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屯镇位于辽宁省新民市东北部,北与法库接壤,东与彰武毗邻,是新民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距新民市25公里、沈阳市60公里,公主屯镇辖24个行政村,76个自然屯,124个居民组,10984户,39997口人,劳动力12147个,是新民市北部最大的重镇。公主屯镇自然资源丰富,总面积195平方公里,为辽河冲积平原,境内有辽河、秀水河、养息牧河、老窑河四条河流,有140232亩平坦肥沃的土地,2万亩生态和经济林,5000亩可供养殖的水面,20000亩宜林荒地。
公主屯_公主屯镇 -历史文化
公主屯镇历史悠久,镇内的辽滨塔和公主屯后山遣址是沈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后的辽滨塔重现了千年英姿;古文物和迷人的地宫,吸引了无数游人,辽滨塔村历史上是辽明辽滨县所在地,辽滨古城隐约可见,水岸码头在目犹存,据说是唐朝薛礼征东的渡口,被沈阳市列为旅游开发景点。
公主屯_公主屯镇 -交通运输
公主屯镇交通便捷,沈环、沈于两条公路交叉通过,与沈阳、北京、哈尔滨连接成网,是黑龙江、吉林两省入关的最近通道。公主屯距沈阳桃仙机场70公里,与大连港相距360公里,与锦州港相距190公里,与营口港相距260公里,位于大城市群环抱之中。镇内通讯发达,信息灵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可直拨国内外。
公主屯_公主屯镇 -气候资源
公主屯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26,北纬41026,海拔高度62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半年长于夏半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7.60C,极端最高温度达35.50C,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1.50C,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公主屯镇成为农业的重镇,在八十年代中期粮食总产超亿斤,是沈阳市产粮第一大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初具规模,是新民市粮食、蔬果、菜籽、生猪、牛羊、蛋禽六大生产基地。
公主屯_公主屯镇 -经济发展
公主屯镇工业步入集约化、特色化之路。公主屯镇共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20户,拥有固定资产1800万元。公主屯镇工业已初具雏形。沈阳腾龙木业有限公司是公主屯镇招商引资新办的工业企业,主要产品有:各种规格的建筑模板,质量高,价格廉,远销全国各地;沈阳市新飞金属制品厂是私营企业,主要产品有:多功能播种机、综合脱粒机,深受广大农民赞誉,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建筑模板和播种机市场前景看好,开发潜力较大。
建筑业、第三产业向规模化、多元化挺进。全镇已有近一万余人,从传统的产业中转移出来,从事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全镇拥有建筑工程队4个,员工1000人,具有承建中层建筑的实力。镇内建有农贸、轻工两个厅,与沈阳五爱市场、海城、西柳、沈阳鞋城、家具城紧密联系。每逢集日,万人云集,交易十分活跃。
公主屯_公主屯镇 -特色产业
蛋鸡产业公主屯镇是远近闻名的蛋鸡生产之乡,被沈阳市政府评为“重点养殖强乡镇”。蛋鸡饲养量已达到268万只,蛋鸡养殖户达到1.6万户。为扩大蛋鸡生产规模,这个镇以工业化的思维和理念谋划新农村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蛋鸡产业的转型升级。镇里成立了蛋鸡饲养协会,发展会员202人,投资500万元,建起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鲜蛋批发市场,吸引了深圳、福建等15家个体批发商前来落户,每年可销往深圳、福建、香港等地5万吨鲜蛋,成交额超亿元。同时,依托市场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孵化厂、蛋托厂、纸箱厂、饲料厂等十余个配套项目,解决当地劳动力1000多人。公主屯镇的重点项目新星纸箱厂已投入生产。这个企业投资500万元,每天生产蛋箱一万套,为养鸡户解决了包装的难题,成为全镇发展一乡一业,拉长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快农村产业化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公主屯镇结合本地实际,发展经济作物树莓,为了调动农民种植树莓的积极性,镇政府不仅组织村干部和种植户到外地参观取经,还骋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们讲课传授种植技术。与此同时,镇、村干部加强服务,为农民统一购买树苗,并与沈阳新大地公司签定回收合同,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公主镇已经在李家窝堡等村开发树莓1500亩。
公主屯_公主屯镇 -所辖村屯
公主屯镇泡子沿村是一个只有196户,760口人的小村,全村耕地面积3342亩。自八十年代末,村两委班子就非常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带领村民发展养鸡业。几十年来,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做大做强了蛋鸡饲养业,成为本村的龙头产业。现在全村蛋鸡饲养量达到20万只,远销广州、深圳、香港,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一、起步阶段,摸索市场抓调整
改革开放初期,全村的经济状况还在低水平徘徊,绝大多数农民,面朝黄地背朝天,土里刨食儿,靠天吃饭。到了八十年代末,村党支部集思广益,鼓励村民发展养鸡业,告之村民,不要盯着传统产业一条道跑到黑。在党支部的鼓励下,有3户人家各自散养了300多只蛋鸡,当时他们即没有修鸡舍,也不会搞防疫,在不懂饲养技术的条件下,全凭运气撞。然而三年以后,3户人家成了令人羡慕的“万元户”。在当时,能够成为万元户是绝无仅有的,他们的成功,为全村发展养鸡业带了好头。为全村改变产业结构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二、发展阶段,形成主业促调整
九十年代初,泡子沿村,按照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精神,加快了改革步伐,村党支部审时度势,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村民扩大养鸡业规模。他们首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联亲、联众,总结经验,传授养鸡技术,使一部分村民发展起来养鸡业。到1993年,全村大小养鸡户已经发展到8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0%,年饲养量达到10只,成了全镇有名的养鸡专业村。泡子沿村党支部一班人,没有就此满足,他们自压担子,继续带领村民扩大养鸡业规模,形成了产、销、防于一体的链条产业。于此同时他们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村党支部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思想,组织有代表性的养鸡大户和党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经验,提高养殖技术,为养鸡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技术保证。同时组织有丰富经验饲养户,为群众献身说法,传授经验。使先富起来的养殖户,带动大多数人发展养殖业,进而走向共同富裕。泡子沿村党支部本着全面发展经济的主导思想。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和正确引路,终于创出了养鸡业这条好路子,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发展的步伐大起来了。
公主屯镇三、腾飞阶段,做强龙头产业大发展
泡子沿村党支部清醒认识到,必须造大船,扩大养鸡业规模,形成品牌,占领市场,才能做大做强龙头产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近一期村党支部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积极引导农民,只有掌握养殖技术,发展绿色农业,才能占领市场,进入流通,使产品畅销。他们以科技为依托,把发展过腹农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扩大养鸡业规模,实现产业调整第二次飞跃。泡子沿村几十年来发展养鸡业,早以摆脱农业低效徘徊的局面,形成产业链条。2002年全村养鸡户达到16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2%,比1993年提高40个百分点,年存栏20万只;有4户成为贩卖鸡蛋的经济人,年收入1万元;有2个收购蛋点,年收入3万元,为村里解决了部分富余劳动力;有20辆三轮车搞运输,年收入1万多元;有3户专门剪鸡嘴,给鸡断啄。每只鸡3分钱,一年下来纯利润1万多元;有7户贩运饲料,年收入3万元,为村里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现在泡子沿村的鸡蛋已经远销到广州、深圳、香港。大量的鸡粪还田,使包米亩产1000斤。通过产业调整,他们做到了过腹转化,加工增值,增加了农民收入。使从前的鸡把式,变成了龙头产业。2002年末,全村社会总产值达到了千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按电话130部,家家吃上了自来水,从前的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