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简介,《再论雷峰塔

鲁迅先生严肃地批评了存在于中国人身上的两个问题,一是只知破坏不知去建设;二是事事求全的“杭州十景病”。

论雷峰塔的倒掉_《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简介


鲁迅

作者:鲁迅

体裁:杂文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简介,《再论雷峰塔

成作时间:1925年2月6日,本文最初发表于《语丝》周刊第15期(1925年2月23日)

鲁迅先生曾因雷峰塔的倒塌而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论雷峰塔的倒掉》,另一篇是《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在“再论”一文中鲁迅先生严肃地批评了存在于中国人身上的两个问题,一是只知破坏不知去建设;二是事事求全的“杭州十景病”。

论雷峰塔的倒掉_《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鲁迅生平简介


雷峰塔倒时,众人纷纷上山寻宝。摄于1924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辨证法的精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论雷峰塔的倒掉_《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原文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①

从崇轩先生的通信②(二月份《京报副刊》)里,知道他在轮船上听到两个旅客谈话,说是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一个旅客并且再三叹息道: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呵!

这消息,可又使我有点畅快了,虽然明知道幸灾乐祸,不象一个绅士,但本来不是绅士的,也没有法子来装潢。

我们中国的许多人,――我在此特别整重声明:并不包括四万万同胞全部!――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来的时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县志,这一县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而且,“十”字形的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早不在“!”形惊叹亡国病菌③之下了。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④,阎罗有十殿,药有十全大补,猜拳有全福手福手全,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也大抵是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现在西湖十景可缺了呵!“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⑤,九经固古已有之,而九景却颇不习见,所以正是对于十景病的一个针砭,至少也可以使患者感到一种不平常,知道自己的可爱的老病,忽而跑掉了十分之一了。

但仍有悲哀在里面。

其实,这一种势所必至的破坏,也还是徒然的,畅快不过是无聊的自欺。雅人和信士和传统大家,定要苦心孤诣巧语花言地再来补足了十景而后已。

无破坏即无新建设,大致是的;但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卢梭、斯谛纳尔、尼采、托尔斯泰、伊孛生等辈,若用勃兰兑斯的话来说,乃是“轨道破坏者”。其实他们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并非想挖一块废铁古砖挟回家去,预备卖给旧货店。中国很少这一类人,即使有之,也会被大众的唾沫掩死。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可惜太聪明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⑥,只用他修春秋的照例手段以两个“如”字略寓“俏皮刻薄”之意,使人一时莫明其妙,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他肯对子路赌咒,却不肯对鬼神宣战,因为一宣战就不和平,易犯骂人――虽然不过骂鬼――之罪,即不免有《衡论》⑦(见一月份《晨报副镌》)作家TY先生似的好人,会替鬼神来奚落他道:为名乎?骂人不能得名。为利乎?骂人不能得利。想引诱女人乎?又不能将蚩尤的脸子印在文章上。何乐而为之也欤?

孔丘先生是深通世故的老先生,大约除脸子付印问题以外,还有深心,犯不上来做明目张胆的破坏者,所以只是不谈,而决不骂,于是乎严然成为中国的圣人,道大,无所不包故也。否则,现在供在圣庙里的,也许不姓孔。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中国如十景病尚存,则不但卢梭他们似的疯子决不产生,并且也决不产生一个悲剧作家或喜剧作家或讽刺诗人。所有的,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十景病。

然而十全停滞的生活,世界上是很不多见的事,于是破坏者到了,但并非自己的先觉的破坏者,却是狂暴的强盗,或外来的蛮夷。猃狁⑧早到过中原,五胡来过了,蒙古也来过了;同胞张献忠⑩杀人如草,而满州兵的一箭,就钻进树丛中死掉了。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外寇来了,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在他的刀斧下修补老例;内寇来了,也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或者别拜一个主子,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再来翻县志,就看见每一次兵燹之后,所添上的是许多烈妇烈女的氏名。看近来的兵祸,怕又要大举表扬节烈了罢。许多男人们都那里去了?

凡这一种寇盗式的破坏,结果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但当太平时候,就是正在修补老例,并无寇盗时候,即国中暂时没有破坏么?也不然的,其时有奴才式的破坏作用常川活动着。

雷峰塔砖的挖去,不过是极近的一条小小的例。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即很不多。但其毁坏的原因,则非如革除者的志在扫除,也非如寇盗的志在掠夺或单是破坏,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对于完整的大物暗暗的加一个创伤。人数既多,创伤自然极大,而倒败之后,却难于知道加害的究竟是谁。正如雷峰塔倒掉以后,我们单知道由于乡下人的迷信。共有的塔失去了,乡下人的所得,却不过一块砖,这砖,将来又将为别一自利者所藏,终究至于灭尽。倘在民康物阜时候,因为十景病的发作,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罢。但将来的运命,不也就可以推想而知么?如果乡下人还是这样的乡下人,老例还是这样的老例。

这一种奴才式的破坏,结果也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岂但乡下人之于雷峰塔,日日偷挖中华民国的柱石的奴才们,现在正不知有多少!

