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保护历史沿革 巴哈马 巴哈马-历史沿革,巴哈马-地理环境

巴哈马,正式名称巴哈马国(英文: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是一个位于大西洋西岸的联邦制岛国。 巴哈马地处美国佛罗里达州以东,古巴和加勒比海以北,巴哈马包含700座岛屿和珊瑚礁。佛罗里达州东南海岸对面,古巴北侧。群岛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长1220公里,宽96公里,由700多个岛屿及2000多个珊瑚礁组成,总面积为13878平方公里,其中20余个岛屿有人居住。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3.5°C。 公元300到400年,巴哈马就有印第安人文明存在。1492年之后,巴哈马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哈马的旅游业才开始发展,促进当地永久性的繁荣。1964年巴哈马群岛获得内部自治权。1973年成为独立的巴哈马国。 2013年12月19日中国与巴哈马在巴哈马首都拿骚签订全面互免签证协定。

巴哈马_巴哈马 -历史沿革


巴哈马

地理环境因素在巴哈马历史上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492年,当克利斯多弗・哥伦布来到巴哈马东部的圣萨尔瓦多岛,第一次登上这块新大陆。当他站在岛上,环顾岛屿四周,看到浅浅的海水拍打着海岸,于是说了一句“巴扎马”(意为浅水或海)。巴哈马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所以巴哈马群岛又被称作是“浅海里的岛屿”。

自从在距离巴哈马不远处的佛罗里达定居下来之后,人们就经常乘船度过海峡,而巴哈马群岛也由此吸引了众多探险家,移民,侵略者和商人纷至沓来。正是这些人创造了巴哈马灿烂的

历史,也为巴哈马今天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公元300到400年,巴哈马群岛上生活着一支非阿拉瓦印第安人,也许是从古巴移居过去的。卢卡伊印第安人随后来到了这里。这两个部族都没有留下成文的历史,但他们留下了一些绘画、陶器工具和骨头,使我们能够窥见一斑他们的日常生活。当哥伦布到达时,岛上大约有40,000名卢卡伊人,他们被欧洲殖民者沦为奴隶,不久就全部灭亡了。

1648年,一群与当局持不同政见的英国清教徒(即 “伊鲁瑟拉冒险家”)为寻求宗教信仰自由而来到这里。冒险家们给这座岛屿起了一个名字,岛屿却没有给他们回馈多少东西。殖民者食物匮乏,缺少稳定的供给,而且内讧不断,最终发生了分裂。他们的社区一部分在伊鲁瑟拉的总督港,一部分在传教士山洞。为了寻求和平,伊鲁瑟拉的领袖威廉・赛勒斯船长航行到美洲殖民地。他成功地从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取得了补给,然后回到冲突不断的伊鲁瑟拉岛。


巴哈马

从十七世纪末到18世纪初是海盗和私掠船的黄金时期。人们大都听说过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和黑胡子的故事,他们曾隔三差五地以巴哈马群岛为基地。巴哈马的岛屿是海盗和私掠船的理想场所。数不清的岛屿和小岛,密布着沙洲和海峡,地形十分复杂,为那些劫掠船提供了极好的藏身之所。而且,由于巴哈马群岛靠近繁忙的货运通道,这就海盗们偷窃商船提供了大量可乘之机。

从1861年到1865年,经济繁荣与萧条交替循环的巴哈马群岛从美国内战中大获其利。英国的纺织工业对美国南部的棉花十分依赖,所以站在南部邦联一边。然而,英国的船只无法到达美国南部海港,因为美国北方政府实行了海岸封锁政策。不过,灵活狡猾的快艇可以突破封锁,满载棉花从查尔斯顿航行560英里到达拿骚。在这里,他们与英国的船只碰面,用棉花交换英国船上的货物。快艇随后突破封锁返回查尔斯顿,在那里高价出售他们的货物。美国内战结束后,巴哈马群岛的繁荣也就完结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19年。当时,美国通过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禁止人们饮酒,于是这些岛屿又开始了走私活动。苏格兰威士忌是从英国出口到巴哈马群岛的一项重要产品,殖民地政府因此扩建了拿骚的乔治太子港,为贩运酒类的大量船只提供泊位。然而好景不长,美国于1934年废除了禁酒令,给巴哈马带来巨额收入的行当也就陷入萧条。随着禁令的解除,以及几年之后原本繁荣的海绵捕捞行业的崩溃,巴哈马群岛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巴哈马_巴哈马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哈马地图

巴哈马是一个拉丁美洲的岛国

,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海岸对面,海地、古巴北侧。巴哈马群岛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长1220公里,宽96公里。陆地面积13878平方公里,由700多个岛屿(其中30个岛有人居住)及2480多个珊瑚礁、浅滩组成。

巴哈马主要岛屿有大巴哈马岛、安德罗斯岛、伊柳塞拉岛和新普罗维登斯岛。

地形地貌

巴哈马大部分岛屿地势低平,最高海拔也只有63米,无河流。

气候

巴哈马群岛大部分属温和的亚热带气候,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气候,8月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 24~32℃;1、2月为最冷月份,平均气温17~25℃。年平均气温23.5℃。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

巴哈马_巴哈马 -自然资源

巴哈马海产资源丰富,巴哈马海域为世界主要渔场之一。盛产石油、天然气、盐等。可耕地少,淡水不足,农业资源有限。

巴哈马_巴哈马 -国家象征

国名

巴哈马国(英语:The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西班牙语:Bajamar )。国家代码为BHS;国际域名缩写为BS。国名“Bajamar”一词在西班牙文中为“浅滩”,因为1513年7月西班牙殖民探险家莱昂León发现此地时,这一地区布满沙洲和浅滩。

国旗

巴哈马国旗启用于1973年7月10日,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面由黑、蓝、黄三色构成。靠旗杆一侧为黑色等腰三角形;右侧为三个平行宽条,上下为蓝色,中间为黄色。黑色三角形象征巴哈马人民团结一致,开发利用岛国的海陆资源;蓝色象征海洋环绕该岛国;黄色象征该岛国美丽的沙滩。

