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即免费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是指报考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之一后有条件地接受免费师范教育(Free normal education)的学生。该政策自2007年起实行。2013年新增省部共建师范院校江西师范大学为免费师范生培养高校。
免费师范生宣誓免费师范生,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文件,国家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
师范生_免费师范生 -新词简介
免费师范生,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文件,国家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
师范生_免费师范生 -制度确立
免费师范生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采取两项重大措施:
一是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 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
二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师范生_免费师范生 -制度解读
免费师范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编办、人事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免费师范生必须承诺在中小学至少执教10年。
《办法》中明确规定,从今年秋季起,在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华中师大、陕师大和西南大学等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师范生入学前须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10年以上。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
国务院提出,采取这一重大举措,是为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同时培养大批优秀教师,鼓励更多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师范生_免费师范生 -实施目的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采取这一重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师范生_免费师范生 -历史沿革
中国师范教育源于鸦片战争之后,最早成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当数盛宣怀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于1897年所设的师范
院,而真正开启高等师范教育的是1902年在京师大学堂所设的师范馆。中国师范教育早期学习日本模式,以定向培养为主,后来学习美国模式,注重多元的一体化模式,即多种院校培养师资,但坚持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进行,不设专门的在职教师进修机构。建国后,中国向苏联学习,建立起定向型双轨制的师范教育体系,即由专门师范教育机构定向培养教师,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双轨并行、互不相通。 师范教育双轨制是中国五十多年来最大的特点之一。1998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从政策上确认允许综合性大学培养教师,中国师范教育自建国以来建立起来的单一定向型体系被打破,呈现出新的走向。自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建立以来,国家一直对师范生给予优惠待遇,免学费和其他费用。自1997年以来,在受教育者普遍按照成本分担原则缴费入学和高等师范院校转型的背景下,师范大学开始实行逐渐收费乃至全额收费制度。
师范生_免费师范生 -待遇条件
免费师范生“两免一补”
《办法》规定,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2年内,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并由学校按标准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费补助。免费师范生可按照学校规定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专业选择。
师范专业范围内可转专业
《办法》中规定,免费师范生入学前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2年。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师范生_免费师范生 -限制条件
不履行协议须交违约金
免费师范毕业生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履约管理,并建立免费师范生的诚信档案。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需报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毕业前不得考脱产研究生
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专业课,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师范生_免费师范生 -对农村教育影响
免费师范生以前,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想上学,但上不起学。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
家对教育的重点扶持,农村孩子们梦寐以求的上学愿望逐渐得以实现。然而,相对于义务教育而言,高等院校的学习费用,却仍然制约着农村孩子的大学梦想。同时,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学习好的孩子们都不愿报考师范院校,而上了师范院校的学生又都不愿到贫困山区任教。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广大农村地区师资匮乏,缺乏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导致教育基础原本就非常薄弱的农村地区更加缺失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项重大决策的出台,充分表明了国家对教师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有利于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读师范,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从教,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同时,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有更多的教育人才走进偏远农村,为那里的教育注入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我欢呼,我歌唱,我们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有望了!
