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吐莲花 《口吐莲花》 《口吐莲花》-简介,《口吐莲花》-目录

如果说《奋斗》是石康纯感性的作品,是80后“圣经”是有史以来最火的青春偶像派小说,而《口吐莲花》就是石康纯理性的作品,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以一颗平常心所放出的纯净的光彩。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和你一起说着他对佛的感悟。

口吐莲花_《口吐莲花》 -简介

《口吐莲花》
《口吐莲花》
作者:石康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版次:2008年9月
ISBN:9787807592204
定价:21.80元

口吐莲花_《口吐莲花》 -目录

对佛教最初的小感受
不落两边
宗教大师与心理医生
摆脱抑郁
佛经中的概念
语言问题
信仰冲突
真正的佛陀
不出现的阿罗汉
凡夫与圣人
东方神秘――空性见
佛教徒的答案

了义与不了义与悖论
神秘的矫情
对比科学与佛教的世界
作为一个人的见解
不同的偏好
《佛陀传》
超越存在的不可说
只能理解一半的佛陀
神秘答案
敬畏
业力说
废话
世俗与超越
由捐款想到的
行为
无我见
中观
纯粹形而上
无主体的佛教
荣格的态度
开放性
实在感
宗教欲与迷信
宗教奇迹
修向完美
偏好
基督徒与佛教徒
纯粹形而上
无主体的佛教
荣格的态度
开放性
实在感
宗教欲与迷信
宗教奇迹
修向完美
偏好
基督徒与佛教徒
实修感受
接着说实修
禅定
大师的提示
宗教迷信
佛法里的见地
寻找神通
神通或魔法
佛教真理
佛法中的迷信
放不下的佛法
解脱
对网上佛教徒的印象
常识性意见
信仰的问题与答案
迷信与僵化
超越
佛陀的影响
佛法在现代的机遇
绕来绕去的佛法
成佛还是不成佛
反对意见
我的意见
宗教八卦
向下还原和向上解释
抽象慰藉
开放式问题
放松
从佛性到人类意识
无趣
正见
见道
殊胜
佛陀的粉丝
半个佛教徒
佛陀的笑
神秘体验
具有实在感的人生
终极解决
烦三种人
诅咒与提醒
八卦地狱
地狱说
征集地狱信息
真怕没有地狱这地方

为何说地狱

口吐莲花_《口吐莲花》 -导语

石康,生于1968年。编剧,作家。大学在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在哈工大管理学院读技术经济专业。1993年写作至今,著有长篇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奋斗》,随笔集《鸡一嘴鸭一嘴》。本书是其代表作之一,里面的文章是专门谈佛论道的。是石康纯理性的作品,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以一颗平常心所放出的纯净的光彩。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和你一起说着他对佛的感悟。

口吐莲花_《口吐莲花》 -前言

这套文集的目的在于,收集我出过的所有书,并比初版时更多地在其中展现出作品的原貌。能够有这样的运气,作为作者,我感到十分欣慰。在此,我对于编者与读者表示感谢。除此以外,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在我工作之时,常有一个美好但一厢情愿的个人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写下的不是一些令人羞愤的垃圾,而是能为人们的公共生活增添某种价值。不过,我无法肯定这一愿望是否能够实现,像所有作家一样,我把一切寄望于未来的时间。我想,如果我真是一名作家,而不是一个冒牌货的话,那么,也许我的作品能够为从我身边流逝而去的时间做一个有效的见证,尽管我目前对见证的意义仍然缺乏信心。我认为,每个人至少都是他自己生命的目击者,当他把亲眼所见的重要事实公之于众的时候,那么他便会成为一个个体生活的见证。在这里,我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这种见证未必缺乏价值,至少,我不认为它比那种以己度人的胡编乱造更加缺乏价值,或者比干脆没有留下话语更加缺乏价值。
我痛恨谎言与残酷,不仅因为谎言与残酷的强大,更因为它们给现实中的个人带来很坏的感受,也令公共生活受到极不健康的败坏,我相信这种败坏使人生平添迷雾,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效率低下而恶意横生,使人们本来就平庸艰难的生活更加痛苦不堪。我认为,人类的重要伦理之一,就是尽力改进人性中的诸多弱点,使之更趋完善。但是,从何处着手呢?我想坦诚与富于同情心也许是个好起点,除此以外,目前我尚未想出更好的起点。
我认为,有价值的艺术,是那种见证并创造人生的艺术。艺术从审美与道德这两方面给人生注入新意,满足人们的好奇,慰藉人们的痛苦与无助,缓解人们的空虚焦虑与厌倦,令人更加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除此以外,艺术还能做些什么呢?
根据经验,我相信艺术能够为人生凭空增添美妙的幻想,令人轻松与愉悦,甚至能把人带入漫无边际的超然世界之中。但是,我更希望能通过艺术给人的心灵注人一种坚强的力量,使人具有一种倔强的愿意生活下去的勇气;使人冷静地面对生命的真相,即使那真相并不令人鼓舞;使人热情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即使那意义令人困惑;使人勇敢地计划与创造人类更为合理的存在,即使那存在缺少欢乐,单调乏味。有价值的艺术应为人类不停地注入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生而为人,即使是原因不明,结果不定,即使必须毁灭,也要抗争不息,绝不屈服,永不屈服!