国徽


巴哈马国徽

巴哈马国徽启用于1971年12月7日,国徽上一艘正在海洋上乘风

破浪的黄帆船,是为纪念1492年l0月哥伦布首航美洲发现该岛的史实。蔚蓝的天空中,一轮金黄色朝阳,象征这个新生的国家如旭日初升。国徽上方饰有蓝、白两色花环的头盔,一只背衬绿色铁树的海螺,渲染了巴哈马的海岛风情。国徽左侧在万顷波涛之中有一条腾空而起的蓝色旗鱼,显示了巴哈马发达的捕鱼业;右侧的绿色大地上有一只粉红色的风度高雅的红鹳,这是巴哈马的国鸟。国徽基部垂悬着一条写有格言“迈步向前,共同进步”的黄、蓝色饰带。

国歌


巴哈马

《巴哈马,向前进!》(歌词大意:抬起头来迎着朝阳,巴哈

马联邦;光辉的旗帜迎风高高飘扬。看全世界正在注视你的行动,誓必和睦团结,攀登高峰。加紧步伐,共同前进,向着崇高的目标;坚定不移向着太阳,度过浅滩暗礁。抬起头来,迎着朝阳,巴哈马联邦;走上通向上帝的路程,巴哈马,向前进!)

国鸟

红鹳,又称火鹳(火烈鸟)。

巴哈马有拉丁美洲“鸟类王国”之称,这个国家的面积只有一万三千九百多平方公里,却有鸟类二百多种,其中红鹳就有五万多只,是世界上红鹳最多的国家,有“红鹳之乡”的赞誉。

国家格言

迈步向前,共同进步(英语:Forward,Upward,Onward Together)

巴哈马_巴哈马 -人口种族

截至2013年,巴哈马总人口为34.8万,黑人占85%,其余为白人和少量亚洲人后裔。

巴哈马_巴哈马 -政治


巴哈马

独立之后,以平德林为首的进步自由党连续执政至1992年。1992年自由民族运动上台执政,1997年蝉联。2002年5月2日,进步自由党以绝对多数赢得大选重新执政,该党领袖佩里・格拉德斯通・克里斯蒂(PerryGladstoneChristie)出任总理。长期以来,巴政局稳定,民主体制日臻成熟。本届政府注重推行宪法改革,努力增加就业机会。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73年7月10日生效。宪法规定:巴哈马为主权民主国家,必须保证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任期五年。总督任命总理及反对党领袖,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内阁部长。除总理外,内阁至少应有其他八位部长,总检察长为其中之一。

议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任期均五年。参议院由总督任命的16名议员组成,其中9名由总理提名,4名由反对党领袖提名,另3名由总理和反对党领袖协商提出。参议院议长沙伦・威尔逊(SharonWilson)。众议院由普选产生的40名议员组成。本届议会于2002年5月2日大选后产生,进步自由党占29席,自由民族运动占7席,独立人士占4席。众议院议长奥斯瓦尔德・英格拉哈姆(OswaldIngraham),2002年5月22日当选。

政府

2002年5月2日大选后组成,成员包括:总理兼财政部长佩里・克里斯蒂(PerryChristie),副总理兼国家安全部长辛西娅・普拉特(CynthiaPratt,女),公共工程部长布拉德利・罗伯茨(BradleyRoberts),财政部国务部长詹姆斯・史密斯(JamesSmith),总检察长兼教育部长艾尔弗雷德・西尔斯(AlfredSears),住房和国家保险部长沙恩・吉普森(ShaneGibson),卫生和环境服务部长马库斯・贝瑟尔(MarcusBethel),社会服务和社区发展部长梅拉尼・格里芬(MelanieGriffin,女),旅游部长奥比・威奇康贝(ObieWilchcombe),金融服务和投资部长阿利森・梅纳德・吉普森(AllysonMaynardGibson,女),劳工和移民部长文森特・皮特(VincentPeet),贸易和工业部长莱斯利・米勒(LeslieMiller),青年、体育和文化部长内维尔・威兹德姆(NevilleWisdom),交通和航空部长格莱尼斯・汉纳・马丁(GlennysHannaMartin,女),农业、渔业和地方政府部长艾尔弗雷德・格雷(AlfredGray),外交和公共服务部长弗雷德・米切尔(FredMitchell)。

司法机构

设有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地方法院。均受理刑事和民事案件。英国枢密院为终审裁决机关。最高法院院长伯顿・霍尔(BurtonHall),上诉法院院长琼・索耶(JoanSawyer)。

政党

(ProgressiveLiberalParty):执政党。成立于1953年10月。1973年7月领导巴哈马独立。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党员多为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该党在1967年首次大选中获胜,连续执政至1992年。2002年5月22日大选获胜,再次执政。现领导人佩里・格拉德斯通・克里斯蒂。

(FreeNationalMovement):反对党。1972年成立。1992年首次执政,1997年3月大选获胜蝉联执政。由从进步自由党分裂出来的议员和巴哈马联合党组成。领导层多为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领导人汤米・腾奎斯特(TommyTurnquest)。另有小党民主改革联盟(CoalitionforDemocraticReform)和巴哈马民主运动(BahamasDemocraticMovement)。

重要人物

艾维・杜蒙总督。1930年10月2日出生于巴哈马长岛。曾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就读并获公共管理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担任过巴教师工会领导职务。曾任自由民族运动党秘书长。1992年起任参议员。1992-1994年任巴卫生和环境部长,1994-2001年任教育、青年和体育部长。2001年初任副总督,同年11月任代总督,2002年1月1日正式任巴独立后第6任总督,系巴历史上首任女总督。已婚,有两个子女。信奉新教兄弟会。

佩里・格拉德斯通・克里斯蒂总理。1943年8月21日生于拿骚。早年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后成为职业律师。1974年至77年任参议员。1977至82年任卫生和国民保险部长,1982至84年任旅游部长,1990至92年任农业、贸易和工业部长。1992至97年4月任进步自由党副领袖。1997年4月平德林辞职后,当选为该党领袖。2002年5月2日克领导进步自由党赢得大选,成为巴独立后第三位总理。圣公教教徒。已婚,有3个子女。

对外关系


巴哈马

奉行和平合作、尊重各国主权的外交政策。在同英、美保持传统的密切关系的同时,发展同其他英联邦国家和加勒比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倡导民族自决、独立自主、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原则,主张国际合作及和平解决争端。谴责类似“9.11”事件的恐怖主义行径,支持国际反恐斗争。对外关系中侧重经济因素。巴为联合国、加勒比共同体、加勒比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英联邦以及不结盟运动等成员国。截至2004年与58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

