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是科尔沁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旗总面积10256平方公里,人口17.55万(2010年底),辖16个苏木乡镇,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旗。由于自然条件差,土地沙化严重,经济基础差,结构单一,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农牧民长期过着艰苦的生活。198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县时,全旗贫困户占总户数35%。
巴林右旗_巴林右旗 -旗情概况
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地处西拉沐沦河北岸,大兴安岭南段山地,东经118°15′--120°05′,北纬43°12′--44°27′。全旗总面积10256平方公里,旗境东西长154公里,南北宽139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由西北700米向东南400米逐渐倾斜,北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区。旗北界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接壤,南以西拉沐沦河为界与翁牛特旗相望,东与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毗邻,西与林西县相连。全旗辖3个苏木、5个镇、162个嘎查村、583个独贵龙(组),1个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总人口18.1万人,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8.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8%,是一个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民族聚居地区。
巴林右旗历史文化悠久。远在七八千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是辽代的故土,契丹族的发祥地,是红山文化和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1634年巴林部落定居于此,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建巴林右翼旗。先后有康熙的姑姑固伦淑慧公主、康熙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下嫁巴林,康熙帝也曾亲自巡猎于此。近几年巴林右旗先后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和“中国好来宝之乡”。
巴林右旗自然条件优越。地处中温带型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雨热同季。根据多年来的气象资料计算,年平均气温4.9℃,日照3000―3200小时,10℃有效积温为2400℃,无霜期为125天,年降雨量为350毫米左右,年大风日数63天,最高达103天。
巴林右旗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巴林右旗距赤峰市180公里,距北京650公里,距沈阳670公里,距承德400公里。现已形成了集宁--通辽、赤峰--大板--白音华、巴彦--新丘三条铁路交汇的区位优势,大板区域性铁路枢纽站已经进入建设阶段,省际大通道、赤大高速公路,国道303线、305线,省道205线在境内纵横交错,县级以上公路好路率达85%以上,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已初步构建了连接东北、华北、内蒙古北部和环渤海海发达地区的交通枢纽。2009年,全旗公路货运量达到 102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0736万吨公里,客运量达到 98.6 万人,客运周转量达到9829万人公里,随着赤大高速公路,赤大白铁路、巴新铁路的建成,全旗将形成三条铁路、五条国省干线公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格局,交通枢纽作用将充分显现。特别是三条铁路的中间区段站都位于旗政府所在地,这在全国旗县区尚属少见。
巴林右旗资源丰富。现已发现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27种,矿点、矿化床106处。全旗有色金属矿石日采选能力达到5550吨。巴林石已经成为巴林右旗名牌,有“物华天宝”之称。巴林石中以鸡血石最为名贵,有“世界鸡血石在中国,中国鸡血石在巴林”的美誉。
全旗共有水库11座,大小河流26条,大小灌区35处,水资源总量5.62亿方,人均水资源3100立方米。全旗水库库容总量将达到19949万方。
巴林草原是科尔沁草原组成部分,地域组合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广阔的草原和山地上生长着150多种药用植物和数十种野生动物。药用植物贮量较大的有甘草、麻黄、知母、黄芪。珍贵野生动物有鹿、狍、黄羊、猞猁、獾、雉鸡、杜鹃、百灵等。土特产资源有山杏、蘑菇、木耳、蕨菜、黄花等。
全旗林地面积356.5万亩,森林复盖率为23.6%,活立木蓄积量354万立方米。有西拉沐沦河流域百万亩杨树防护用材林基地66万亩,规划建设面积100万亩。
