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病因 大肠癌 大肠癌-简介,大肠癌-主要病因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病因与遗传、生活方式、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现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易引起大肠癌。大肠癌须与其他一些具有腹部肿块、腹部绞痛,直肠出血或大便习性改变等症状的肠道病变相鉴别,包括大肠的良性肿瘤或息肉要产病变如腺瘤、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肠壁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等;大肠各类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bn氏病、阿米巴肠炎、日本血吸虫病、肠结核、结肠憩室炎、阑尾炎周围炎症性包块、放射性肠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良性直肠、肛管疾患如痔、肛裂、肛瘘等。

大肠癌_大肠癌 -简介


大肠癌

大肠癌,自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两倍,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可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临床常见血便或粘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腹痛,腹部包块等。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常各有其特殊性,大肠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远期疗效优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但大肠癌发病率高并有连年上升趋势。

大肠癌_大肠癌 -主要病因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遗传因素

大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此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大肠癌的可能。有学者对肿瘤抑制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大肠腺瘤

根据各地的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颇为一致。有人统计,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慢性大肠炎症

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

大肠癌_大肠癌 -临床表现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大肠癌

右半结肠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疲劳、腹痛。右半结肠癌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右半结肠因肠腔宽大,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才会出现腹部症状,这也是肿瘤确诊时,分期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左半结肠癌

左半结肠肠腔较右半结肠肠腔窄,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肠阻塞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便血、腹泻、腹痛、腹部痉挛、腹胀等。带有新鲜出血的大便表明肿瘤位于左半结肠末端或直肠。病期的确诊常早于右半结肠癌。

3.直肠癌

直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的改变及梗阻。癌肿部位较低、粪块较硬者,易受粪块摩擦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不与成形粪便混和或附于粪柱表面,误诊为“痔”出血。病灶刺激和肿块溃疡的继发性感染,不断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误诊为“肠炎”或“菌痢”。癌肿环状生长者,导致肠腔缩窄,早期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晚期表现为不全性梗阻。

4.肿瘤浸润及转移症

大肠癌最常见的浸润形式是局部侵犯,肿瘤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肛门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续疼痛是直肠癌侵及骶神经丛所致。肿瘤细胞种植转移到腹盆腔,形成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直肠指检可在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内扪及块物,肿瘤在腹盆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形成腹腔积液。大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淋巴结,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肺部、骨等部位。

大肠癌_大肠癌 -检查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除作血常规以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外,尚可根据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进行其它各项化验检查,其中大便潜血试验,大肠癌生物学标记物的检测等对早期诊断大肠癌,具有积极的意义。

1.便潜血试验

由于大肠癌常因粘膜糜烂溃疡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可利用简便易行的便潜血试验监测大肠癌,早期的便潜血试验为化学呈色方法,常用试剂为联苯胺或愈创木脂等,近年来逐渐被特异性更强的免疫潜血试剂所取代,但由于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但少数早期癌亦可呈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

2.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

又称半乳糖氧化酶试验,是检测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特异标记物的简便方法,只要将直肠指套上沾液涂抹在特制的纸膜或玻片上,经半乳糖氧化酶反应及雪夫氏试剂显色,便可判断患者肠粘膜是否有T抗原表达,经临床及普查验证该法对大肠癌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其用于普查,与免疫潜血试验筛检大肠癌有互补效果,但亦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3.血清CEA的检测

大多数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超过50&mug/ml,但该试验的特异性并不强,在一些非消化道肿瘤及良性病变,血清水平亦可升高,此外,CEA对早期结肠癌和腺瘤性息肉敏感性较差,因此将其用于早期大肠癌检测,效果并不明显,1982年Magagi等利用人结肠癌细胞系免疫小鼠制备的CA19-9,可以识别有高度癌特异性的唾液神经节苷脂,结果发现19%~49%结直肠肿瘤水平升高,但它对胃胰肝胆管的敏感性更强,作为大肠癌血清学检测,并不比CEA敏感。

其他如大肠癌相关抗原的检测,鸟氨脱羧酶及血清唾液酸含量的测定,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等等,研究表明有一定效果,但应用于临床,其特异性,敏感性尚待进一步提高。