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我们应该知道他和寇盗奴才的分别;应该留心自己堕入后两种。这区别并不烦难,只要观人,省己,凡言动中,思想中,含有借此据为己有的朕兆者是寇盗,含有借此占些目前的小便宜的朕兆者是奴才,无论在前面打着的是怎样鲜明好看的旗子。

一九二五年二月六日

论雷峰塔的倒掉_《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注解

①本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语丝》周刊第十五期。

②崇轩的通信,指刊登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日《京报副刊》第四十九号上的胡崇轩给编者孙伏园的信《雷峰塔倒掉的原因》。信中有如下一段话:“那雷峰塔不知在何时已倒掉了一半,只剩着下半截,很破烂的,可是我们那里的乡下人差不多都有这样的迷信,说是能够把雷峰塔的砖拿一块放在家里必定平安,如意,无论什么凶事都能够化吉,所以一到雷峰塔去关瞻的乡下人,都要偷偷的把塔砖挖一块带家去,――我的表兄曾这样做过的,――你想,一人一块,久而久之,那雷峰塔里的砖都给人家挖空了,塔岂有不倒掉的道理?现在雷峰塔是已经倒掉了,唉,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啊!”胡崇轩,即胡也频,当时是《京报》附刊《民众文艺》周刊的编者之一。

③亡国病菌:当时的一种奇怪论调。一九二四年四月《心理》杂志第三卷第二号载有张耀翔的《新诗人的情绪》一文,把当时出版的一些新诗集里的惊叹号(!)加以统计,说这种符号“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认为这是消极、悲观、厌世等情绪的表示,因而说多用惊叹号的白话诗都是“亡国之音”。

④十番:又称“十番鼓”,“十番锣鼓”,由若干曲牌与锣鼓段连缀而成的一种套曲。流行于福建、江苏、浙江等地。据清代李斗《扬洲画舫》录卷十一记:十番鼓是用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目鱼,檀板,大鼓等十种乐器更番合奏。

⑤“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语见《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意思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项应做的事。这里只取“经”“景”两字同音。

⑥孔丘(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述而》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记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语见《论语・八佾》。他曾修订过《春秋》,后来的经学家认为他用一字褒贬表示微言大义,称为“春秋笔法”。他对弟子子路赌咒的事,见《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按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

⑦《衡论》:发表在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晨报副刊》第十二号上的一篇文章,作者署名TY。他反对写批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人(按指写批评文章的人),真不知其心何居。说是想赚钱吧,有时还要赔子儿去出版。说是想引诱女人吧,他那朱元璋的脸子也没有印在文章上。说是想邀名吧,别人看见他那尖刻的文章就够了,谁还敢相信他?”这里是鲁迅对该文的顺笔讽刺。

⑧猃狁: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周代称猃狁,秦汉时称匈奴。周成王,宣王时都曾和他们有过战争。

⑨五胡:历史上对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

⑩张献忠(1606-1646)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三年(1630)起义,转战陕、豫各地;崇祯十七年(1644)入川,在成都建立大西国;清顺治三年(1646)出川,行至川北盐亭界,猝遇清兵,于凤凰坡重箭坠马而死。旧史书(包括野史和杂记)中多有关于他杀人的夸大记载。

论雷峰塔的倒掉_《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背景资料

雷峰塔与鲁迅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妇孺皆知的名作。然而除此之外,鲁迅先生的另外一篇关于雷峰塔的文章,知道的人可能不太多。不过先生的那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名言,学文学的人却几乎不会不知道。1925年2月6日,也就是他的第一篇关于雷峰塔的文章发表后的一个多月,鲁迅先生又拿起了笔,对那些迷信塔砖吉利挖砖不已、最终导致塔毁的人,投出了“匕首和投枪”。

以上原文是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23日《语丝》周刊15期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论雷峰塔的倒掉_《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鲁迅先生欣喜于雷峰塔的倒掉

鲁迅先生在世纪之初

写过一篇掉书袋的文字,闲操心的提起关于雷峰塔的往事,此文后来被编进了中学语文课本,也不知“红旗下的蛋”们(崔健语)能不能读得懂。经济形势突飞猛进,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片繁荣昌盛,听说有人觐见忠言,力陈民情,为发展旅游事业,建议重修雷峰塔,宏扬鲁迅品牌,挖掘民族文化精髓,歌颂白娘子、许仙的离奇爱情故事――总体说来,赚钱吧。发展经济,改善环境,加强城市建设本无可非议,也就是那些百无一用的书生闲着也是闲着,喜欢学学姓鲁的迅哥,也掉一掉书袋,咸吃白菜淡操心的陈年谷子旧年糠的翻来覆去瞎叨叨。

