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Baoji,Paoki,Pao-chi)古称陈仓、雍州,华夏九州之一,嘉陵江源,中国钛谷,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关中平原西部。宝鸡是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八千年文明及两千七百七十余年建城史。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社火之乡,周秦文明发祥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远古姜水育炎帝,商末周原兴周,春秋雍城兴秦,镇国之宝石鼓、何尊、大克鼎及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晚清四大国宝出自于此,法门寺藏佛骨,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彰显中华工艺。
宝鸡市_宝鸡市 -概述
宝鸡市
陕西省第2大工业城市,省辖市。华北、西北、西南之间重要交通枢纽。位于关中平原西端,地当陇海、宝成铁路交接处,南临秦岭,北倚黄土高原。辖3区(金台,陈仓,渭滨)及凤翔、千阳、陇县、麟游、岐山、扶风、眉县、太白、凤县9县。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人口330.27万;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45万。宝鸡秦汉时称陈仓县。唐至德二年(757)改名宝鸡县,县城为今市区老城。20世纪30年代中期,宝鸡尚为小县城,由关中转往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的道路以此为起点,古称“陈仓道”。此后,关中平原铁路曾以此为终点,1937年之后继川陕公路通车,陇海铁路由此延至天水,宝鸡遂成为川、陕与西北地区物资交流的转运中心。1937年抗战爆发,随纺织、造纸、卷烟等工厂的内迁,宝鸡工商日益繁荣,人口激增。1949年成立宝鸡市,1957年宝成铁路通车,继而陇海铁路又西延到兰州,加之兰新、包兰、兰青等铁路的修筑,宝鸡地位日趋重要,成为连络西北和西南的铁路枢纽站,工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已拥有钢铁、机械、纺织、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食品等多种工业,石油设备和钛材产量居全国首位。宝鸡老城仅6.7平方公里,位于渭河北岸阶地上,现为商业和文化中心。新市区沿渭河两岸向东发展。已经建成城市中心区、石坝河文教区、上马营交通枢纽、生活居住区和5个大业区,棋盘式加环形道路网确定了宝鸡市的基本骨架。市区多文物古迹,市博物馆建立在古建筑金台观上;北首岭遗址是7000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居住遗址;市南有西汉初栈道遗址。此外有三国时代的陈仓古城、城东南的鸡峰山和城南秦岭上的大散关等胜迹。市属凤翔、千阳、陇县为仅次于神府、彬长煤区的第3大型含煤区。太白县有太白金矿,年产黄金逾万两,是中国西北地区目前最大的黄金企业。
宝鸡市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面积1814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378万,其中市区常驻人口91.5万,流动人口8万。电话区号:0917,邮政区码:721000
宝鸡市_宝鸡市 -历史发展
宝鸡古称陈仓,据《三秦记》记载,陈仓以古陈仓山(今鸡峰山)得名。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沿用至今。
早在新石器时代,宝鸡就是先民们活动生息的地区之一。宝鸡共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数百处,其中最著名的北首岭遗址,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记载,早期遗存为公元前5150~5020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存。
宝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ll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