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寺,即泉州少林寺,全称镇国东禅寺,俗称南少林,是相对于河南的少林寺而言,相传是中国南方武术之发源地,位于泉州清源山东麓,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 历史上的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共有十三进落,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小部分。1992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少林始唐,盛于两宋,几经兴废,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南少林与洪门天地会等组织渊源密切,屡遭官府压制。但南少林武术也随着这些组织广播海内,拳派远播。同时期,明清泉州港衰落,南少林武术也随着泉州移民潮远播海外,枝繁叶茂,影响广泛。
南少林寺_南少林寺 -简介
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遗址位于莆田县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少林功夫名闻遐迩,福建莆田南少林寺是历史上的武林圣地,曾因“南拳北腿”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世称“南北少林”,是我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
通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南少林寺
邮编:351131
电话:0594―2866001
传真: 0594―2866001
乘车路线:从莆田长途汽车站乘23路公交车到西天尾镇,再转车到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_南少林寺 -发展历史
前身
南少林寺正在练功的僧人
莆田南少林寺的前身“林泉院”,座落在层峦叠嶂中的九莲山麓,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唐朝初年李世民登基后,辅公佑部将路得才聚众东南沿海为非作歹,闹得民不聊生。歹徒行踪不定,聚散无常,如果派大军围剿,无异用拳头打跳蚤,劳民伤财,且难奏效。唐太宗把已封为大将军的少林寺方丈昙宗找来惩治海盗。昙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广等带领五百僧兵入闽平暴。暴乱平息后,沿海人民挽留这些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唐王李世民念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驾之功,恩准在福建修建少林分寺。
名称的由来
相传在建寺前,道广回到嵩山少林寺禀告昙宗方丈,昙宗送一首偈语让其在福建找一处同嵩山九顶莲花山相似的地方建一南少林寺:一则示不忘祖庭;二则在沿海传播大乘禅宗。偈曰:“傍海平盗日月久,九莲山下有宿头。南北千里同一寺,大乘禅在心中留。”道广根据北少林方丈的偈语,找到了当时就有名气,且地形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扩寺定居,林泉院也就成为江南的少林分寺。该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围有九座山围成一圈,形如九瓣莲花,寺院座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名九莲山少林寺,俗称南少林。
曾经的没落
清朝初年,各地抗清志士、武林俊彦纷纷来到具有习武传统的南少林,把它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由于叛徒的出卖,南少林被官军攻陷,僧众多被杀戮,寺院被夷为平地。冲出火海的武僧流落江湖,传徒授艺,坚持抗清斗争。据传,南拳的不少套路出自南少林。由于清廷的舆论封锁,这一段悲壮的历史鲜为人知,只是在民间悄悄流传。
今日的建设
1986年至1988年,莆田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座湮灭了几百年的寺院遗址,经过认真发掘,发
南少林寺恢复宗教活动法会揭牌仪式
现了5个刻有“僧兵”、“诸罗汉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史载,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据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90年12月,福建省考古队对九莲山寺院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真觉大师、革隹、堤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长兴四年岁次癸巳正月”等字样的南唐陶质鸱尾等珍贵的历史文物。消息传来,立即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听到此消息后非常高兴,亲笔题写“南少林寺”匾额,表态支持南少林寺的开发建设。1992年8月8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并礼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法师为南少林寺方丈。重建工程分三期进行,首期工程的盘山公路、大殿、天王殿、钟鼓楼、僧舍、放生池、山门等10多个项目已于1998年12月8日竣工、剪彩,并正式对外开放;第二期工程已上报立项,即将动工;第三期的总体开发规划正在设计论证之中。
