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钱斯》讲的是史特波尔上校护送钱斯的尸体回故乡安葬的过程,没有宏大激烈的场面,也没有养眼的俊男美女,却能使人思考。有人说这是美国的主旋律电影,我不完全同意,《护送钱斯》在怀念逝者的同时也隐含了对战争发动者的批评,只是这种批评没有用惨烈的战争场面来表现,因而更加含蓄内敛。
护送钱斯_《护送钱斯》 -简介
《护送钱斯》剧照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迈克尔・斯特洛布少校主动请缨,承担护送在伊拉克阵亡的下士钱斯・费尔普斯灵柩回家的任务,他穿越大半个美国,一路上遇到各种人,直至钱斯下士的灵柩安葬在家乡。
影片里,对牺牲的战士从遗体运输、遗物的仔细清理、军装及殡葬礼仪过程中,你可以体会美国人是如何尊重他们的将士的。详细地关于对待士兵灵柩的回家过程描写,应该算是导演的独特视角。
总之,除了一个官僚点的机场安检员,本片No坏人。总之,这绝不是一部类似《星条旗永不落》、《决战以拉谷》类的伤痕作品,也不是《锅盖头》类的反思批判作品。
护送钱斯_《护送钱斯》 -剧情
《护送钱斯》海报
有战争必然有伤亡。然而当凯旋归来的战士荣归故里与亲人团聚时,又有谁去关心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会魂归何处!
电影几乎每一个段落、每一个镜头都在表达着同一件事,就是对死者及其遗体的尊重。这是一些浓墨重彩、令人沉重的画面:在军方的太平间,众多工作人员一遍遍擦拭着战士的遗体和染血的遗物,试图还原其生前的状态。其中的一个镜头极具表现力――一名黑人女军官用一双黝黑的、灵巧的女性的手安抚着死者净白瘫软的手。这手和手的对比所构成的视觉冲击,一下子令观众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这是一次漫长而特殊的旅行:从美国东海岸的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出发,至美国西北部的怀俄明州钱斯的家乡,路程超过3000公里。一路上,麦克都感受着普通民众对护卫队和钱斯遗体的敬意。灵车司机理查将麦克送至机场并嘱托麦克,“让他们家里都知道我们惦记着”;机场检票口工作人员感谢麦克为此做出的奉献;在飞机上,一名时尚的女孩坐在他身旁,并在和朋友的短信中打趣地说自己和一名帅帅的兵哥做伴。当她得知麦克此行承担的任务后,立即向麦克说:“抱歉,我不知道。”然后对其表示敬意。在抵达目的地后,机长通过广播告知机上的乘客:“我们的航班此次还搭载着一名阵亡士兵,请大家留在座位上让护卫队员先下飞机。”在行李装卸口,当钱斯的遗体被慢慢运出时,所有乘客、机组人员、搬运工都停了下来,肃穆地站着为逝者祷告。在乡间的公路上,一名卡车司机看到行驶中的灵车不时脱帽并开启车灯表示自己的敬意,随后一辆辆飞驰的汽车都打开了车灯并放慢了车速,自发组成了车队共同护送这名年轻的战士回归故乡……其实,在影片当中还有很多情节让我感触、让我动容。理查、乘客、机场工作人员、机组人员、司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永远安眠的钱斯致敬。虽然他在一场他们并不一定认同的战争中失去了生命,但作为一名军人,他得到了人们最崇高的敬意。
同时,剧中麦克的每一次敬礼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经历过海湾战争的麦克战后调回本土从事文职工作。当他看到与自己来自同一个小镇的20岁阵亡士兵钱斯的信息后,他再也无法回避军人的身份和职责,再三向上级请求担任护送钱斯遗体的护卫队员。“我没有上战场,但我一定要护送这个孩子回家。”他说。作为军方的护送代表,麦克跨越了大半个美国,在基地、机场、仓库、车站,一次次以庄严、郑重的军礼护送着遗体。每一个军礼,都如同一道特殊的光芒,打动着我。无数个军礼,勾勒出全剧的亮点。返程途中,麦克认真地填写护送报告,他回忆着一路上的点点滴滴,细细记录下无数美国民众对逝者的尊重。这是一份非公文报告,浸透了麦克的真情实感。麦克甚至划去了“报告”一词,将题目改为“TAKINGCHANCE”,因为他觉得一路上,是钱斯使活着的他在前进,直到钱斯下葬,永远长眠在他热爱的家乡。
护送钱斯_《护送钱斯》 -主要演员
凯文・贝肯
凯文・贝肯(KevinBacon)于1958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父亲埃德蒙・贝肯费城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母亲鲁思・贝肯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自由主义者,兄弟迈克尔・贝肯是一名歌手。凯文曾经与迈克尔就读于费城朱莉娅・雷诺兹大师实验与展示学校;除此之外,他还在费城管理学校学习过艺术。1976年,凯文在高中毕业后前往纽约寻求发展。同大多数好莱坞明星一样,凯文一边在戏剧学校读书,一边到餐馆打工赚取学费。1978年,凯文出演了他的首部影片《动物屋》(AnimalHouse),不过这部影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1982年,在出演了一系列的、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电视剧和电影角色之后,凯文在影片《用餐者》(Diner)中的突出表现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而这部影片也成了他在表演事业上的转折点。
