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会战40集电视剧 罗卓英的上高大捷

罗卓英简介: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7岁入乡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早年参加东征与北伐等役,由下级军官升至国军第11师师长及第18军军长,并积极参与江西剿共。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平满纳会战等重大战役,历任第十六军团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太平洋战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次长、青年军总监、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晋升为陆军上将。1947年8月赴沈阳,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主任陈诚)。1948年2月,随陈诚离职南下,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败逃的国民党军队。金门战役初起,罗卓英正巧与胡琏从台北抵金门,原意以胡琏取代汤恩伯与李良荣;惟正值战事激烈进行,罗卓英以第18军老长官身分于旁督战,但未参与指挥。不久,长官公署撤销,改任台湾政权“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于台北。其族人多随之迁往台湾,乡居屏东县。

罗卓英的上高大捷:

震惊中外的上高会战,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中,战绩最为辉煌、并取得关键性胜利的著名战役之一。

1941年,日本法西斯分子为了尽快结束长达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丧心病狂地妄图一举消灭国民革命军精锐军队,通过“扫荡战”、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在政治和军事上造成白色恐怖,以达到迫蒋投降、使中国迅速沦为它的奴役国和战略后方,从而实现其抽兵南下、进一步侵略东南亚诸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以圆其“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3月5日-4月9日,日本侵略军集结第33师团、34师团和第20混成旅团共六万五千余重兵,在100余架飞机的狂轰和掩护下,兵分三路,从安义等地出发,孤注一掷,疯狂发动“鄱阳湖扫荡战”,企图消灭国民革命军王牌军队、突破上高天险,从而达到罪恶目的。

以罗卓英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第19集团军,下辖第70军,49军,74军及第30集团军下辖第70军,49军,74军及第30集团军之间72军、江西保安队近10万将士,在其内部中共地下党员和以黄贤度(合法身份为上高县长)为首的中共上高地下党的策动和密切配合以及上高民众的全力支持下(据史实记载:当时上高有四分之一的百姓冒死支前捐粮、运送给养、弹药、伤兵等,不少人还直接参战,这也是本次会战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数百里战线上,以上高为核心阵地,历经26天浴血奋战,国民革命军终于以牺牲9千余英烈为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2万4千余人、缴获无数武器弹药的“上高会战”大捷,彻底粉碎了日寇的如意美梦,取得了以劣胜优的辉煌胜利。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上高会战还被誉为: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开胜利之年胜利之先河”,受到了当局最高领导人的嘉奖和赞颂,李宗仁、蒋经国、何应钦等其他大批当局政要纷纷撰文予以表彰,国民革命军第74军被罗卓英称之为“抗日铁军”,74军亦获得“飞虎旗”这个军队最高荣誉,张灵甫亦升任58师师长。随后,王耀武、张灵甫率部参加了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均取得辉煌战绩,后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张灵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长。

上高县委、县人民政府重建抗日烈士陵园时,时任中国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上将,也欣然题写了“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匾额,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等著名抗日纪念场所,均将上高会战置于显要位置予以展示。当年,《中央日报》等大量媒体纷纷重磅报捷,全国人民为之奔走相告、“举国腾欢”,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上高会战40集电视剧 罗卓英的上高大捷

日本人自从1939年对江西北部(南昌战役)和湖南北部(第一次长沙会战)进行了两次压制作战之后,由于江汉会战以及这以后因为占领地区陡增而不得不稀释兵力密度等缘故,让第九战区的人马过了一年安生日子。但是,在上一年,根据地部队突然之间对华北日军的生命线和厂矿设施实施了断然出击,结果使东京参谋本部着实大吃了一惊,因为连第一线的华北方面军也拿不准,“共军此种企图,在今后长时期内是否还会断然进行,或者根据兵力的扩大而采取某些新的作战方式”。

在这种迷迷糊糊的情绪支持下,日本人开始调整兵力部署,要求第十一军司令冈村宁茨抽出一个第33师团北调去充实华北方面军,冈村宁茨对此大为不满,于是便策划一次新的攻势来压制第九战区,以使第33师团北调之后国民军不致敢于主动出击,加上有消息说要他卸任第11军司令而去华北节度华北方面军,因此他就更有理由在去职以前打个大胜仗给他的上司和西方那些喜欢指指点点的新闻记者们瞧瞧。

