从天津歌舞剧院退休。近年,于淑珍老师虽年事已高,但仍积极参加各种演出,活跃在舞台上。

于淑珍_于淑珍 -艺术风格

于淑珍从事歌唱后,孜孜不倦地学习民歌、各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深深扎根民族音乐沃土,并借鉴西洋传统唱法,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她的歌声圆润甘甜,亲切感人,格调清新,素雅而质朴,富有独特的魅力。她的歌唱以抒情见长,善于把握各种地方音乐的特点和韵味,融会贯通,既能显示北方歌曲的质朴明朗,又具南方的柔美细腻,恰到好处地表达作品的意境和深度,人们赞誉她的演唱“高如行云,低如流水;声从情发,歌由心飞”。
北方的朴质明朗,南方的柔美细腻,经由她婉转晓畅的歌喉,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于淑珍_于淑珍 -艺术经历

艺术人生于淑珍 于淑珍 于淑珍-基本资料,于淑珍-艺术风格

经历:从学徒工到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于淑珍
回忆起自己怎么从一个学徒工成为歌唱家,于淑珍说:“我工作的那个厂子很小,叫天津市中大化工仪器厂,我是学徒工,1956年在天津艺术馆给农民示范演出时,天津歌舞剧院的领导也来看演出,就看上我了。”19岁的于淑珍就这样懵懵懂懂地从一个学徒工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刚进团,正好赶上歌舞剧院大队人马去山东演出。我第一次上专业舞台就是在山东大剧院参加大合唱,就这样一步步从合唱队员到民歌小合唱、独唱直到歌剧演唱。”
1963年,于淑珍灌制了第一张唱片,收录的歌曲《新剪窗花》和《李双双小唱》在农村大队广播里备受宠爱,非常风靡。
1959年,于淑珍出演歌剧《向秀丽》,在歌剧中扮演为抢救公家财产而牺牲的一个制药厂女工。
二十世纪70年代末的电影《甜蜜的事业》成就了一首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也成就了这首歌的原唱者于淑珍。“《甜蜜的事业》的导演谢添是天津人,1978年底他打电话给剧院领导,让我到北影厂录音,这首歌一共录过好几个版本,现在传唱的就是最后用电声伴奏的那一版。”

成长:坚韧为基础的平和

“我从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就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也没想过一定要当歌唱家,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水到渠成时该来的就来了。所有的突破都不能抛开自己的条件,我记得一位老师说过:石雕石玉雕玉,我很清楚自己的条件,如果我就是一块‘石头’那我不会强求自己有‘玉’的效果。也曾有人提议我在演唱时要表现出无产阶级气势磅礴的情绪,但我就是唱不出来,我说我再使劲声音就破了,只能就这首歌所需要的情绪去处理。”于淑珍这样评价自己。
这种以坚韧为基础的平和还表现在她对歌曲的理解上。在所有演绎过的歌曲中,对《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歌的理解更见于淑珍柔韧的性格。“作曲家施光南去云南体验生活后写这首歌时,最后一句是‘一起走向啊,结婚登记处’,是希望通过这首歌去宣传《婚姻法》。后来有人提出异议:那么抒情的歌怎么还有这么直白的歌词!有人把这一句改成了‘一起走向啊,那绿色的雾哎’,但不管在什么场合演唱这首歌我唱的还是原词,我要尊重历史事实,原来创作这首歌的思路就是要反映现实的。”

晚年:习书画不适带徒弟

1998年于淑珍从天津歌舞剧院退休,对于带徒弟的事,她说:“有的人能唱但未必是好老师,若我要教学生一定要把他们教出来,但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老师,带徒弟是要负责任的,当我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时就不去做。我只会唱歌,那就只唱歌!”
于淑珍表示,自己从年轻时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想好好上学,“但一直没这个机会,现在时间充裕了我报名上了天津老年大学。我去上学就是个学生,老老实实上课认认真真听讲。小时候扒后台追明星的事自己也干过,所以现在如果有人想和我照张相、签个名也觉得是很高兴的事,人家能提这样的要求也是人家愿意接受你啊,自然要热情地去做。”
老年大学的生活过得很开心,“学了几年书法,现在在学习花鸟国画”。对于风生水起的娱乐圈,她表示很理解:“有一些年轻人来看我时说:‘于老师我们很实际,我们要赚钱要买房子’。我只对他们说,有追求也挺好,但要符合自己的条件,努力了得到是幸运,得不到也不要抱怨,要懂得放弃!可以开始下一个事情嘛,年轻没有失败。”