1984年,凯文主演了卖座影片《浑身是劲》(footloose),使得他加入到了主流演员的行列,也使得他获得了许多与著名导演合作的机会。1991年,他主演了由奥里弗・斯通执导的影片《刺杀肯尼迪》(JFK),并在此后出演了一系列的广大影迷们熟知的影片,其中包括《欢喜俏冤家》(HeSaid,SheSaid)、《义海雄风》(AFewGoodMen)、《灌篮高手》(TheAirUpThere)、《狂野之河》(TheRiverWild)、《一级谋杀》(MurderintheFirst)、《小狗波图》(Balto)、《阿波罗13号》(Apollo13)、《沉睡者》(Sleepers)、《在美国撒谎》(TellingLiesinAmerica)、《纯属虚构》(PicturePerfect)、《玩尽杀绝》(WildThings)、《真爱赤子情》(DiggingtoChina)、《亡灵呼唤》(StirofEchoes)、《麻醉性谋杀》(Novocaine)、《陷入绝境》(Trapped)、《神秘河》(MysticRiver)、《裸体切割》(ntheCut)、《爱情少年》(Loverboy)、《美容店》(BeautyShop)、《何处寻真相》(WheretheTruthLies)和《死刑》(DeathSentence)等。
此外,凯文还是一名歌手,是“贝肯兄弟”乐队的一名成员。到目前为止,该乐队一共发行了三张专辑,其中包括1997年的《弗洛索科》(Forosoco)、1999年的《到那里去》(GettingThere)和2001年的《无可抱怨》(Can'tComplain)。
护送钱斯_《护送钱斯》 -影片特色
《护送钱斯》
对美军殡葬流程感兴趣者,可看到军用和正式的棺材,美国国旗的叠法,遗体和遗物的运送清理,及殡葬礼仪程式。对美军军服感兴趣者,也可看到各式各样漂亮的军装、勋章及士兵身份牌。另外演员的表演态度还算认真,就是看看凯文・贝肯这个“透明人”。
一部平淡的电影,却蕴含着浓浓的美式爱国主义,对比我们的口号式空洞爱国主义教育,让人深深震撼,军人为国捐躯是一种荣誉,军人的牺牲不应该仅仅是民政部门的抚恤。
影片的情节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曾参加海湾战争的麦克?施特博尔上校自愿护送在伊拉克战争中殉国的一等兵钱斯?费尔普斯的遗体回怀俄明州的老家,以及在这一路上所见,所闻,所感。麦克?施特博尔上校护送遗体的过程中,每到一处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天细节,一次次的立正敬礼,但手臂一次次缓缓地抬起,又缓缓地放下时,中间还穿插钱斯遗体被送往美国、遗体和义务接受清洗的画面,当所有在场的人都默默为这位殉国士兵默哀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并非只是形式主义的放大,而是对人性,对生命的无限尊敬和热爱。
护送钱斯_《护送钱斯》 -影片评价
《护送钱斯》剧照
《护送钱斯》中最深印象的是每次棺椁出现,上校都要慢慢敬一个军礼,旁边的平民也会脱帽致敬。这种形式化仪式感很明显的场景每次出现却都让我感动不已。社会中存在很多不同的仪式,我们对这种走形式的做法深恶痛绝,因为这种走形式的做法忽略了形式本来的意义,而只关注于怎么走,谁来走。至于是为了谁而走,为什么制定这样的仪式就没人在意了。
护送的旅途没有多少波澜,最终钱斯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平凡的旅程中只有对生命尊严的保护让人动容,就像那一次次的军礼,朴实无华,却又意蕴深重。
这又是一部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影片,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才会有人说只有死者才能看见战争的结束。不过导演在影片并没有如其他反战影片一样,深深去追寻和责问这场战争罪魁祸首,而仅仅是出于对忠于使命,战死沙场烈士的哀思。这确实是一部老美的主旋律影片,甚至有网友建议中国人好好学习此类影片的拍摄技巧,但如果真的有人去学习模仿的话,想必也只能得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究其根本,乃是中美两国的文化观念的巨大差异。
片中没有出现直接批评美国政府的台词和场景,但我却不得不思考,片中的路人、殡仪馆人员、托运工等平民都对死者很尊重,包括军队里的战友、长官也对逝者心存悲悯,那是由谁导致了他的死亡呢?这种批评在电影中并不是表现的主要内容。
护送钱斯_《护送钱斯》 -影片赏析
影片截图