全旗草牧场面积1206万亩,牲畜总头数达183万头只年产肉类31699万吨、绒毛2165吨、皮张60万张。
巴林右旗旅游资源独特。旅游资源集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于一体,主要景点有巴彦塔拉草原、麻斯塔拉草原旅游景区、海日其格沟(荣生)十八景旅游景区,以辽代庆陵、庆州白塔为中心的人文旅游景区。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的赛罕罕乌拉为中心的辽代黑山、黑河(今查干沐沦河)自然旅游景区,以荟福寺、康熙行宫和巴林郡王府为代表的清代古建筑景区。以巴林石矿山公园、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主的巴林石文化旅游景区。规划了德日苏宝冷水库旅游度假区。现有国家2A级旅游景点3处。
巴林右旗工业发展强势。大板电厂一期2×60万千瓦机组已经竣工,二期2×100万千瓦机组已经进入规划阶段。年加工转化3000万吨一期400万吨煤炭物流中心项目、年产220万吨一期120万吨煤基甲醇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分别计划于2010年和2011年建成投产。总库容9882万立方米的德日苏宝冷水库将于年内建成,能够确保为大板电厂、煤化工等系列项目提供水源保证。5万千瓦翁根山风电场已经开工建设。巴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将于年内竣工投入使用,为发展经济提供重要的“通道保障”。年产1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已经具备开工条件。规划的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一期10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已经具备了企业入驻条件。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6户。
巴林右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多年来,巴林右旗深入实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开放兴旗”发展战略,2009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7.2亿元,增长33.4%;第三产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11.3%;财政收入实现3.01亿元,增长16%。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12.7亿元,增长3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增长4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7亿元,增长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36元。
巴林右旗_巴林右旗 -历史行政区划
历史行政区划
后金天聪八年(1634 年),清太宗皇太极在征服察哈尔后划分蒙古诸部牧地。将巴林部驻牧之地定于西拉沐沦河中游北岸,与镶黄蒙古以扈拉琥、瑚呼布里都、克里叶哈达、瑚济尔阿达克为界。据《蒙古游牧记》记载,巴林部牧地的位置在古北口东北 780 里,至京师 960 里,东西 25l 里,南 233 里(清代每庹 5 尺,两庹为 1 丈, 180 丈为 1 里,下同)。略呈长方形状。东至阿鲁科尔沁界,西至克什克腾界,南至翁牛特界,北至乌珠穆沁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 ,巴林部向清朝理藩院呈报游牧图时,曾明确标绘巴林部与交边接境部旗的界点, 及这些界点与境内山峰,古遗址至两翼札萨克共同居地济尔哈郎图河之间的距离。据《蒙古游牧记》载,巴林部的四至八界定为:东至鄂拜山,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 160 里,接阿鲁科尔沁界。在这一方向, 70 里有石鸡山,蒙古名 " 伊韬图 " ; 90 里有太保山,蒙古名 " 满扎尔 " 。
南至巴尔达木哈喇山,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 60 里,接翁牛特左翼界,在这一方向 30 里有勃突山,蒙古名 " 巴尔当 " 。
北至哈达图吉鲁克,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 170 里,接乌珠穆沁界,在这一方向 50 里有方山,蒙古名 " 喀喇台 " 。除此而外还有辽祖州城遗址。 东南至玛达虎沙地,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 165 里,接阿鲁科尔沁界,在这一方向, 65 里有特墨车户山, 150 里有伊克哈尔台山, 160 里有蛇山,蒙古名 " 漠惠图 " ,还有扈拉琥山.
西南至迈拉索图哈达图哈其克,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 81 里,接克什克腾界。
东北至巴彦乌兰岭,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 205 里,接乌珠穆沁界。在这一方向, 85 里有僧机图山; 120 里有庆云山,蒙古名 " 吉尔巴 " ; 150 里有锡伯图山; 90 里有布雅鼐河,源出于僧机图山,东南流向,汇入乌尔图绰农河。 190 里有乌尔图绰农河,源出于巴彦乌兰岭,东南流向。
