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产地 太平猴魁茶 太平猴魁茶-品质特征,太平猴魁茶-产地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太平猴魁在1912年南京南洋劝业会和农商部陈列优质奖。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及“万人品茶”专用茶等荣誉,20世纪30年代曾在玻利维亚等国展销,新中国建立后,1955年,太平猴魁又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79年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博得五大洲客商好评。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并以50克陆万壹仟元的价格拍卖成功。

太平猴魁茶_太平猴魁茶 -品质特征


太平猴魁茶太平猴魁的品质特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对你搔首弄姿呢。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有独特的“猴韵”。 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太平猴魁的采摘在谷雨至立夏,茶叶长出一芽三叶或四叶时开园。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一格,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

太平猴魁茶_太平猴魁茶 -产地


太平猴魁茶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黄山区是中国极品名茶之乡。宜茶环境得天独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556mm,茶区有雾天达200多天、森林覆盖率90%以上。黄山区被农业部划定为国家名优绿茶优势区域。

黄山区1983年以前名称为太平县,建县于唐天宝7年,1984年到1987年为县级黄山市,1988年设地级黄山市后改为黄山区。这里历来以山水之美、林茶之丰、商贾之雄、文物之盛而蜚声中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太平猴魁这一茶中奇葩,屡获殊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被消费者誉为“绿茶王子。”

太平猴魁茶_太平猴魁茶 -创制

太平猴魁,中国绿茶中(尖茶类)的极品名茶它原产于新明乡猴坑、猴岗、颜家一带,创制于1900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时南京江南春茶庄设在新明茶区的茶叶收购站,为了赚取利润,将尖茶中枝头大小整齐的芽叶单独拣出,单独包装,运往南京高价销售,深受嗜茶者喜爱,获得成功。家住猴岗的茶农王魁成(人称王老二)具有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特别精于茶叶加工,且思路敏捷,由此受到启发,认为与其在成茶后挑选,不如在采鲜叶时就开始精挑细制。遂即在凤凰尖的高山茶园内精心选出又壮又嫩的一芽二叶,制出的成茶规格好、质量高,称为王老二“魁尖”。由于它的品质位于尖茶的魁首,首创人又名叫魁成,产于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故此茶全称为“太平猴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家住猴岗的茶农王魁成(1861-1909,人称“王老二”,祖籍庐江县三十里铺),在凤凰尖的高山茶园内精心选出肥壮的一芽二叶,经过精细加工,制出的成茶规格好、质量高,称为“王老二魁尖”。由于它的品质位于尖茶的魁首,首创者又名叫魁成,产于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故此茶全称为“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茶_太平猴魁茶 -制作技艺

太平猴魁茶以其卓越的品质而蜚声中外,其色、香、味、形在我国众多名茶中也是独具一格。依其品质特征,猴魁茶分为极品、特级、和一、二、三级。太平猴魁茶,品质超群,外形扁展挺拔,魁伟壮实,二叶抱一芽,不散、不翘、不弯曲,色泽苍绿匀润,遍身白毫,含而不露,且主脉部分呈暗红色(俗称“红丝线”),入杯冲泡后,芽叶缓慢舒展,并竖立成朵,宛如兰花,汤色嫩绿鲜亮,香气鲜灵高爽,持久兰花香,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持久,连续冲泡三、四次,兰香犹存,滋味不减。太平猴魁茶无论在外形和内质上都别具特色,特别是在色泽度和单芽重上,更与其它各种名优绿茶有显著不同,特征十分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太平猴魁有一套传统的精湛的手工采制技艺。

手工技艺一――鲜叶采摘


鲜叶采摘太平猴魁茶采摘之考究,原料标准之严格,措施之过硬,在我国名茶中亦属魁首,超出任何名茶。

4月中旬左右,当茶园中有10%的芽叶达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开园采摘。立夏前结束,历时二十多天。

