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基本农田 淮阳县 淮阳县-基本概况,淮阳县-环境资源

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位于河南省东部,属周口市。辖21个乡镇(场),总面积220.18万亩,135万人,历史悠久,生态秀美,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绿色农业示范县、生猪生产调出大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城、中国旅游强县、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全国“魅力小城”和“最美小城”,国家寻根朝祖旅游点,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县,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历史文化名城,绿化模范县,省级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和对外开放重点县。

淮阳县_淮阳县 -基本概况


淮阳县

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位于河南省周口市10县市中心,面积1468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场,总人口130万。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曾三次建都, 三次为国。 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定都, 创下先天八卦和龙图腾,燃升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5000年前,炎帝神农氏在此建都始称陈,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了中国农业的先河。 3000多年前,周武王到舜后妫满于陈,建陈国。道教始祖老子生于陈国苦县 , 这里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天下文官祖, 历代帝王师"的孔子,曾三次来陈,为他儒家学说 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上古时代, 这里一直是华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曾载《陈风》10首。历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隐、张九龄、苏轼、苏辙、晏殊、范仲淹等文坛巨匠留下歌咏淮阳的千百名篇。厚重的历史文化 , 构筑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 , 有史可查的达 326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县城所在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陈楚故城,位于万亩龙湖之中。占地 875 亩的太昊伏羲陵庙耸立龙湖北岸, 殿宇巍峨 , 金碧辉煌 ,位居全国十八大名陵之首。一陵一湖一古城相辉相映,形成了11平方公里的龙湖风景名胜区,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圣地。

淮阳县_淮阳县 -环境资源


淮阳县

淮阳地处淮海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县,盛产小麦、大豆、花生、棉花、玉米。粮、棉、油产量均在河南省名列前茅 , 畜牧业居河南省领先地位, 是全国油料生产五强县和淮山羊、黄花菜、花生、大蒜生产出口基地。工业迅猛发展 , 已建立以塑料、纺织、食品、皮革、医药、化工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降解地膜、彩条布、 PVC 塑胶管、万吨皂素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 PE 管材生产线等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并形成生产规模。西气东输燃气管道过境 , 并在县城西部开口, 一批 “气代煤” 、“气代油”项目, 正在筹建。
现代化的交通线路为淮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淮阳东靠京九, 西依京广, 南临漯阜, 北枕陇海, 距新郑国际机场仅 180公里。漯界、阿深、国商、许毫四条高速公路和106国道穿境而过, 省际、县际及城乡公路四通八达。沙河枢纽工程的竣工, 使水上运输由沙河入淮河、长江 , 直达南京、上海。全县电力充沛 , 程控电话连接城乡,直通国内外。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使古都淮阳蕴涵了巨大商机。开放的淮阳,欢迎四海宾朋来这里寻根谒祖、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共创辉煌。

淮阳县_淮阳县 -行政区划

淮阳县基本农田 淮阳县 淮阳县-基本概况,淮阳县-环境资源

淮阳县共下辖7镇、12乡、2农场,即城关镇、新站镇、鲁台镇、临蔡镇、四通镇、安岭镇、豆门乡、朱集乡、冯塘乡、刘振屯乡、王店乡、大连乡、葛店乡、黄集乡、白楼乡、齐老乡、曹河乡、郑集乡、许湾乡、县良种场、县农场。497个行政村,2273个自然村,总面积220.18万亩,耕地154.8万亩。地处周口市腹心,东接郸城县、沈丘县,西临川汇区、西华县,南邻项城市、商水县,北倚太康县、鹿邑县,全市唯一未接壤的是扶沟县。

淮阳县_淮阳县 -历史沿革



淮阳县

6500年前,中华人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名为宛丘。后炎帝神农继都太昊之旧墟,易名为陈,陈由此始。夏,陈属豫州。商,为虞遂封地。西周,周武王封舜帝后裔妫满于陈。妫满以国为姓,是为胡公。陈胡公妫满是陈姓的得姓始祖,也是胡、田、姚、孙、袁等大姓的共同先祖,“陈姓遍天下,淮阳是老家”。战国时期,楚顷襄王迁都陈城,历经38年,史称郢陈,故淮阳又称“陈楚故城”。秦时初设陈县,后置陈郡。公元前196年,西汉置淮阳国,淮阳由此始。东汉改淮阳为陈国。三国时曹植为陈王。北周初名陈州。宋改淮宁府,1913年改为准阳县。因该县位于淮河之北故名。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首称淮阳。南北朝时,郡、州、县数次易名,但区域无大变化。其间,北周首次改信州为陈州。隋开皇年间,县更名宛丘。历唐、宋、金、元县名因之,区域无大变异。其间,宋宣和元年(1119年)置淮宁府。明,以陈州治,县为附郭,宛丘县名泯没。时县境面积2500平方公里。清袭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州为府,置淮宁县。

