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集团简介,中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中石油)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2008年,中国石油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居第25位。 2010年5月30日,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中石油当前市值达到3293亿美元(截至2010年3月31日),位居全球500强企业榜首,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 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年营业收入4320.077亿美元位居排行榜第四,比2013年排名再升一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_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集团简介

中国石油集团每天为社会提供超过219万桶原油和28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加工原油180万桶。


中国石油中国石油集团目前在海外22个国家开展石油投资活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英文缩写:CNPC)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是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

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和最大的炼油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商,中国石油集团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各个领域,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最大50家世界石油公司排名中,中国石油集团位居第10位,在《财富》杂志2005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名列第46名,较2004年排名上升6位。

中国石油集团注册总资本1149亿元,现有总资产9137亿元,在中国境内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广大地区拥有13个大型特大型油气田企业、16个大型特大型炼油化工企业、19个石油销售企业和一大批石油石化科研院所和石油施工作业、技术服务、机械制造企业,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南美等地区拥有近30个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项目。2004年国内生产原油11176.1万吨,生产天然气286.6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1077.5万吨;同时在海外获取权益原油产量1642.3万吨、天然气产量25.9亿立方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707亿元,实现利润1289亿元,实现利润在国内企业中位居榜首。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CompanyLimited)是中国石油集团最大的控股子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炼制、储运、销售等主营业务。该公司已于2000年4月在香港和纽约两地成功上市,目前中国石油集团拥有其90%的股权。

经过近50年的积累建设和5年多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集团已经建成了一支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石油专业化生产建设队伍,具有参与国内外各种类型油气田和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的全套技术实力和技术优势,总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不少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石油集团在国家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和有关政策的指导、支持下,正在实施一整套新的发展战略,瞄准国际石油同行业先进水平,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石油企业集团,继续保持排名前列的世界大石油公司地位。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以110520百万美元的营业收入名列第二十四。在5。12汶川地震救灾捐款1000万人民币。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_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年份名字1949--1955石油工业部成立之前1955--1970石油工业部1970--1975燃料化学工业部1975--1978石油化学工业部1978--1988石油工业部1988--1998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8至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_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集团文化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基本概况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成的,是企业的灵魂和潜在的生产力,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重组改制以来,集团公司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努力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2001年,中国石油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十五”期间的十大工程之一,2003年制定颁发了《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成立了企业文化部,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石油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石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集团的重要措施,“文化强企”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体员工的共识。

公司logo


标识
标识图样为红黄两色构成的十等分花图形。
标识色泽为红色和黄色,取中国国旗基本色并体现石油和天然气的行业特点。标识整体呈圆形,寓意中国石油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十等分的花瓣图形,象征中国石油多项主营业务的集合。红色基底凸显方形一角,不仅体现中国石油的基础深厚,而且还寓意中国石油无限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外观呈花朵状,体现了中石油保护环境,创造能源与环境和谐的社会责任。标识的中心太阳初升,光芒四射,象征着中国石油朝气蓬勃,前程似锦。[10]
司旗
司旗是企业形象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司旗进行良好的视觉形象规范,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形象的传播。标准组合的尺寸与比例,在实际制作中应严格遵守。
司旗的具体尺寸根据旗杆的高度选择旗号,国旗必须放在中间,司旗放两边。

企业精神

爱国:爱岗敬业,产业报国,持续发展,为增强综合国力作贡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积极承担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努力发展壮大公司实力,致力于产业报国。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为目标,加快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尽快完成由国内石油公司向跨国石油公司的转变,由单纯的“油气生产商”向具有复合功能的“油气供应商”的转变。
创业: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业永恒,始终不渝地追求一流。
艰苦创业是中国石油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在入世后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复杂激烈的形势下,更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知难而进,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力求避免决策失误。
求实:讲求科学,实事求是,“三老四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这是集团公司致胜的法宝。其关键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奉献:职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社会、回报客户、回报职工、回报投资者。
积极引导广大职工以王进喜、王启民、秦文贵等先进模范为榜样,竭诚奉献企业。牢固树立人才兴企的观念,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集团公司发展的事业上来,为职工施展才干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企业理念

“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集中体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其中诚信是基石,创新是动力,业绩是目标,和谐是保障。
诚信:立诚守信,言真行实。
诚信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集团公司视诚信为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信誉之源。
创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集团公司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的根本要求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努力提高集团公司全方位的创新能力。
业绩:业绩至上,创造卓越。
业绩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结果的最终体现,是评价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指标,是衡量单位和职工贡献的重要尺度。每个职工的业绩是构成公司业绩的基础,集团公司把业绩作为体现社会价值、提升企业价值和实现职工个人价值的结合点。
和谐:团结协作,营造和谐。
和谐是集团公司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内部和谐创造发展的动力,外部和谐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安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安全理念是既符合当前实际,又代表长远方向的文化理念。安全是集团公司创造优良业绩,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_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集团经营