口吐莲花_《口吐莲花》 -精彩片段

对佛教最初的小感受

在人生中取得一些宗教经验无疑是令人兴奋的。
从2004年开始,有一年多的时间我迷失在宗教的海洋中,特别是印度人搞的东方神秘――佛教。谁能想到,世界上还有一部分人竟能以说话行事模棱两可而倍感成功?为此居然还要进行长期的训练!一部分佛教大师的谈话艺术遵循“中道行”的原则,竟能把话说得跟没说似的,靠,叫我越听越觉得荒谬――只是这种荒谬里有一种趣味,恕我直言,我认为是一种东方人特有的古怪的主观性。说它古怪,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竟能做到不与别人冲突,是一种没有侵略性的坚持自我。
这种坚持导致一种强大的弱者哲学,听起来似乎十分矛盾,但情形就是这样。举例来讲,在这种思想的支持下,要饭的人并不需要感激施舍者,反而觉得因为自己要饭的行为,塑造了施舍者乐善好施的品质,并且,这种品质在未来可为施舍者带来福报――当然,这只是诸多起初令我吃惊的小例证之一,随着我后来逐渐深入学习,我发现,它是一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始终对主体有利的思想――沉迷佛法,多半是沉迷在一种悖论式的巨大的精神自由之中。我曾多次思考这种表面看来无甚意义的自由,最后从中辨识出一种终极道德权力――通俗地说,有一些人的精神健康须仰仗一种叫作“我始终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不说这种行事方式在现实中是否经常性地因挑战常识而捉襟见肘,我也不说对于它在道德上应如何评价,我只说它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想法,有着非常通俗易懂的一面,并不需要受到多长时间的训练,人们就能理解并部分地运用它,并且,人们在某些特别的情形下,极容易被这种思想所感动。对于世界,它提供了一种开放性的解释,对于人类精神上的痛苦,它提供一种“百忧解”式的安慰,且程序并不复杂。我感激它的出现,当然,这也不妨碍我对它产生一些疑惑。

有关什么是佛法之类的标准答案,我这里就不多谈了,知道的人会嫌烦,不知道的也许更一无兴趣,我只是随看随想,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记得年轻时我问朋友老牛:“我们为何写作?”
同作为一名写作者,他显然想过这个问题,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为了话语权。”
“为什么要有话语权呢?”
“因为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他说。
然而时代变迁,互联网使人人都获得了话语权,但是人们说什么呢?
我观察了一下老牛,以前他对于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某些看法还很有意思,不过,在像人人一样获得了话语权之后,他信了佛,成为一名佛法的传播者――事实上,佛教的观点成了他的观点。现在,我发现,原来老牛得到某些权力之后,只是利用这权力表达一些人们在两千年前早已说清的想法。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讲,类似话语权之类的权力,无非就是一种根据自己的经验所抉择的立场与态度罢了。我是这么理解他的,因为世界太古老,所以老话儿就够了,不需我们再有什么创见。
在这里说一下,老牛是我十几年来的老朋友,以前是个叛逆青年,若不是他的影响,我想我不会在2004年翻开经书,一本本看下去。他对我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近一年多时间内,我们见面就佛法展开讨论。我想,那些佛学专业人士对于佛法的认真程度也不过如此,他们有一门课程设置就是“辩经”。当然,辩经课使他们对于佛法启示的真理越辩越明,而我们俩却是越辩越巩固了自己的观点――使老牛加速成为佛教徒,而我成为半个佛教徒。

不落两边


佛教观念教人行事思想“不落两边”,这“两边”说的是两种观点,简单地说,一种认为事物是恒长的,称“常见”,一种认为事物是孤立的、割裂的,称“断见”,这两种见地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幸的是,我们的话语只要观点鲜明,就必落入一边儿――全因我们人类理解事物方式所致。所以,不落两边的见识只能把两头都同意,或都不同意。难啊。
佛教哲学的四个中心观点――诸受是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

口吐莲花 《口吐莲花》 《口吐莲花》-简介,《口吐莲花》-目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20103/57964.html

更多阅读

吴海燕主演《白莲花》电影记忆 电影白莲花

吴海燕主演《白莲花》(电影记忆)《白莲花》剧情简介:乔装成农民的红军某部团长肖烈来到高家寨侦察,正逢自发武装首领白莲花策马挥刀砍死世仇冤家高敬轩。肖烈为讨还被白莲花部下劫走的辎重弹药,趁白莲花和柳飞成婚之时,不惧风险,赶赴求

《耒阳儿女上井冈》揭开许多历史之谜 井冈山的儿女

经过中央文献研究室两度严格审核,长篇纪实文学《耒阳儿女上井冈》终于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13年7月出版了。早在2005年,作者朱文科就开始关注湘南起义,关注朱德伍若兰的这段婚恋故事,陆续搜集有关史料,写成中篇纪实文学《化作幽兰吐芬芳

声明:《口吐莲花 《口吐莲花》 《口吐莲花》-简介,《口吐莲花》-目录》为网友当樱婲落寂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