西北至阿噜亥喇汉山,距巴林部两翼札萨克驻地 142 里,接克什克腾界,在这一方向,130里有辽庆州城遗址;70 里有伊玛图峰;150 里有浩泊都山。
后金天聪八年(1634 年)划定巴林部驻牧之地的同时,确定了巴林部所辖户口,当时分给巴林部首领色特尔 800 户,台吉满珠习礼 800 户。至清朝顺治五年(1648 年)建旗制编佐领时,始将巴林部分为左右翼二旗,命色特尔之子色布腾为札萨克掌右翼:命满珠习礼为札萨克掌左翼.但仍未详划牧地、明确界点。这种状态经清朝 9 帝 260 余年。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清政府派肃亲王善耆、理藩院左承姚锡光等人来巴林调查蒙情,开始筹划移民垦荒,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热河都统廷杰派知县王顺存为巴林垦务总办,在乌力雅苏台地方的苏布敦庙 ( 同仁寺 ) 设置 " 办理热河巴林旗荒垦务行局 " ,开始指界开绳丈量荒地。当时报垦的主要地段为巴彦查干沟、英图坤兑、枕头沟、哈拉盖沟 4 处,此后在勘丈过程中,热河都统廷杰又协迫巴林左翼旗札萨克色丹那木吉勒旺宝将以上 4 处地段的中间荒地一并 " 报效 " 。垦务总办王顺存遂将哈拉苏台、苏布敦庙、老正沟、英图和硕填入原报 4 段之内。
当年 5 月李锬接任巴林垦务总办,以先所报地段大都在山间沟谷,难设县治为理由,令巴林右翼旗再择宽阔平坦之地续报,遂又报阿归他拉及靠近查干沐沦河等处。至此,南至翁牛特旗,北至乌珠穆沁右旗,东至查干沐沦河,西至克什克腾旗的广阔地段划为垦区。垦区除去高山、河流、湖泡外,可垦之地 5000 余顷 ( 热河都统廷杰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七奏折)。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 五月,张文灏接任巴林垦务总办,开始规定荒价,招民垦荒,定县名巴西县( ( 后改为林西县),设衙署。巴林右翼旗西部遂正式划出,旗地缩小近半。 1912 年(民国元年) 垦务收束时,垦务局在同旗方会勒报效荒地边界时,右旗又将东川图坤兑牧场移请垦务局一并放垦。前后放垦总数为 8000 余顷。同年八月,巴林垦务局归并林西县衙署,垦务总办张文灏督派垦务人员会同巴林二旗委派的梅林特古苏、赵福海共同勘校荒地的边界,于边界处一律堆立敖包以为标志。巴林右翼旗与林西县的边界遂以垦地为界。
1921 年( 民国十年),巴林左翼旗与巴林右翼旗东部放垦,设置林东垦务局,垦区 21.6 万顷,其中有巴林右翼旗的 2.6 万顷,从 1924 年到 1931 年垦荒 2600 余顷。 由于右旗西部和东部放垦,垦区的原巴林右、左二旗千余牧户,挤向旗的中部,牲畜增多,草原狭窄,牧场争端之事屡有发生,两翼旗都有明确旗界的要求。 1915 年 6 月,巴林左翼旗札萨克色丹那木吉勒旺宝上书蒙藏院,要求与右翼旗划清旗界,蒙藏院遂于同年 10 月任命划界委员。 1917 年,两翼札萨克在北京商谈,在地图上再三协议,并派委员到当地制图,确定了两旗界线.据蒙藏院《行政概要・巴林划界案》一文载,两旗界线由北而南的界点是:巴拉珠尔、逊布阿固拉山、十二家子、清格勒、巴尔嘎斯台、阿马图山、乌业尔吐、阿其套拉、老道板努以色、王音翁根、慧圆寺、哈尔巴阿古拉、古尔本和硕、排因不头。 1921 年正式划定,界点是:北起乌牛台,经清毛力格尔、阿达尔山诸山分水岭东南向经乌泥根吐、满扎尔等山,曲折到索贝山与阿鲁科尔沁接界处。此线以西为巴林右翼旗,以东为巴林左翼旗.
1924年(民国十三年),于旗东部巴林右左两翼旗放垦地区建林东县。原属巴林右翼旗的巴彦包特、乌兰套海划出归林东县。1933年,日伪建兴安西分省时,撤销林东县,将巴彦包特、乌兰套海仍划归巴林右翼旗。建国后,1952年昭乌达盟人民政府发出命令,将巴林右翼旗隆昌区划归巴林左翼旗,巴彦包特区划归阿鲁科尔沁旗.同年,昭乌达盟人民政府发出命令,将巴林左翼旗敖日盖努图克,包括努图克公所在内的床金庙嘎查、海拉斯阿木嘎查、敖日盖嘎查、阿力木图嘎查、乌苏依很嘎查,索博日嘎努图克所辖全部嘎查村,划归巴林右翼旗。同一命令,将巴林右翼旗查干沐沦努图克的九连庄村、太平庄村、温都和硕村、兴隆庄村、上大马金自然村,巴彦汉努图克的八家沟村、黑山头村划归林西县。此后巴林右翼旗辖域稳定,至今未变。 巴林右旗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发现,旗内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存。商、周、春秋、战国时期为东胡地。秦汉为乌桓、鲜卑地。唐时为契丹族的发祥地,旗内有归诚州,属饶乐郡督辖。公元10世纪辽王朝建立以后,旗内全境为上京道,置庆州、怀州。金代属北京路,境内设有奉州。元代属中书省全宁路,为鲁王分地。明清属全宁卫地,后为兀良哈北境,属诺颜卫。后金天聪八年(1634 年)朝廷划分蒙古诸部牧地,巴林部始定居于此。清顺治五年(1648 年)建巴林右翼旗,迄今350多年,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先后有固伦淑慧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和硕和婉公主下嫁巴林,康熙帝也曾亲自巡猎巴林。1957年,巴林右翼旗改名为巴林右旗。
历史沿革
顺治五年(1648 年) ,清政府设理藩院,统管边疆地区,在蒙古建旗制,编佐领。将巴林部分为巴林右翼旗和巴林左翼旗,旗下设佐领,亦称箭或苏木。初为军事单位,每佐领 150 丁( 亦称箭丁),全由 18 岁至 60 岁男子充当。巴林右翼旗初设 16 个佐领(苏木)。顺治年间,原喀尔喀五部之一的弘吉刺惕部部分属民,移居巴林右翼旗东部归右旗所辖,编为 8 个佐领;又公主嫁到巴林所带的 " 燕支 (陪房)编为两个佐领,全旗共 26 个佐领。这些佐领(苏木)分属参领(扎兰) 管辖。每个参领所辖佐领 4 个至 5 个不等。佐领(苏木)之下称坤都(骁骑校),坤都下辖博什格。旗以上设盟,巴林右翼旗属昭乌达盟,巴林部与扎鲁特,喀尔喀左翼,奈曼,敖汉,翁牛特,阿鲁科尔沁,克什克腾部旗会盟。