业务范围:
油气业务: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
工程技术服务:物探、钻井、测井、井下作业;
石油工程建设:油气田地面工程、管道施工、炼化装置建设;
石油装备制造:勘探设备、钻采装备、炼化设备、石油专用管、动力设备;
金融服务:资金管理、金融保险;
运输服务:危化品运输、特种大件运输、涉外(国外)运输,社会物流等;
新能源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2013年10月30日双双亮出前三季成绩单。得益于国内成品油和化工产品需求继续保持增长,两大“土豪”均保持业绩的稳定增长,根据二者净利润总和计算,前三季日赚5.4亿元。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国石油前三季度实现营业额16827.8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9.6%。第三季度实现营业额5816.8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1%9.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_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荣誉与业绩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13年7月22日胡润品牌榜,中国石油以630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11位;
・2010年5月30日,中国石油以3293亿美元的市值首次超过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3162亿美元),荣获《金融时报》全球五百强第十四期年度排名榜榜首。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站在排名榜榜首。
・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石油共有9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的“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与工业化应用”和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的“齿轮油极压抗磨添加剂、复合剂制备技术与工业化应用”2项成果分别获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等单位的“中深层稠油热采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等单位的“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洼槽聚油新理论、勘探新技术与重大发现”等7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2]
・2010年1月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名列2009年度《南方周末》评选的“中国国有上市企业经济责任榜”第一位和“2009年中国国有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榜”第一位

・ 200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授予中国石油 “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称号。

・ 2008年12月23日,中油国际(PK)有限责任公司荣获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颁发的“最佳企业奖”银奖。

・ 2008年12月21日,中国石油第三次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 2008年12月,中国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荣获北京奥组委颁发的奥运特别荣誉奖。

・ 2008年10月8日,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公司有6个先进集体、10名先进个人、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名优秀共产党员受到表彰,其中,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 2008年09月,《亚洲金融》杂志2008年度亚洲各项最佳公司奖项颁布,公司最大的控股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名列亚洲“最佳蓝筹公司奖”第一名。

・ 2008年07月,中国石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获得建设项目政府最高环保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中国石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稠油污水循环利用技术与应用”获得2008年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08年03月,中油国际(PK)有限责任公司“大型石油公司跨国并购后的整合管理”荣获第十四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 2007年12月26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荣获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2家全国性行业协会(联合会)评选的首批“中国工业大奖”。该奖是我国工业领域的一个综合性奖项,首次评奖仅有两家公司获此殊荣。

・ 2007年12月22日,中国石油再度荣获由人民网组织评选的2007年度“人民社会责任奖”。

・ 2007年12月2日,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总地质师董月霞因发现冀东南堡大油田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当选第18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 2007年9月12日,中国石油入选由国务院国资委、美国合益集团和《财富》杂志联合评选的“全球最受赞赏公司”。・ 2007年9月,中国石油“昆仑”牌重交通道路沥青等4种产品获得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四种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分别是:辽河石化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生产的“昆仑”牌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大庆炼化公司生产的“昆仑”牌聚丙烯酰胺,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宝石机械”牌石油钻机,吉化集团公司生产的“三腈”牌丙烯腈。

・ 2007年8月30日,中国石油所属5家企业(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青海油田公司、吉林油田公司、锦西石化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 2007年7月19日,中国石油获得由中国绿化基金会颁发的“中国绿化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奖”。

・ 2007年4月12日,胡润百富第三次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50强,中国石油排名榜首,在捐款金额、就业人数、纳税金额三个单项指标均名列第一。

・ 2007年4月7日,中国石油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经营业绩前百家企业中,列“企业竞争力第一位”。

・ 2007年3月17日,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王海班在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被授予“全国学习型标兵班组”称号,居全国10个获奖班组之首。

・ 2007年1月30日,中国石油大港油田采油二厂员工郑析荣获“和谐之星-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十大杰出新闻人物”荣誉称号。

・ 2007年1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荣获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和全国企业自主创新审定委员会评选的“中国功勋企业”称号。管道局至今共创造中国企业新纪录150项,连续4年名列国内企业之首。

・ 2007年1月9日,中国石油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_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大事记

2010


2010年7月,公司在中国及美国经营石油开发业务的中国油气宣布,签订一份关于收购奥瑞安能源国际有限公司全部权益的框架协议,收购价款为23.4亿港元。

2010年8月12日,公司宣布于当月13日发行发行总规模为200亿人民币(约合29亿美元)的企业债券,以偿还贷款并为包括俄罗斯石油管道项目在内的财政项目进行融资。

2010年9月9日,中缅油气管道和中石油云南一千万吨炼油项目建设开工。9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此间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优化配置资源,配合昆明城市规划建设,统一协调供应天然气,实现气源平稳供应及能源安全保障。

20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07.12.31 集团公司所属塔里木油田天然气年产量达到154.1亿立方米,成为中国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区。

2007.12.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荣获由人民网评选的2007年度“人民社会责任奖”。“人民社会责任奖”旨在表彰为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

2007.12.20 集团公司所属长庆油田油气产量突破2000万吨当量,成为中国第三大油气田。

2007.12.18 集团公司与美国雪佛龙公司签署《四川盆地川东北区块天然气开发和生产合同》。川东北区块总面积约1969平方公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759.7亿立方米。