:1997年5月23日,中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稳步发展。2004年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副主任王宏强相继访巴。巴公共工程部长罗伯茨、总理克里斯蒂、旅游部长威奇康贝等访华。此外,中国扬州木偶团访巴演出并参加巴庆祝黑奴解放170周年活动,巴舞蹈团访华参加“相约北京-2004”大型联欢活动,巴国家青年合唱团来华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4年中巴贸易总额为9938万美元,其中我方出口9869万美元,进口70万美元。

中国环境保护历史沿革 巴哈马 巴哈马-历史沿革,巴哈马-地理环境

:同美国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关系。美在巴设有大西洋海底试验和观测中心。美为巴游客及消费品的主要来源地,巴为进入美的毒品及非法移民的重要中转地之一。巴与美在金融、反毒、反恐等方面合作密切。1987年双方签订了司法互助条约;2002年签订税收情报交换协议;2002年3月14日,美国政府向巴赠送第二艘用于打击毒品走私的海上拦截船,该船价值407005美元。2004年签订全面海事协定。但近年来,巴对美离心倾向有所发展。

:与英国及英联邦国家保持密切的传统关系,英每年给巴一定的经济援助。2002年11月7日,英国政府向巴卫生部及环境科学技术委员会提供4.5万美元资助,用于对稀有动植物等的生态资源保护。

:与加勒比邻国关系密切。由于巴经济较该地区其他国家发达,巴对地区经济一体化持观望态度,担心拟议中的地区人员与资本的自由流动会导致邻国人员的涌入,冲击巴经济。巴于1983年7月加入了加勒比共同体,但至今未加入共同市场。在1997年举行的加共体首脑会议上,巴未在允许资本和人员在本地区自由流动的《第二议定书》上签字。但在地区对外磋商中,能与该地区保持一致立场。


巴哈马

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1997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巴哈马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年7月19日,中国在巴设使馆。2006年1月20日,巴在华设使馆。

建交以来,中巴关系发展顺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

1997年9月25~31日,巴哈马总理休伯特・英格拉哈姆正式访华,这是两国建交后巴总理首次访华。访华期间,李鹏总理同英格拉哈姆进行了会谈,江泽民主席和乔石委员长分别予以会见。

1998年6月3~8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李海峰率团访问巴哈马。巴总督、代外长等予以会见。

1999年4月5~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建徽率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巴哈马。访巴期间,曾与巴参议院议长博斯特威克、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女士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并拜会了巴总督腾奎斯特、代总理沃森、外长博斯特威克女士及反对党领袖克里斯蒂。

2000年12月19~21日,应巴哈马外交部的邀请,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访巴。巴总督腾奎斯特、总理英格拉哈姆、副总理沃森、外交部常秘彼得分别会见,巴总检察长兼外长博斯特威克与杨副外长进行了会谈。

2002年6月20~22日,中国政府特使、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访问巴哈马。巴外长米切尔、金融服务和投资部长吉普森、外交部常秘彼得以及旅游部常秘罗杰斯分别会见。

2002年10月27~29日,中联部副部长蔡武访问巴哈马。巴总理克里斯蒂、副总理普拉特、外长米切尔分别会见。

2003年1月17~20日,国务委员吴仪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巴哈马。期间,吴仪国务委员会见了巴总督杜蒙、总理克里斯蒂,与副总理普拉特举行了会谈。

2003年8月27~30日,巴哈马外交和公共服务部长弗雷德里克・米切尔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国务委员唐家璇、外交部长李肇星分别会见或会谈。米一行还赴天津新港参加巴购中国轮船下水仪式。

2004年8月15~21日,应温家宝总理邀请,巴总理兼财政部长佩里・克里斯蒂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分别会见,温家宝总理与克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帮助巴哈马国政府建设巴哈马体育场项目的换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哈马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哈马国政府文化协定》。克一行还访问了福州和上海。

2005年7月28~30日,中联部副部长马文普访问巴哈马。访巴期间,巴代总理、执政党进步自由党副领袖普拉特会见。

2005年8月22~29日,应全国人大外委会邀请,巴哈马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肯雅塔・吉普森率巴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代表团访华。这是巴议会代表团首次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会见,全国人大外委会副主任吕聪敏主持会谈。

2005年8月29日至9月1日,巴社会服务和社区发展部长格里芬夫人来华参加“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会议”。

2005年9月4~10日,应最高人民法院邀请,巴哈马上诉法院院长琼・索耶来华参加由中国与世界法学家协会在北京、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

2005年10月11~13日,应巴中友协邀请,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汤炳权率团访巴。

2005年12月3~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访巴。巴代总督阿德利会见。

2006年1月19~22日,巴哈马外交和公共服务部长弗雷德里克・米切尔正式访华。曾庆红副主席会见,李肇星外长与米举行会谈。20日,米主持巴哈马驻华使馆开馆仪式,李金章副外长出席。

2006年2月19~21日,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率领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问巴哈马,分别拜会了巴总理克里斯蒂、贸工部长米勒及青年、体育和文化部长威兹德姆。

2006年5月19~20日,外交部长李肇星率团访问巴哈马,这是两国建交后中国外长首次访巴。李外长分别拜会了巴总督阿瑟、总理克里斯蒂,与外长米切尔进行了会谈。

为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两国政府经贸部门领导多次互访,中国外经贸部部长助理杨文生(1998年)、副部长刘山在(1999年)、马秀红(2002年)、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2003年)、黑龙江省副省长王振川(2000年)、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2004年)、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2006年)分别率团访问巴哈马。巴哈马贸工部长莱斯利・米勒于2003年10月率团访华。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政府向巴哈马政府提供无偿援助的换文、中巴海运协定等。

据统计,2005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1.5564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5545亿美元,进口18.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6.6%、57.5%、下降72.9%。2006年1至6月份中巴双边贸易额为5094万美元,其中中方出口5093万美元,进口1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6.3%、56.3%、90%。中国向巴出口的商品主要为船舶、服装、鞋帽、药品、成品油、玩具、轻工业品等;中国主要从巴进口贱金属及其制品、革等。

(一)文化领域

1998年6月,应文化部邀请,巴文化、青年、体育国务部长莱恩率巴政府文化代表团访华。

1998年7月,应巴哈马政府邀请,中国杂技团赴巴访问演出并出席巴25周年独立庆典。

2001年4月~5月,巴哈马国家青年合唱团来京参加“相约北京-2001”联欢活动。

2003年10月,中国河北省杂技团赴巴访问演出。11月,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访问巴哈马。

