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历史沿革 昌黎县 昌黎县-历史沿革,昌黎县-海洋资源

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隶属于秦皇岛市管辖,是全省首批扩权县之一。地处京津唐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三大经济区交汇处,北枕碣石,东临渤海,西南挟滦河。全县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4万亩,辖16个乡镇(6乡10镇),一个城郊区,446个行政村。昌黎县是久负盛名的花果之乡、鱼米之乡、文化之乡、旅游之乡。

昌黎县_昌黎县 -历史沿革


昌黎县昌黎地区历史悠久。据1991年10月在昌黎县汀泗涧考古试掘出土的460件石制品,专家鉴定早在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经常有人类活动。解放以后,在县城东北偏北6.5公里的杏黄山山顶(后两山村偏东)、县城西偏北6公里的行龙山(张各庄村东北)等地,先后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等表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据史书记载,公元923午,契丹在侨置营州境内建立了营州邻海军,并在州治新置广宁县,以安置定州俘户,昌黎地区被置为县。契丹虽在这里设置营州,但从政区划分上,这里仍属平州管辖。契丹后来改国号为“辽”,继辽之后,金朝在这里建立统治,1142午 (皇统二年)营州废,营州所辖的广宁县直隶平州;1189年 (大定二十九年),广宁县改名为“昌黎”。至此,“昌黎县”一名成为这里的定称。金朝时,昌黎县隶属的平州划人中都路,成了京畿之地。元初,成吉思汗下诏改平州兴平军为兴平府;后来,元世祖将兴乎府升为平滦路;1300年(大德四年),改平滦路为“永平路”。兴平府升平滦路后,昌黎县与所邻的抚宁、海山两县的县制发生了一些变化:1265年(至元二年),元世祖将抚宁和海山两县省入昌黎县;~1266年(至元三年),复置抚宁、海山两县;1267年(至元四年),又将抚宁、海山省入昌黎; 1270年(至元七年),复置抚宁县,将昌黎、海山省入抚宁;1274年(至元十一年),复置昌黎县。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后,昌黎县所属的永平路直隶中书省。明初,明太祖改昌黎县隶属的永平路为“平滦府”,后又改称“永平府”;永平府到永乐年间,直隶京师。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明朝时昌黎县“西北有碣石山”,“东南有溟海,亦曰‘七里海’”,“有黑阳河,自天津达县之海道也”,“又有蒲泊,旧产盐,置惠民盐场于此”,“北有界岭口、箭杆岭等关”。清朝时,昌黎县仍属永平府,永平府隶属直隶省通永道管辖。据《清史稿・地理志》记载,昌黎县北有“碣石山”,海在县“东南三十余里,突北出七里,一曰‘七里海’”;“滦河自滦州入,左出,支津入焉,为甜水沟口”;“饮马河自卢龙入,为沙河”;有四镇:“姜各庄、浦河口、沙崖口、蛤泊堡”;“有铁路”。据清康熙十二年刊本《永平府志》记载,昌黎县在当时东西宽九十里,南北长一百二十里。


昌黎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府不辖县,昌黎县归直隶省公署统辖,由渤海观察使管理;1914年,废府设道,渤海观察使改为津海道尹,昌黎县属津海道。1928年,国民党在北方确立统治后,废除津海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昌黎县直属河北省统辖。1933年5月31日,据《塘沽协定》,昌黎与冀东其他二十一县成了所谓的“非武装区”;1935年5月,据《何梅协定》,昌黎县隶属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7午“七七”事变前后,昌黎县建立了日伪政权,属冀东道管辖。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与邻县建立了迁(安)卢(龙)抚(宁)昌(黎)联合县(1942年8月),临(渝)抚(宁)昌(黎)联合县(1943年春天)、昌(黎)乐(亭)联合县(1943年8月)、卢(龙)抚 (宁)昌(黎)联合县和抚(宁)昌(黎)办事处(1944年 2月)。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昌黎县铁路以南地区成立了昌黎县人民政府;同时,国民党在县城成立了昌黎县公署。1948年9月15日,昌黎县城被人民解放军解放;同年11月,昌黎建为市,称“昌黎市”,属唐山专区管辖,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49年6月,恢复昌黎县建制,仍为唐山专员公署驻地。