2007.12.11 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7.12.11 集团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所属中油阿克纠宾股份有限公司让纳诺尔第三油气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天然气处理能力20亿立方米/年。

2007.12.5 集团公司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开发的玛河气田竣工投产。玛河气田是迄今为止在准噶尔盆地发现的最大整装气田,天然气外输量150万立方米/日。

2007.11.29 集团公司所属克拉2气田天然气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年。克拉2气田是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设计年产天然气107亿立方米。

2007.11.27 国务院批准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并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为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07.11.20 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12000米超深井石油钻机下线出厂。

2007.11.12 集团公司与马来西亚常青集团国际有限公司签署《松辽盆地扶余1号区块石油开发和生产合同》。扶余1号区块面积254.9平方公里,属于吉林油田开发区域内的稠油难动用储量油田。

2007.11.8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给集团公司发来感谢信,对中国石油集团采用信息平台助农活动表示感谢。

2007.11.8 集团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关于中哈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运营的基本原则协议》。

2007.11.6 集团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就奥里诺科重油带上下游一体化合作协议有关问题签署谅解备忘录。

2007.11.5 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开发行40亿股A股(股票代码:601857)。

2007.10.29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到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工程现场考察。

2007.10.9 集团公司重点风险探井分水1井在四川完井,解决了深井高温、高摩阻、高泵压作业、易漏易窜等难题,完钻井深7353.8米。

2007.9.20 集团公司与乍得石油部签署《炼厂合资协议》。炼厂将采用中国的设计规范、制造标准和机械设备。

2007.9.6 集团公司与澳大利亚澳德赛能源公司签署液化天然气(LNG)购销协议。

2007.8.18 集团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关于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协议。

2007.8.15 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塔里木石化80万吨/年尿素联合装置项目开工。

2007.8.13 集团公司与香港中国年代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松辽盆地两井区块石油开发和生产合同》。两井区块面积77.2平方公里,属于吉林油田开发区域内的难动用储量油田。

2007.8.1 集团公司投资的西部原油管道建成投产。西部原油管道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至甘肃省兰州市,干线全长1562公里,设计输量2000万吨/年。

2007.7.20 中国绿色碳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由中国石油集团与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等联合建立,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作为发起方之一,集团公司将提供3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并推进林业碳汇活动。

2007.7.19 中国绿化基金会向集团公司颁发“中国绿化公益事业特别贡献奖”,以表彰中国石油集团在华夏绿洲助学行动中,出资改善西部沙漠化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资助当地贫困学生的举措。

2007.7.17 集团公司分别与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管理利用署、土库曼国家天然气康采恩签署了中土天然气购销协议和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产品分成合同。根据协议,在未来30年内,土库曼斯坦将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

2007.7.7 集团公司与山西能源产业集团签署协议,将合作开发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资源。

2007.6.21 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冀宁管道工程全线竣工。冀宁管道总长1242公里,途经河北、山东、江苏三省,是西气东输和陕京二线的联络线。

2007.6.12 集团公司在俄罗斯莫斯科投资建设的“中国贸易中心”奠基。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贸易中心题词:“友谊的桥梁,合作的平台”。

2007.6.12 国务委员周永康到集团公司所属兰州石化考察。

2007.6.5 集团公司在青岛投资建设的海工建造基地正式开工,工程总投资额22.85亿元。

2007.5.29 集团公司投资的涩格输气管道复线工程投产。涩格(涩北气田-格尔木市)天然气管道复线全长177.3公里,设计年输气能力20亿立方米。

2007.5.3 集团公司宣布在渤海湾盆地冀东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超过10亿吨的南堡油田。南堡油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港区,截至2007年底,新增三级油气当量储量11.8亿吨,其中探明地质储量4.5亿吨。

2007.5.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冀东南堡油田。

2007.4.5 集团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合资建设的阿达尔炼油厂一次投产成功,原油加工能力60万吨/年。该项目的催化裂化装置是阿尔及利亚第一套重油深加工装置。

2007.3.2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访问委内瑞拉期间,到集团公司委内瑞拉分公司考察。

2007.3.7 集团公司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千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项目合作协议。

2007.3.4 集团公司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以非粮能源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2007.3.1 集团公司开发的长北天然气田正式投入商业生产,开始向北京、天津、山东和河北市场供气,设计产能30亿立方米/年。

2007.2.27 集团公司开展的“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石油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及油气重大发现”、“气体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庆外围油田年500万吨原油有效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等7项研究成果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7.2.26 集团公司在阿尔及利亚438B区块部署的首口勘探评价井HEB-A-1井获得日产700立方米轻质原油、22万立方米天然气的高产油气流。

2007.2.12 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获得到国家发改委核准。该项目包括1000万吨/年常减压等10套主体生产装置及配套码头和罐区等公用工程。

2007.2.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集团公司所属吉林油田考察。

2007.2.2 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苏丹期间,参观集团公司在苏丹合资建设的喀土穆炼油厂。

2007.1.26 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

2007.1.11 集团公司与国家林业局签署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等一批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

2007.1.9 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表彰集团公司自2002年以来对中国慈善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20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06.12.30 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奠基。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是公司在南方地区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炼油项目。包括年1000万吨常减压等10套主体生产装置及配套码头和罐区等公用工程。