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采用提手采。

每天的采摘时间是上午六时至十时,即清晨朦雾中上山采茶,雾退即收工。

采茶要做到“四拣”,即拣高山不拣低山,拣阴山不拣阳山,拣生长旺盛的柿大茶茶棵,不拣其它品种的茶树,拣挺直茁壮的嫩梢,不拣弱梢病枝。

鲜叶管理:采下的鲜叶必须装在洁净、透气的竹篮中,不可闷压。及时摊放于竹制可透风漏水的大篾盘中。

手工技艺二――拣尖


拣尖

拣尖就是拣剔出能制太平猴魁的标准芽叶,它是决定成茶规格的重要一环。

具体做法是:将采回后的鲜叶倒在拣板上,按一芽二叶的标准一朵一朵进行挑选,做到“八不要”,即对夹叶不要,过大、过小不要,瘦弱的不要,叶片全开 的不要,生长不健全的不要,色淡、紫色的不要,节间过长不要,有病虫危害的不要。将符合要求的第二叶以下叶片连梗折去,末端留一粒米长的柄,保留的一芽二叶的二叶尖同芽尖基本相平,长度5―7厘米左右,芽叶枝枝齐整,老嫩一致,一斤高档干茶约1800个芽头左右。不符合标准的芽叶和拣剔出的叶片,另制魁片。天气气温高,空气干燥,晴天采下的鲜叶在拣尖前和拣尖时上面要盖上湿布,防止叶内水分蒸发过多,保持鲜叶鲜活。雨天采的鲜叶,要摊放勤翻去水,将表面的水分晾干,否则干茶色泽发暗,品质下降。

手工技艺三――摊放


摊放

对精心挑剔出的猴魁原料要进行摊放。

摊放的目的,其一是蒸发部分水分,降低茶叶细胞的张力,使叶茎由脆变软;其二是由于水分的散失而引起芽叶中的内含物质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为形成太平猴魁色香味的独特品质,奠定物质变化的基础。

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鲜叶摊放在竹匾、晒垫上。摊放时间4―6小时。

鲜叶摊放程度以叶质由硬边软,开始失去光泽,青气减少,清香初显为宜。

手工技艺四――杀青


杀青

猴魁杀青的目的有五个方面:①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氧化,防止红梗红叶;②使鲜叶失水,叶质柔软,便于做形;③加速鲜叶中某些化学成分水解和热裂解,为猴魁香味奠定基础。④促使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去掉青草气,使沸点高芳香物质显露,增加茶叶的香气。⑤理顺茶条,便于做形。

太平猴魁的杀青一定要采用锅式杀青。

杀青锅为平口深锅,事先将锅磨光洗净,使锅内光滑发亮。为确保火温稳定,应以木炭为燃料,锅温120℃左右,即手离锅底16厘米(约5寸)时,感觉烫手,下叶后有“噼、啪、噼、啪”的响声。每锅投叶量2两左右,先低低翻炒,每分钟约30次,叶温烫手冒热气时,翻炒高度增加,以散发热湿气,但手在锅里扬的高度不出锅面。翻炒动作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茶叶不能在锅内打滚,要同一方向边炒边抖边理条,使叶片不散不翘,历时约3―4分钟。炒至锅内听不到响声,叶质柔软,梗折不断,青气消失,茶香透露,叶色暗绿,叶面略有白泡而不粘手为杀青适度。

炒几锅后,要清除锅上的茶汁,保持锅内洁净光滑。

杀青叶起锅后,迅速薄摊于篾盘中,上下轻轻抖散,快速散发热气,舒展茶叶,然后上烘烘焙。

手工技艺五――整形


整形

将杀青叶一枝枝理平理直在筛网上,茶叶不相互折叠、不弯曲、不粘靠,上下筛网夹好后,用木滚轻轻滚压,以叶片平服挺直即可。过度重压,压破嫩茎和芽叶,会造成茶叶汁水流失,影响猴魁茶的品质。做形要轻。

