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三岁当皇帝,是中国近代特定历史环境的结果,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其改造过程则折射出国家进步的曙光。溥仪晚年的愿望,是想写一部《我的后半生》,可惜因过早去世而未成。假设他能活到改革开放后,再下笔写下新感受,我想这本《我的后半生》更有教育意义。
溥仪我的前半生_《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自传] -概述
图书封面图书介绍了清朝末代皇帝前半生的主要经历,其中描绘了清末的宫廷生活,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宫内部的变化,以及他投靠日本侵略者、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的情况;并介绍了解放后党和政府将他改造成为新人的经过。
溥仪三度当皇帝,是中国近代特定历史环境的结果,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其改造过程则折射出国家进步的曙光。溥仪晚年的愿望,是想写一部《我的后半生》,可惜因过早去世而未成。假设他能活到改革开放后,再下笔写下新感受,我想这本《我的前半生》更有教育意义。
溥仪我的前半生_《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自传] -出版由来
作品手稿《我的前半生》一书属重大历史题材。上个世纪50年代末,隶属公安部的抚顺战犯管理所要求所有在押战犯每人写一份悔罪自传。自1950年被从苏联押解回国到1959年末被特赦,溥仪便没有停止过对自己此前人生的回顾反思,写下大量交代材料。随后,此稿由当时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油印成册,即为最早的“油印本”。抚顺战犯管理所将溥仪的这份“悔罪书”报公安部。群众出版社遵照上级指示将溥仪的“悔罪书”编印成书,报送中央领导。1960年1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关注下,群众社与溥仪多次磋商,确定由该社李文达等四位编辑协助溥仪梳理材料、重新构思,几经易稿,于1962年6月形成了约50万字的《我的前半生》。同年10月,全国政协和中宣部、统战部等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学者于桑、刘大年、老舍、张治中、吴晗、侯外庐、翦伯赞等对书稿进行审阅。1964年3月,《我的前半生》正式公开出版发行。40多年来,这本书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我的前半生》由于当时历史局限,有部分内容没有被收入,其中涉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以及战犯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等,这些内容对于读者正确了解历史和溥仪的真实生活都很有价值。近年来,随着对溥仪前半生的各种戏说演义增多,不少专家学者和读者不断与群众出版社联系,希望了解溥仪真实的前半生的更多内容。据此,该社于2004年上半年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严谨研究论证,对《我的前半生》内容进行了编辑补充,从原来没有被收入的部分摘录整理出16万字的内容,并征询了有关部门专家的意见,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推出了更具史料价值的《我的前半生》(全本)。
群众出版社社从最初编印《我的前半生》送审本到出版《我的前半生》(全本)是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以及对作者本人负责的态度进行编辑整理、出版发行的,可以说该社不同版本的《我的前半生》也都是经过溥仪本人认可的。
溥仪我的前半生_《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自传] -目录
英文版封面
作者:爱新觉罗・溥仪
第一章 我的家世
第二章 我的童年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第五章 潜往东北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第七章 在苏联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第九章 接受改造
第十章 新的一章
溥仪我的前半生_《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自传] -亦舒同名作品
亦舒同名作品亦舒,生于上海,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记者和编辑。后赴英国留学,任职酒店公关部。进入香港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七年后辞职。现为全职作家及家庭主妇,并移居加拿大。
一个三十几岁的美丽女人子君,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却被一个平凡女人夺走丈夫,一段婚姻的失败,让女主角不得不坚强,变得更美丽,有了事业,最终遇见一个更值得爱的男人……亦舒的故事叙述,重点在主人公应对生活里事件的心理细节描写和心路蜕变的过程,读者在她活灵活现的叙述中,跟随故事的发展和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同样地也得到了一些对现实生活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