民国2年(1913年),裁府复县,改淮宁县为淮阳县,隶河南省。之后,县境有4次小区域调整,共划出村136个,划入村26个、街道10条。民国21年(1932年),设河南省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淮阳,县属之。民国27年(1938年),县城沦于日本侵略军,日伪设淮阳县政府,属豫东道,隶河南省。同时,民国县政府南迁水寨镇。民国34年(1945年)光复后,民国县政府,治城关,属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隶河南省。民国32年(1943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立淮太西县,设抗日民主政府,治东夏亭(今西华县境内),属中共水东特委,隶中共河南省委。民国35年(1946年),建立淮阳县人民政府,治戴集(今葛店乡境内),属淮阳专区。民国38年(1949年)3月,中共先后建立的周口县、界首县、夏亭县、淮阳市同时撤销。

建国后,淮阳县属淮阳专区,隶河南省,划为12个区。1953年,淮阳专区撤销,县改属商丘专区。1957年改为24个乡。1958年建12个人民公社。1959年,商丘专区撤销,县改属开封专区。1962年,恢复商丘专区,县再改属之。1965年,置周口地区,淮阳县从属至今。1965年析置4个公社。1975年再析置3个公社。1984年改公社称乡。1987年全县有20个乡、镇;504个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6个办事处;2339个自然村,村民小组4665个,25个居委会。2004年搬口乡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


淮阳县_淮阳县 -历史文化


淮阳县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曾三次建都, 三次为国。 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定都, 创下先天八卦和龙图腾,燃升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5000年前,炎帝 神农氏在此建都始称陈,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了中国农业的先河。 3000多年前,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建陈国。道教始祖老子生于陈国苦县 , 这里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天下文官祖, 历代帝王师"的孔子,曾三次来陈,为他儒家学说 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上古时代, 这里一直是华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曾载《陈风》10首。历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隐、张九龄、苏轼、苏辙、晏殊、范仲淹等文坛巨匠留下歌咏淮阳的千百名篇。厚重的历史文化 , 构筑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 , 有史可查的达 326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县城所在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陈楚故城,位于万亩龙湖之中。占地 875 亩的太昊伏羲陵庙耸立龙湖北岸, 殿宇巍峨 , 金碧辉煌 ,位居全国十八大名陵之首。一陵一湖一古城相辉相映,形成了11平方公里的龙湖风景名胜区,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圣地。
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淮阳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有史可查的达32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太昊伏羲陵庙,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1次御祭;建国50载,两位总理拜谒,威严有加的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20103/58056.html

更多阅读

应知应会测试题 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

应知应会测试(一)一、填空:1、第22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土地登记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原则、申请原则、审查原则和属地登记原则。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

武汉老刀 凯迪 武汉凯迪强征基本农田建电厂

   2012年12月24日,金寨生物质电厂在综合楼一楼培训室传达了“凯迪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会议精神。  这个会议要求员工们“大力塑造金寨电厂企业文化,培养电厂的凝聚力,使大家爱岗爱厂爱凯迪”。  金寨生物质电厂隶属于金寨县凯

基本农田卫星定位图 内销品牌的7个基本定位

外贸企业做内销品牌定位,应当做全方位的定位,档次定位只是品牌定位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内销品牌定位,主要有以下7项基本定位——  1、事业领域定位  内销品牌应该让非常清晰地让人们知道,我们的内销品牌的事业领域是什么,比如,看到娃哈

怎么确定是基本农田 确定基本的进货方式

  一般中小餐馆的采购人员,在为企业购买食品原料和其他物品时,根据原料的性质不同,使用上急缓程度不同,因而采用的购进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时在采购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购货地点较远,交通工具不便以及临时突发事情的出现,都会给采购人员造

声明:《淮阳县基本农田 淮阳县 淮阳县-基本概况,淮阳县-环境资源》为网友犬马不复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