只要杀青杀的透、杀的匀,烘干时烘火工足,不拼命重压茶叶杆子,它也不会变红。

手工技艺六――头烘


头烘

猴魁烘干分头烘、二烘、三烘三道工序。

头烘俗称“子烘”。传统工艺方法全部在烘笼上进行,

炭火要烧透,防止出现烟味。

每锅配篾制烘笼四只,用炭火烘焙。第一只烘笼温度100℃左右,余下三只烘笼温度依次降低,分别为90℃、80℃、70℃。杀青叶先投入第一烘笼,投叶时将竹盘里的杀青叶一次掀到烘顶上,而后用双手在烘笼边缘拍打几下,使茶叶平伏于烘顶上,烘2-3分钟,叠翻倒入第二烘笼烘焙,并用双手在茶叶上捺压一遍使茶平直,同样经2-3分钟,再叠翻入第三烘笼,再轻捺一遍,以进一步整形,叠翻入第四烘笼时,因叶片已有脆意,不需再捺,第四烘笼烘出的叶子一般在六成赶左右,即可下烘。

头烘后,摊凉40-60分钟,使茶叶冷却回软,再上二烘。

手工技艺七――二烘


二烘

俗称“拖老烘”,温度80℃左右。每笼烘叶要相当于头烘烘叶量的4-5倍,但可见烘项,约250-400 克,每隔5分钟左右叠翻烘一次,烘时用棉制干净毛巾轻捺固定茶叶形状,经过5-6次叠翻烘,时间约20-30分钟,于九成干(含水率约10%),嫩茎一折就断时下烘。

二烘后将茶叶放在篾盘里摊晾5―6小时,使水分慢慢地重新分布均匀后,再进行三烘。

手工技艺八――三烘


三烘

三烘俗称“打足火”,是最后一次烘干处理。烘笼温度为80-90℃左右,较头烘低、二烘高。每笼烘叶量为750-1000g,每隔4-5分钟叠翻一次,切忌捺压,历时20分钟左右,至茶叶足干、手捻茶叶成粉末时即可起烘。

手工技艺八――装桶

每桶装20kg,铁桶内衬垫“箬叶”以提高茶叶香气。装桶时下用棉垫上用半圆形木板逐层捺实,直至装满,茶桶装满后,桶盖两层“箬叶”,放一张标签,加盖、密封。

太平猴魁采制技艺濒危状况

随着太平猴魁茶美誉度和市场需求的提高,一些假冒、仿制现象有所抬头,目前太平猴魁茶采制技艺濒危状况及面临的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鲜叶采摘技艺执行不严。不能完全达到拣高山、拣阴山、拣柿大茶、拣壮枝等“四拣”原则,一些低山茶阳山茶等不符合要求的芽叶被采摘充当太平猴魁茶的生产原料。

2、拣尖技艺把关不一致。太平猴魁茶两叶抱一芽的拣尖标准有些农户不能严格做到,一些个头比较小的一芽三、四叶也被选出用来制作猴魁。

3、传统的杀青技艺被擅改。杀青是太平猴魁茶的关键工序,操作技艺的高低直接影响太平猴魁茶的色泽、香气和滋味。近年来一些地方茶农为图省事、易做形,将传统的锅式杀青擅改成“拉拉机”(理条机)杀青,严重改变了太平猴魁茶的品质,降低了名茶质量。长此以往传统的手工杀青技艺掌握和使用的人会越来越少,乃至失传。

4、太平猴魁茶压榨式整形现象严重。目前太平猴魁产区广泛采用的铁制或木制压榨式整形机整形茶叶,这种强压茶条的方式不可取,应立即改正。太平猴魁茶做形要轻,不能用力滚压,以免造成茶汁流失,只要杀青杀透,毛火火工足,不挤压也不会红梗。传统的做形按压较轻,因为做形轻可减少叶组织破裂,茶汁留于叶表少,有利于干茶色泽绿润,泡饮时会减缓水溶物溶出的速度,茶汤上口就不会浓烈。做形轻可以改善猴魁干茶的色泽和口感。