现在的辉煌
2006年11月2日,南少林寺举办盛大的“恢复宗教活动场所交接仪式暨祈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法会”,正式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目前僧众的人数已经有二十几位,千年古刹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07年10月30日,莆田南少林寺举办了南北少林的武术公演及南少林寺恢复宗教活动场所一周年暨祈祷世界和平社会和谐大法会,使得历史上南少林寺的禅武传统得以延续。目前,南少林寺正以建设绿色海峡西岸,重振南少林雄风,弘扬中国武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当前目标。学诚法师规划将南少林寺逐步涉足社会慈善事业,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佛教关怀人间、利益众生的慈悲精神,推广慈心建设,提升有情的心灵境界,达到世间的心灵和谐、社会和谐和世界和平。
南少林寺_南少林寺 -争议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有“南北少林”之说:“南少林”即福建少林寺。不过近日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表示,在少林寺所有的典籍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南少林寺”字样。对此,泉州少林寺主持释常定表示,有历史凭证证明,南少林肯定在福建。
嵩山少林寺:没有南少林
南少林景色
据《东方今报》报道,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表示,“作为少林寺方丈,我的身份,不好去评论‘南少林’的事情……我只能这样说一句话――在我们少林寺所有的典籍中,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南少林’字样。但是,‘北少林寺’是有的,不过,那个‘北’字,不是指我们嵩山少林寺。”
释永信所指的北少林寺位于天津市蓟县,嵩山少林寺将用八到十年时间对其进行恢复和重建,与天津市联合投资1.6亿元,完成北少林寺的恢复重建工作,并把它建成世界名寺。
南少林回应:历史有凭证
福建泉州南少林2006年11月26日举办了方丈释常定升座仪式。对于此事释常定表示,南北少林之说要尊重历史,不是谁说了就算的。他说:“少林肯定在福建,这不是谁说有或没有,历史是可以查得到的,历史是有凭证的,对于这种争论并不在乎。” 据南少林官方网站介绍:泉州少林寺,亦称南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据《西山杂志》载,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南北少林同源一宗,北以嵩山少林为正宗,南以泉州少林为代表。
南少林寺_南少林寺 -特色及发展
简介
莆田少林寺景色
中国有南北两少林寺,史载“一在中州,一在闽中”(参见《少林拳秘诀》第十二章《明季少林之变派》),福清属于闽中,为南派少林之祖庭及拳医发祥地。虽然南少林寺湮没已久,似乎销声匿迹,但南少林武术、医术长留民间。1993年在福建福清东张镇少林村发现了少林寺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市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挖掘,发现北宋大观四年(1110)的大量明确标有“少林”字样的珍贵文物,加上文献资料的记载,使少林寺遗址得到科学的验证,建于唐末宋初的福清南少林寺,确实是迄今为止发现修建年代最早,有确凿证据的南少林寺所在地。遗址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可以想象当年南少林寺的雄伟壮观,1996年10月21日在遗址旁举行重建南少林寺破土动工仪式,消失了1000多年后的南少林寺重现于世。此后福清南少林武医文化获得复兴,南少林拳医精华逐步得到挖掘、抢救、整理、提高。
追溯
作为中华武术一大流派的南少林拳、医,其起源可追溯到800多年前,流行我国长江以南的闽、粤、赣、浙、鄂、川、苏等省,其内容十分丰富,各地流传的南少林拳、医自成体系,各具风格,南少林拳、医作为旧时代分类中的一系,它发源于闽中,流传于闽台、两广、湘、赣、江浙、港澳及东南亚、日本等地,特别武医有极为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南少林拳的一招一式,一掌一指皆能伤及对方重要部位、穴位,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之经验,可贵之处是每一种伤情都有相应的中草药可以治疗,疗效之神,形成了颇有影响之“伤科南少林学派”。福清民间广为流传的青草药疗伤和十二时辰点穴与治疗均被民间普遍采用。南少林三十六房武学中,其中一房必学医术,学了才能算掌握了南少林全面的武学,这就形成了南少林拳医统一的特点,堪称具有恒久生命力与独特的南少林武医文化现象。
