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二代"坐拥35套房 办武汉最大民办养老院
33岁的陈卿,21岁时赴澳洲深造5年,毕业后年薪40多万元人民币留守澳洲,后来回国发展,坐拥35套还建房的他跟网络中"拆二代"不一样,他用这些房产创办了武汉市最大的民办社区养老院。这个坐拥数千平房产的年轻人,有着不同于其他拆二代的非典型梦想:努力让住进自己所办养老院的老人们老有所养。
大家庭养老院位于湖北武汉武昌区团结民居小区居民楼内,它于2013年7月由海归陈卿动用拆迁所得的35套房产创办而成,占地3700平方米贯通两栋楼,是目前武汉市最大的民办社区养老院。
养老院的掌舵者陈卿,21岁时赴澳洲深造5年,毕业后年薪40多万元人民币留守澳洲,后来回国发展。今年30多岁的他,为人处事低调,不爱逛夜店,不爱炫耀。不了解真相者,很难将他与坐拥35套房产的拆迁户联系起来。
留学期间,陈卿勤工俭学自力更生,有过曾经同时打十几份零工的经历,卖过报纸,送过水等等。在他看来,一夜暴富对于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家里条件本来就不差,所以拆迁暴富对于我来说,就是件极其普通的事情。”
1994年,陈卿的父亲承接公路基础处理项目,赚得一笔钱。1999年和2001年,陈家在自家自留地先后盖起了一栋5层楼和一栋6层楼房。2008年 家里的5000多平米房子被拆,经过协商,开发商还建4000平米房产,另外补偿160万元。父子俩一商议,决定涉足养老产业,于是武汉最大的民办社区养老院便应运而生。
为了装修好养老院,陈卿卖掉9套房产,先后砸进了500多万元,将两栋楼中的第三层所有房子全部腾出来打通,建成了占地3700平方米的养老院。
院内干净整洁,装修格调温馨,现有床铺200多张,入住者每个月缴纳1460元至2560元的费用后,便可在这里开始自己的养老生活。
老人们的生活起居由专人24小时打理,在院里打磨剩下的时光,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彼此聚在一起,互相寒暄,有说有笑,日子倒也过得不亦乐乎。
93岁的罗振民,育有3个子女,她退休前是一名内科医生。非常爱美,被称为养老院的“老美人”。之前患病住院,因为想念养老院的老姐妹,病情稍有好转便急着出了院。谈起同房老姐妹,她说两人仿佛认识很久一样,无话不谈。
罗振民的闺蜜吴孝先,今年88岁,是个特别爱笑的老人。老伴去世后,一度觉得很苦闷,后搬来养老院,她说她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跟知心姐姐有聊不完的话题,经常参与活动,让我过的很充足。我想,这里应该是我人生的最后驿站了。”吴孝先笑道。
赵家端来自于湖南长沙,年轻时追随丈夫来汉当了几十年的中学教师。老伴儿去世后,她为了不让孩子分心,经熟人介绍搬了进来。她涉猎较为广泛,拉二胡、书法等更是信手拈来,被称为院里的才女,许多老人都成了其忠实粉丝。赵家端爱跟来院里的年轻人聊天,她解释说年轻人的朝气能让她感受到生命的蓬勃。
今年80多岁的徐修学夫妇,原本跟养老院毫无交集。2008年2月,民警儿子徐作明因公殉职,夫妇俩便被接到女婿家生活。尽管女儿女婿十分孝顺,但为了不拖累了女儿一家,夫妇主动搬进了养老院。儿子离世,曾让徐修学夫妇痛不欲生,妻李玉珍整天以泪洗面哭瞎双眼。时至今日,再翻出儿子照片时,徐修学眼中仍能看到伤悲。
作为养老院老人生活起居的照看者,谌德荣来汉工做护工已一年多,体贴入微的照顾,赢得老人一致好评。目前,她负责照看着5位重度瘫痪老人,每个月基本工资2200元。“做护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你要把这些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来孝顺,让他们安享晚年。”谌德荣笑道。
说起办养老院的最初动机,陈卿说是缘起父亲。之前家里条件很差,陈父忙着讨生计养家,每月没有时间陪在爷爷奶奶身边。1986年爷爷中风去世,不久后奶奶也随即而去,这成了陈父一辈子的遗憾。后来家中拆迁,陈父便萌生了办养老院的念头。
虽然前期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养老院试运营的时候,现实让陈卿还是有点措手不及。起初,由于床位的入住率不足,养老院平均每天要亏损500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净亏损近15万元。
为了支持陈卿的事业,陈家上至陈卿父母,下至妹妹陈洁,几乎一家人全都投入到了养老院事业中。妹妹陈洁曾赴澳洲攻读酒店管理,今年毕业后便主动帮哥哥打理养老院的财务事宜。在她看来,哥哥是个有想法的人。“哥哥是一个非常独立,而且很有想法的人,他想去做的事情,一定能做好。
截至2014年11月,养老院已有130多位老人入住。在这些入住的老人中,年龄最大者已有100岁,最小的则是57岁。随着这些老人入住,养老院经营开始达到了陈卿的预期:收支逐渐趋向于平衡。
陈卿回国后,便与自己相处多年的高中女友结了婚。如今33岁的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现在,他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养老院。如果没有事情外出,他会在养老院里宅上一整天,跟老人话话家常,深受老人喜爱。
还建的房子如果出租商用,一年的收入可达到百万以上。但想干一番事业的陈卿,放弃了做个土豪坐吃房租的生活。他说他有一个非典型梦想:就是让住进院里的老人们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