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多尔・冯・博克(Fedor von Bock,1880年12月3日出生于勃兰登堡省库斯特林的军人世家。博克先后到格罗斯利希特菲尔德军校和波茨坦军校学习。1898年,博克以优异成绩从军校毕业,获得少尉军衔,历任任营部副官,团部副官,中尉。1910年,博克调入总参谋部任职。1912年,博克晋升为上尉。博克在陆军中获得“库斯将林的圣火”绰号。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
>>立即点击开始编辑条目
优秀百科条目示范:
龙
F1
胡同
香港
周杰伦
亚马逊河
简介
博克_博克 -博克-德军元帅
费多尔・冯・博克(Fedorvon Bock,1880年12月3日出生于勃兰登堡省库斯特林的军人世家。父亲曾升至少将,母亲也是军人家庭出身,博克从小就向往成为真正的军人,在军界大干一番。博克先后到格罗斯利希特菲尔德军校和波茨坦军校学习。1898年,博克以优异成绩从军校毕业,获得少尉军衔,1905年任营部副官,1907年任团部副官,1908年晋升为中尉。1910年,博克调入总参谋部任职。1912年,博克晋升为上尉。博克在陆军中获得“库斯将林的圣火”绰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博克仍在总参谋部工作。直到19l7年才调任第4普鲁士禁卫步兵团营长,参加康布雷战役并获得德意志最高战争勋章。1918年,晋升为少校。大战结束后,博克受到陆军首脑泽克特的赏识,调任柏林第3军区参谋长。1924年,调任第4步兵团营长。1925年晋升为上校并调国防部任谋。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开始组建集团军。1935年,晋升为步兵上将并被任命为第3集团军司令。
博克是典型的具有普鲁士传统的军官,一直没有参加纳粹党,从不关心纳粹的内外政策,甚至对1938年希特勒在国防军的大清洗也无动于衷。但是,博克却竭诚护希特勒的各项军事政策,觉得这给他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1938年3月,希特勒授予博克上将军衔。3月12日,博克率所部第8集团军(由第3集团军临时改编而成)越过边界,占领奥地利。此后,博克接替伦德斯泰特任第1集团军群(后物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1939年9月1日 4时45分,博克率北方集团军群(辖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卢格的第4集团军,兵力63万)从波莫瑞和东普鲁士参加突袭波兰的作战(“白色”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攻势迅猛,博克部第19装甲军突破波兰走廊,很快将波兰博特诺夫斯基指挥的波莫瑞集团军合围并于9月5日全歼该部。接着,博克命右翼第4集团军向华沙挺进,令第19装甲军从第3集团军左翼向波军右翼实施入纵深迂回,企团将波军合围在华沙以北。9月17日,博克占领布列斯特,在那里与南方集团军群装甲部队会合。随后在库特诺地域歼灭波军主力。9月27日,占领华沙。博克因战功卓著被授予铁十字骑士勋章。1939年10月初,希特勒命令博克到西线任B集团军群司令,准备进攻西欧,但博克不同意陆军司令部的作战计划,并促使希特勒最后制定出以曼斯坦因方案为基础的作战计划。
1940年5月10日5时35分,德军发起大规模进攻西欧的作战(“黄色”计划)。博克令第9装甲师以最快速度向荷兰东部进攻,支援已在鹿特丹、莫尔狄克等市实施机降、伞降的德军,尽快占领荷兰。5月15日,占领鹿特丹,荷兰宣布投降。两天后,又占领布鲁塞尔。博克的迅猛进攻果然使盟军上当,将主力调到比利时阻止B集团军群的攻势。这就为A集团军群从阿登山区向英吉利海峡实施决定性的突进创造了良好的契机。6月4日,博克的第18集团军又占领敦刻尔克,俘虏4万法军。战役第二阶段,博克指挥第4集团军、第6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18集团军和克莱斯特装甲集群、霍特装甲集群,突破法军仓促设置的“魏刚防线”,6月14日,第18集团军的第87步兵师占领巴黎。6月22日,法国签字投降。7月19日,博克晋升为元帅,负责警戒从布雷斯特到西班牙边界的大西洋海岸线。9月20日,博克调任东线德军总司令。10月博克出任新编成的B集团军群司令。此后曾因胃溃疡而离职休养。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博克指挥中央集团军群(51个师)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以北和以南实施大规模的钳形攻势。他命令第3装甲集群和第9集团军在北面从东普鲁士的苏伐乌基出发突向敌纵深,第2装甲集群和第4集团军在南面从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区出发,沿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北缘向前推进。这两支装甲集群象铁钳的两臂迅速伸向苏军深远后方,6月27日,在苏联境内纵深250英里的明斯克收拢钳口,将苏联西方方面军一部台围。7月9日,全歼包围圈内的苏军32万余人。7月16日,这两支大钳占领斯摩棱斯克,完成对奥尔沙与斯摩棱斯克之间苏军的合围。斯大林之子雅科夫・斯大林被俘。8月5日,斯摩棱斯克包围圈内的苏军停止最后的抵抗,31万人被俘。8月8日,又在罗斯拉夫尔围歼苏联第28集团军。至8月末,中央集团军群完成预定任务,业已向前推进500英里,距莫所科仅250英里。这时,博克与希特勒在下一步作战目标上发生分歧。