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奥尔夫 奥尔夫-基本资料,奥尔夫-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奥尔夫 奥尔夫-基本资料,奥尔夫-职业生涯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奥尔夫_奥尔夫 -基本资料


奥尔夫

姓名:奥尔夫
籍贯:德国
职业:作曲家、音乐戏剧家、儿童音乐教育家
生卒:(1895~1982)

奥尔夫_奥尔夫 -职业生涯


1895年7月10日生于慕尼黑,1982年3月29日卒于同地。1913~1914就学于慕尼黑音乐学院,1915~1919在德国各地任歌剧院指挥,1920年起定居慕尼黑,从事创作与教学。他对中世纪音乐、早期巴罗克音乐、德意志民歌、非洲打击乐等有深入研究。1924年与友人D.京特合办“京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探求音乐与语言动作的结合及各种打击乐的配合,并在此基础上写成《教学作品》,创建独特的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奥尔夫的创作几乎均为舞台音乐作品,但一般不称作歌剧;虽取材于历史、民间传说或童话、神话等,但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性。其音乐源自他对音乐戏剧的新观念,充分发挥音乐的戏剧性,并富于强烈的表现力和节奏性。带有场面和动作的清唱剧《卡尔米纳?布拉纳》(又名《博伊伦之歌》)取材于13世纪反宗教的同名德意志民间诗歌集,1937年首演后,奠定了他的世界声誉,从此形成其独创的“奥尔夫风格”。此作品与取材于公元前 1世纪罗马诗人卡图卢斯诗作的“带场景的戏”《卡图里?卡尔米纳》(1942),以及取材于卡图卢斯及古希腊诗人萨福、欧里庇得斯诗作的“带场景的音乐会”《爱神的胜利》(1953)合为三部曲。童话剧《月亮》(1939)和《聪明的女人》(1943)取材于格林童话,《贝尔瑙的女人》(1947)取材于德国巴伐利亚民间传说,均自撰剧本。《安提戈涅》(1949)、《暴君奥狄浦斯》(1959)及《普罗米修斯》(1966)均根据古希腊同名悲剧的德译本谱成。他的不少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演。他是20世纪最有广泛观众基础的音乐戏剧家之一。

奥尔夫_奥尔夫 -主要成就

1950年―1960年奥尔夫曾任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他的教学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为宗旨,这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贯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奥尔夫_奥尔夫 -所属分类

著名音乐家
外国音乐

奥尔夫_奥尔夫 -逝世

1982年奥尔夫在慕尼黑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

奥尔夫_奥尔夫 -关于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奥尔夫_奥尔夫 -教学

奥尔夫_奥尔夫 -内容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

教育的内容

1、听力训练。

2、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4、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5、创造性能力培养。

6、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教育的原理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三、教学的方法与成果

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专心于音乐或戏剧,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已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内向的宝宝开朗了;胆怯的宝宝勇敢了;孤僻的宝宝合群了;腼腆的宝宝大方了;

当他们听到音乐时,那怕是在陌生人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而且是那样地合拍;

当他们听完歌曲前奏时,会准确无误地唱起这首学过的儿歌,并且伴有即兴歌表演;

当他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鼓点时,会合着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进行演奏,并且是那么的和谐;

当他们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秧歌或跳迪斯科;

他们能很顺利地融合到集体生活中,而且是班上学习进步最快的孩子;

有些宝宝开始学习钢琴和电子琴等乐器,专业老师对他们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和接受能力表示惊奇;

有些宝宝加入了各级幼儿艺术团,其音乐感受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完成排演能力都比较突出。

奥尔夫_奥尔夫 -教学体系

和传统的音乐教育有很大不同,奥尔夫教学体系是世界四大幼儿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不仅让幼儿学习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而且对语言、模仿、创造等多方面有启智性的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活动式教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使幼儿快乐地学习音乐,热爱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幼儿表达自己,进行创新。

奥尔夫_奥尔夫 -国内推广

奥尔夭音乐教育体系在六十年代未由苏恩也神父(比利时人)带入台湾,开始推广,1972年正式出版了以学校教育--儿重音乐>第一册})。之后台湾不断有青年学子赴萨尔斯堡奥尔夫学院或欧洲其他学院学习该教学法,特别是林荣德先生拜见奥尔夫先生之后,回来大力推广,在众多热心于此事业的同行们努力之下,在台湾,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师资培训方面已做出很大成绩,出版了大量的应用奥尔夫原理结合本土文化的教材,1992年还成立了奥尔夫教育学会的机构,团结其他同仁们又向前迈出一大步。他(她)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关注着大陆的儿童音乐教育发展,其中的陈惠龄、刘嘉淑、林芳谨、郑又意、史依理等老师均来大陆作过讲学,推动了两岸的交流。

七十年代末百废待兴的中国艺术教育界,在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引下,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历程。

1979年我国著名学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教授赴德国考察音乐,听说当代最负盛名的作曲大师奥尔夫尚健在,千方百计找到奥尔夫先生的电话,此时84岁高龄的奥尔夫先生在慕尼黑郊外阿默尔湖畔自己的庄园住所里,基本是谢客在家,突然接到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求见的电话。后来奥尔夫夫人回忆到;他想象不到这位中国人怎么会找到这个电话,更没想到已经很少见客的奥尔夫先生竟欣然同意这位不速之一地拜访。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j奥尔夫先生对遥远东方的中国文化怀有一种神秘的钟情,他们一见如故,奥尔夫先生对廖教授对自己及作品如此博学、深刻地了解感到惊讶不已.立即将自己全套的作品乐谱及音响赠于廖教授,包括他的《学校教育》五卷本。奥尔夫先生还对厚说,他这套教材在全世界已被五十多个国家翻译和使用,有十六种文字的教材出版,但让他最感到遗憾的是"至今就却缺作为东方古老大国的中国版本-…・"。奥尔夫又亲自安排了廖教授到奥尔夫学院的参观。廖教授以他的敏锐、聪慧立即直觉到这个令他耳目一新的教育体系的强大生命力。1980年四教授回国,作为中国著名的西方音乐史研究专家他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介绍、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去,除翻译外,还亲自动手按照奥尔夫教育原理编写一批教材,举办师资培训班,到全国各地讲学…・特别是亲自联系了德国、奥地利的优秀奥尔夫教师来华讲学、培训师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引进使我国音乐教育在改革的起步阶段获得一个较高的起点,直面世界最优秀的教育体系,大大缩短了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50103/67464.html

更多阅读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莫顿 莫顿-基本资料,莫顿-职业生涯

莫顿是美国牙科医生,世界上最早应用乙醚(ether)麻醉于外科手术的人。18世纪以前,由于没有麻醉剂,外科手术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发现笑气(一氧化二氮)对神经有兴奋作用,亦具有麻醉止痛作用。莫顿_莫顿 -基本资料姓

声明:《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奥尔夫 奥尔夫-基本资料,奥尔夫-职业生涯》为网友男神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