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历史沿革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历史沿革,武汉工程大学-学术研究

武汉工程大学为原化工部主管,中南地区唯一一所化工类院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4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较好、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武昌校区_武汉工程大学 -历史沿革

1972年4月20日,湖北省化工石油学院筹建领导小组成立;6月25日,湖北省政府鄂革[1972]102号文件通知:以湖北省工业学校为基础,组建湖北化工石油学院。
1974年,校址迁移至伏虎山麓、南湖北畔之现址(武昌卓刀泉路366号)。


武汉工程大学1975年2月26日,湖北省政府批复文件,确定学院规模为1500人。制定学院1975-1985年十年发展计划。
1977年招收首批四年制本科生。
1980年学院隶属关系变更。
1994年制定学院“九・五”建设计划(1995-2000)。
1997年2月,钟康年任院长。11月举行董事会成立大会,化工部副部长李勇武、副省长王少阶等出席大会。
1998年1月8日,召开第四次党代会。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价。学院被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高校工委授予“湖北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化学工艺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7月3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发办[1998]103号文件精神,学院由原化工部主管改为中央与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
2000年1月6日,王少阶副省长来该院视察筒子楼改造工程。制订了“十・五”(2001-2005)计划。
2003年9月8日,悉尼奥运会羽毛球单打冠军吉新鹏被该校正式录取。
2004年2月份,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8月20日,该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通过国家一级工作单位的考评。
2005年12月份,流芳校区三期工程全部结束。
2006年4月30日,武汉工程大学揭牌暨流芳校区建成庆典大会在流芳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
2006年7月5日,2006年“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武汉工程大学培训班开班典礼在该校大礼堂隆重举行。
2006年12月28日上午,武汉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该校举行。该中心由该校与武汉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联合组建。
2007年11月14日,省级本科品牌专业“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通过评估验收;12月13日,机电工程学院举行更名庆典暨揭牌仪式;12月29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批准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3年教育部批准新增专业:能源化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建筑学,财务管理。
2013年7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批准,武汉工程大学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武汉工程大学武昌校区_武汉工程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该校设有1个国家级“人才理论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部委级服务平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基地)、5个省级科技服务平台和3个武汉市工程技术中心。

学校科研机构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环保与医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工程大学研究设计院(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武汉工程大学药物仿真网络实验室武汉工程大学纳米材料与新型陶瓷研究中心武汉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部委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省级以上科研机构国家磷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等离子体化学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磷化工研究院(组建)湖北省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湖北省化学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科研成果

武汉工程大学具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化工、医药、石化行业(化工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特种设备设计(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资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建筑工程丙级资质,检测计量认证资质,节能检测资质,湖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施工资质等。同时,学校还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
截至2014年,该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4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40项、省部、市级项目809项。获国家、省部、市级科技成果奖7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70项。获专利授权945项。教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检索收录2080余篇。该校发明的机器人足球队连续多年荣获10余项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
2010~2012年,该校科研入帐经费共计3.71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术资源

该校现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共占地约130.9万平方米;校舍面积9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1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标准游泳池2个,篮、排、羽、网球场68个;多媒体教室143间,数字化语言实验室17个,教学实验室47个;图书馆馆藏图书288万册,拥有维普、清华同方、万方、中国专利等中文文献数据库,以及CA、EiVillage2数据库、EBSCO、Springer数据库等外文文献数据库,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武昌校区图书馆主要还收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制药、化工、材料、机械、动力、选矿、电子、环境、建筑及各类人文社科文献。尤以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为收藏重点,其中精细化工、化学选矿、有机化工三个学科的文献达到了研究级收藏水平。收藏历年中文期刊4500余种,外文期刊1000多种,其中美国化学文摘(CA)印刷本从1907年至2007年收藏最为完整,2007年后改为电子版;流芳校区图书馆重点收藏语言文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机械及其他基础性学科的各类文献。
截至2014年,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经过40年的建设与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化学化工文献为重点,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理、工、管、经、文、法等覆盖所有学科门类的多类型、多学科、多种载体的综合性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总建筑面积为26859平方米;阅览座位2566个;在校读者总数达37000余人;截止2012年底,馆藏纸质文献达122万册,且拥有电子图书141万册(含有网上访问权的10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5个,网络交换机端口总数924个,各类服务器及交换机设备20多台,各类联网在用计算机700余台,存储总容量21500GB。
刊物:《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2年(第10卷)》。