大概是吸取了第一次进攻长沙功亏一篑的教训,冈村宁茨这回决心以一个美妙的三路合击来击溃赣北的第九战区部队,首先奠定左翼的胜利基础,免得以后进攻长沙又陷于孤军深入的险地。从三月初开始,他就把部队往出发阵地调动:第33师团调到安义,第34师团调往南昌城西,独立混成第 2旅团调到夏口,三支部队加起来约莫有五、六万人―冈村宁茨的战略意图很明显,是要以这种三管齐下的攻势由东而西彻底摧垮国民军的抵抗,向湖南和江西边界发展。但是,后来事态的发展却并未如他所料那般一帆风顺,特别是当第33师团自作主张回调之后,它的姊妹第34师团就险些在上高地区被国民革命军全歼。根据有案可查的战例,日军已是第五次陷入被国民革命军合围的窘境了(另四次是平型关、台儿庄、兰封和万家岭战役)。

根据情报判断,江西北部第九战区前敌总指挥罗卓英把他的国民革命军第19集团军由潦河到赣江之间一字排开,第70军展开于靖安-奉新-大城-市汊街公路沿线, 衔接由市汊街-梁家渡-罗舍渡一线防戌锦江的第49军,在这条绵延达六十多公里长的防线之后,以第74军面向防线纵向配置于高安到上高之间,第72军作为战略预备队掌握于西北方面。如此分派兵力,极易被在火力上占有优势的敌军集中突破,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若是日军三路合击的企图得逞,战役结局就很可能不象后来那样成为1941年国民军的首次胜利了。

3月15日,敌人第33师团先行由安义出动,直扑奉新,北调之前,个个精神抖擞,上阵一顿猛冲,这里的守军便招架不住,当天就丢了奉新,败往上富。日军在后穷追不舍,势不可当,国民革命军第70军的预备第9师和第19师依托沿路山岭也没能遏住敌人的进攻势头,到18日,上富又被打破。守军正在焦头烂额之际,第33师团却因为要调往华北,自认为右翼国民革命军已做鸟兽散,久占上富已属不必,因此也不招呼一声,拉着队伍循来路又撤了回去。可是他们却没有料到,第70军虽然败退得快,实力却多半得以保存,另外在铜鼓附近,罗卓英还控制着一个原封未动的国民革命军第72军,准备在晚些时候用来夹击他们。因此,与第一次长沙战役的情形相类似,日军的三路合击计划已损失了一个三分之一。

与北路敌军相应地,独立混成第2旅团也于15日在南路发动助攻,由夏口一线强渡锦江,在击退了第49军的反击之后,已自冲到锦江南岸,于第二天攻入曲江,但是这个旅团不顾自己实力,硬生生分成三个叉子,一路向西北指向灰埠,一路向西南指向清江,一路向东南指向丰城,如此一来,向北合击的那支叉子就不免柔软无力,在灰埠一线被第74军的人马抵住,进展不得,同时进攻丰城的的部队也打得一塌糊涂,往南进攻清江的那一支最惨:在19日准备渡过赣江去偷袭清江的时候,被守军沿河阻击,死伤惨重,许多人马溺死江心,终于败退回去。由于在灰埠的进攻又被国民革命军抑制住,因此日军三路合击的另一个三分之一也就化为泡影。3月16日,在南北两路发动助攻后一天,敌人第34师团作为主要突击部队,由中路沿锦江向西攻击前进,在优势的空中支援之下,迅速击退这里的守军,第三天就攻入高安,并继续向西边的上高一带猛冲。

审时度势,认识到现在上高一线的有利情形,罗卓英于是严令王耀武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在上高外围堵住敌人的攻势,并开始由铜鼓和上富一带,向下运动第70军和第72军,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依托锦江,成一个类似于台儿庄战役的合围圈。考虑到北路敌军已不见踪影,因此他就“决先解决锦河南岸之敌”。按照他的吩咐,刚刚在清江、泉港一线获胜的第49军开始收拢兵力,由清江向北反击灰埠附近的敌人独立混成第 2旅团,20日,日军从灰埠出击,遭到第49军截杀,死伤一千多人,已自抵敌不住国民军的反攻。

