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地雀(Darwin′s finches),加拉帕戈斯群岛上4属,14种雀科鸣禽的统称。因最初于1835年9、10月间达尔文环球航行到此时首先发现,故名。14种雀分布在群岛的13个岛上,各岛分别具有其中的3~10种。它们形态上大同小异(主要是喙的差别较大),但都与南美大陆的种类相似。根据现有材料推测,祖种地栖、以种子为食,来自南美大陆,通过地理隔离,逐渐分化发展成4属,14种。4属代表3个支系。
达尔文雀_达尔文地雀 -分类
第一支
第一支是地雀属(Geospiza),包括6个种,其中3个种:大地雀(G.magnirostris)、中地雀(G.fortis)、小地雀(G.fulginosa),仍保持着祖种地栖、食种子的习性,但喙已分化为大、中、小三型,分别食大小不同的种子;1个种(食掌雀G.difficilis)虽保持地栖习性,但已改食仙人掌;还有两个种即锥嘴掌雀(G.conirostris)和爬掌雀(G.scandens)则完全栖于并取食仙人掌。
第二支
第二支是树雀属(Camarhynchus),亦包括6个种,皆为树栖,除1种食果树雀(C.crassirostris)食植物的果实和芽外,其余5种均食昆虫,此5种除分化为大树雀(C.psittacula)、中树雀(C.pauper)、小树雀(C.parvulus)分别吃大、小不同的昆虫外,还有一种爬树雀(C.helioates)和一种啄树雀(C.pallidus),取食树皮下的昆虫,其中啄树雀能把仙人掌刺含在嘴上,钩食树皮缝内的昆虫。
第三支
第三支包括两属不同的莺雀―阿列布莺雀(Certhideaolivacea)和可可岛雀(Pinaroloxiasinornata)――二者均树栖食虫,喙较细弱,形体似莺。
达尔文雀_达尔文地雀 -意义
“达尔文地雀”的发现,是促使达尔文从神创论者转变为进化论者的重要事实之一,也是物种通过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种的典型例子。
达尔文雀_达尔文地雀 -命名
达尔文地雀1835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航行到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在岛上发现一些体型很小、羽色暗淡的雀鸟。当时,这些小雀并未引起达尔文注意。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第一版中,有关这些小雀的描述只寥寥几笔。后来,英国著名鸟类分类学家约翰・果尔德在研究达尔文收集的鸟类标本时发现,这些小雀竟是一些新种。这时,《物种起源》第二版就要问世了,达尔文在新版中加进这样的论述:这些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土著雀鸟实在令人感兴趣,它们由一个种分化出来而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正是这些土里土气的小雀鸟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了基石。后人为了纪念这些小雀对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做出的“贡献”,就把这些小雀称为达尔文雀。
达尔文雀_达尔文地雀 -习性
6种达尔文地雀有4种经常生活在一起,它们能和平相处,这是因为这4种达尔文地雀在取食方式上有所区别。其中3种以植物种子为食的地雀,嘴大的吃较大的种子,嘴小的吃较小的种子,它们之间极少发生争夺食物的现象。第4种地雀主要的食物是多汁的浆果,嘴比以上3种尖而长。除这4种之外,另2种地雀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外围的小岛上,其中一种体形较大,另一种体形较小,两种地雀都以仙人掌的种子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