清中叶,随着战争逐步停息,佐领(苏木)的军事作用逐渐减小,地方租税、差役、丁籍等项政务增加。旗下又并行嘎查制,共分 24 个嘎查。嘎查按地域划分,设嘎查达办理地方政务。嘎查下设十户长,称达尔嘎。这种建制一直延至民国初年。清康熙以后,清政府为了削弱蒙古贵族的势力,雍正初年(1723 年)置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 年)改称承德府,下设八沟理事同知厅。右旗归属承德府八沟理事同知厅。乾隆三年(1738 年)建乌兰哈达通判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建热河道,改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巴林右翼旗又属热河道赤峰县。
1931年 " 九・一八 " 事变后,1932年日本侵略者拥戴爱新觉罗・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热河省,同年侵占包括右旗在内的内蒙古东部地区。伪 " 满洲国 " ,以开鲁为所在地建伪兴安西分省,巴林右翼旗属伪兴安西分省,以后伪兴安西分省改称兴安西省,巴林右翼旗属兴安西省。1933 年7月,伪兴安西分省在大板设工作办事处,将札萨克衙门改为伪巴林右翼旗公署,旗下设区,区下设镇,巴林右翼旗共设5个区,为大板区、大同区、沙巴尔台区、巴彦汉区、德乐区。
1939 年改区镇为村屯建制,旗内共建 11 个村,为大板村,巴彦琥硕村,查干沐沦村,胡勒斯台村,巴彦塔拉村,巴彦汉村,查干诺尔村,他本沟村,翁根村,德乐村,乌兰套海村,下辖 79 个屯。此建制随着日伪政权垮台而废止。
" 八.一五 " 光复后, 1945 年 9 月,巴林右翼旗成立以赵化民为首的维持会,维持地方秩序。 1946 年初,东蒙自治政府派员来巴林右翼旗,遂成立了旗政府。
1946 年 3 月成立昭乌达省时,巴林右翼旗属昭乌达省。 946 年 " 四三 " 会议以后,热北专署迁往林东, 5 月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 6 月 5 日 ,热河省政府对热北地区的行政机构进行调整,撤销热北专署,成立昭乌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巴林右翼旗建旗支会。巴林右翼旗与克什克腾旗、巴林左翼旗、阿鲁科尔沁旗、扎鲁特旗、经棚县、林西县、开鲁县属昭盟临时行政委员会辖。 1947 年 5 月 1 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昭乌 达盟临时行政委员会改建为昭乌达盟人民政府,巴林右翼旗建立旗人民政府,旗下建 5 个努图克、 2 个区, 102 个嘎查、村,归热河省昭乌达盟人民政府辖。 1949 年,热河省政府将昭乌达盟移交给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翼旗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 1952 年 6 月,巴林右翼旗隆昌区划归巴林左翼旗、巴彦包特区划归阿鲁科尔沁旗。
同年 8 月,巴林左翼旗敖日盖努图克、索博日嘎努图克划归巴林右翼旗。区域变更后,巴林右翼旗辖 7 个努图克, 38 个嘎查, 18 个村.这些努图克嘎查村为:大板努图克,辖 1 个镇、 4 个嘎查、 2 个村 , 为大板镇, 古日古勒台嘎查,他本板嘎查,老道板嘎查,伊逊毛都嘎查,乌兰海村,吉布吐村,努图克公所驻大板东庙。 巴彦汉努图克,辖 10 个嘎查、 2 个村 , 为和布特哈达嘎查,哈拉毛都嘎查,巴日嘎斯台嘎查,乌兰哈达嘎查,归勒斯台嘎查,胡斯台嘎查,十家子嘎查,西拉沐沦嘎查,德日苏嘎查 , 那斯台嘎查,达冷村,巴彦尔灯村。努图克公所驻西大庙。 查干沐沦努图克,辖 4 个嘎查、 2 个村。为沙巴尔台嘎查,胡斯包冷嘎查,他本花嘎查,吉林嘎查,树林子村,巴彦琥硕村,努图克公所驻沙巴尔台庙。 查干诺尔努图克,辖 4 个嘎查、 4 个村。为查干诺尔嘎查,楼子嘎查,翁根毛都嘎查,查布嘎嘎查,昭胡都格村,羊场村,福山村,石匠山村。努图克公所驻楼子。翁根努图克,辖 9 个嘎查、 3 个村。为益和诺尔嘎查,沙布嘎嘎查,希热嘎查,达林台嘎查,敖包吐嘎查,哈鲁嘎查,巴彦查干嘎查,白音花嘎查,布敦花嘎查,马鬃山村,会庙村,迫毛都村.努图克公所驻宝日勿苏。索博日嘎努图克,辖 3 个嘎查、 3 个村,为索博日嘎嘎查,琥硕芒哈嘎查,阿尔山嘎查,黑山头村,太本庙村,辉腾河村。努图克公所驻索博日嘎。敖日盖努图克,辖 4 个嘎查、 2 个村。为敖日盖嘎查,海勒斯阿木嘎查,查干。
巴林右旗_巴林右旗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11月1 日零时。巴林右旗常住人口为17.55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7.83万人相比,十年共减少0.28万人,下降1.57%,年平均下降0.16%。
巴林右旗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12万人,占 51.97%;女性人口为8.43万人,占48.03%。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80上升为108.09。
巴林右旗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9万人,占14.76%;15-64岁人口为13.92万人,占79.32 %;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4万人,占5.9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2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2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03个百分点。