在中路,第34师团已于19日开始向上高外围阵地发动冲击。因有严令在身,加上王耀武也称得上是一员猛将,所以尽管敌人使用了包括飞机、坦克和毒气在内的所有厉害武器,国民革命军第74军依旧拚死抵挡,不肯退缩,敌人进展十分缓慢,几乎已经到了无法推进的地步。20日晚上,被国民革命军第49军打得丢盔撂甲的独立混成第2旅团的一个大队,乘着夜暗由灰埠溜过北岸,加入了第34师团―这个大队本意是用以进攻灰埠,由锦江南岸合击第74军,却被第49军杀得无力招架,只好加入大部队作战。

21日,由于与锦江南岸这支日军会合,第34师团自觉实力大增,不免气壮如虎,根本不考虑悬军深入的恶劣环境,固执地要以武器优势直贯上高,因此靠了三十多架轰炸机掩护,集中兵力猛烈突击上高外围泗溪阵地,第74军也当仁不让,一场硬碰硬较量的结果,是防守阵地依然掌握在国民革命军手中。

这般厮杀到第三天,即23日,日军的攻势迟滞下来,加之从上富南调的第70军已经以一个师包抄到上高外围的官桥街,敌人右翼的压力便大大增强,接着,第70军的另一个师也冲到杨公圩一线,横拦住第34师团的后路,并与锦江南岸和第49军部队衔接;而由铜鼓南下的第72军也进抵高安西北水口圩一带,这样,敌人的第34师团,便被国民革命军合围于锦江北岸棠浦-高安-杨公圩之间的梨状包围圈内。为了辅助这一合围战,第49军在赣江两岸的两个师一番猛攻,将独立混成第2旅团的南路大队撵杀到锦江北岸的高安,第78军由武宁向南进攻奉新外围的敌军,在棺材脑等地小有进展―这般多路出击之下,日军便难以招架得住。

此时正在武汉的第十一军司令部内等候捷报的冈村宁茨,却突然收到第34师团在上高被合围的灰心消息,顿时凉了半截,情急之下,他立即命令刚回到奉新的第33师团后队两千多人改为前队,回头先行增援上高,大队人马随后跟进,另外命令败退到高安的那个大队沿锦江西援。

针对冈村宁茨的突围计划,罗卓英马上让锦江南岸第49军的三个师全部北渡,截杀独立混成第2旅团和第34师团的败兵,另以第70军拦击第33师团的援军。

第33师团救人心切,一路劈杀,由于第70军赶来太晚,被敌人不费什么力气就冲到棠浦,撕开国民革命军防线,与第34师团会合成功。

26日,为了不使敌人脱逃,第74军与第72军开始在上高战线上发动全面反攻,日军则向北向东分两路突围,向东的一支被四十九军当头拦住,杀得大败亏输,好不容易撞开一条血路,拚死奔往南昌,第49军在后穷追不舍,直达南昌城外;向北的一支敌军靠了第33师团掩护,情形稍好一些,但也因遭到第70军的尾击,死伤惨重。到月底,包围圈内的残余日军已被全歼。

四月初,第70军攻克奉新,所有东奔日军均处于被击溃状态。前后日军共计伤亡达两万多人,其中包括敌步兵指挥官岩永少将和和中佐、少佐4人。上高会战,成为赣北战场国民革命军所赢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罗卓英诗词:纪念词《上高会战奏捷》

罗卓英

又报前线战鼓催,

寇气直犯上高来。

休夸扫荡侵三路,

且看包围奋一锤。

诸葛阵图终有价,

临淮壁垒不容开。

应知万马埋轮日,

莫使虾夷片甲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50103/67328.html

更多阅读

国军抗日名将罗卓英 罗卓英后代

罗卓英将军作战多谋寡断,善于吸取别人意见但决心容易动摇。带兵要求以身作则训练严格,但对下属要求过松。抗战初期在淞沪会战、南昌会战、前三次长沙之战中率领部队顽强抗击日寇,打得还算不错。1942年4月成为远征军司令后,在缅甸作战中

声明:《上高会战40集电视剧 罗卓英的上高大捷》为网友雨荔秋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