2006.12.18 旗下控股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第一艘三维地震深海勘探船“先锋号”在新加坡下水。

2006.12.18 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2005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国石油连续第6年位居世界10大石油公司行列,排名由2004年的第9位上升至2005年的第7位。综合排名依据油气储量、油气产量、炼制、油品销售量等六项指标。

2006.12.16 西气东输管道与忠武输气管道的联络线-淮武支线试运投产。该线将西气东输管道与忠武输气管道连接起来,将增强公司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的能力。淮武支线北起河南省淮阳市,南至湖北省武汉市,全长475公里,设计年输气能力15亿立方米。

2006.12.14 长北气田天然气开发项目3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主体地面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开始向陕京二线供气。

2006.12.11 长庆油田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公司第七个千万吨级特大型大油田。

2006.12.3四川油气田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公司第六个千万吨级特大型油田。

2006.11.22 苏里格气田15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30亿立方米天然气田骨架工程全部并网生产,正式投入开发,实现向京津地区及周边城市供气。

2006.11.20 兰州石化7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兰州石化每年新增乙烯46万吨,合成树脂80万吨。

2006.11.18 大庆-哈尔滨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建设,全长约78千米,设计输气量50亿立方米/年,标志着中国东北天然气管网建设启动。

2006.11.12 首届世界重油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加拿大阿尔伯达省政府共同倡议和发起。

2006.11.8 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将使用甘薯和麻风树开发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共同建成四川生物能源试验基地。

2006.10.26 兰州-银川输气管道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将使青海、塔里木、长庆三大西部主力气田连通起来,有效提高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06.10.16 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东方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创建协议》,共同在俄境内参与勘探开发投标,《东方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创建协议》的签署将双方能源合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2006.9.30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在京揭牌。为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钻井技术支持。

2006.9.25 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成品油管道试运投产取得圆满成功,输送的第一批成品油从新疆乌鲁木齐首站安全顺利抵达甘肃兰州末站。西部管道工程自2004年8月31日开工建设。

2006.9.15 与联合石油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渤海湾盆地高升区块提高石油采收率合同》,双方合作开发位于渤海湾盆地高升区块的油气资源。

2006.8.30 与乌兹别克国家油气公司、俄罗斯鲁克公司、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及韩国国家石油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组成“咸海油气开发财团”。该联合财团与乌兹别克政府正式签署咸海水域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产品分成协议。

2006.8.24 与委内瑞拉能源矿产部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共同开发苏马诺油田的合资经营协议》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联合开发奥里诺科重油带胡宁4区块合资框架协议》。并在中委高委会第五次会议上,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分别签署了《英特甘博和卡拉高莱斯油田作业合同转合资公司协议》、《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购买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钻机合同》、《中油国际工程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组建油井工程服务合资企业谅解备忘录》和《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合资生产钻机的谅解备忘录》等6个涉及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和贸易合作的协议。

2006.8.23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签署针对中国石油集团在乌陆上5个区块勘探项目的总统指令,标志着公司6月8日与乌兹别克国家油气公司在北京签署的第一个油气勘探协议生效。

2006.8.19 塔里木大化肥项目奠基。该项目设计年产45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单套生产能力最大的化肥装置之一。

2006.8.18 联合承担的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松辽盆地科学钻探一号井”开钻。松科1井主要用于开展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地球温室气候变化情况研究,为洞察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006.8.18 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包括800万吨常减压和80万吨乙烯等13套大型主体装置。

2006.8.16 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天然气供应、优质钢材供应、优质用钢的基础服务以及石油产品的供应等诸多领域开展合作。

2006.8.16 与中国科学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油气勘探新理论、新方法和提高采收率技术、炼油化工催化剂及新工艺、新型高分子材料、天然气转化、新能源及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等领域,开展长期合作,共享研究成果。

2006.8.5 大连石化新建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投产,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050万吨,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炼油企业。

2006.7.29 通过中哈原油管道的原油顺利通过中国境内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抵达独山子石化公司原油罐区。标志着中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2006.7.26 与天津钢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06.7.25苏丹3/7区1000万吨/年产能建设项目正式投产。

2006.7.19 投资5亿美元,通过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以每股7.55美元的价格,购买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上市发行的6622.52万股股票。

2006.7.12 对外公布塔里木盆地9个风险勘探区块,共11万平方公里。矿区面向国际石油公司开放。

2006.7.6 与印度瑞莱斯(Reliance)公司签订印度东气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合作协议。

2006.7.5 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KazMunaiGaz)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获得哈萨克斯坦PK公司33%的股份。

2006.6.30 喀土穆炼油厂二期扩建项目投产。二期扩建包括建设120万吨/年延迟焦化、40万吨/年连续重整和120万/年吨柴油加氢等主体装置,扩建完成后,喀土穆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

2006.6.28 组建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

2006.5.31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获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的“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荣誉称号,这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最高奖项。

2006.4.28 中油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壳牌公司签署《关于中油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壳牌国际勘探开发公司井筒服务谅解备忘录》和《井筒技术服务合作框架协议》。