太平猴魁产地 太平猴魁茶 太平猴魁茶-品质特征,太平猴魁茶-产地

5、抽屉式木烘箱有全面替代竹制烘笼之忧。烘干是太平猴魁成形、提香的重要工序。目前猴魁茶区普遍使用的木制抽屉式烘箱,整形效果虽较好,但有不少问题,湿气排放困难,茶叶处于闷蒸状态,叶绿素易遭破坏,香气难以显露,滋味欠鲜爽,更谈不上有“猴韵”,极大地影响了太平猴魁茶的品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太平猴魁茶传统的手工采制技艺濒危状况十分严重,技术问题极其突出,保护太平猴魁传统手工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必要,刻不容缓。

太平猴魁茶_太平猴魁茶 -获奖情况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奖章

1912年经太平茶商刘敬之(1880-1965年)推荐,并收购2公斤陈列于南京南洋劝业会场和农商部,获得优奖。

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举办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中国送展的名茶太平猴魁几经评审,终以其卓越的内质征服评委,冠盖群芳,脱盈而出,荣膺金质奖章荣获一等奖章和证书。

1916年在江苏省南京茶叶陈列比赛上又获金牌和优奖。从此太平猴魁茶便逐渐蜚声海内外。

1955年太平猴魁茶被中国茶叶公司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1982年6月在长沙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评为全国名茶。

1983年被外贸部评为优质产品荣誉证书。

1986年5月在福州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评为全国名茶。

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名特优新产品评选被评为金奖。

1990年9月在河南信阳市全国名茶评选全上评为全国名茶。

1990年12月,太平猴魁茶评为安徽省优质食品。

1997年11月获安徽省政府授予的首批名牌农产品称号。

2002年5月荣获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并以500克7万元价格拍卖成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30103/60894.html

更多阅读

北宋铜钱 北宋铜钱价格表

宋元通宝宋代的第一种铸钱,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始铸,非年号钱,形制仿唐开元通宝,有铜、铁两种,背有星、月纹等多种版别。铁母太平通宝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铸,为宋代第一种年号钱,有铜、铁两种,仅见小平钱。淳化元宝宋太宗淳

安徽特产大全 安徽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特产大全:安徽是亚热带气候,淡水湖众多,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主要土特产品有:羽毛扇、巢湖银鱼、大闸蟹、虎皮金桔蛋、竹黄雕刻、泾县的宣纸、宣笔,歙县的徽墨、歙砚,芜湖铁画、凤阳画、界首陶瓷、符离集烧鸡、淮北口子酒、毫州古井贡酒、砀

湖湘名茶知多少君山银针非等闲 名茶君山银针产于

湖南位于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对岸。此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是华夏著名茶叶产地之一。湖南茶中极品非君山银针莫属,此外还有桂东玲珑茶、湘波绿、韶山韶峰、安华松针、长沙高桥银峰、桃江雪峰毛尖

安徽茶 安徽太平猴魁茶价格

安徽茶文/苏北我原来在县里。这个县虽辖于安徽,却四面被江苏环抱,离扬州市不过咫尺之遥。因此,我小时候也只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和“自古扬州出美女”、“烟花三月下扬州”。后来到省里工作,有机会跑遍了全省的许多地方,渐渐地对

四川边茶 四川边茶-产地,四川边茶-南路边茶制茶工艺

四川边茶生产历史悠久,宋代以来历朝官府推行“茶马法”,明代(公元1371--1541年)就在四川雅安、天全等地设立管理茶马交换的“茶马司”。清朝乾隆时代,规定雅安、天全、荣经等地所产的边茶专销康藏,称“南路边茶”;而灌县、祟庆、大邑等地

声明:《太平猴魁产地 太平猴魁茶 太平猴魁茶-品质特征,太平猴魁茶-产地》为网友哀大莫过于心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