武汉工程大学武昌校区_武汉工程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该校学科专业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国际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截至到2014年,学校现有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国际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该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1994人,其中研究生1411人,本科生18893人,专科生1690人。国际学院学生942人。

序号院系名称序号院系名称1化工与制药学院9法商学院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管理学院3机电工程学院11外语学院4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2艺术设计学院5电气信息学院13马克思主义学院6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14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7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15外事处、国际学院8理学院16体育部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该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849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185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221人,副高级职称37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教师总数的85.5%和32%。在职教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6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58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4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36人,"工大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16人。
该校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学术梯队的建设,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校级学术创新团队14个,科研创新团队24个,本科教学团队27个。该校还聘请了近百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其中中外院士13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
"矿物处理过程强化"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团队。

教学成果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
化工与制药学院
制药工艺设计化学反应工程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
化工与制药学院
化学反应工程.制药工艺设计.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
化工与制药学院
从石油到iPhone4
管理学院
管理信息化与现代生活
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
化工与制药学院
祖国传统医药学与现代养生之道
理学院
奇妙的激光
机电工程学院
让你的PPT(Powerpoint幻灯片)会说话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器人足球比赛中的智能方法
管理学院
管理信息化与现代生活.
法商学院
走进经济学殿堂

对外交流

该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法国梅兹国立工程师学校、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18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一大批国外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访问。学校先后派出各类人员200多人次分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高校或研究机构交流、访问、留学、进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科研合作等。学校与丹麦AlfaLaval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校还具备招收留学生的资格,并已招收来自巴基斯坦、法国等国的研究生。学校与法国梅兹工程师学校等国外高校、南京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展校际互换生工作。
同时,还与国内一些著名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并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东北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等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并承办了"电气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中国科协年会"重化工与湖北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及"湖北磷化工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之化工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冶金与矿业领域在研项目交流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工程青年科学家学科发展前沿研讨会"、"全国稀土资源、材料和环境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全国制药工程专业研讨会"、"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第六届中日化工学术研讨会"、"湖北省第二届楚天学者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会议。

所获荣誉
该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的表彰,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就业湖北"先进高校、湖北省人才工作"十强高校"、"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湖北省"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绿化红旗单位"、"园林式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2009~2011年,该校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际级奖11项、国家级奖236项、省级奖318项。获有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获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一等奖等高水平奖项。
该校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抢救3名落水少年而光荣献身的2003届毕业生许志伟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被教育部追授为“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共青团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湖北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武汉工程大学武昌校区_武汉工程大学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武汉历史沿革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历史沿革,武汉工程大学-学术研究
党委书记:吴元欣校 长:王存文党委副书记:王存文、田辉玉副 校 长:汪建华、张彦铎、陈再平、张文学纪委书记:徐慢正校级干部:李 杰副校级干部:李世荣、涂方剑、吴锋

历任领导

姓名任职备注宫雨屏1972.09-1974.12书 记李康德1978.11-1983.12书 记亓国治1983.09-1987.08书 记李康德1984.01-1985.12顾 问吕福利1987.08-1991.02书 记陈古圣1991.02-1992.09书记(代)蒋子铎1992.09-1995.12书 记何定雄1995.12-2006.12副书记陈复兴1972.09-1982.12副书记姓名任职备注金蔼堂1972.09-1974.05副书记孟占勇1974.12-1978.11副书记罗斌洲1975.04-1976.10副书记李康德1975.11-1978.11副书记臧之昭1981.07-1985.12副书记李鸿义1986.01-1991.07副书记梅介人1991.07-1995.01副书记何定雄1992.09-1995.12副书记桂昭明1995.01-2004.01副书记姓名任职备注刘孔皋2000.09-2005.08副书记周应佳2004.01-2006.08副书记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50103/6667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武汉历史沿革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历史沿革,武汉工程大学-学术研究》为网友月下独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