师范生_免费师范生 -社会反响
91.6%公众希望最优秀人才当教师
免费师范生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媒体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对于教师的负面评价,教师群体内部的差异也逐渐增加。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在公众眼中,教师的形象仍然是积极正面的――91.5%的参与者认为,教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职业。
该调查显示,91.6%的人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让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有参与调查者表示:“教师应当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由最优秀的人来担任。不然,国家的发展进步无疑会受到影响。”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优秀的呢?有参与者认为,“最能干的人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老师,好老师首先是品德高尚,因为教书育人是良心活儿。”
然而,中国师范院校数量急剧下降,很多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通过更名、合并,升格为非师范院校。不少教育学专家担心,师范院校追求综合化,工作重心转向拓展非师范专业,直接动摇了作为教师教育主体力量的师范院校办学定位,导致教师教育被边缘化。
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无疑非常明确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国家重视教育事业,重视优秀教师的培养。参与调查的人中,73.0%的人认为免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家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一个信号。同时,60.1%的人认为,这一政策应该更多地在省级及以下师范院校中推广普及。不过,也有人担心,毕业后须从教10年的要求是不是过于苛刻?50.9%的人则担心,“不少人是冲着免费去的,未必真正喜欢教育”。调查中,36.5%的人认为,“从教10年”的限制,能让真正喜欢教育的人去读免费师范。
师范生_免费师范生 -毕业就业
2007年,教育部在6所直属师范大学中重启免费师范教育,恢复了改革开放后一度实施过的师范生补助政策。只是这次政策出台初衷更为具体:补充农村中小学师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2011年,首届共万余名免费师范生步入“毕业季”。经过了4年学习、培养,他们即将走向社会,走上教书育人的神圣岗位。
面临问题
因为是首届免费师范生,许多政策和预期尚不明朗,让部分受调查者对于未来颇有些疑虑:57.5%的人认为就业前景“难”,27.1%的人认为“凑合”,认为就业前景“不错”的比例不到10%(9.4%)。“国家推出这个政策是好的,但政策到了省里,就推到市里,市里再推到县里,执行起来就变味了。最终工作落实很不到位。”一位受调查者对于政策的“变味”颇有些无奈。调查结果显示,34.9%的受调查者曾想过违约,“没有明确的政策,第一届师范生有可能成为牺牲品。”有受调查者十分忧心于政策的摇摆。在问卷调查中,也有很多表达类似担忧或者建议的留言:
“希望国家对免费师范生的政策规定和去留安排制定得更为详细一些。”“有的省份政策很快就出来了,有的省份迟迟不出政策。有的省份组织学校在6所师范院校招聘,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生源免费师范生的求职;但很多省都没有这样的专场招聘会,对于在外地求学的免费生来说很不方便。”“虽然国家重视,但政策操作起来不好把握,比如关于如何跨省就业,就模棱两可,让人摸不着头脑。”
身份认同
还有一部分免费师范生遭遇了“身份的尴尬”:“免费师范生的宣传力度不大,很多中小城市教育局或学校都不知道免费师范生是什么情况,不敢接收,有的认为是二级学院或者自考,这让我们很无奈。”
一部分学生之所以有违约的想法,“做老师收入太低”成为首要原因(55.7%)。其次,“想从事其他行业”(32.8%)、“不太愿意去农村”(26.2%)、“就业面太窄”(23.0%)和“承诺的从教年限过长”(21.3%)等也成为违约主要“推手”。
此外,一些受调查者认为一些规定成了他们竞争中的“软肋”。比如,政策规定: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2年。但作为用人单位,如果招一个免费师范生,还需要去支教两年,“这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还不如直接招个研究生(论坛)”。免费师范生的某些“特殊属性”让67.1%的受调查者认为“个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政策限制
在规定期限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的规定争议最大,赞同度仅为2.6分(7分为“极为赞同”,1分为“极不赞同”,4分为“中立”)。对于免费师范生只能“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规定,有人认为“限制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反而不利于教师教学的多样化”。
此外,“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的赞同度为3.3分;“到城镇学校工作应须到农村任教2年”的规定赞同度为3.8分;对“未按协议从事教育工作,要退还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的赞同度最高,但也仅是4.7分,刚过“中立线”。
在调查中发现,10年的最低从教年限令受调查者颇感压力:政策规定赞同度为4.2分,过半数(54.8%)的受调查者认为合理的工作年限应为“4―6年”,认为应在“10年以内”的占96.0%。
在被问及哪项措施最能激励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时,“提高工资水平”以72.4%的选择率遥遥领先于其他选项。“3000元”和“2000元”成为最能接受的起薪水平,分别占57.8%和36.1%。一些专家也表示,农村学校之所以缺乏优秀教师,主要在于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教师收入少、待遇差。但是,单凭免费师范生的经济条件劣势,就让他们失去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即使到了农村也可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只有彻底解决农村教师收入低,教学条件差的问题,才能有利于吸引免费师范生在农村教师岗位上安心地工作。
师范生_免费师范生 -档案管理
毕业前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由培养学校直接迁转至用人单位及用人单位所在地户籍部门;毕业前未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迁转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到师资紧缺地区的中小学校任教。确有特殊情况,要求跨省区任教的,需经学校审核、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师范生_免费师范生 -福利待遇
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在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享受派出学校原工资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