于淑珍_于淑珍 -难忘的三件事


于淑珍回忆人生难忘的三件事
于淑珍说,50多年的演艺生涯,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但她最难忘的还是三次演出。原来,虽然于淑珍有副甜美、动听的好嗓子,但是特别容感冒,一感冒就得急性咽炎,嗓子出不来声。而当她带病坚持演出时,观众的理解和热情是给她最大的感动,这些场面也成为弥足珍贵的记忆。

事件一

时间:二十世纪80年代初
地点:山西某煤矿
有一次,在山西某煤矿演出,嗓子突然出不来声了。观众也理解,就说:于老师您不用唱了,上台和大家见个面就好。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你上台不给人家唱歌就在那儿见一面,根本说不过去。于是,当天就唱了一首歌。是露天演出,天下着雨,但观众很热情,煤矿山上山下都是人。我把话筒拿得很近,说:今天实在对不起,我声音唱不出来,就为大家唱一首歌,将来有机会了一定还这个账。于是,就唱了一首《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当时我非常感动,观众不要求我唱,只要见我一面就好,但自己嗓子又出不来,觉得对不起观众,于是,一边唱一边掉眼泪。台下的很多老同志也掉眼泪。我们乐队就说了:台上也哭台下也哭,是雨水还是泪水都分不清。

事件二

时间:上世纪80年代
地点:银川
我们在银川演出了好多场,有一天要去一百多里外的一个矿区演出。当时是冬天,山路非常不好走,都是泥,我们的车一陷到里面,根本就出不来。就这样,长途跋涉坐了六七个小时,当我们赶到矿区时,已经过了演出时间。
当时大家都很疲劳了,我又晕车,一路上吐。因为演员中我是最大的,他们就问我:你决定吧,你要说不能演咱们今晚就不演了。但是,我不能说我不演,因为观众也是从百里之外赶过来的,在山区看一场演出非常不容易。就这样,一到现场,我们就张罗着演出,虽然又渴又饿,大伙儿都没顾得上吃口东西。观众也非常热情,他们都没有走,等在那儿,等着我们,让人非常感动。

事件三

时间:上世纪80年代
地点:西安
一次是巡回演出,我们带着歌剧《宦娘》和音乐会在各地演了三个多月,西安是最后一站。没想到在那儿,我的嗓子又突然出了问题。那时,五场音乐会的票已经卖出去了。这也是最后的五场,演完之后大伙儿就可以回天津了。我去医院看,大夫告诉我嗓子已经充血了。
这样,就有三个问号摆在面前:能演出吗?或者推迟演出?又或者退票不演。音乐会卖的是我的票,所以由我决定。我考虑当时的情况,如果顺延演出,80口人的团在那儿吃住都要花钱,而且人心惶惶,大家都想回家了。如果是退票,这个也很难办,给人家剧场会添很多麻烦。就这样,我说:演!我们有老同志说:你这是糟蹋你自己。因为一天一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8首歌,这种情况下来以后可能就不能唱了。
演出完毕后回到天津,大夫给我来信,说我嗓子不是充血,而是出血。所以一直到后来,我的声带一直有血丝,这也遗留了病根。

于淑珍_于淑珍 -轶事

其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著名歌唱家于淑珍盛名享誉全国,歌曲在全国广泛传唱,但她从来不搞特殊化。带团出外演出,演出方给她专门准备了饭菜和礼物。于淑珍回复:我们团里其他演员都有,那我就留下。否则,你还是拿回去吧。