二.内镜检查

已在临床普遍推广应用,对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常可取常规X线检查,对于高度可疑的大肠癌临床患者尤倡导全结肠镜检查以免漏诊,由于纤维结肠镜安全可靠,不仅能检视肿瘤大小,形态,部位,活动度,且能行息肉或早期微小癌灶切除,对可疑病灶能定向镜取组织进行活检,因此是目前大肠癌诊断最有效的手段,在大肠癌普查中,常作为评价各种初筛检效果的金标准。

三.X线检查

可发现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不能窥视的病损,对于纤维结肠镜难以送达回盲部的患者尤为首先,亦是诊断大肠癌的有效手段,一般均行钡餐灌肠检查,主要征象为粘膜局部变形,蠕动异常,肠腔狭窄,充盈缺损等,对较小的,特别是直径小于2cm的早期癌显示常有困难,采用气钡双重显影,对早期癌的发现有帮助。

四.活体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学检查


大肠癌

活体组织检查对于确定大肠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变以及对病变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它不仅可明确肿瘤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恶性程度,而且可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脱落细胞学虽准确性高,但取材较繁琐,不容易获得满意的标本,观察时需要有经验丰富的细胞学医生,故临床应用少,目前多由内镜下直接刷检涂片进行细胞学诊断所取代。

五.其他

如B型超声检查,CT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淋巴结99mTc同位素扫描等用于临床大肠癌诊断,效果评价不一。

大肠癌_大肠癌 -诊断

1、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常可启示大肠癌的诊断,凡中年以上出现原因不明体重减轻,贫血,大便习惯改变,粘液便,血便,肠梗阻等症者,均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为早期发现大肠癌,对于一些无明显症状但具有大肠癌危险因素的人群如有大肠癌家族史者,本人罹患过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慢性血吸虫病或接受过盆腔放疗,胆囊切除术者,均应定期随访和复查。

2、体格检查

全面的体格检查不仅有助于大肠癌的正确诊断,而且可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癌侵袭转移状况及作为制订合理治疗方案的参考,局部征象尤应注意肠梗阻,腹块及腹部压痛体征,由于绝大多数大肠癌发生于直肠及乙状结肠,故直肠指检应必不可少,凡遇患者有便血,大便习性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进行直肠指检,检查时了解肛门或直肠有无狭窄,指套是否沾有血液,如触及肿块,应明确其部位,形态,病灶范围,基底部的活动及其二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3、大肠癌早期诊断及其人群普查的评价

目前由于纤维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内镜病理组织取材活检变得十分简便易行,因此确诊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并不十分困难,而大肠癌早期发现尚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主要是早期大肠癌常症状隐匿,前来就诊者往往癌肿已届晚期此外,目前尚缺乏特异的早期癌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通过对无症状人群进行普查或对有大肠癌家族史或确诊有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监测是发现早期癌的重要途径,由于癌的确诊常依赖于纤维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因此,任何形式的普查必须考虑工作量,经济花费及社会承受力,进行初筛试验缩小高危人群可弥补纤维结肠镜在应用上的不足,即使单纯从筛检效率考虑,初筛试验亦能提高纤维结肠镜的检出效果,例如在万余人的普查中,我们对比观察了单纯乙状结肠镜及免疫潜血-肠镜序贯普查的结果,发现经初筛试验后,可使乙状结肠镜对癌的检出率先0.14%上升到0.43%。

作为大肠癌初筛试验不仅要求方法敏感,特异,而且必须是简单易行,经济实用,至今为止,已有多种方法已试用于大肠癌的实验诊断,但绝大多数难以符合上述要求,这是因为多数诊断指标只是在大肠癌患者与对照患者间有平均值的差异,但它们并不特异,难以确立癌肿的诊断阈值,对于早期癌往往不敏感,从世界范围内的大肠癌普查资料来看,目前用于普查的初筛试验主要为便潜血试验及近年开发的直肠粘液T抗原检测,此外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血液或粪便中大肠癌相关抗原正在小范围内普查人群中试用。

