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儒然,男,湖北省通山县通羊镇湄港村人,系江州义门陈北山庄思大公第38代孙,江州义门陈通山县联谊会副秘书长。
陈儒_陈儒然 -百科名片
【陈儒然】,1973癸丑年出生于湖北省通山县通羊镇湄港村,系江州义门陈北山庄思大公第38代孙,江州义门陈通山县联谊会副秘书长。他一贯爱族敬宗,自2006年以来,潜心家族事业,利用网络寻找外迁宗亲,2009年不顾千里之遥,独自赴陕西寻找清代乾隆年间迁移彼地宗亲,写成《陕西行》一文,广受宗亲赞誉,其事迹在2009年12月《商洛日报》头版刊登。
陈儒然(右一为陈儒然)陈儒_陈儒然 -陈儒然山阳寻亲
寻亲简介2009年国庆和中秋双节合并放假8天,湖北省咸宁市某公司职工陈儒然早早做好了远行的准备,他的目的不是旅行度假,而是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陕西省山阳县,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寻找200多年前从湖广武昌府通山县迁移过去的江州义门陈通山北山庄思大公之湄港陈宗亲。这些外迁陕西的族人,陈儒然已在网上苦苦寻找了三年,也寄发了不少寻亲信,费尽心力,没有结果,这次他决定到族人迁居较集中的山阳县实地寻访。 也许是祖宗冥冥中的护佑吧,短短3天时间里,几费周折,他不仅在当地找到了两支族人,还体验到了山阳人的淳朴、热情、好客,领略了当地风俗,可谓收获丰硕。
热情好客的山阳人从湖北咸宁出发,一路舟车劳顿暂且不提,到了十堰与陈建永会合后,他们先在上津逗留了一天,在当地找到了自己的首支宗亲,这对陈儒然鼓励很大。接着,他们信心十足地踏上了前往陕西山阳的寻亲之旅。 两人于10月3日中午到达山阳县城,陈建永将车直接开到一栋楼下,这里有一个名叫陈健的人,和陈建永是同宗,去年陈建永就来过他家。当天,他们商量去色河铺找陈建永的同宗。陈健说,他认识色河铺一个叫陈思显的退休老师,可以先去找他了解一些情况。 在陈健的陪同下,大家来到色河铺陈思显老人家,恰巧老人孙子、外甥等一干亲戚都来陪他过中秋。陈思显老人问明来意,高兴地说:“先吃饭,再谈其他事。”陈儒然发现老人家的桌子三面是长凳,唯独靠西是两把太师椅,主人说他们是远方来的客人,坚持要他和陈建永坐在太师椅上。开席了,都是些当地产的菜蔬,有魔芋、豆腐、粉丝、炸红薯等,素菜多,凉拌菜多,且都是做好了一齐上席的。陈儒然看到桌上只放一个铜酒壶,一只铜酒杯,他思量,这一个酒杯满桌的人怎么喝呢?其实,他的担心是多余的。接下来,桌上的一个年轻人依次向客人敬酒,每人喝两杯,这样的方式比较文雅,喝多喝少自愿,酒量差的,可以少喝,而且并不强制喝完。酒毕,开始吃饭,这时端上一碗五花肉,肉切得又薄又小,陈思显老人吩咐孙子给客人夹肉,也是依次每人夹两坨。陈思显老人也亲自给在座的每位客人夹肉,同样是每人两坨。陈儒然吃完饭,说大家慢用,陈思显老人的孙子立即将他的碗接了去,将他吓了一跳,以为要给他添饭,连忙说吃饱了,不必添了。旁边的陈健先生说,这是接碗,不是添饭呢! 吃完饭,陈思显老人带他们来到河对面的陈彦田家,因为家谱就在他家保管。在陈彦田家,他们看到了一个大红布包,解开红布包,里面是个玻璃盒,两本红色封面的家谱就放在里面。一本是老谱,一本是陈思显老人主修的新谱,原来陈思显老人就是色河铺陈家德高望重的户长。新谱是毛笔手写的,对色河铺附近同为“思宣彦德”派行的同宗进行了详细登记,还配有照片和简介。这谱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在旧式家谱基础上作了很大改进,丰富了不少内容,主修人思想也算超前。陈建永与他们议定,明年三月三一起去老家阳新参加清明会。陈思显老人指定一个叫陈彦朝的负责联络这件事。