2004年4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访巴,这是中国友协首次访巴。5月,巴舞蹈团应邀访华参加“相约北京-2004”大型联欢活动。7月~8月,巴国家青年合唱团访华参加第7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中国扬州木偶团访巴演出并参加巴庆祝黑奴解放170周年庆祝活动。

2005年4月,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巴哈马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约瑟夫・卡里率代表团访华。7月,巴舞蹈团应邀访华参加北京青年节活动。11月,应中国全国青年联合会邀请,4位巴哈马青年代表来华参加“中拉青年节”活动。

(二)新闻领域

2001年4月,巴哈马新闻俱乐部主席贝瑟尔率新闻团访华。这是巴新闻界首次组团访华。

2002年11月,巴哈马广播公司总经理莱特伯恩和巴最大报纸《论坛报》执行编辑马奎斯率巴新闻代表团访华。

2003年9月,巴哈马日报社总裁温德尔・琼斯参加首届加勒比国家联合新闻团访华。

2005年9月,应中国外交部新闻司邀请,巴《拿骚卫报》高级记者明德尔・斯莫尔和岛屿广播电台新闻主管杰罗姆・索耶参加第二届加勒比国家联合新闻团访华。

(三)教育领域

1999年以来,中国教育部每年向巴哈马提供2个奖学金名额。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向巴哈马政府提供一批价值200万元人民币的教学设备和家具。2001年6月,中国政府向巴哈马政府提供第二批价值200万元人民币的教学物资。截至2005年底,中国政府共向巴提供了14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目前在华的巴留学生共7人。

2005年2月,中巴签署将巴列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的谅解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哈马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97年5月2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理代表王学贤大使与巴哈马常驻联合国代表特恩科斯特代表各自政府在纽约签署两国建交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哈马国政府关于巴哈马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留名誉领事馆的协定》:1997年6月2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和巴哈马常驻联合国代表穆尔代表各自政府在纽约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哈马国政府关于中国政府向巴哈马国政府提供无偿援助的协定》:1997年9月,外经贸部副部长石广生和巴外长博斯特威克代表各自政府在京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哈马国政府关于巴哈巴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总领事馆的换文》:1999年1月15日,中国驻巴哈马大使马书学和巴外长博斯特威克代表各自政府在拿骚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哈马国政府海运协定》:2003年4月10日,中国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与巴交通、航空部长格莱丝・汉纳―马丁夫人代表各自政府在拿骚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哈马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04年8月巴总理克里斯蒂访华期间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哈马国政府文化协定》:2004年8月巴总理克里斯蒂访华期间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哈马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2006年2月,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访巴期间签署。

巴哈马_巴哈马 -文化

新闻出版

主要报刊有:《论坛报》,发行量12000份;《拿骚卫报》,1844年创立,日报,发行量14100份;《弗里波特新闻报》,日报,发行量6000份。巴哈马广播公司:国营,1936年建立。巴哈马电视台:国营,1977年建立,属巴哈马广播公司所有。此外,还可接收美国电视节目和一些卫星节目。第二大城市自由港有一个有线电视网。

商务礼俗

巴哈马的商务礼俗,访问政府办公室宜穿西装。其他时候穿长裤、衬衫,打领带即可。拜会公私单位须先订约。销售姿态宜保守。避免早餐约对方开会。如果你对航海、驾船有一套、或熟悉有关常识,对你当大有裨益。你会发现当地的商人满口他的办公室很可能就设在首都拿骚的游艇俱乐部。

海关免税香烟200支,或雪茄烟500支,或烟草1磅,酒1瓶。无货币管制,入关须申报数额。

计程车小费10%、行李每件30.旅馆如已附加15~20%于帐单内,则另给侍应生10%.房间清洁工每天经50.

中国发往巴哈马空邮件由北京、上海、广州散寄英国转。水陆路邮件由北京散寄委内瑞拉转。电报由北京至伦敦电路转。电话由北京、上海至纽约电路转。

巴哈马人的姓名与欧美人相同,即名在前,姓在后。黑人在文化上已被白人同化,因此姓名也不例外。人们见面都行握手礼,称男士为先生,称女士为夫人、小姐。早在19世纪80年代,黑人已基本上是基督徒,人们严格遵守自己信仰的教规。

风土人情


巴哈马

巴哈马群岛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使巴哈马文化带上浓厚的印第安色彩。后来,在1647年,英国的清教徒开始在伊鲁瑟拉岛定居,使巴哈马文化发生了巨变。在接下来四个多世纪的演变过程中,百慕大的奴隶和自由黑人、美国独立战争之后逃离美国的保王派殖民者(带着他们的奴隶)、从贩奴船上解放了的非洲人、佛罗里达的黑种米诺尔人、其他加勒比岛屿的居民,以及中国人、叙利亚人和希腊移民相继来到这里,共同见证了巴哈马的历史。这些人在出身、传统和信仰方面迥然不同,时至今日,他们已经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凝聚了各族生活方式的、丰富多彩的巴哈马文化。

1973年7月10日,巴哈马群岛从英国取得独立地位,7月10日从此成为巴哈马的独立日。作为英联邦的成员国,巴哈马与英国保持着象征性的联系,它的总督由英国王室任命,代表着英国女王。若要观察一下英国对巴哈马政府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警卫的变化。他们经常举行庄重的仪式,皇家巴哈马警察乐队仍然进行表演。这种仪式每两周在拿骚的政府大厦(总督办公及居住的地方)举行一次。