解放后,1958年11月,昌黎与卢龙(水峪、刘家营公社除外)、抚宁(洋河以西地区)合并为一个县,仍名“昌黎县”,同年,唐山专员公署迁至唐山市。 1961年7月,昌黎县恢复原建制至今。1959年至1961年唐山专员公署与唐山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昌黎县曾属唐山市管辖。1983年5月15日,唐山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实行市管县体制,昌黎县划属秦皇岛市管辖。1988年4月,昌黎县被国务院确立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2005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扩权县。

昌黎县_昌黎县 -海洋资源

全县有52.1公里的海岸线,占河北省海岸线总长的10.7%,拥有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水域67万亩及6万亩沿海滩涂,而且滩缓潮平,很适合浅海及滩涂养殖,盛产对虾、文蛤、扇贝、海参、各种鱼类。水产品年产量在10万吨左右。

国土资源部历史沿革 昌黎县 昌黎县-历史沿革,昌黎县-海洋资源

昌黎县_昌黎县 -旅游资源


昌黎县昌黎山、海、滩、泉具备,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众多。有七帝登临揽胜的历史名山――碣石山,有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从事革命活动的五峰山,有建于辽金时期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源影寺塔,有“东方夏威夷”美称的黄金海岸旅游区,有与新疆吐鲁番齐名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景点葡萄沟,有国内独有的国际滑沙活动中心,有集疗养、洗浴于一体的温泉理疗区,有独具特色的海洋沙漠自然景观――翡翠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昌黎县_昌黎县 -林果资源

昌黎有着悠久的果树栽培历史,全县林地面积2.06万公顷,果园面积1.12万公顷,水果产量14.5万吨,其中葡萄年产5.7万吨、桃年产5.78万吨、苹果年产1.55万吨。玫瑰香鲜食葡萄、赤霞珠酿酒葡萄和蜜梨等远近闻名。

昌黎县_昌黎县 -矿产资源

境内已探明的矿藏有铁、花岗岩、锰、铜、石英、粘土、石灰石、砂等。其中具备开采条件的铁矿储量1亿吨以上,最大的朱各庄镇坎上铁矿储量达3507万吨;具备开采条件的花岗岩储量有5亿立方米;石灰石储量2亿立方米;粘土矿总面积1500亩;石英砂储量近2亿吨。

昌黎县_昌黎县 -文化事业

昌黎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民歌之乡和吹歌之乡。“三歌”(民歌、地秧歌、吹歌)艺术驰名全国,饮誉海外,特别是地秧歌艺术,先后参加了国际、国内许多大型赛事并荣获大奖。

昌黎县_昌黎县 -卫生事业

全县医疗设施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服务质量优良。120急救中心覆盖全县及周边县区。境内拥有各类医疗机构49个,包括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秦皇岛市第三医院2所市级医院;昌黎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3所县级医院和16家基层卫生院。有医生1350人,护士570人,病床1500张。

昌黎县_昌黎县 -体育事业

昌黎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团体会员14个,个人会员4379人。全县拥有各类小型体育场馆54座,涵盖篮球、排球、乒乓球、保龄球、游泳等多种运动项目,多次承办国家和省级体育比赛。

昌黎县_昌黎县 -科技事业


昌黎县

1986年以来,昌黎县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技兴县”战略,走振兴经济,强县富民之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科学技术的普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建设高效农田和设施农业,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出现了“双千田”(亩产千斤粮、收入超千元)、“吨粮田”(亩产2000斤),有的高标准地块亩效益达万元以上。工业生产,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企业改革和科技的发展,一些“五小"企业,面向市场,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从而生产出“拳头”产品,有些已打入国内外市场。纵观本县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历程,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第一生产力,是强县固本之策。根据1991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做出的“科教兴冀”的战略决策和中共秦皇岛市委、市政府把1991年做为“科技兴秦”启动年的意见,于同年3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科技兴县”的战略目标。1993年4月,县委以昌发[1993]41号文件颁发了《关于科技兴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开展了93科技进步年活动。早在1987年,经县政府批准成立了昌黎县科技服务中心,昌政办[1992]49号印发了昌黎县科技副乡镇长岗位目标责任制,昌政[1993]31号,昌黎县政府印发了《昌黎县科技成果奖励办法》,1996年县政府下发了关于企业科技进步的意见,1997年4月,成立了昌黎县科技服务团,共二十个服务小组,分为农业、林业、畜禽、水产、农机、水利、气象、医学、工业、电力建筑、公路、金融、教育、财会、老年科技、文化、养牛、花卉、葡萄,宗旨是围绕昌黎经济建设实际,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昌黎县科技、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技术指导的服务性组织。


