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由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镇江,以及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14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了五次会议。
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的扬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由此长三角14市变成了15市。2005年4月,浙江的台州市被正式接纳,由此长三角15市又变成了16市。直到此时,苏北和浙西南还是被排除在长三角之外的。
2008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长三角”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两省一市全境,也就是说,苏北的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以及浙南、浙西的温州、丽水、衢州、金华等城市已被正式纳入长三角范围。
至此,即便是远在江苏西北端的的徐州市也被划入了“长三角”的范围。如果我们以上海市中心为圆心,以上海市中心至徐州市中心的直线距离为半径,在华东大陆画一段圆弧所形成的扇面地区,明显可见覆盖了安徽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从2008年8月铁路动车组开行以后,上海到安徽省会合肥只需要3个小时,比上海到徐州的时距还要短。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明确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泛长三角”概念。
2010年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该规划提出“加强泛长三角合作。长三角周边的安徽等地区具有区位、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与长三角地区经济联系紧密,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直接辐射区”。
2010年12月20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党政一把手齐聚上海,出席“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会议交流了长三角地区编制“十二五”规划、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及区域经济运行的最新情况。会议强调,三省一市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要加强与《区域规划》的对接,共同贯彻实施好《区域规划》。
至此,“泛长”的框架基本成形,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之间的经济合作日趋频繁,产业转移和分工正式进入实质化的操作阶段。
![泛长三角指哪些地方 泛长三角地区](http://img.413yy.cn/images/b/04040503/04160305040459933266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