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问题是私有制形成、社会划分为阶级后出现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不得不以躯体和简陋的工具以及群体的联合力量与大自然抗争。人们在躯体构造和精神能力上彼此并没有太大差别,人们本能地意识到“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13页)。这种在自然基础(生理上质的等同性)和社会基础(原始公有制)上的原始的平等,是当时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重要条件。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社会开始出现不平等现象,并逐步形成了享有各种特权、可以无偿占有他人劳动和产品的剥削阶级和处于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被剥削阶级。从此,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成为人类的理想之一。但在不同时期不同阶级的平等观是不同的。
平等_平等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平等拼音:píngděng
英文:Equality
德文:Gleichheit
基本解释
◎平等píngděng(1)[equal]
(2)在程度、价值、质量、性质、能力或状况上与他人或他物相同的或相等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特指在享受待遇或特权方面与他人等同的
所有的人生来是平等的
(4)[common]∶平常;一般
她不肯嫁个平等丈夫。――清・李渔《意中缘》
引证解释
1.梵文意译。亦译作“舍”。佛教名词。意谓无差别。指一切现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识性、心真如性等上没有差别。《金刚经・净心行善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正等菩提。”唐顾况《从江西至彭蠡道中寄齐相公》诗:“本师留度门,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