2006.3.21 分别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中国、俄罗斯成立合资企业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则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会谈纪要》合作文件。

2006.3.2 与法国道达尔公司共同签署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区块天然气开发和生产合同,以及天然气买卖合同谅解备忘录。
2006.2.28 与首钢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将共同推动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建立内部相互保供与外部合作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2006.2.28 四川80万吨/年乙烯工程奠基仪式在成都市举行。这是西南地区历史上第一个大型乙烯项目,与成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工程投资约210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建成。

2006.2.6 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推出牡丹中油卡在全国正式发行。可在公司所属全国8000余座加油站受理各类银行卡支付结算业务。

2006.1.30 与北京公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北京公交集团最大的油气供应商。

20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05.12.30 西气东输冀宁管道干线正式贯通,管道全长886公里。它的建成实现了西气东输管道与陕京二线的双向供气和调节。

2005.12.22 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北京签署华北油田任11油藏地下储气库可行性研究服务合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为任11油藏地下储气库建设提供可行性论证服务。

2005.12.20 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联合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所持叙利亚幼发拉底石油公司38%的股份。

2005.12.16 塔里木油田油气产量 超过1000万吨,成为公司第五个千万吨级特大型油田。

2005.12.15 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跨国长输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正式竣工投产。

2005.12.7 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订海上17-4区块风险勘探合同。

2005.12.2 中国最大的凝析气田群―英买力气田群建设工程开工。

2005.11.13 吉林石化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及引发松花江水环境重大污染事件。

2005.11.4 中俄两国总理签署的《联合公报》指出,两国政府支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开展从俄罗斯到中国原油管道设计和建设的研究工作。

2005.10.31 出资61.5亿元回购所属辽河油田、锦州石化和吉林石化三家公司的流通A股、H股和美国存托凭证。

2005.10.27 出资41.8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PK公司(PetroKazakhstan)获得加拿大法院最终裁决,完成收购的全部法律程序。

2005.10.5 公司位于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州让纳诺尔油田至KC 13处理厂天然气管线竣工。该管线的投产不仅解决了油田伴生气放空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问题,而且使管道沿线居民使用上了清洁燃料。

2005.10.1 大港油田南部张东构造重点探井-张海15井获得重大发现,电测初步解释66.2米油层,这是张东构造上第三口获高产油气流的发现井,标志着大港油田在南部滩海岩性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2005.9.15 控股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成功增发31.97亿H股。

2005.9.13 成功中标对加拿大ENCANA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油气资产的收购。

2005.8.30 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尼日利亚EXPRESS石油公司、苏丹SUDAPET石油公司和HI-TECH集团公司等5家公司联合与苏丹政府签署15区块勘探开发产品分成合同。

2005.8.22 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1000万吨炼油和120万吨乙烯工程奠基开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集团简介,中国

2005.8.19 与控股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达成重组海外资产的协议。

2005.8.10 在四川省广安市境内探明一个大型天然气田,储量达1000亿立方米以上。

2005.8.8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塔中Ⅰ号坡折带西部重点探井获高产油气流,证实了对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礁滩体整体含油的推论,拓展了坡折带勘探新领域。

2005.7.29 与河北省、北京市在秦皇岛共同签署《唐山液化天然气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规划建设唐山液化天然气项目。

2005.7.16准噶尔盆地南缘重点探井安5井获得高产油气流, 日产天然气量3200立方米/日 。这是首次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安集海构造钻遇商业油气流,这一发现拓展了盆地南缘的勘探领域。

2005.7.13 与壳牌合作开发的长北天然气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2005.7.1 与澳大利亚Baraka石油公司签署协议,参与毛里塔尼亚海岸第20号油气田的勘探开发。

2005.6.20 公司规划建设的江苏如东洋口液化天然气项目获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2005.6.14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整体并入。中国寰球的并入有助于增强公司炼油化工设计工程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2005.6.9 与阿曼石油公司就双方今后在油气开发、下游项目等领域投资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

2005.5.30 与北京奥组委签署协议,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原油和天然气合作伙伴。

2005.5.10 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正式签署阿尔及利亚基克达凝析油炼厂建设项目。

2005.4.9 为西气东输管线供气的气田―吉拉克凝析气田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天然气6.5亿立方米。

2005.4.8 兰州石化公司年产6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开工。

2005.4.1 收购英国SOCO国际股份公司在蒙古塔木察格盆地的3个石油区块。

2005.3.2 中国最大的凝析气田―塔里木迪那气田开发启动。该气田将成为西气东输的主力气田之一,年产天然气51亿立方米。

2005.2.16 在松辽盆地北部4000米深层地层,发现储量为1000亿立方米的中国东部陆上最大天然气田-庆深气田。

2005.1.6 公司100万员工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捐款1257万元。

2005.1.5 分别向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政府捐款50万美元和500万泰铢,支持两国在遭受印度洋海啸后的救灾活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_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业务与产品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上游业务:中国石油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广大区域内从事油气勘探和开发业务,并根据授权管理国内对外合作勘探开发项目,负责包括大庆油田、辽河油田、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长庆油田等13个油气田在内的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每天为社会提供超过220万桶原油和28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原油和天然气年产量分别占中国总产量64%和70%。