许多巴哈马人在艺术方面颇有禀赋,这在他们丰富多彩的绘画、具有感染力的音乐或华丽的舞蹈中可见一斑。当你参观巴哈马时,一定要花些时间看一看当地的艺术作品。你会看到色调明快的艺术品,这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它们正是那些美丽的岛屿和人民的真实写照。巴哈马的传统音乐是贡贝,是非洲音乐传统和欧洲殖民地风俗相结合的产物。“贡贝”是班图语,是节奏、韵律的意思,也指那种用来演奏这种风格旋律的羊皮鼓。早在奴隶制时期,一些非常简约的乐队就已开始演奏贡贝音乐,因为那时黑人奴隶没有多少材料制作乐器。典型的简约乐队有一架鼓,其实就是一个箍上羊皮的猪肉桶;一把木匠用的锯,由一条金属薄片加工而成;几个沙球;几根鼓槌;还有一把自制的低音小提琴(一个洗衣盆,中间穿上一根三英尺长的木棍,系上一根弦)。传统的简约音乐用来给巴哈马四对方舞和踢踏式波尔卡舞蹈伴奏的,后者也是非洲与欧洲因素融合而成的又一案例。今天的简约乐队除了用锯条和贡贝鼓之外,还用萨克斯、电吉他或其他乐器来演奏。不过,他们仍然保留着最初的简约风格。如果你参加一场贾卡努狂欢节游行,就会听到一种更加响亮、激昂的贡贝音乐。你也会看到游行队伍的“冲锋”表演,这并不像是一种舞蹈,而更像是一种活泼的游行步伐,形式为每前进两步就后退一步。和冲锋步伐一样,跳跃式舞蹈也是源于西部非洲。这种舞蹈由一人领舞,其他人在其周围跳舞,领舞者就在中央单独表演。大家合着舞步拍手、唱歌,有时也击鼓奏乐。几分钟之后,中央的舞者将挑选另一名舞者(通常是异性)代替他或她在中央的位置。这样,大家就能保持高昂的兴致,舞蹈就这样继续下去。巴哈马的宗教音乐有着浓厚的殖民地背景,同时也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有些人认为它们是巴哈马文化最好的体现。宗教赞美诗与保王党时期传入巴哈马的美国黑人奴隶歌曲有些相象。在举行宗教礼拜的场所,可以常常听到当代美国黑人的福音音乐和欧洲的古典音乐和谐地融会在一起。除了那些最严格的教堂,公理会教堂的歌咏活动都伴有拍手、音乐欣赏和宗教舞蹈活动。

巴哈马岛上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同样也造就培育了巴哈马多姿多彩的节日。加入到当地人民的节日庆典活动当中来吧!看帆船比赛上选手竞相争拔头筹,品尝当地人捧出的佳肴美味;在大街上与衣着明艳的当地居民一起,和着鼓木贝(goombay;注:当地语言意指--节奏,这种由非洲奴隶所带来的音乐,其乐器是由各种废弃物所组成,包括金属,耙…等,它是现代打击乐灵感的来源。)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


巴哈马

与当地居民交流活动是将游客与当地居民一对一结成伙伴,这就为游客能更好的了解本地的历史,民间风尚和本地独特的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

这个经由巴哈马旅游局批准实施的项目活动于1975年在拿骚和新普罗维登司得以开展,在大巴哈马岛和海港岛分别开始于1976年和1988年,而阿巴克斯,伊克祖马斯,毕米尼和圣萨尔瓦多则实施于1992年。现在,在这八个岛屿上,大约有1200名巴哈马当地人自愿成为这个活动的志愿者。

职责是要通过这个项目使来巴哈马岛观光的游客都能拥有难忘而独特的经历。在游客和志愿者之间加强文化交流和经验交流,使每一位游客都达到满意。我们的期待我们希望这个项目不仅能够吸引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且能够吸引巴哈马当地的商业企业,各类组织及教堂加入其中。这样一来,游客和志愿者会成为一个由不同方面人员组成的旅游大使团体,将会促进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并增加巴哈马岛的“回头客”。

1、使游客对巴哈马人的盛情好客和巴哈马的文化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以加深对于巴哈马这个国家和文化的理解为目的,促进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客人的交流。

3、树立和发扬国际友谊,与各国人民建立友好关系。

贾卡努狂欢节是巴哈马节日庆典的精华之作,在每年的节礼日(12月26日)和元旦(1月1日)举行。这一狂欢游行的源头不怎么为人所知:许多人认为它从奴隶制时期发展而来;一些人认为它是由传说中西非酋长约翰?卡努设立的;还有其他一些人怀疑它源自法国一个不知名的部族,其名称意为“不为人所知”,或“戴面具的人”。贾卡努令人回忆起新奥尔良的马尔蒂?格拉斯和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但它却是巴哈马所独有的,在别处是找不见的。游行队伍分成多个组,每组成员1,000人,各组都有不同的主题。他们的服装、舞蹈和音乐都应反映该组的主题。在贾卡努狂欢节结束之后,裁判员将颁发现金奖项。三个主要的奖项是最佳音乐、最佳服装和最佳集体表演奖。游行服装是由五颜六色的绉纱纸和纸板制作的,十分美丽。游行队伍的各种乐器,包括羊皮鼓、铃铛、哨子和喇叭,发出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十分热闹。当队伍在上午早些时候(通常是从凌晨两点到上午十点)走上拿骚的街道开始游行时,活力四射的舞蹈和音乐表演激发起观众的热情,他们于是开始翩翩起舞,无论是在座位上,或站在原地,或是在树上,或在阳台上,还是在任何能观赏到这场激动人心的节日游行的地方。拿骚的贾卡努狂欢节最为壮观,不过,在大巴哈马岛、伊鲁特拉(海港)岛、比米尼岛和阿巴克斯,你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游行活动。狂欢也是在节礼日和元旦举行,从凌晨两点持续到上午八点。大巴哈马岛城区的贾卡努狂欢节在元旦的下午五点举行。狂欢节不仅仅是观赏性活动,路旁设有许多帐篷,出售当地的食物和饮料,游客们也可以参加游行活动。如果你想体验一下贾卡努狂欢节这一文化活动,就得早做准备,提前到达。在拿骚,观赏狂欢活动的最佳场所是海湾大街的楼房,或是街道两旁的长凳,可以提前预定。

艺术特色


巴哈马

1973年7月10日,巴哈马群岛从英国取得独立地位,7月10日从此成为巴哈马的独立日。作为英联邦的成员国,巴哈马与英国保持着象征性的联系,它的总督由英国王室任命,代表着英国女王。若要观察一下英国对巴哈马政府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警卫的变化。他们经常举行庄重的仪式,皇家巴哈马警察乐队仍然进行表演。这种仪式每两周在拿骚的政府大厦(总督办公及居住的地方)举行一次。