从比林斯机场到钱斯的家杜波伊斯镇需要5小时的车程,在装运殡仪车之前,迈克尔仔细地为钱斯的棺木拆除了航空包装,并整齐地包裹了美国国旗。在接下来看似枯燥的行车旅途中却不经意地迎来了本片的第一个高潮,怀俄明地处洛基山脉,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黄石国家公园,在护送钱斯的旅途中虽然窗外风景如画,但是迈克尔中校却无心欣赏,心中的责任感让他心无旁骛。一辆卡车从左侧超车吸引了他的注意,卡车司机在与中校的车平行时打开了汽车的前灯。随后,更多的车超过了他们,并同样打开了车灯,当镜头的视角扫到汽车的后窗,在他们的身后更多的车排成了一列伴随着他们同行,并且同样亮着车灯。当镜头从远处拉到广角端,令我们惊奇的一幕出现了,之前超过的汽车并没有离开,而是在灵车之前开路。一列自发的护送车队在群山中蔓延,他们用自己的光明为逝者照亮天堂之路,他们用自己的护送安慰自己的灵魂。看到这里,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不得不为之动容,一股电流涌到脑际,不觉中眼眶已有些许湿润。
灵柩送抵杜波伊斯镇的当晚,当地退伍老兵为钱斯举行了纪念活动,很多人对迈克尔中校表示感谢,因为一位高级军官护送士兵灵柩回乡是一份光荣,而中校始终表示能够护送钱斯回家是他的荣幸。在这里,钱斯的战友安兹中士向中校介绍了钱斯的为人、英勇和牺牲的经过,他为自己不能挽救战友的生命而表示深深的自责,当他说到“我就是无法相信我还活着而他没有”时,迈克尔中校劝慰他:“我很高兴你能在这里”。是的,中国有那么一句话“活着就好”,当一个人经历过枪林弹雨和生离死别,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的呢?虽然迈克尔如此劝解他人,但是他自己也为不能亲历战场而深深地自责,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一名真正的海军陆战队队员了。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对他说:“你把钱斯带回家了,你就是他的见证人了,要是没有一个见证人,他们就这样消失了!”他们的牺牲不是无谓的,他们的价值和精神需要见证者的传递,他们的光荣需要别人的分享,他们的为国捐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崇敬。这句话让迈克尔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他给予了钱斯所能得到的最高尊严,并且在护送过程中分享了钱斯的光荣,他的军人身份和价值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他得到了释怀。
在第二天的告别仪式上,全镇的居民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悼念钱斯,并且一路目送着钱斯的灵车前往墓地,在接近墓地的道路两边童子军手持国旗站成两列为钱斯守护最后的路程。葬礼按照军礼进行,仪仗队鸣枪致敬,礼毕后海军陆战队员分别将两面国旗折叠整齐后分别交到钱斯已经离异的父母手中,“来自美国总统、海军陆战队统帅,以及一个充满感激的国家,请接受这面国旗作为您的儿子对他的国家忠诚服务的证明,愿主保佑你!”而钱斯的父亲,同样是一名越战老兵,他将自己两枚分别刻着“1960”和“越南”字样的勋章永远地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当参加葬礼的人群渐渐离去了,在苍茫的墓地中只有迈克尔中校和钱斯的灵柩,迈克尔噙着眼中的热泪向钱斯敬了最后一个礼,这是军人向军人的告别。
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回去的旅途中,他脱下了军装换上了便服。经过了这一切,他已经不再把护送钱斯看成一件单纯的任务,他已将钱斯看成了自己的兄弟,就像之前遇到了那位送自己哥哥回家的护送员一样,于是他将冷冰冰的任务报告标题改成了《护送钱斯》。“我看着他们伴随他走过了最后十五码,我觉得…只要他还能动,他就仍然活在某些人心中,当他们将他安葬之后,他安息了。”他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崇敬,他身盖着国旗入殓,国家没有忘记他,公民没有忘记他,他从踏上祖国的那一刹那起就受到有尊严的对待,他的死是有价值的。迈克尔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庭,抛开了心中的负担,尽享与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战士与人情并不对立,这也是他们所要守卫的,“如果这个世界有更多像菲尔普斯.钱斯这样的人,就不需要海军陆战队了。”
影片的结尾以片花的方式用钱斯过去的照片和录像展现了钱斯短暂的童年,印证了安兹中士对钱斯的评价,更加突出的是,钱斯是一名士兵,但是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来源于迈克尔中校这篇护送报告在网络的传播,也许这样的事情每天的都在发生,只是一名高级军官的参与使其更具有了代表性。军人不管是因为对外参与何种性质的任务而身亡,但是对于他们为国捐躯的性质是同等的,作为他们的祖国有义务让他们受到有尊严的对待!