油气上游业务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展的根基和确保主导地位的关键。近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在中国国内的有其业务持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先后发现了多个5000万至1亿吨级储量规模油田和千亿立方米规模的气田及气田群,原油产量实现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

在油气上游业务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储量接替、新增储量品质降低、老油田稳产难度增大、天然气市场供给不足等矛盾,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按照“加强前期、注重技术、突出重点、积极有效”的工作方针,突出工作思路创新,地质理论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积极甩开勘探,不断取得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发现、大突破,创造了新的储量增长高峰,保持石油储量置换率大于1。天然气业务通过坚持“控制资源、完善管网、统筹产销、确保安全”的工作方针,保持了中国国内天然气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石油集团将通过大力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提高储量接替率、老油田采收率和已探明储量动用率,立足新盆地、新地区、新类型、新层系大力甩开新区勘探,强化隐蔽油气藏勘探,加大风险勘探,集中力量寻求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发现和新突破,从而确保其长期发展战略的事实和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2007年,公司继续实施资源战略。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新增储量创出新高,储量结构趋于合理。油气产量实现了年度增产目标,原油产量在老油田产量战略调整的情况下持续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加。

炼油化工业务:中国石油集团拥有抚顺、兰州、大庆、大连、锦州、锦西等29个炼油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油气资源丰富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同时,中国石油集团拥有大庆石化、吉林石化、兰州石化、抚顺石化、辽阳石化、大庆炼化、独山子石化、乌鲁木齐石化、宁夏石化等14家石化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化工原料和产品生产商及供应商之一。

炼油化工业务是中国石油集团实现上下游一体发展和保持国内油气供应主导地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国石油集团炼油化工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炼油生产克服国内成品油价格倒挂等因素的影响,推进和完善炼油业务的战略布局,优化炼油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建设和完善配套中小规模特色炼厂改扩建,形成“各具特色、合理分工”的炼油格局。

2007年,公司继续推进炼化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世界级规模,主导产品突出、技术先进、管理高效、生产清洁的炼化基地,做强沥青、石蜡、润滑油基础油等特色业务和优势产品,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提升转型,提高炼化业务市场竞争力。

炼化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进展顺利,大连、独山子、广西、抚顺、四川石化等一批炼化基地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原油加工量、成品油和化工产品产量及品质均大幅提高。

天然气与管道: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运输和供应商,在国内天然气工业中占主导地位,拥有并运营着一个庞大的油气输送管网和储存系统,具有使原油、天然气和成品油的输送、储存和分销等各个环节良好运转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经验。

为了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中国石油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成一纵一横贯穿中国的两条天然气管道输送干线和西南、两湖、西北、华北、华东、东北等6个区域天然气管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7年,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油气管道按计划稳步推进,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西部原油管道建成投产,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顺利开工,西气东输二线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北京油气调控中心投产运行,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油气统一调运。根据上下游生产需要,加强铁路、管道运输协调,确保油田和炼厂平稳生产。

截至2007年底,公司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39316公里;其中,原油管道12463公里,约占全国的65%;成品油管道4622公里,约占全国的42%;天然气管道22231公里,约占全国的89%。管输原油15898万吨,管输成品油180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23.5%。

天然气销售量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销售天然气4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3%。供气区域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益人口约4亿人。

西气东输管道正式投入运营以来,长江三角洲、华北、华中地区有60多座大中城市、3000多家企业、5700万户居民和近2亿人口从中受益。

2007年2月,公司在江苏如东投资建设的LNG接收站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6月,大连LNG项目陆域形成工程开工建设。江苏如东LNG项目人工岛工程进展顺利,已达到EPC总包商进场作业条件。

2007年9月6日,公司与澳大利亚澳德赛能源公司签署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合同期15年。根据协议,澳德赛能源公司将从2013年至2015年期间开始,在合同约定的供应期内,每年向中国石油供应200万吨液化天然气。

工程技术服务: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是石油气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石油集团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建立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技术服务队伍。通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专业化重组,加大装备更新改造力度,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

中国石油集团的技术服务业务将按照“提升实力、注重服务、打造品牌、扩大市场”的原则,围绕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重点工程,发挥专业优势,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核心技术、重点装备的研发制造,加快装备更新,使工程技术服务队伍的技术和装备处于领先水平。尽快形成物探、测井、钻井、机械制造和油田、管道、炼化工程建设等专业化公司。在巩固内部市场同时,重点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50多年里,形成了一个为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完整的服务体系,包括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工程、测井、录井、试油、井下作业、建筑施工、勘察设计等专业,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与石化行业综合服务商之一。

2007年,集团公司物探、钻井、测录井和井下作业等工程技术服务实物工作量均有较大增长,作业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钻井技术进步明显,水平井技术应用日益成熟,水平井平均油层钻遇率达84.6%,比上年提高了2.4%。国内市场全年共动用钻机870台,钻井12952口;其中,完钻水平井806口、欠平衡钻井155口,分别比上年增长54.4%和93.7%。