便潜血试验方法较多,化学潜血试验方法简便,但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假阳性(如进食肉类,新鲜水果,蔬菜,铁剂,阿司匹林等)和假阴性(如粪便留置过久,肠腔内血红蛋白分解,服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等),免疫测定法是继化学潜血试验后第二代大肠癌筛检试验,其突出优点是特异性强,不受食物及药物干扰,早期的研究是琼脂免疫扩散法,但我们在应用中发现该法的特异性虽好,但对癌检出的敏感性并不比化学法优越,继后我们相继比较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胶乳试验及SPA协同凝集试验等,其原理都是将人血红蛋白抗体包被在载体上,结果发现SPA免疫潜血试验可大大提高潜血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在8233例普查中,发现阳性患者934例,其中检出4例大肠癌,3例为早期癌,值得提出的是SPA试验是以含A蛋白的葡萄球菌作载体,抗体标记无需纯化及复杂处理,操作时只需现场采粪液一滴与SPA试剂混匀,在1~3min内便可出现稳定结果,因此十分适合普查。

值得注意的是,便潜血试验都是基于肠道出血而检出大肠癌的,因此无出血或仅有间断出血的大肠癌患者可漏检,许多肠道非肿瘤性出血可出现假阳性结果,我们对3000余例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内镜普查时发现的5例大肠癌,其中有2例早期癌,潜血试验为阴性,而潜血阳性患者中,有97%以上为非肿瘤性出血,此外,免疫潜血反应中尚存在反应的适量比问题,粪液中血液过多或血红蛋白分子过剩等可出现假阴性结果,即所谓的前带现象。

为克服潜血试验的不足,近年来美国Shamsuddin等根据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粘膜可出现类似T抗原表达这一特征,提出直肠粘液半乳糖氧化酶试验用于筛检大肠癌的可行性(简称Shams试验),在国内我们首次将该法对大肠癌的筛检效果进行验证并通过方法改良,使之能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检,结果表明其对临床结直肠癌检出的阳性率为89.6%,我们在对3820例40岁以上人群普查中采用Shams试验并与SPA免疫潜血试验对照,结果表明,前者的阳性率为9.1%,病变检出率为12.7%,其中包括2例早期癌和28例腺瘤,对病变检出与SPA试验有明显互补作用。

寻找更为敏感特异的大肠癌初筛试验方法是大肠癌防治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报告可从大肠癌粪液中检出ras癌基因的突变,但这一基因水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为时尚早,当前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现有的初筛试验,优化普查方案,将来的大肠癌普查可能不再是单纯的肠镜检查或潜血-肠镜序贯普查,而基于各种实验的敏感性,特异性,经济性以及受检者接受性和社会承受能力,实验普查试验的综合和互补,从而提高大肠癌的筛检效果。

除早期大肠癌可起病隐匿,毫无症状外,进展期大肠癌常有程度不同的临床表现,此时只要提高警惕,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辅以实验室,内镜和X线等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并不困难。

大肠癌_大肠癌 -鉴别


大肠癌

大肠癌须与其他一些具有腹部肿块、腹部绞痛,直肠出血或大便习性改变等症状的肠道病变相鉴别,包括大肠的良性肿瘤或息肉要产病变如腺瘤、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肠壁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等;大肠各类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bn氏病、阿米巴肠炎、日本血吸虫病、肠结核、结肠憩室炎、阑尾炎周围炎症性包块、放射性肠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良性直肠、肛管疾患如痔、肛裂、肛瘘等。其他如肠套叠、乙状结肠粪块积贮及罕见的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亦属于鉴别之列。由于大肠癌症状并不特异,与肠道多种疾病临床表现相重叠,故在临床诊断中多采取主动性诊断方式,排除诊断法少用,对于可疑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后仔细检查,配合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餐灌肠及病理活检往往能作出明确诊断。结肠癌主要应与结肠炎症性疾病鉴别,包括肠结核、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肉芽肿、阿米巴病肉芽肿等。

此外,还应与原发性肝癌、胆道疾病、阑尾脓肿相鉴别。直肠癌应与菌痢、阿米巴痢疾、痔、血吸虫病、慢性结肠炎等相鉴别。

1.细菌性痢疾

主要与慢性细菌性痢疾鉴别。病人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左下腹压痛等为特征。如为慢性细菌性痢疾,可有急性发作,除上述症状加剧外尚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本病有流行病学特征,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除充血、水肿、溃疡外,黏膜呈颗粒状,可有瘢痕和息肉,取肠壁黏液脓性分泌物作细菌培养阳性率高,应用痢特灵、氟哌酸、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2.阿米巴痢疾