白娘子多情怀春

心潮萌动,也没动了谁的哪根筋疼,和许仙爱慕、勾搭、直至婚配,合情也合理,再说已修炼了几百年,早到了婚姻法规定的婚育年龄。当然,她是蛇精,不适合人间法令,但她总是个有思想的魂灵吧。既然她会怀春,证明她的脑细胞和人类有大体相同的构造,甚至比人类中一些因脑穿而受害者智商要高,因而具有和我们人类一样的本能,实践证明,白娘子不仅得到了象许仙这样潘安式男子的欣赏,生下了白状元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更得到了那个时代以降历史的认同,我们有理由想见她是一个知书识礼,有仪有态的贤良淑秀,并且同时具有新时代女性的大胆,热辣。

许仙也不是省油的灯

不然敢违背父母,自己做主,毫无顾虑的住进白家的朱门豪宅,在今天,碰到如此艳遇,先要怀疑是不是美色敲诈,讹人钱财。若我等胆怯之辈,早吓得屁滚尿流,做龟行散,并且一定且行且回头,呈不能留状,亦呈不忍离状,暧暧昧昧,扭扭捏捏,佯做正义与邪恶的顽强斗争,最后在不断的思想斗争之中时光流逝,一步一回头,渐行渐远,枉费了白娘子的脉脉含情,折磨了自己空悔终生,吟李商隐“只是当时已惘然”来聊以安慰。但许仙不同,虽说后来在法海跟前栽了跟头,但在白娘子面前可是没含糊,让你想不明,弄不通,气不平,最后顺顺利利,神使鬼差,俩人就是在一块过起了二人世界(听说小姨子小青也常来窜窜门,小住即辞的)。

用天津话说这叫嘛

今天的话叫爱情,古人没这词,但即便没有这名词,也楞给流传了几百年。为嘛能流传不息,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焉。爱情这俩字,古人心里早也有,不过为了尊重,不放在嘴上、嚼在舌上罢了。遇有需用此二字,必婉转、委托而出,甚至不惜长篇累牍,做《牡丹亭》、《桃花扇》。

许仙对白娘子是明媒正娶还是暗地偷欢

不过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中国人民对他们的结合自古还是持支持并且祝福态度的。也就是说,许白的婚姻是顺乎民情、合乎民意的,最低是受法律保护的事实婚姻。偏偏法海闲来无事,要整顿世风,提起诉讼,挽颓世于践踏真情,报私愤于拆散连理。告诉之一说许仙为艳魔而缠,虚脱了阳刚。法海确乎较许仙精力充盈,但无非念念心经,观观菩提,真真枉费了一个好身量;告诉之二说白娘子酒后蛇形,吓吾怕怕。人家小两口没事喝点小酒,变点魔术,玩点刺激游戏,且深院高墙,非偷窥者不得见,尚且未闻四邻投诉,更与你法海何干;告诉之三说白娘子腹怀异种,不利优生优育。你法海若还考虑人类繁衍的大事情,也不该暮鼓晨钟,落得清闲难挨。

白娘子最后是盗得了仙草

水漫了金山,虽被雷峰塔镇压了几百年,与她这样高修行的仙子是无大碍的,听说雷峰塔倒掉后,有人发现白娘子的容颜愈发的娇楚动人了。法海的诉讼也被玉皇大帝驳回,嗔怪了他的多事,最终没问他罪过,是体谅他青灯苦守,哪懂情为何物,毕竟玉皇大帝是有王母娘娘朝夕问安的。

鲁迅先生欣喜于雷峰塔的倒掉,以大手笔作小文章贺之,不知听闻现今重修是何种感叹。今天的人们是无暇关注雷峰塔的倒掉与耸立的,他们太忙了,自己的事情多得做不过来,关于雷峰塔的事,真的没时间分散精神。而读过鲁迅这篇文章且也会讲《白蛇传》的活着和死去的人们,大多以自己的经历,明白了雷峰塔从来都不曾倒掉,反而,又使用了水泥、钢筋等等一系列的新型建筑材料,变得愈加坚固,即便是鲁老爷子这样的悍将,也奈何它不得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20103/58455.html

更多阅读

再看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作文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1998年拍摄的反映中国乡村教育现状的影片。这部电影纯朴,自然,简单,情节感人,在播出后广受好评。作为国产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在国际上也引起广泛好评,获得了一系列大奖。这样的殊荣对国产影片来说

声明:《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简介,《再论雷峰塔》为网友長吥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