希特勒为尽快夺取盛产粮食的乌克兰、工业发达的顿涅茨盆地和经济繁荣的克里米亚半岛,为尽快攻占列宁格勒,与仆从国芬兰军队会合,命令博克就地转入防御,并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走装甲集群加强给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博克坚决反对这个计划,认为分散力量无异于坐等失败。希特勒拒绝改变自己的计划,讽刺博克等不懂战争经济学。博克听后很恼火,直截了当地问希特勒,德军到苏联的直接目标,到底是军事征服还是经济开发?希特勒回答两者皆是战争的目的,同等重要,不分先后,仍坚持分兵作战。博克只得服从命令,率部在斯摩梭斯克以东47英里处地域实施防御。事实证明,博克的建议是正确的。苏军利用这个机会,在莫斯科正面集结了150~200万的兵力抵御德军后来的进攻。一直延迟到10月2日,博克才被批准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计划。10月17日,中央集团军群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包围圈内,歼灭苏军7个多集团军。
11月中旬,随着道路泥泞状况的好转和首次冰冻的出现,博克开始莫斯科战役的第二阶段,命令第4装甲集群以南、北两翼,分别于15、17日向莫斯科实施攻击。至12月初,中央集团军群北翼超过克林向伏尔加河挺进,进至距莫斯科西北不到20英里的亚赫罗马、克留科沃,其先头部队已抵近莫斯科近郊,看到克里姆林宫尖顶;南翼向土拉实施猛攻,企图从南面迂回莫斯科,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中路已在纳罗福明斯克突破苏军防御。但是,德军在苏军顽强抵抗下,伤亡惨重,士气急剧下降,加上气候恶省,补给不足,博克向希特勒报告,“部队精疲力竭的时刻已经临近”。12月5日,苏军在莫斯科附近转入反攻,博克急忙下令撤退,以免遭更大损失。希特勒坚决反对后撤,并派他的副官施蒙特到博克的司令部调查。博克坚持道:“元首必须从两者之中选择其一。如果敢冒使自己部队彻底崩溃的风险,那么就重新进攻莫斯科,否则就实施防御。”同时以健康原因提出辞职。12月19日,希特勒批准他的请求,由克卢格元帅接替博克的职务。
1942年1月17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新任司令赖歇瑙突然中风死去,希特勒遂起用博克接替赖歇瑙的职务。博克上任后迅速采取措施,阻止苏军在苏德战场南线发起的冬季攻势。5月,希特勒命令博克先从南线发起攻势。5月18日,德国第11集团军在克里米亚歼灭苏军17万人,7月4日,该部夺占黑海重要港口塞瓦斯托波尔,歼灭苏军9万。5月29日,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在伊久姆突出部歼灭苏军24万。6月,德军调整部署,南方集团军群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博克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6月28日2时15分,博克指挥所部实施夏季攻势,从库尔斯克和顿河突进。7月6日,攻占沃罗涅日。这时,博克想先把兵力整顿一下,而不急于向顿河弯曲部进攻。希特勒极为不满,于7月15日勒令博克退休,从此他再未被起用。博克尽管对遭此贬黜深为愤怒,但仍支持希待勒。德军内反希特勒组织几次派人劝他领导反希特勒,都被博克拒绝。博克还提出警告:“谁要反对元首,我就反对谁。”这点他至死也未悔悟。
1945年5月5日,德国军队正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基尔公路上行进。突然,一批英国空军的战斗轰炸机群飞来实施低空攻击。其中一架轰炸机紧盯住一辆敞篷汽车连续扫射,车上的3名妇女和司机当即被打死,唯一的军官则身受重伤。这位军官被德军救出后,即刻送往奥尔登堡的医院,经抢救无效而于当晚死去。这位唯一的死于盟军枪弹的纳粹德国元帅就是博克。
博克_博克 -博克-英国艺术家
(Edmund Burke,1729―1797)又译柏克。英国政治家、美学家,经验主义美学集大成者。美学著作有《关于崇高和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其美学观点,以经验主义感觉论、情欲论为基础,认为美源于人的自我保全本能和相互交往本能。
博克认为崇高主要源于“自身保存”本能,其心理特征是胜利感;美主要源于性本能和群居本能,其心理特征是爱。
他认为崇高的对象都有一个共同性,即可恐怖性;但恐怖的对象并不能真正威胁到审美主体,审美主体才产生自豪感、崇高感。
美在博克看来是审美对象的一种品质,即能够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品质,美是心灵的一种满足感。他列举了如小巧、光滑、娇柔纤细、洁净明快一类的美的品质,认为这些自然倾向的结合,使审美感官松弛舒畅,产生审美体验。美无涉于理性和效用,只涉及快感。美的产生源于人的同情心、摹仿倾向和竞争心,艺术使情感注入到不同审美主体心中;快感可以由摹仿获得,由摹仿对象或摹仿形式技巧获得;竞争源于人的自认优越的倾向,这种快感接近于崇高的快感。
博克也对艺术进行了分类,认为造型艺术以形状、色彩表现美;文学以语言表现美。
博克美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审美趣味的研究;他认为审美客体有共同品质,审美主体也有共通感,人的感官、想象力和判断力的标准具有普遍性,因而审美趣味具有客观标准。
博克对崇高和美的分析是具体而深刻的,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康德的美学观。作为经验主义者,他陷入了感觉论美学之中,忽视理性的作用,把经验主义美学推向了顶峰。
[编辑本段]名人名言
一个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许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