病人表现腹胀、腹痛、腹泻或有里急后重,大便呈黏液带脓血、排便次数增多。慢性型者可有消瘦、贫血,结肠常粗厚可触,左右两下腹及上腹部常有压痛,易和直肠癌或结肠癌相混淆。但阿米巴痢疾时大便有腥臭,粪中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正常黏膜上有典型的散在溃疡,从溃疡底刮取材料作镜检可找到原虫。

3.痔

临床上将直肠癌误诊为痔者实不少见。据上海肿瘤医院统计590例直肠癌被误诊为痔者156例,误诊率高达26.4%。误诊的主要原因系对病史了解不够,又未能作指检。一般内痔多为无痛性出血,呈鲜红色,不与大便相混,随出血量的多寡而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滴血、线状流血甚至喷射状出血。而直肠癌患者之粪便常伴有黏液和直肠刺激症状,直肠指检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将痔与直肠癌鉴别。

4.肠结核

肠结核以右下腹痛、腹泻、糊样便、腹部包块和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为特征。增生型肠结核,多以便秘为主要表现。X线胃肠钡餐造影可与大肠癌鉴别。溃疡型肠结核,钡剂在病变肠段可见激惹征象,充盈不佳,而在病变上下肠段的钡剂则充盈良好,称为X线钡影跳跃征象。黏膜皱襞粗乱,肠壁边缘不规则,有时呈锯齿状。增生型肠结核见肠段增生性狭窄、收缩与变形,可见充盈缺损、黏膜皱襞紊乱,肠壁僵硬与结肠袋消失。如作纤维结肠镜检查,从病变部位作活检可获进一步确诊。

5.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肠道病变多见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虫卵沉积于肠黏膜使局部充血、水肿、坏死,当坏死黏膜脱落后即形成浅表溃疡,临床上表现腹痛、腹泻及便血等症状,进一步出现结缔组织增生,最后使肠壁增厚,严重者引起肠腔狭窄和肉芽肿,应与大肠癌相鉴别。但日本血吸虫病与大肠癌有一定相互关系,因此,在结肠镜检查时应在病变部位,尤其对肉芽肿病变进行组织活检。

6.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为肉芽肿炎性病变,并发纤维性变与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腹泻一般轻,每天排便3~6次,腹痛多在右下腹,排便后腹痛可减轻,约1/3病例在右下腹可扪及包块,并可出现肛瘘、肛门周围脓肿。钡灌肠有特征改变,可见肠壁增厚、僵硬、肠腔狭窄,黏膜皱襞消失、变粗、变平、变直,多呈一细条状阴影;纵形溃疡或横行裂隙状溃疡;正常黏膜呈充血、水肿、纤维化,呈假息肉样病变称卵石征。纤维结肠镜可见黏膜水肿、稍充血、卵石样隆起,伴有圆形、线状或沟漕样溃疡。病人常并发发热、贫血、关节炎及肝病。

7.溃疡性结肠炎

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95%以上病例有直肠受累。以20~50岁多见。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故与直肠癌易混淆。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表面呈颗粒状,常有糜烂或浅小溃疡,附有黏液和脓性分泌物,重者溃疡较大。后期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消失。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见黏膜皱襞粗大紊乱,有溃疡和分泌物复盖时,肠壁边缘可呈毛刺状或锯齿状,后期肠壁僵硬,肠腔狭窄,结肠袋消失,假性息肉形成后可呈圆形或卵石形充盈缺损。

8.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发生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腹痛、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消化不良为其主要表现。但一般情况良好,多次粪常规及培养均阴性,X线钡灌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无阳性发现。

大肠癌_大肠癌 -治疗

1.手术治疗

(1)治疗结肠癌的方案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I、II和III期患者常采用根治性的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据癌肿所在部位确定根治切除范围及其手术方式。IV期患者若出现肠梗阻、严重肠出血时,暂不做根治手术,可行姑息性切除,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基础是手术。直肠手术较结肠困难。常见手术方式有:经肛门切除术(极早期近肛缘)、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低位前切术、经腹肛门括约肌腹会阴联合切除。对于II、III期直肠癌,建议术前行放射、化学治疗,缩小肿瘤,降低局部肿瘤期别,再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大肠癌的病因 大肠癌 大肠癌-简介,大肠癌-主要病因