巴林右旗居住着回、满、达斡尔、朝鲜、土家、苗、壮、鄂温克等民族,汉族人口为9.66万人,占55.04 %;蒙古族人口为7.65万人,占43.5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 0.24万人,占1.3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0.36万人,上升2.86%;蒙古族人口减少0.58万人,下降2.53%;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0.06万人,下降0.33%。
巴林右旗_巴林右旗 -经济
综述
2012年巴林右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081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775万元,增长6.6% ;第二产业增加值346453万元,增长18.4% ;第三产业增加值167591万元,同比增长7.5%。
2013年巴林右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20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321万元,增长4.9% ;第二产业增加值380561万元,增长11.6% ;第三产业增加值184118万元,同比增长7.0%。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15.9∶56.7∶27.4调整为16.0∶56.6∶27.4,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与上年持平。从增长速度看,第二产业达到11.6%,居三次产业之首,分别高于一、三产业6.7和4.6个百分点;从贡献情况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9%、67.9%和20.2%,第一、三产业较上年上升5.3和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2.1个百分点;从拉动经济增长情况看,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4、6.72和1.89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高于第一产业5.98和1.15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2年,巴林右旗全旗耕地面积133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96.2万亩,比上年增长0.7%,其中:粮豆播种面积72.3万亩,比上年增长0.7%。粮食总产量达1520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2.0%。
2013年,巴林右旗耕地面积133.6万亩,粮豆播种面积72.6万亩,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量达1750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5.1%。
2013年巴林右旗牲畜总头数达1928002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17.9%。其中:大小畜1889236头只,比上年增长18.3%。年末家畜存栏886690头只,比上年增长1.3%。初步统计,2013年肉类总产量27707吨,其中:猪肉产量2827吨、牛肉产量9035吨、羊肉产量13500吨、禽肉产量1422吨。牛奶19247吨;禽蛋2100吨;绵羊毛3310吨;山羊绒441吨。
2013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9.0万亩,比上年下降4.2%。其中人工造林20.0万亩,封山(沙)育林9.0万亩。
2013年水产品产量190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7%。
第二产业
2012年,巴林右旗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7999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锌选矿产品含锌量45335吨,同比增长7.7%;铅选矿产品含铅量39462吨,同比增长12.9%;铜选矿产品含铜量13197吨,同比增长18.8%;原煤157476吨,同比下降43.0%。
2013年,巴林右旗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0805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火力发电量172343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34.2倍;白酒(折65度,商品量)2554吨,同比增长23.4%;服装15.7万件,同比增长23.0%;风力发电量12197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3.8%;瓦楞纸箱4528吨,同比增长8.1%;铅金属含量42284吨,同比增长7.2%;锌金属含量48438吨,同比增长6.8%;包装饮用水1733吨,同比增长3.8%;铜金属含量13494吨,同比增长2.3%;水泥960747吨,同比增长0.8%,配合饲料9721吨,同比下降3.4%;铁矿石原矿213314吨,同比下降41.9%。