南少林医术博大精深,南少林武术源远流长,二者融会贯通,互补互促,联系密切。大医学家往往也是大武术家,医武兼修之人,最早可上溯到东汉名医华佗。众所周知,华佗发明了中华武术的鼻祖“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民间盛传其亦精通武术,曾运功以一指点穴法治愈大将尉迟敬德的肩痹风。南宋初年,福清少林院高僧“铁鞭韶师”就是一位史有明记的武林高手和高超的医术,如今福清民间还留传不少的医书和手抄本。到了南宋末年,更有全真教全真七子,其中又以丹阳子马钰和长春子丘处机最为突出。针灸学上著名的“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即为丹阳子马钰所撰;长春子丘处机后来还担任成吉思汗的医疗健康顾问。到了清朝时期,更是涌现了一大批既是大医学家又是大武术家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有明末清初的大医学家兼大武术家傅山先生等,他们的武功与医术更是相得益彰,出神入化。回顾历代名医扁鹊、张紫阳、张仲景等都是在气功功夫上造旨深厚,成为一代名医。
特色
南少林武术与医术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很多密切的联系,比如武术家在修炼武功的过程中,他们运输精气神的路径,实质上就是中医的经络体系,大周天就是十二正经的循行,小周天就是任督二脉的循行,而作为武术的“三宝”的精气神,根本上就是中医名词;武术中很多动作招式的命名,都包含有中医的命名特点和文化色彩,比如气沉丹田,力劈华盖等;武术家交手所击打的称之为“要害”的地方,实际上都是人身的穴抑或是神经走行集聚的部位,比如百会、哑门、天鼎、极泉、尺泽、太渊、章门、期门、肾俞、关元、委中、涌泉等,此外,武术家练武还讲究阴阳五行、九宫八卦、子午流注、食养药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等,这些内容和中医文化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相反,武医在诊疗治病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借鉴与运用了武术的一些相关内容,比如点穴疗法、导引疗法、按矫疗法、运动疗法等等,武术也成为武医的主要治疗手续之一。从香港电影《黄飞鸿》可以看出,黄飞鸿从小就随其父采药行医,习武练功,成年后接管其父“宝芝林”药铺。因为大多数武术家所练拳法都为外家拳,刚猛强劲,极易受伤,故而,武术家在练武交手实战中,也总结出一整套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与诊疗方法,二者互为因果、互为促进。一方面,武术活动中的受伤,为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创新制造了大量的临床契机,比如金创药、续命丹、接骨膏等等一系列伤科药品的发明.黄飞鸿的医术武功,尽出于福建九莲山南少林寺,而南少林伤科,更是天下闻名,因此武术与中医伤科的关系最大。
现状
世界其他古文明都曾中断过,唯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过,并延续至今,南少林武医同样是一门有别于一般中医的“另类传统医学”,传统的武医与中医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武医是临床医学,既学武又学医,医武不分家,武医从整体上看问题,重宏观、重归纳、辨证论治,武医多采用中医复方,以求各味药间的协同作用,即使单味药,也是小复方,其不同成分间也协同作用,从而增效减毒.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西方文化中心论”和“文明冲突历史终结论”的挑战,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文化中的南少林武医文化在近代所走过的认识弯路进行一番深刻的反思;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武医文化,并从中思考武医的未来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武医学,是传统思维方式的活化石,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至今仍在社会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却是对武医学的再认识,对武医学未来的思考也是对中医学未来前景的思考。从临床实践层面上来说,具有几千年来的武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至今南少林武医实践仍是中医学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是一门人文医学。如今南少林武医由于卓有显著的疗效,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广大农村依然拥有广阔的市场,南少林武医是中医学的特色医学,无论从服务群众、药用资料,还是从文化心理接受方面,都具有优势,是建设和谐社会,使人人享有健康的重要保障与途径之一。因为南少林武医学的复兴牵系到中医学发展的前途因素之一,传统中医到如今的局面,令人痛心,确实要解放思想,去伪存真,但瑕不掩瑜,传统南少林武医依旧是传统中医中的精品,是国家的瑰宝,几千年来它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防病治病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他需要我们的呵护与珍惜,研究和发展,无论从科研条件,还是研究人才的角度看,武医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依旧比较艰巨,这更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深入探索、挖掘、整理南少林武医多元化的文化内涵、特色及其影响,对南少林武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对完善中国传统医学,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