昌黎县1994年5月,县委、县政府又发出《关于组织广大干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一定要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在第一生产力位置上。同年6月11日,开展了科技知识、人才政策咨询日活动,全县共设51个咨询站,展出宣传板报34块,发放宣传资料3500份,上万人次对科技知识、人才政策等进行了咨询。1995年2月,评选出十名“昌黎县青年科技先进人物”。1996年12月,中共昌黎县委召开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加快实施科技先导、开放带动、强农富民、兴工立县、以贸促产“五大主体”的战略目标。由于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不断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先后有4家县属工厂被评为市级科研先导型工厂;有13家乡镇企业被评为市级科技进步型乡镇企业;有24个乡镇实现了科技工作达标。1998年5月,昌黎县委成立了全县科技热线协调联动领导小组,同年,在全县开展了“十万农民进课堂”活动,组织农民学科技、学实用技术,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依靠科技致富。1999年,昌黎县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与科学技术采取双措双举,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远自1987年11月,县委颁发了昌发[1987]77号文《关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的会议纪要》,提出了本县办学坚持的四个方面。即:“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乡镇企业、面向专业户”。1989年4月,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共商振兴教育大计,成立了教育委员会,乡镇成立了教育领导小组,县直各有关单位确定一名副职抓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努力发展教育事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决定》,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继续积极稳妥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多种经费渠道的新体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同年,县政府决定成立教育基金会,多方集资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1991年3月,县政府颁布《昌黎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同年5月,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人事管理的若干规定》。1995年8月,县委、县政府召开教育“双基”达标工作会议,提出“领导到位、建立组织、落实人员、软硬件一齐上”的举措,以保障“双基’’达标工作的顺利实现。1997年4月,县委、县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级一把手把教育工作列为主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推动教育事业大发展。1999年8月,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出[1999]32号文《关于县属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体制改革的意见》,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本县职教实际出发,走面向市场、统一筹划、集中领导、合班并校的路子,办大职教,求大发展。2000年8月,本县出台了《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中小学布局”的两个实施方案,到2002年,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趋向于合理,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

在实施“科教兴县”的战略过程中,除从改革体制,重视人才,落实政策,加强领导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外,侧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昌黎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七五”期间,县财政对科教经费拨款4242.8万元,占全县总支出14644.6万元的29%;“八五”期间,县财政对科教经费拨款9294.5万元,占全县总支出30110.3万元的30.9%;“九五”期间,县财政对科教经费拨款21125万元,占全县总支出57396万元的36.8%;2002年,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对科教经费给予倾斜,科教经费拨款7632万元,占全县总支出21930万元的34.8%。1986~2002年,直接用于支持科技项目的拨款344.8万元,特别是“九五”期间,县财政加大对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共投入项目经费215万元,是“七五”期间的4倍,是“八五”期间的9倍。期间,县财政对教育事业费也有大幅度增加,共拨款48371.1万元,其中“九五”期间拨款20881万元,是“七五”期间拨款的11倍,是“八五”期间拨款的2倍。由于县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了“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在加大县财政投资力度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财政拨款、集体提留、个人捐赠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促进了“科教兴县”的发展。

抓好科技普及与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1990年12月,县政府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普及常规农业技术,推广新技术,大力推行集团承包,搞好科技服务。并对22名先进科普工作者进行了表彰。1991年7月,为推动科技兴农,普及实用技术,组织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和县图书馆联合举办农业实用技术信息发布会,会上共发布农业实用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信息2万多条,提供种植、养殖、畜牧、水产、食品加工、农机等各类技术书刊1000多种,提供信息资料4万多份,发放农业科技情报用户联系卡1500份。1995年11月,市、县联合验收农业科普成果,验收了泥井镇2万亩和钱庄子乡1万亩“双千田”;大夫庄乡和马坨店乡各1万亩地膜覆盖花生;新集镇3千亩日光温室。共投资4214.76万元,实现产值1334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3.17。1996年1月,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1996]3号文《关于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利用科教影片放映,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搞好科技进村和图书进村活动;广泛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活动;搞好文艺小分队到农村演出活动。同年9月,县委组织部、科技局联合举办各乡镇科技副乡镇长、部分科技副村长、重点示范户70多人参加的科技骨干培训班,普及推广食用菌栽培、棚室蔬菜、生物肥等实用技术。1986年8月,县委、县政府召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全县“普九”规划,经三次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改,于1991年5月《昌黎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正式出台实施,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于1992年底,通过了市教委的检查验收。1993年又通过了省教委的验收。1995年12月,经省政府评估验收,昌黎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到“双基”标准。此后,又于1998和2002年两次接受省政府的“普九”复查,均以高标准通过了验收。到2002年,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已达到100%;小学和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7.1%。