第三产业
2012年巴林右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5014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2969万元,同比增长1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2054万元,同比增长14.5%。
2013年巴林右旗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374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邮政业务总量674万元,比上年增长2.7%移动通讯业务总量7000万元,联合网络通讯业务总量3200万元。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8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5万户。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85971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7384万元,同比增长1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8587万元,同比增长10.5%。
2013年末巴林右旗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9866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4859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各项贷款余额322445万元,比上年增长61.8%。
2013年巴林右旗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027万元,比上年增长94.6%,赔款支出512万元,比上年增长63.7%;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4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3%,人身险赔付金额80万元,比上年下降了12.1%。
巴林右旗_巴林右旗 -社会
科技事业
2013年巴林右旗组织开展申报专利4项,鉴定科技成果2项,推广应用科技项目32项。财政用于科技投入383万元。
教育事业
2013年巴林右旗共有普通中小学27所,在校生总人数19263人。其中高中3760人,初中5384人,小学10119人,专任教师2174人。
文化事业
2013年巴林右旗建有电视差转台1处,电视综合复盖人口达16.1万人,广播综合复盖人口达16.92万人。
社会保障
2013年巴林右旗共有288个企事业、机关参加了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7474人,其中:城镇职工19576人,城镇居民27898人,巴林右旗共有195个企事业单位参加了养老保险,参加统筹人员达到17429人。
巴林右旗_巴林右旗 -巴林文化
巴林右旗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发现旗内有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存。目前,已探明这个旗境内古代文化遗址20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级保护单位1处,市级保护单位7处。目前,已经被确认的馆藏文物有:国宝文物4件,占内蒙古全区国宝文物的30%,国家一级文物262件,占全区一级文物的41%。各时代古钱币8万余枚,辽代钱币多种,“天禄通宝”现为世上珍品。其中馆藏的红山玉器、辽代文物具有独特的史学研究价值,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巴林右旗文物基本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辽文物”;第二部分为“史前文化文物”;第三部分为“民族民俗文物”。
“辽文物”:通过辽代州城遗址、皇陵及契丹贵族墓葬出土的精品文物,展示了辽契丹皇室及贵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丧葬习俗等辽文化。陈列中以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的凤衔珠银鎏金法舍利塔、精美的瓷器、各种丝织品;辽庆陵陪葬陵出土的“太叔祖哀册文”、“宋魏国妃墓志铭”等契丹文、汉文六合墓志等珍贵文物为亮点。
“史前文化精品文物”:通过那日斯台等史前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石器,展现出新石器时代的西拉沐沦河流域远古先民们的识玉、制玉、尚玉,以玉为尊的神秘习俗和精堪的制玉工艺。
“民族民俗文物”:陈列了巴林王服装、康熙龙袍 ;蒙古贵族服饰;清代瓷器;蒙古族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充分展示了巴林历史文化。
玉龙:1975年羊场额尔根勿苏征集。玉颜炙墨绿色。通高16.8、宽11.5、厚2.8厘米。龙体呈似椭圆形,首尾蜷曲一体状,相连处有一个三角豁口,内环处相连,中间为圆形环状。龙首兽形,额顶双耳尖突高耸,嘴部上端阴刻圆形眼。颈部钻有一个对穿孔。内缘直壁,外部磨成圆润。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