许多巴哈马人在艺术方面颇有禀赋,这在他们丰富多彩的绘画、具有感染力的音乐或华丽的舞蹈中可见一斑。当你参观巴哈马时,一定要花些时间看一看当地的艺术作品。你会看到色调明快的艺术品,这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它们正是那些美丽的岛屿和人民的真实写照。巴哈马的传统音乐是贡贝,是非洲音乐传统和欧洲殖民地风俗相结合的产物。“贡贝”是班图语,是节奏、韵律的意思,也指那种用来演奏这种风格旋律的羊皮鼓。早在奴隶制时期,一些非常简约的乐队就已开始演奏贡贝音乐,因为那时黑人奴隶没有多少材料制作乐器。典型的简约乐队有一架鼓,其实就是一个箍上羊皮的猪肉桶;一把木匠用的锯,由一条金属薄片加工而成;几个沙球;几根鼓槌;还有一把自制的低音小提琴(一个洗衣盆,中间穿上一根三英尺长的木棍,系上一根弦)。

传统的简约音乐用来给巴哈马四对方舞和踢踏式波尔卡舞蹈伴奏的,后者也是非洲与欧洲因素融合而成的又一案例。今天的简约乐队除了用锯条和贡贝鼓之外,还用萨克斯、电吉他或其他乐器来演奏。不过,他们仍然保留着最初的简约风格。如果你参加一场詹卡努狂欢节游行,就会听到一种更加响亮、激昂的贡贝音乐。你也会看到游行队伍的“冲锋”表演,这并不像是一种舞蹈,而更像是一种活泼的游行步伐,形式为每前进两步就后退一步。和冲锋步伐一样,跳跃式舞蹈也是源于西部非洲。这种舞蹈由一人领舞,其他人在其周围跳舞,领舞者就在中央单独表演。大家合着舞步拍手、唱歌,有时也击鼓奏乐。几分钟之后,中央的舞者将挑选另一名舞者(通常是异性)代替他或她在中央的位置。这样,大家就能保持高昂的兴致,舞蹈就这样继续下去。巴哈马的宗教音乐有着浓厚的殖民地背景,同时也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有些人认为它们是巴哈马文化最好的体现。

宗教赞美诗与保王党时期传入巴哈马的美国黑人奴隶歌曲有些相象。在举行宗教礼拜的场所,可以常常听到当代美国黑人的福音音乐和欧洲的古典音乐和谐地融会在一起。除了那些最严格的教堂,公理会教堂的歌咏活动都伴有拍手、音乐欣赏和宗教舞蹈活动。

饮食文化

尽管在巴哈马岛上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食物,但千万不要错过品尝当地风味菜肴的机会!不管你来自何方,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找到正宗的巴哈马餐馆,吃到当地正宗的菜肴。

海产品是巴哈马菜系的主要原料。海螺(读作“崆克”)是一种生长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它的肉是白色的,很结实,其上有淡淡的绒毛。新鲜而未加工过的海螺肉,非常鲜美可口。你可以用小刀切来吃,并在上面加以酸橙汁和调味品。还可以油炸(叫做“碎螺肉”),蒸,炖,煮汤,或是做成沙拉,杂脍,做成海螺丁等。巴哈马特产的大螯虾是一种无爪多刺的海产品,可以用来烧烤,剁碎吃或做成沙拉。其他的美食还有煮或蒸的陆地蟹,在他们被捉来烹做盘中餐之前,你甚至可以在天黑时看到他们匆匆爬过大路的身影。


巴哈马

各种新鲜的鱼也是巴哈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好菜。佐以粗玉米粉的水煮鱼很受游客欢迎。如果条件允许,将自己钓到的鱼拿去烹饪一番,吃起来定是别有风味的。用芹菜,洋葱,西红柿和其他一些蔬菜炖鱼是当地另一道特色菜。许多菜肴都会配以鸽子豆和米饭(这就是加勒比海有名的豆子加米饭佐餐),另外还会佐以调味品,西红柿和洋葱。

豌豆在巴哈马各种美味的汤中经常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汤里加面团布丁和咸牛肉,或是裂开的干豌豆做成的汤加火腿,只是众多种豌豆肉汤的两种。加勒比海和巴哈马岛还有一种叫做“苏兹”的特色汤。汤略带咸味,它的成分是水,洋葱,酸橙汁,芹菜,胡椒粉和肉类,不加任何增浓剂。人们经常在汤中加入鸡肉,羊舌,牛尾或者是猪蹄,来使“苏兹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好多游客都是第一次品尝这种美味的汤。

巴哈马的菜系不是那种口味很淡的,相反,和西印度群岛的烹饪风格所不同的是,它受美国南方菜的影响,以当地的肉食和其他土产品为原料,做得有些辛辣,风味也很特别。很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就是上面曾提到过的鱼加玉米粉。

巴哈马岛上,不管是烈性酒还是软饮料都有各自的特色品种。每个酒吧都有自己独特的招牌配制饮料。这里的卡力克酒通体淡黄,经过冷藏之后饮用,可以消暑降温,带给你清凉惬意的享受。巴哈马的运动饮料是椰水(并不是那种口味浓重,富有脂肪的椰子汁),其中掺有少量甜牛奶和杜松子酒。还有一种叫做“换个味儿”的饮料,由当地特产酸橙制成,品尝过的人都说它比其他任何橙类饮料都好喝。

风情趣闻

1.大茵那瓜岛上火烈鸟和人的数量比例为61:1。

2.拿骚公共图书馆(一座八角形建筑)最初是一座监狱。

3.一些岛屿的名字非同寻常,它们是破烂岛、崎岖岛、浪姆酒礁、受精岛、肚脐岛、老农礁和大围巾礁。

4.天堂岛最初的名字是肥猪岛。

巴哈马_巴哈马 -军事

国防

巴哈马皇家国防部队(海岸警卫队)是巴哈马唯一的安全部队,其主要职责是缉毒、遣返非法移民。

军力

2003,巴哈马年共有警卫队员 860 人,包括70名女队员。

军费

2003年,巴哈马的国防预算为2900万巴哈马元。

巴哈马_巴哈马 -旅游

主要城市

大巴哈马(GrandBahama)岛位于巴哈马群岛最北端,与美国佛罗里达隔海相望,面积530平方英里,人口仅次于首都拿骚,约5万。岛上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岛西部的自由港位于全球最主要的游轮及货轮航道上,是客运游轮最佳的靠泊地。自由港的集装箱码头、客运游轮码头、大型船舶维修设施、自由贸易区及其工业圆和大型旅游设施使大巴哈马岛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港口、工业中心和旅游中心。岛上有较发达的公路交通,与首都及其他主要成员岛以及美国佛罗里达有较为方便的海上和空中交通运输。