昌黎县改革科技、教育体制,建立健全科教体系。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于1988年11月召开了县委第五届第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认真搞好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坚决把教育科技事业搞上去。”1992年7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农村科技工作会议,传达了河北省乡镇科技达标工作会议精神,把科技体系建设作为科技工作达标的必要条件贯彻实施。昌黎县从1992年开始,建立和完善了“五大科技体系”:一是以县、乡(镇)、村科技副职为主,组成上下联结的科技管理体系;二是以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乡(镇)技校、村业校为阵地的科技培训体系;三是以农业局技术股、乡(镇)农技推广站、村技术组为主体的科技推广体系;四是以县示范园区、乡(镇)试验场、村试验田、示范户为主的科技示范体系;五是由县、乡(镇)、村科技人员形成上下贯通的科技服务体系。“五大”科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全县科技工作形成网络,加速了科技兴县的步伐。198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调整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88年,本县实行“三教”(即普教、职教、成教)统筹。逐步建立起“三教”协调发展的新格局。1991年,将农技中学、三中职高班、农民中专合并为“昌黎县综合职业技术中学”。1999年,为解决职教、成教多头办学、专业重复、布局零乱的状况,将职教中心、电大等六所学校,合并建立“昌黎县职业技术教育学院”。1998年12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把农村中学初中生分流为升学和就业两部分,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为农村培育人才。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优化组合。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1991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农村国办中学的初中班下放到乡(镇)中学去办。2002年8月,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中小学生源不断减少,学校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实施方案”。到2003年6月,共调整合并中小学87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小学82所。与此同时,改革办学体制,走多元化办学之路。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县委、县政府决定:“继续办好国办中小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到2002年,全县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共同发展;国办、集体办、公办民助、个人办,新的教育体系。

推广科技成果,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1986年,省首次下达《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1990年,秦皇岛市发布了《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推广计划》。1991年3月,县政府以[1991]41号文件出台了《昌黎县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管理暂行办法》。之后每年都下达市、县科技成果推广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项目。1986~2002年,本县推广应用了一批技术成熟、带动面广、效益好科技成果项目,累计达191项,主要有地膜覆盖技术、吨粮田模式化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间混套作技术、畜禽饲养新技术等项目。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昌黎县_昌黎县 -教育事业


昌黎县1986年以来,昌黎县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技兴县”战略,走振兴经济,强县富民之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科学技术的普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建设高效农田和设施农业,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出现了“双千田”(亩产千斤粮、收入超千元)、“吨粮田”(亩产2000斤),有的高标准地块亩效益达万元以上。工业生产,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企业改革和科技的发展,一些“五小"企业,面向市场,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从而生产出“拳头”产品,有些已打入国内外市场。纵观本县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历程,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第一生产力,是强县固本之策。根据1991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做出的“科教兴冀”的战略决策和中共秦皇岛市委、市政府把1991年做为“科技兴秦”启动年的意见,于同年3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科技兴县”的战略目标。1993年4月,县委以昌发[1993]41号文件颁发了《关于科技兴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开展了93科技进步年活动。早在1987年,经县政府批准成立了昌黎县科技服务中心,昌政办[1992]49号印发了昌黎县科技副乡镇长岗位目标责任制,昌政[1993]31号,昌黎县政府印发了《昌黎县科技成果奖励办法》,1996年县政府下发了关于企业科技进步的意见,1997年4月,成立了昌黎县科技服务团,共二十个服务小组,分为农业、林业、畜禽、水产、农机、水利、气象、医学、工业、电力建筑、公路、金融、教育、财会、老年科技、文化、养牛、花卉、葡萄,宗旨是围绕昌黎经济建设实际,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昌黎县科技、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技术指导的服务性组织。1994年5月,县委、县政府又发出《关于组织广大干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一定要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在第一生产力位置上。同年6月11日,开展了科技知识、人才政策咨询日活动,全县共设51个咨询站,展出宣传板报34块,发放宣传资料3500份,上万人次对科技知识、人才政策等进行了咨询。1995年2月,评选出十名“昌黎县青年科技先进人物”。1996年12月,中共昌黎县委召开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加快实施科技先导、开放带动、强农富民、兴工立县、以贸促产“五大主体”的战略目标。由于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不断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先后有4家县属工厂被评为市级科研先导型工厂;有13家乡镇企业被评为市级科技进步型乡镇企业;有24个乡镇实现了科技工作达标。1998年5月,昌黎县委成立了全县科技热线协调联动领导小组,同年,在全县开展了“十万农民进课堂”活动,组织农民学科技、学实用技术,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依靠科技致富。1999年,昌黎县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与科学技术采取双措双举,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远自1987年11月,县委颁发了昌发[1987]77号文《关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的会议纪要》,提出了本县办学坚持的四个方面。即:“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乡镇企业、面向专业户”。1989年4月,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共商振兴教育大计,成立了教育委员会,乡镇成立了教育领导小组,县直各有关单位确定一名副职抓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努力发展教育事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决定》,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继续积极稳妥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多种经费渠道的新体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同年,县政府决定成立教育基金会,多方集资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1991年3月,县政府颁布《昌黎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同年5月,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人事管理的若干规定》。1995年8月,县委、县政府召开教育“双基”达标工作会议,提出“领导到位、建立组织、落实