2.综合治疗

(1)辅助化学治疗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5-氟尿嘧啶)的方案是目前III期结直肠癌和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结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时间为6个月。适用于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放射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需要进行辅助放射治疗者。

(2)IV结直肠癌的治疗 主要是以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贝伐单抗、西妥希单抗、帕尼单抗等多种药物,常用化疗方案有:FOLFOX、XELOX、FOLFIRI等,在化疗基础上酌情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贝伐单抗、西妥希单抗、帕尼单抗)。

3.放射治疗

目前效果较好、研究较多的是外科和放疗的综全治疗,包括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三明治”式放疗等,各有其特点。对晚期直肠癌患者、局部肿瘤浸润者、有外科禁忌证者,应用姑息性放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大肠癌_大肠癌 -高危人群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畅癌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患者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大肠癌_大肠癌 -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

减少、消除大肠癌的致病因素,抑制正常细胞的癌变过程。


大肠癌

虽然大肠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绝大多数散发性的大肠癌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对饮食干预,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①能量摄入:能量摄入与大肠癌发生有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总的能量摄入与大肠癌危险性有关系,无论摄入的能量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②脂肪与红肉:大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射入的妇女与低脂妇女相比大肠癌相比大肠癌风险增加32%。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大肠癌的发生。

③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生。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④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但无资料显示用抗氧化维生素来预防大肠癌。微量元素与大肠癌的关系,研究还不甚详细。叶酸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病,但具体机制不清楚。

⑤膳食抗致癌原: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是具有最强保护作用而使人们免患远端结肠癌的蔬菜。

2.改变生活习惯

①肥胖与运动: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独立的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过少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可以影响结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从而达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

②吸烟:吸烟与大肠癌的关系还不十分肯定,但吸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证实,研究认为,吸烟是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刺激因素,但需要经过大约40年的时间才能发生作用。

③饮酒:酒精的摄入量与大肠癌的有关系,酒精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但具体原因不清楚。减少酒精摄入量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④生殖因素:激素与生殖因素可能影响大肠癌的发生,美国研究表明,单身女性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结婚女性,有人认为这与激素能影响胆汁酸盐代谢有关。

3.药物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大肠癌发病率降低。每月服用10~15次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下降40%~50%。但也有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说法,并且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量、用药时间、长期应用所致的副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治疗癌前病变

大肠腺瘤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结肠炎,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者,通过遗传学检查,筛查处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预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二级预防

肿瘤的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肠癌以防止或减少肿瘤引起死亡。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癌前病变到侵润性癌,估计需要经过10~15年的时间,这为普查发现早期病变提供机会。普查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对肿瘤患者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大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放化疗、中医药治疗、免疫治疗,以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40103/63606.html

更多阅读

鼻出血病因 鼻出血的病因 鼻出血是鼻窦炎引发的吗

炎热的夏季过去了,迎来了秋高气爽的秋季,秋天虽然气温不高,可是却是非常的干燥的,这个时候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上火,很多人也因这总是鼻出血,人们都以为单纯的上火,所以很少关注。其实大家知道吗,鼻出血的病因是很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气胸是怎么引起的病因 牛皮癣的病因 牛皮癣是怎么引起的

牛皮癣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也是一种慢性疾病,很容易复发,很多牛皮癣患者感觉很困扰。牛皮癣不仅会影响美观,对患者的皮肤也有着很大的伤害。那么引发牛皮癣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牛皮癣的病因1、感染是牛皮癣

糜烂性胃炎的病因 糜烂性胃炎的病因 糜烂性胃炎的症状

生活中会出现很多因素都会导致糜烂性胃炎的出现,糜烂性胃炎的症状也很多,为了让患者有更多的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糜烂性胃炎的相关知识,糜烂性胃炎的病因、糜烂性胃炎的症状和糜烂性胃炎的危害。糜烂性胃炎病因外源性因素(65%)

声明:《大肠癌的病因 大肠癌 大肠癌-简介,大肠癌-主要病因》为网友清宵尚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