安得鲁斯(Andros)岛位于大西洋上、首都拿骚岛以西20英里,是巴哈马群岛中最大的岛屿,由许多小岛组成,其南北长104英里,东西宽40英里,岛上居民约8000人。岛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其土地、淡水、森林占有量为巴哈马第一,岛上有许多湿地,岛上有较大规模的果树种植圆以及中小规模的蔬菜农场,也是大西洋海底实验及评价中心(AUTEC)所在地。周围海域盛产骨鱼(bonefish),岛上有三个机场,四个港口,交通较为便利。

易路斯(Eleuthera)岛

易路斯岛(也称自由岛)位于大西洋上、首都以东英里,人口,该岛居民是最早有居民的岛屿之一。总面积约200平方英里,是巴哈马群岛中最狭长的岛,其长110英里,大多数地方宽仅约1英里。北部地势较高,海岸有些峭壁;中部是巴哈马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以菠萝、西红柿较为著名;南部有些绿荫环绕的村庄。该岛是皇家成员光顾的旅游圣地之一,岛上有华丽的粉白色沙滩,幽静的海湾、险峻的峭壁和秀丽的港口。

交通运输


巴哈马

航空和海运较发达。

:公路总长3350公里,其中新普罗维登斯岛上约966公里,其余主要分布在伊柳塞拉岛、大巴哈马岛、长岛以及卡特岛上。

:巴是国际海运中心之一,有两个主要港口:拿骚和自由港。自1976年起开始对外开放船舶注册,为世界第三大船舶注册国。至2002年底在巴哈马注册的船只达1348艘。至2003年底在巴注册的外国船舶总吨位达3400万吨。

:有通往美国、加拿大、欧洲、古巴等国的定期航班。有两个国际机场(拿骚和自由港),可降大型客机;另有55处国内机场,各主要岛屿间有航班运营。

治安状况


巴哈马

巴哈马的主要产业为旅游业,政府尤其重视确保社会安全。总体来讲,巴哈马犯罪率很低,涉及游客的犯罪只占很小的百分比。接到的大多数投诉是小型盗窃案。因此,游客应加强警觉。大多数犯罪都发生在拿骚和自由港的部分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了使巴哈马更加安全,政府授权警察总监管理巴哈马皇家警察部队,以将犯罪(尤其是针对外来游客的犯罪)发生的数量降至最低。

巴哈马政府动用了大量的资源提升和更新旅游设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由于巴哈马很大程度上依赖旅游业,故政府采取了许多预防性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

群岛风光

这里海滩水清沙幼,海水如蓝宝石般,堪称世界一流,是海泳和冲浪的首选;而林立的珊瑚礁和成群穿梭其间的热带鱼,又使其成为潜水发烧友的梦想之地和海钓者钟情之所。位于天堂岛的亚特兰蒂斯酒店(AtlantisHotel)是《福布斯》推荐的年度最佳度假酒店,酒店豪华瑰丽,拥有的娱乐设施包括豪华赌场、深海水族馆、人工海湾、水上乐园、游览船和真人历险游戏等,如同一个主题公园。同时酒店提供巴哈马及其他国家的特色美食,加上当地丰富的海鲜,不容错过。


巴哈马

粉红色的沙滩

巴哈马首都拿骚的海边,一片粉红让人以为那里开满了花儿,走近了,却发现这竟然就是沙滩的颜色。原来整个沙滩都是由红珊瑚被海水冲刷成的粉末构成的。即使是平日,拿骚的街市也充满了欢快气息,只要艺人鼓点一响,一秒钟之间,花花绿绿的人们便潮水般涌来,又唱又跳!当你走在街头,如果旁边的帅哥靓女伸手过来说:“Hi,Dancewithme!”你可千万不要惊讶啊!

在大巴哈马群岛上有一个奇特的火湖,每当夜间泛舟湖上,信手搅动湖水,顿时火花四溅,船桨能激起万点火光,此起彼语,好似千百只流萤在湖上飞舞。原来,这是湖中大量繁殖的一种海洋生物甲藻在作怪,它所含的萤光酵素溅出水面,便会产生氧化作用而发出五光十色的火花来。这胜景,难道是从童话中走出来的吗?

在比米尼岛海岸,有一条没入水中15英尺深的石路,路面平坦而且开阔。它被人们称为亚特兰帝斯之路。长期以来,它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通思,大多数人猜想它是古代亚特兰帝斯人创造的。还有人就此认为亚特兰帝斯城就在附近。因为有了这种神秘气氛,浅水者都会在这个景点停留。

比米尼岛上还有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故居。因为海明威在这个小岛上生活了三年,写下了获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来岛上旅游的人必到海明威故居参观,这位大文学家的故居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聪明的巴哈马人积极利用岛的自然景色开拓游览区,精心设置了许多娱乐项目吸引游客。人们可以在小岛的浅滩上涉水而行,欣赏水底的海参、海马、海绵。还可以乘玻璃平底船到深水区去观鱼探海。巴哈马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底玻璃船,还有专门供观鱼用的游览潜艇。

要想观看群岛的全貌,还可以乘坐小小的空中巴士。这种小型飞机的飞行速度很慢,飞行高度只有200米,和空中游览车差不多。

由于巴哈马群岛上日照时间很长,所以巴哈马人自称是世界上户外活动时间最长的人。他们以湛蓝的河水、发光的沙滩、长年充裕的阳光为骄傲。不管白天还是夜晚,舞蹈还是散步,当地居民的衣服上都印满了花鸟鱼虫,生怕七种颜色少了哪一种。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充分享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自由,像花一样,像鸟一样,绽放自己最本真的美丽色彩。

有的小岛上搭着一座座的茅草小凉棚,供应巴哈马人喜欢的辣椒拌鲜海螺,并以吹海螺号为进餐的信号,供人们尽情地怀古、寻幽。长期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生活惯了的人们,面对小岛风情,焉能不觉得趣味盎然?巴哈马人为此也觉得十分自豪。

注意事项


巴哈马

1、来巴哈马旅游应特别注意什么?