昌黎滦河口

人员、软硬件一齐上”的举措,以保障“双基’’达标工作的顺利实现。1997年4月,县委、县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级一把手把教育工作列为主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推动教育事业大发展。1999年8月,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出[1999]32号文《关于县属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体制改革的意见》,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本县职教实际出发,走面向市场、统一筹划、集中领导、合班并校的路子,办大职教,求大发展。2000年8月,本县出台了《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中小学布局”的两个实施方案,到2002年,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趋向于合理,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

在实施“科教兴县”的战略过程中,除从改革体制,重视人才,落实政策,加强领导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外,侧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七五”期间,县财政对科教经费拨款4242.8万元,占全县总支出14644.6万元的29%;“八五”期间,县财政对科教经费拨款9294.5万元,占全县总支出30110.3万元的30.9%;“九五”期间,县财政对科教经费拨款21125万元,占全县总支出57396万元的36.8%;2002年,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对科教经费给予倾斜,科教经费拨款7632万元,占全县总支出21930万元的34.8%。1986~2002年,直接用于支持科技项目的拨款344.8万元,特别是“九五”期间,县财政加大对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共投入项目经费215万元,是“七五”期间的4倍,是“八五”期间的9倍。期间,县财政对教育事业费也有大幅度增加,共拨款48371.1万元,其中“九五”期间拨款20881万元,是“七五”期间拨款的11倍,是“八五”期间拨款的2倍。由于县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了“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在加大县财政投资力度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财政拨款、集体提留、个人捐赠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促进了“科教兴县”的发展。

抓好科技普及与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1990年12月,县政府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普及常规农业技术,推广新技术,大力推行集团承包,搞好科技服务。并对22名先进科普工作者进行了表彰。1991年7月,为推动科技兴农,普及实用技术,组织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和县图书馆联合举办农业实用技术信息发布会,会上共发布农业实用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信息2万多条,提供种植、养殖、畜牧、水产、食品加工、农机等各类技术书刊1000多种,提供信息资料4万多份,发放农业科技情报用户联系卡1500份。1995年11月,市、县联合验收农业科普成果,验收了泥井镇2万亩和钱庄子乡1万亩“双千田”;大夫庄乡和马坨店乡各1万亩地膜覆盖花生;新集镇3千亩日光温室。共投资4214.76万元,实现产值1334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3.17。1996年1月,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1996]3号文《关于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利用科教影片放映,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搞好科技进村和图书进村活动;广泛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活动;搞好文艺小分队到农村演出活动。同年9月,县委组织部、科技局联合举办各乡镇科技副乡镇长、部分科技副村长、重点示范户70多人参加的科技骨干培训班,普及推广食用菌栽培、棚室蔬菜、生物肥等实用技术。1986年8月,县委、县政府召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全县“普九”规划,经三次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改,于1991年5月《昌黎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正式出台实施,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于1992年底,通过了市教委的检查验收。1993年又通过了省教委的验收。1995年12月,经省政府评估验收,昌黎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到“双基”标准。此后,又于1998和2002年两次接受省政府的“普九”复查,均以高标准通过了验收。到2002年,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已达到100%;小学和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7.1%。

