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仲,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仿鲁,直隶(今河北)雄县人,1912年投北洋陆军第2镇,后编入冯玉祥部,由士兵递升至军长,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1947年改任保定绥署主任仍兼河北省政府主席,1949年去台湾,任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总统府国策顾问,1972年被聘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考核纪律委员会委员,1990年8月14日,孙连仲因患肝癌病逝于台北市中心诊所,享年98岁。孙连仲有子女八人,长子孙湘德、长女孙惠书为苏氏所出;子孙鹏九、孙鹏程、孙鹏万,女孙少茹、孙幼茹、孙小茹;均为罗氏所出。子女皆受高等教育或留学。女少茹曾在意大利音乐学院深造,1963年获法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孙连仲_孙连仲 -主要经历
孙连仲1893 年2月2日孙连仲出生于河北雄县龙湾村。
1912 年投北洋陆军第2 镇,后编入冯玉祥部,由士兵递升至军长。
1928 年任第二集团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9月任青海省政府主席,
1929年8月代理甘肃省政府主席。
1930 年蒋冯阎战争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26 路军,任总指挥。次年,调江西 “ 围剿 ”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2 年任第九路军总指挥,曾参加第二至第五次 “ 围剿 ” 。
1934 年4月晋升陆军中将军衔。
1935 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央监察委员。
1936 年11月由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937年“ 七七 ”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第2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1军团军团长,在河北良乡(今属北京)、涿县(今涿州)抗击日军。9月升第2集团军总司令,调娘子关参加太原会战。
1938 年3月,在徐州会战中率第2集团军坚守台儿庄,获台儿庄大捷。继参加武汉保卫战,任第3兵团总司令。
1939 年起,先后任第一、第五、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
1943年任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11月指挥12个军在常德地区英勇抗击侵华日军的进攻。
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六届中央监察委员, 6月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
1947 年改任保定绥署主任仍兼河北省政府主席,12 月调任首都卫戍总司令。次年改任总统府参军长。
1949 年去台湾,任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总统府” 国策顾问。
1959 年1月担任国防部中央后备军人指导委员会委员。
1960 年3月,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纪律委员会委员。
1963 年11月起,连续被聘为国民党第九至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
1964 年赴美游历。
1972 年被聘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考核纪律委员会委员。
1990年8月14日,孙连仲因患肝癌病逝于台北市中心诊所,享年98岁。
孙连仲_孙连仲 -军旅经历
孙连仲七岁入私塾,后入保定旧制学堂读书。他读书很努力,寒暑不辍,不旷课,不请假,博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但孙连仲对武术技击,更感兴趣。他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清末民初,社会动盈,青年中颇流行“从军报国”的思想。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即1912年2月,北洋军第二镇派孔祥标到雄县招兵。时年十九、并已与同邑苏姓女子结了婚的孙连仲秘密赴招兵处报名应募。入伍后,孙连仲被编入第二镇八标二营八连为学兵。清帝退位后,北洋陆军各镇改为师,孙连仲隶王占元的第二师之下。此时孙已调入炮兵营,并由学兵升为正兵。1914年,袁世凯亲信陆建章的京卫军被派往陕西镇压白朗起义军,行军前在各旅成立炮兵营,从他部调选人员,孙连仲被选中,来到了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炮兵营充任班长。
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后,当时驻在四川的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与云南护国军在泸州、叙州(宜宾)间作战。孙连仲在龙头山一役中,曾一人扛起二百三十八斤的山炮,带领士兵抄后路袭击护国军,一炮击中对方阵地,给冯军带来暂时胜利。冯玉祥擢升他为炮兵营第一连连长。
1917年,第十六混成旅已回驻京津之间的廊坊,冯玉祥一度调离该旅。张勋复辟事件发生后,段棋瑞要冯玉祥返回部队任旅长。冯未到达前,一群少壮军官酝酿对“辫子军”作战。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任命孙连仲为炮兵团长。孙曾以自己缺乏学历,未进过中学而稍露怯意。冯鼓励他说:“论带兵打仗,大学生也不如你们,中学生更不用说。”继又许诺:“将来我会让你们进陆军大学。”当年10月底,冯玉祥以陆军检阅使兼第十一师师长,移驻北京南苑,集训练兵,孙连仲随其前后,颇为倚重。随着冯玉祥军事力量的发展,出现下一批他所亲信的少壮将领,孙连仲、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等,被称为冯的“十三太保”。
1924年秋,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新头目,贿选总统曹锟。不久,冯部扩军,孙又升任了骑兵第二师师长。
1925年,孙连仲部随同国民一军在京津地区活动,曾参加国民军一、二、三军会战天津之役。
1926年9月,冯玉祥从苏联返国,举行“五原誓师”,宣布响应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
1927年5月1日,冯玉洋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接受武汉国民政府领导。第二集团军东出参加北伐后,孙连仲率部在豫西南一带作战,先后进击直系于学忠,改编了阎德胜的部队,追击过向四川流窜的吴佩孚。嗣后移驻唐河、确山,解决了直系旧部靳云鹗的部队,占据了平汉线,靳只身逃往上海。
中国受降主官孙连仲上将在“受降主官”下签字蒋介石、冯玉祥合流后,孙连仲为冯的第九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十四军军长,进驻新乡。不久与鹿钟麟对调,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并任蒋、冯“北伐军”的京汉前线总司令,率韩占元、秦德纯、冯治安、庞炳勋四个军,在漳河沿岸与奉军作战,激战二十六天,屡挫奉军杨宇霆指挥的部队,伤亡敌军以万计。奉军虽竭全力一再增援猛攻,均不能得逞,京汉、陇海两线战况得以稳定,蒋、冯于整个战局遂得从容调度。孙连仲部在接受通电嘉勉及奖励后,以激战过久,疲劳特重,奉命往郑州整补休养。
1928年5月,孙连仲部调陕西绥靖地方。此前一月,甘肃发生了马仲英领导的“河州事变”,动乱日益扩大。冯玉祥即命孙连仲就近移师入甘。
1929年2月,孙连仲到青海履任。青海地区向为甘肃回军势力马麒、马麟所盘踞。他们对孙之主青,明迎暗拒。尤以马麒次子马步芳与旅长马子乾等,军事上威胁最大。冯玉祥为使孙连仲顺利进入西宁,确立对青海的统治,乃用釜底抽薪的办法,电调马步青旅开往潼关,委以该处警备司令职务;又调马子乾旅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