来巴旅游时,游客须了解该国的一般性法律,以免和当局发生冲突。倘有疑问,勿擅自行动,而应事先了解清楚。违法行为将受到严厉惩罚:包括罚款、监禁(或二者并罚),还可能被驱除出境。政府对在巴吸毒、贩毒者将进行严厉的惩罚,违法者不仅将被处以高数额的罚金,还将入狱度过漫长的刑期。

此外,游客不应让陌生人进入旅馆房间;勿当众暴露大量的现金;勿单独到偏僻的地方去;勿不受节制地饮用酒精饮料;勿受小贩引诱而离开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应向饭店经理或旅客问询中心咨询所在地区的公共交通状况。如欲与素未谋面的人(比如:生意上的合作人)见面,请在旅馆大厅等候。对于那些自称导游并提出带你环城观光的人应小心谨慎。

2、巴哈马有时遭飓风袭击。如果在巴旅游期间遇到飓风怎么办?

一旦有飓风到来,你将提前几天得到有关飓风的消息,包括飓风的性质或严重程度。你所在的旅馆将每小时告知关于飓风的最新消息。你也可以取消度假,提前离开。一些饭店将提供展延信用证,以方便旅客之用。飓风或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旅客已花尽住宿费用的,可继续在旅馆停留,直到灾害结束。以上情况并非法律所规定,旅店也并非必须强制执行,但大多数旅馆往往遵循这样的惯例。一旦游客本人或其家人遭遇紧急情况,巴方将及时通知游客国籍国驻巴大使馆。

3、在美国发生了,鉴于巴哈马和美国地理上十分接近,巴哈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人身安全?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巴哈马全国都加强了安全措施。进出巴国境的人须接受安全扫描,接受美国和巴哈马海关、移民、警察的严格安全检查。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来巴游客的人身安全。

4、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我该和哪些人、哪些机构取得联系?

旅客应将医院、警察局、本国驻巴大使馆的电话号码置于较易寻找的地方。来自中国的游客应准备妥必要的英文的信息,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得到帮助。

如欲获得更多信息,请登陆以下网址:

巴哈马自来水和污水处理公司:www.wsc.com.bs

巴哈马旅游部:www.tourism@bahamas.com

巴哈马皇家警察部队:www.royalbahamaspoliceforce.org

巴哈马新闻局:www.bahamas.gov.bs

签证须知

2013年12月19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杭生访问巴哈马,并代表中国政府与巴哈马外长米切尔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哈马国政府关于互免签证的协定》。中巴互免签证协定规定,双方公民可凭有效护照免签入境对方国家,并停留不超过30天。协定将在双方各自完成国内法律程序后生效。

巴哈马_巴哈马 -其他

濒危生物


巴哈马

今天,巴哈马大约有80,000只火烈鸟,绝大部分栖息在茵那瓜国家公园。游客们可以看到火烈鸟精致的窝巢,欣赏成年火烈鸟在毛茸茸的白色幼鸟身边守卫,或给它们喂食美味的小虾。火烈鸟的交配季节从每年十月持续到次年二月,筑巢季节则是每年的三月到四月。茵那瓜岛上还生长着许多水鸟,如珍稀的篦鹭,羽毛十分鲜艳,还有鹈鹕、苍鹭、白鹭、黑脖长脚鹬、以及巴哈马针尾鸭。茵那瓜最为珍稀的鸟类之一是巴哈马鹦鹉,已濒临灭绝。它们栖息在岛上的橡树林中,长着翠绿色的羽毛,只有头部是白色的。幸运的游客在公园中还能看到巴哈马木星鸟,像蜜蜂一样活跃,实际上是当地的一种蜂雀,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是找不到的。公园中还可以看到另外几种珍稀鸟类,包括在树上啄洞筑巢的猫头鹰,会进行求偶表演的美洲红隼,以及鱼鹰等。秋冬季节,许多北美洲的候鸟都飞到茵那瓜来躲避严寒。在这些候鸟中,最著名的要属科特兰的濒危鸣禽,每年从密歇根州的筑巢地飞到茵那瓜。

除了这些珍稀鸟类,游客们还可以看到野驴,以及濒危的淡水海龟。

体形界于老鼠和野兔之间。这种动物一度濒临灭绝,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才出现转机。玛雅古纳岛距离茵那瓜岛北端60英里,是前往加勒比地区的中转站,颇受游艇爱好者欢迎。玛雅古纳岛是诸多巴哈马岛屿中最落后、最偏僻的一个。按照巴哈马人的说法,如果游客们想寻找无人涉足的海滩,进行礁下潜水,独自垂钓,那么,马亚瓜纳岛是最好的去处。

在巴哈马,稻草市场随处可见。而位于拿骚的稻草市场是世界上有名的最大的稻草市场,它每周都营业七天,营业时间从清晨一直到夜晚。在这儿,你可以找到一系列手工编织而成的精美的垫子、帽子和篮子。还有各类针织品、珠宝、木雕手工艺品和番石榴。当然,来此购物的一大乐趣还包括和那些当地的商人打交道,拿起他们自行生产制作的手工艺品,和他们饶有兴致地讨价还价。

巴哈马人使用草药的历史已经有不少年头。非洲奴隶有使用野生植物做药物的传统,当他们来到巴哈马时,也把这一传统随身带来。卡特岛的居民以长寿而闻名,据说就是靠草药来保持健康。他们用内服或外敷的方法治疗一些病症,如头痛、高血压、糖尿病、咳嗽和疥疮。在巴哈马群岛,大约有100种植物可以用作药物。比如,芦荟就是众所周知的治疗烧伤、缓解疼痛、营养滋补、舒筋活络的良药。其他一些植物也具有药用价值,有益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巴格里纳、菩提香树、蟹草、无花果树叶、木槿树叶、庞德灌木、水手花、刺番荔枝叶、西班牙鼠尾草和白鼠尾草等。

巴哈马_巴哈马 -对华政策

免签证协定

中国与巴哈马2013年12月19日在巴哈马首都拿骚签订全面互免签证协定,这是中国首次同一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签订类似协定。

根据协定,中巴两国公民持有效护照在对方国家入境、出境或过境将可免办签证,但若在对方国家停留超过30天或学习、居留、工作等,则需在入境前向对方签证机关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杭生和巴哈马外长米切尔分别代表各自国家政府在协定上签字。协定将在双方各自完成国内法律程序后生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20103/5896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中国环境保护历史沿革 巴哈马 巴哈马-历史沿革,巴哈马-地理环境》为网友原味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