改革科技、教育体制,建立健全科教体系。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于1988年11月召开了县委第五届第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认真搞好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坚决把教育科技事业搞上去。”1992年7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农村科技工作会议,传达了河北省乡镇科技达标工作会议精神,把科技体系建设作为科技工作达标的必要条件贯彻实施。昌黎县从1992年开始,建立和完善了“五大科技体系”:一是以县、乡(镇)、村科技副职为主,组成上下联结的科技管理体系;二是以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乡(镇)技校、村业校为阵地的科技培训体系;三是以农业局技术股、乡(镇)农技推广站、村技术组为主体的科技推广体系;四是以县示范园区、乡(镇)试验场、村试验田、示范户为主的科技示范体系;五是由县、乡(镇)、村科技人员形成上下贯通的科技服务体系。“五大”科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全县科技工作形成网络,加速了科技兴县的步伐。198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调整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88年,本县实行“三教”(即普教、职教、成教)统筹。逐步建立起“三教”协调发展的新格局。1991年,将农技中学、三中职高班、农民中专合并为“昌黎县综合职业技术中学”。1999年,为解决职教、成教多头办学、专业重复、布局零乱的状况,将职教中心、电大等六所学校,合并建立“昌黎县职业技术教育学院”。1998年12月,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把农村中学初中生分流为升学和就业两部分,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为农村培育人才。调整学校布局,实现优化组合。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1991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农村国办中学的初中班下放到乡(镇)中学去办。2002年8月,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中小学生源不断减少,学校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实施方案”。到2003年6月,共调整合并中小学87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小学82所。与此同时,改革办学体制,走多元化办学之路。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县委、县政府决定:“继续办好国办中小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到2002年,全县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共同发展;国办、集体办、公办民助、个人办,新的教育体系。

推广科技成果,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1986年,省首次下达《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1990年,秦皇岛市发布了《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推广计划》。1991年3月,县政府以[1991]41号文件出台了《昌黎县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管理暂行办法》。之后每年都下达市、县科技成果推广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项目。1986~2002年,本县推广应用了一批技术成熟、带动面广、效益好科技成果项目,累计达191项,主要有地膜覆盖技术、吨粮田模式化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间混套作技术、畜禽饲养新技术等项目。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昌黎县_昌黎县 -昌黎特产