国际工程技术服务在保障公司海外投资业务顺利发展的同时,注重提高市场集中度,着力培育规模市场,积极开拓高端市场,整体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新签合同额42.6亿美元。全年完成合同额36.7亿美元,同比增长40.7%;2007年,共有487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在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作业服务。

公司是全球重要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商,拥有物探、钻井、测井、录井、试油、井下作业、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等配套齐全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覆盖了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所有领域。在陆地、滩海、极浅海、山地、高原、戈壁、沙漠和沼泽等复杂地面条件下施工作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完善的应对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的成熟技术系列和专有技术。


新能源开发新能源开发:作为国内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油集团深刻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2006年,成立了专门负责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机构,并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列入了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

近年来,公司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西藏那曲地区、新疆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等地投资建设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等示范项目;进一步扩大了燃料乙醇产能和乙醇汽油产量;对沁水盆地樊庄煤层气进行了全面开发试验。2006年与四川、云南两省签署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并与国家林业局签署了“林油一体化”开发林业生物能源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云南、四川第一批生物能源林基地和四川南充生物柴油中试装置建设。作为发起方之一,与国家林业局共同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共同支持并推进以植树造林、固碳减排为目的的林业碳汇活动。2007年,多个可再生能源计划项目进入实质阶段。公司支持并参与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将建立新能源技术研发体系,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研发,掌握具有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稳步推进新能源业务的发展。

1、煤层气开发

2007年,公司在山西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开发初具规模,新建1座集气站和相应的地面配套设施,累计建设产能3.3亿立方米。区块单井产量持续增加,平均日产气突破2000立方米;新投入排采113口井,累计投入排采173口,累计产气1790万立方米。在新投入的排采井中,产气井38口,平均单井日产气2018立方米。樊庄区块新钻开发直井145口,进尺9.4万米;在完成127.7公里二维地震的基础上,钻探多分支水平井10口,进尺5万米,新增产能1.8亿立方米。

为实现沁水盆地煤层气资源的整体开发,公司启动了煤层气中央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设计规模10亿立方米/年;并于2007年7月7日与山西能源产业集团签署协议,将在沁水盆地煤层气资源区块与气源供应等方面展开合作。

2、燃料乙醇

为配合国家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举措,公司在吉林省合资建设了一套30万吨/年燃料乙醇装置,2006年燃料乙醇生产能力扩大至50万吨/年,日产量1450吨,调配的车用乙醇汽油品质稳定,汽车燃用性能良好。2006年生产燃料乙醇37.1万吨,依托公司销售网络在吉林、辽宁两省封闭推广使用。2007年,生产燃料乙醇41.9万吨,在吉林、山东等9个省市建成乙醇汽油调配中心88座,改造加油站5778座,占全国乙醇汽油年销售量的55%。

公司遵循“不占用耕地、不消耗粮食、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2007年,以甜高粱茎杆为原料,在江苏省东台市建成投产了3000吨/年甜高粱茎杆制乙醇示范项目,开辟了公司发展“非粮”燃料乙醇生物质能源的新途径。

3、生物质能源

公司积极参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先后与国家林业局、四川、云南、山东等省市签署框架协议,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走非粮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开发路线。2007年,根据与国家林业局签署的合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框架协议,公司在云南、四川正式启动了第一批林业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基地面积60多万亩,建成后可实现约6万吨生物柴油原料供应能力;所属西南油气田与四川省凉山州、攀枝花市分别签订了合作开发麻风树生物质能源产业框架协议,将在两地建立麻风树良种繁育基地1100亩,示范林种植基地18万亩。

2007年3月4日,公司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了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以非粮能源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包括在山东省建设20万吨/年燃料乙醇和总规模10万吨/年的生物柴油示范生产装置、合作建设与生产装置规模相配套的原料生产基地及粗加工供应基地,并开展相关基础研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_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成员企业

专业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炼油与化工公司、销售公司、天然气与管道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工程建设分公司、装备制造分公司

油气田企业:大庆油田公司、辽河油田公司、新疆油田公司、华北油田公司、大港油田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长庆油田公司、吉林油田公司、塔里木油田公司、吐哈油田公司、青海油田公司、玉门油田公司、冀东油田公司、浙江油田公司、中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辽河石油勘探局、新疆石油管理局、华北石油管理局、大港集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长庆石油勘探局、吉林石油集团、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勘探开发公司、阿姆河天然气公司

炼化企业:大庆石化公司、吉林石化公司、抚顺石化公司、辽阳石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宁夏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大连石化公司、锦州石化公司、锦西石化公司、哈尔滨石化公司、前郭石化公司、大港石化公司、华北石化公司呼和浩特石化公司、辽河石化公司、长庆石化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庆阳石化公司宁夏炼化公司、广西石化公司、四川石化公司、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华东销售分公司、华北销售分公司、东北销售分公司、西北销售分公司、西南销售分公司、华南销售分公司、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吉化集团公司、抚顺石油化工公司、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兰州石油化工公司
乌鲁木齐石化总厂、独山子石油化工总厂、大连石油化工公司、锦州石油化工公司、锦西炼油化工总厂