泪洒长沟当晚住宿在山阳县城一家旅社,陈儒然把迁移山阳的人员名单进行了梳理,筛选出迁移人数较多的十里乡纸房沟、莲花乡花园沟和长沟镇等作为寻找重点。 10月4日一大早,在陈健的陪同下,他们前往长沟镇。车子盘山而上,山路攀升至快到山顶的地方,前方出现一条隧道,钻过隧道,山下便是长沟了。大家在隧道前稍作休息,放眼望去,周围群山拥簇,雄奇险峻,中间一条狭长的山沟,深不可测,远处的房屋也只是一个小白点。这条盘山公路路面窄,弯道多,非常危险。陈建永小心翼翼地开着车,陈儒然紧张得不敢往窗外望。然而,行至沟底,但见林木茂盛,流水潺潺,植被丰富,仿佛到了遥远的南方老家。 到了长沟镇,找到一个名叫陈贤峰的人,在这里吃过饭,大家又被他带到一个叫陈绍德的老人家中。陈儒然发现这家人屋前竖立着一块大石头,上书“泰山石敢当”,陈健说,这是辟邪镇宅的意思。这是一栋土屋,屋檐下挂着一长串玉米,窗户下吊着一串红辣椒,这是当地农村独特的储存玉米和辣椒的方法,不经意间构成了商洛农村一道经典的风景。 进得堂屋,抬眼便见“义门世家”几个鲜红的大字。陈绍德老人正在午睡,儿媳妇听说是老家来的人,连忙倒水,并进屋叫醒陈绍德老人。陈绍德今年72岁,看了陈儒然带的资料,激动地说,“鸿源正茂定”这五代是相同的,但他们“鸿”字辈之前是“朝”字辈,“鸿源正茂定”之后的字辈不是“崇儒先立品”,而是“绍绪长明”。他说长沟及周边的板岩、十里、纸房沟等地都有他们的同宗,计150多户,600多人口。 陈儒然告诉他,“鸿”字辈之前应是“凤”字辈,他们那个“朝”字辈,估计是祖先的号,不是排行,像他在郧西看到的陈必光碑记,碑正中写的是“陈光辉大人之墓”,可是他是“必”字辈的,不是“光”字辈的。问他为什么“鸿源正茂定”之后,用的不是“崇儒先立品”,而是“绍绪长明”?他回答,听说这是当年老家送谱的人走到板仓沟时,把记载有排行的那本谱弄丢了,所以才改用这个排行。老人说找他是找对了,叫陈儒然在他家住三天,他把老谱找来,一定可以把问题搞清楚。但是,按照计划他们当晚得赶到宽坪,不能久留。于是,陈儒然留下一份思大公家族资料,并写下要求陈绍德儿子来做的几件事,便起身告辞。 临行前,陈儒然提议在家门口合影留念。合影时,陈绍德老人将他的右手一把紧紧地抓到胸前,让陈儒然感受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陈绍德一家三口将大家送到路边,车快开动了,陈绍德老人神情凝重,噙着泪花,拉着陈儒然的手说:“我儿子会来,一定会跟你联系的。” 想起分离百年,杳无音讯,网上苦寻三年未果,今天终于找到日思夜想的亲人,短暂相聚之后又要分手,陈儒然难以自抑,失声大哭。陈绍德老人一家三口也是泪流满面,难舍难分。
莲花再会族人10月5日,是这次寻亲行程的最后一天,陈儒然他们选定的目的地是莲花乡。一路询问,他们来到一条狭窄的相对封闭的小山沟,听说这里有“鸿源正茂定”排行的陈姓人。 当地仅有五六户人家,房子一概坐西向东。他们见到一个名叫陈正常的人,就问他们的派行是不是“鸿源正茂定”,他说是的,但不认识字,叫他儿子陈茂松来看陈儒然的资料。陈茂松说其叔父陈正清家有本家谱,可以带他们去看。陈正清的妻子拿出一份资料,这个所谓的谱只有十多页纸,是2003年一个叫陈茂盛的人整理的。谱中记载:一代祖叫陈文交,天街公五子,字善有,生于康熙甲午年九月二十九日午时,生六子,曰:陈世华、世祥、世耀、世光、世全、世爵。但陈文交之前的情况没记载,也没写从哪里迁移来的。据统计,该支历代男丁数如下:“世”字辈6人,“希”字辈6人,“凤”字辈9人(他们错写成“风”),“鸿”字辈5人,“源”字辈3人(他们错写成“远”),“正”字辈4人,“茂”字辈7人,“定”字辈2人。这支的情况之所以这样清楚,得益于陈茂盛这个有心人。 他们“鸿源正茂定”之后的字辈是“兆光绪日新道学”。问这个排行哪里来的,陈正常解释说,不晓得老家的排行了,这是照抄山西大槐树陈家的排行,反正都是陈家人,一样的。陈儒然说,这是不对的,陈姓千千万万,同姓不同宗,只有使用“鸿源正茂定,崇儒先立品”排行的,才是义门陈思大公之通山湄港陈的嫡系宗亲,不能混淆,希望他们把与老家不同的派行改过来。随后,彼此留下联系方式,合影留念。虽然主人十分好客,一再挽留,但由于要赶路,坐了不到半小时,陈儒然便辞别陈正常一家往漫川关而去。