1、干红葡萄酒
采用国际酿酒葡萄名种赤霞珠葡萄酿制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是昌黎的特产,也是中国干红葡萄酒第一品牌,曾为中国夺得第一个国际大奖。其著名品牌长城牌干红葡萄酒是国际最高级别的绿色食品。昌黎干红葡萄酒呈深宝石红色,有黑加伦、小浆果的果香和洋槐花的花香,口感柔和醇厚,其中所含的白藜芦醇具有抗癌防癌及防治冠心病、高血酯病等功效。是高档的健康饮品。
2、十里铺葡萄
昌黎是全国闻名的“葡萄之乡”,葡萄栽培历史已有四百余年。现已形成以十里铺乡为中心的葡萄生产基地10万亩,年产葡萄20万吨,年收入近四亿元。主栽品种为玫瑰香、巨峰、龙眼、红提。昌黎玫瑰香葡萄穗紧、粒大,外形美观,晶莹剔透,嫣红透紫,玫瑰香味浓郁,鲜食香甜可口,营养丰富,长时间鲜食,具有健身补气的功效。据有关部门测定,昌黎玫瑰香葡萄含糖量为17-18%,单粒平均重量为5克,果穗平均重量350克左右,出汁率达76%以上。昌黎玫瑰香葡萄不仅质优高产,而且极具观赏价值。现采用恒温贮存,全年有新鲜葡萄应市,不仅畅销京、津、唐、秦和东北三省,还远销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3、两山蜜梨
昌黎蜜梨栽培历史悠久,年产量1000万斤以上。碣石山东麓的两山乡是集中产地。昌黎蜜梨是昌黎县的特产鲜果,果实色泽金黄,大小均匀,具有核小皮薄、肉细汁多、甜脆爽口、含糖量高、耐贮藏等特点,窖存半年仍味浓色鲜。昌黎蜜梨不仅销往国内数省,而且还冠以“天津蜜梨”的称谓,由天津口岸远销香港及东南亚地区。两山蜜梨曾在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唐山地区名产献给毛泽东主席,由新闻记者抓拍的毛主席收到丰收果的照片,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欣慰,也给两山蜜梨的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4、赵家馆饺子赵家馆招牌
久负盛名的赵家馆饺子,为冀东名肴,系著名厨师赵福元所创,是以圆笼蒸饺为主的传统地方名吃。50多年来历久不衰,盛誉永驻。其特点是选料考究,加工精细,皮薄馅散,味道鲜美,香而不腻,水凌可口。馅料品种有肉馅、三鲜、什锦。随时令变化,还分别掺拌对虾、蟹肉、虾籽、蟹籽、鱼骨、海参、干贝、青蛤、蛤蜊、海蛏等各种海味和蔬菜,使饺子具有独特风味,深受顾客欢迎。赵家馆饺子以其“清香能引洞中仙,美味偏招云外客”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天南地北的美食家来此品尝。
5、河北对虾
主产于秦皇岛市及昌黎、抚宁、滦南、丰南、黄骅等县,多在秋季幼虾发育为成虾,且未南游前捕捞,个大肥壮,肉嫩味美。
6、昌黎鼋鱼酒
产于河北昌黎。酿造前先将葡萄去梗破碎,入池,再将鼋鱼加工,取经过提炼的鼋鱼精华加入池中,放入优良菌种发酵,同时严格控制发酵温度,随后贮存半年至一年左右,适时进行冷处理,再按配方比例调剂,酿制过程需5年之久,始为成品。呈琥珀色,外观酷似芝麻油,澄清透明,气味浓郁,口感醇和,清爽柔和,余香绵延。该酒含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碳化水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长期饮用有提神健脑,益气补血、强身补肾之效。鼋鱼又名甲鱼,其肉蛋白质含量很高,血为较好的补气补血药品。
7、昌黎猪
产于河北昌黎。体型中等紧凑,成年公猪体重150公斤左右,体长140多厘米,胸围130多厘米;成年母猪体重140多公斤。头较小,额部有皱纹,颈较粗短,腰背宽而平直,臂部丰满,四肢胶短,被毛黑色,四肢下部尾尖及鼻端均具白斑。公猪四肢粗壮,胸部宽深;母猪乳房发育良好。猪具有适应性强、增重快、早熟,易育肥、皮薄肉嫩、出肉率高等优点。
目前,昌黎旅游已经呈现出“黄金海岸休闲度假、碣石山访古览胜、悲翠岛生态旅游、葡萄沟自然观光”四位一体旅游发展新格局。昌黎,北方沿海地区的风景绝佳之地,充满神奇与幻想的渤海明珠,期待着游客的光临!
8、昌黎苹果
拥有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区的昌黎,是北方著名的苹果产区。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就引种了大量“西洋”苹果;新中国成立后,坐落在昌黎县城东北的千亩果园的河北省昌黎果树研究所又研制出“胜利”、“葵花”等苹果新品种。多年来,这里出产的苹果堪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媲美。

昌黎县_昌黎县 -风土人情

民风淳朴,习俗众多,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至今还保留着过百岁、做寿等习俗。
百岁:生小孩时,通知娘家和亲友,有过三天、七天、十二天、满月之说。庆贺十二天或满月时,亲友携带礼物前来祝贺。娘家还要送大米、芝麻、猪腿、鸡蛋和小孩衣物等,到一百天还要作百岁。
做寿:一般人家做寿辰,只在生日那天家人聚餐一次,不举行任何礼仪。但到六十五、六十六、八十岁时,亲友都来做寿,祝寿日期分别在正月初五、初六、初八。亲友送寿桃、寿面、寿酒、猪腿或猪肉等礼物。昌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化之乡美称。昌黎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先进县,以昌黎三歌(民歌、吹歌、地秧歌)闻名全国,尤其是昌黎地秧歌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199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地秧歌之乡。
戏剧、曲艺方面有:蹦蹦戏、莲花落、评戏、京剧、话剧、歌剧、皮影。
音乐、舞蹈方面有:昌黎民歌、吹歌、地秧歌(昌黎三歌)。表演昌黎地秧歌的老艺术家工艺美术方面有:绘画、雕塑、印花布、皮影人、扎彩、花灯、布老虎、刺绣、剪纸、面人。

昌黎县_昌黎县 -关于昌黎的历史名篇

《观沧海》是曹操在昌黎写下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30103/62147.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声明:《国土资源部历史沿革 昌黎县 昌黎县-历史沿革,昌黎县-海洋资源》为网友唯美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