销售企业:西北销售公司、东北销售公司、西南销售公司、华东销售公司、华北销售公司、华南销售公司、华中销售公司、黑龙江销售公司、吉林销售公司、辽宁销售公司、大连销售公司、陕西销售公司、甘肃销售公司、青海销售公司、四川销售公司、重庆销售公司、内蒙古销售公司、新疆销售公司、西藏销售公司、宁夏销售公司、山东销售公司、大连海运公司、润滑油公司、中油燃料油公司

管道储运企业:管道公司、西气东输管道(销售)公司、北京华油天然气公司、华北天然气销售公司、华中天然气销售公司、唐山LNG、大连LNG、江苏LNG、西部管道公司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

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测井公司、海洋工程公司、西部钻探工程公司、长城钻探工程分公司、渤海钻探工程分公司、川庆钻探工程分公司

工程建设企业:天然气管道局、工程建设公司、工程设计公司、寰球工程公司、纺织工业设计院

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开发公司、济南柴油机厂、宝鸡石油机械公司、宝鸡石油钢管厂渤海石油装备制造公司

科研及事业单位:勘探开发研究院、规划总院、石油石化研究院、经济技术研究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管材研究所、广州培训中心、大连培训中心、审计服务中心、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石油工业出版社、中国石油报社

直属单位:对外合作经理部、中俄合作项目部、北京油气调控中心、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炼化工程建设项目部、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工程咨询公司、物资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_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人才资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公司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中国石油集团正在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公司坚持人本理念,为员工的成长和进步创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为员工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多的机遇与空间,为员工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创造必备的条件,并对有突出表现和突出贡献的员工予以认可和奖励,力求员工价值与公司价值同步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和相互促进。

尊重和保护员工权益,积极稳妥地推进薪酬、福利和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充分反映岗位特点,体现岗位价值和突出工作业绩,激励高层次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关键技能人才。按照国家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总体要求,积极健全各项保险制度,做好各项基本保险,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

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为加强一线队伍建设和规范用工管理,有效调控用工总量、合理配置和使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效率,公司制定了《关于加强和规范一线队伍管理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

完善薪酬福利政策。对集团公司现行的薪酬福利体系进行了系统评估和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薪酬福利体系的建议,涉及工资、津贴、补贴、福利等多个方面。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立有利于规范、整合、集成公司各项人事数据,将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规范人事管理、提高人事管理效率、加强员工培训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公司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让培训成为员工最好的福利,让不同层面的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006年继续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和国际化四支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石油国际化人才培训中心”的揭牌,标志着集团公司“国际化人才培训工程”正式启动,随之作为其标志性工程的“千人培训计划”拉开序幕,进一步推动了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2007年,公司继续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训。以一线主体专业队伍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为重点,建立技师培训制度,培训一般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和其他操作人员14万人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管理体制,2006年推行重大科技项目和基础研究领域的首席专家制,15名不同领域的技术专家被聘任为首席专家,形成了科技项目管理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新的模式,此举可以实现优质科研资源与重大攻关项目的有机结合,是适应科学发展和市场竞争而采取的一项人才管理措施。为保障高级技术岗位的备选人才,继2005年后,集团公司又从1万多名候选技师中评选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185名,参与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努力解决专业生产过程中关键性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

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在竞争和被激励中逐渐发挥个人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2007年,公司优化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制订了《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总部机关部门和专业公司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扩大了业绩考核的覆盖面。

公司重视基层班组建设和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2007年,评选出10位杰出青年、62名优秀青年、授予20名员工“中国石油・榜样”称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_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慈善事业

2011年4月26日,第八届中国慈善排行榜揭晓,以捐款额129513.00万元荣获2010年度企业捐赠排行榜第一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_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高层领导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股份公司董事长:周吉平
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成员、董事股份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廖永远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汪东进、喻宝才、沈殿成、刘宏斌
总会计师党组成员:刘跃珍
党组纪检组组长、董事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王立新
总经理助理:李万余
总法律顾问:郭进平
副总经济师:王立华
副总经济师:关晓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_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在非洲遭索赔12亿美元

2013年7月,乍得政府表示在Koudalwa地区发现有大量原油被倒入矿坑,而中石油自2009年起在该地区拥有数个油田区块的勘探许可。乍得石油部长杰拉塞姆・勒贝马杰尔称,中石油没有清理泄漏原油的设备,甚至为削减成本故意泄漏。这名部长称,中石油在乍得进行挖掘后,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丢弃原油,要求当地工人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清理原油。随后,乍得向巴黎仲裁法庭提交的要求索赔12亿美元的诉讼。但中石油否认其指控,随着矛盾升级,乍得政府日前已取消5项授予中石油的勘探许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20103/58542.html

更多阅读

万科集团 王石和王健林什么关系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或万科集团,证券简称:万科A、证券代码:000002,证券曾用简称:深万科A、G万科A。公司总股本1099521.02万股(2008年2季度),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63号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现任董事长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液技术规范 石油天然气防火规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液技术规范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钻井液技术是钻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钻探工程的成败和效益。为提高钻井液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钻井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满足勘探开发需要,特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

声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集团简介,中国》为网友男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