其二:
年逾七旬、退休多年的于淑珍渐渐淡出舞台。2009年,天津歌舞剧院举办建院50周年庆典晚会,于淑珍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登台亮相,并一再返场。而天津歌舞剧院工作人员透露,于淑珍的这场演出是带病上场:“当天下午,于老师的心脏病突然犯了,但晚上她还是坚持上台演出,而且依旧坚持真唱。”

于淑珍_于淑珍 -采访语录


于淑珍的晚年舞台照片记者:当时你那么出名,为什么还不觉得自己很特殊呢?
于淑珍:虽然站在舞台上的是你一个人,但是周围有很多人是在为你服务。唱歌是一个综合艺术,演员站在台上,需要灯光、音响、服装、化妆,甚至写歌的、伴奏人的努力……如果这些都没有的话,你的演出不会好,也不会有演员的形象。因此,你能站在舞台上,并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大家的成功。

记者:现在很多演员都没有您这样的想法了。
于淑珍:这也许是因为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有很多演员是个体的,一切要他自己去做,他们要去买歌,去租棚录音,要是搞音乐会的话,资金来源也得他自己去解决……而我们那时候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你只要把歌练好了,嗓子保护好了就行,其他都不用自己操心。

记者:你生病上台都是真唱。你怎么看待现在的“假唱”问题?
于淑珍:要唱就得真唱。假唱绝对不行,那样做是愚弄观众。如果说是照顾我年纪大了,让我假唱,我还是接受不了,宁可出点纰漏。除非做电视节目,为了直播的效果,那是没有办法,可以允许你先去录音。但是商演,这个是绝对不行的。

记者:在您的艺术生涯中,有哪些老师对您的影响特别深刻?
于淑珍:很多老师给了我很大帮助。不过,实际上我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因为我进入歌舞剧院后就开始了业务演出。当时领导怕我跟着老师“学坏”了,掌握不了老师教的东西,又把自己唱歌的特点丢了,所以一直没有让我正儿八百的学。这也是我一直遗憾的事情,因为有个老师在技术上、艺术上给你把关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而我只能主要靠自己实践中摸索。在过去几十年,我一共首唱了300多首歌曲,这些歌曲没有任何借鉴,都是自己摸索。

记者:您唱的民歌特别有味道,有什么成功经验说说么?
于淑珍:民歌,顾名思义就是中国民间的歌曲。作为一个唱民歌的演员,要对全国各个民族的东西都要有所了解,要一听就知道这是哪儿的歌曲,要知道这歌怎么唱。尽管唱不了像人家“原生态”的歌曲一样,但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向民间学习。而且,充满浓郁地域性的地方戏曲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记者:对当代歌坛你有关注吗?
于淑珍:作为演员,必须关注当下的歌坛状况。比如说周杰伦吧,很多年轻人喜欢,但是他的歌我确实听不懂,也不会唱,这是人的爱好问题吧。现在的唱民族歌曲的演员,共性多了些,个性就差了些。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无论是唱民歌的还是唱通俗的,都应该唱出自己的特点。同样一首歌,不同的歌手来唱应该是风格不同的,在保持歌曲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在艺术技巧上做一些处理,唱出自己的味道,应该会更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50103/67954.html

更多阅读

饮食保健达人-陈淑长 幼儿冬季饮食保健

有句话说: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医生是自己。食物对身体的健康是有重要影响的。稍不注意就会病从口入,细心留意也能够吃出健康。中华医药20140115特别节目:我的健康我做主,这期节目介绍几位饮食保健达人。陈淑长 71岁网络搜索:北京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_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集锦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学习目标:⒈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⒉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⒊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⒋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逆境成才的道理。教学难点:1、学习层

珍人真事 珍人真事原书内图

看到一个连接上有与李丽珍大被同眠的发型师老婆的真情纪实小说《珍人真事》上部内容极其劲爆忙发给几个熟识的人,如小刘,安替等人一会就看见我的MSN上出现跪求珍人真事下半部的名字大家的爱好都差不多啦小刘发给我一个几百兆的珍妹的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和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

声明:《艺术人生于淑珍 于淑珍 于淑珍-基本资料,于淑珍-艺术风格》为网友好好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