陈儒_陈儒然 -陈儒然文章
重修祖祠记作者:陈儒然
湄港陈氏系宜都王叔明公之后,世居江州德安,聚族三千,九世同居,义重云天。1062年宋皇敕令江州义门陈大分庄,次年三月,本宗始祖思大公奉旨迁来湄水上游之北山庄,开基创业,繁衍生息。溯自十六世祖子元公率众迁湄港,两甲三户,人丁兴旺,人文蔚起,析烟四十八庄,子孙遍布鄂、陕、赣、湘等省,实乃迁通思大公一脉之主体。
观明清以来,我族曾两修祖祠,彼时祖祠依山而建,一进三重,蔚为壮观!然历经百年沧桑,朝代更替,岁月轮回,祖祠屡修屡毁,终仅剩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令人唏嘘不已!叹吾列祖列宗圣位无栖身之所,后代儿孙无祭祀之地久矣!族中有识之士心急如焚,寝食不安,深感重修祖祠乃吾辈之责,当务之急。
惟公元二00五年岁末,各庄头领聚首湄港老庄,共商重修祖祠大计,与会者论谓时逢盛世,政通人和,吾族人力财力兼备,乃重修祖祠之良机也,遂一致同意卜择吉期,奠基动工在老庄旧址建造新祠。
欣闻重修祖祠,兄弟叔侄,踊跃捐资,仁人君子,慷慨解囊。为提高重修工程透明度,筹建会以招标方式遴选能工巧匠,虽为乡里之事,采用此先进之法,实为我族所首倡;有道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伊始,筹建会以史为重,严抓质量,精益求精,使众工匠莫敢生怠慢之心;然工程浩大,耗资颇巨,为解资金之缺,筹建会四方募集,踏破铁鞋,酸甜苦辣,五味俱尝。余感慨诸君呕心沥血,不计得失,人神共睹;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有口皆碑,其至诚至真之心,尊祖敬宗之情,当为世人敬仰也!
寒来暑往,一载光景,耗资五十余万,占地面积八百余平方米的陈氏宗祠,从废墟中拔地而起。新修宗祠为仿古式建筑,四水归堂,一进三重,前重为戏台楼,中重为德星堂,三重为神龛址。戏台两门,左出将,右入相,喻我陈氏子孙文韬武略,文武双全;德星堂上礼、法两字,字大如斗,儒家精华,寓意深刻;宗祠内高悬五匾,精雕六联;神龛龙凤呈祥,仙鹤起舞,流金溢彩,美仑美奂,前置千七祖及朱太夫人雕像,张吴两天师分列左右,其上陈三太祖威风凛凛,护佑四方。神龛设置九级台阶,依次供奉三十八个列祖列宗圣位,庄严肃穆, 甚为气派。通观整个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设计精巧,既传承和宣扬义门陈孝义文化精髓,又不失陈朝皇族之胄的大气和华贵,虽古色古香,亦不失时代气息。此祠落成既为我族人祭拜之圣地,议事之场所,亦将成地方一胜景也!
公历二00七年年一月六日(农历丙戌年冬月十八日),天公作美,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本族举行宗祠落成庆典,各庄族众、高亲贵戚等数千人齐聚宗祠,难能可贵的是江西德安老居亦派来代表祝贺,真乃同根同种,一脉相承,兄弟情深,日月可昭!但见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鞭炮震耳,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实可谓百年不遇之盛况乎!
不才子孙特此作文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