影片截图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宣扬美国价值的主旋律电影,对于通常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我们的定式往往离不开“灌输”、“说教”、“苍白”等印象,从而让我们从主观上对主旋律电影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排斥,但是《护送钱斯》却彻底颠覆了主旋律在我内心的印象。没有伟岸光辉的英雄形象,没有惊天动地的人物事迹,更没有一波三折的情感历程,《护送钱斯》却能够像一条温润的小溪缓缓地流过我们的心房,让我们这些并不十分了解美国文化的人也能从内心深处迸发出莫名的感动,《护送钱斯》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真实是一把无形的卡尺,只有真实方可打动人心。不可否认,《护送钱斯》作为一部电影不可避免地会运用一些艺术化的渲染,但是一件普通的事件、一些平凡的人物、一些自然而然的举动在朴实无华的表演中是显得如此地真切。也许,伴随着美国对外战争的持续,这样的事情可能每天都在发生,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边,所以即便是那些最不起眼的角色,他们的表演依然是那么自然而毫无破绽,他们的敬意甚至不是源自表演的需要,而是从内心油然而生。
影片并没有从正面来塑造钱斯的形象,导演没有重现战场的惨烈和钱斯的英勇,甚至除了结尾那些钱斯童年的剪影影片从前到后都没有展现钱斯的容貌。但是,当我们看完整部影片,却能够非常清楚地感受到那就灵柩内并非一具僵硬的躯壳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更多的信息来自第三方的转述,战友和朋友们对钱斯的描述和介绍,指挥官在信中对钱斯的评价,钱斯的英勇和对战友的友情最后由钱斯所获得的6条勋带得到了客观的佐证。所以,迈克尔中校直到钱斯入土为安前依然把他看作是一个活着的人,他不但是钱斯的护送者,更是钱斯的战友,所以他绝不允许自己让钱斯忍受孤独的煎熬。
护送钱斯_《护送钱斯》 -幕后制作
《护送钱斯》剧照
这是一部真实事件为题材拍摄的电影,电影的时间只有70分钟,情节也是出奇地平淡,没有曲折的剧情,没有意外的情节,没有孤胆英雄,没有正反派,甚至没有男欢女爱。
整部电影只是在如实地叙述一件看上去再平凡不过的事情,海军陆战队参谋部的迈克尔中校主动要求担任灵柩护送员,护送在伊拉克战争中阵亡的19岁一等兵钱斯的遗体回乡安葬的故事。
影片以纯黑色的背景拉开了序幕,并夹杂着战场交火的录音,战争充满了流血和杀戮,黑色则笼罩着死亡的阴云。如果为人父母,当你的子女被卷入到一场战争之中,那么最令人恐惧的事情便是陌生人的敲门。不幸的是,而对于钱斯的父母而言,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成为了现实,他们没有等到儿子的凯旋,却等来了牺牲的噩耗。
护送钱斯_《护送钱斯》 -幕后花絮
《护送钱斯》剧照
影片改编自第8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影片《回家行动:记录战火》。
本片是2009年“圣丹斯电影节”的参赛片,并获得了剧情类“最佳评委奖”(Grand Jury Prize)的提名。
影片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其来源是海军陆战队队员迈克尔・史特伯尔上校的日记。
本片是一部小成本的影片,剧组没有专门为影片单独配乐,影片的音乐来自于HBO的音乐素材库。
本片是导演罗斯・卡兹独立执导的长片处女作。
护送钱斯_《护送钱斯》 -精彩对白
《护送钱斯》剧照
中士:你知道,很多新兵,包括我在内,从新兵训练营出来之后都像变了个人。但是,钱斯,他从新兵营回来后,当然他是海军陆战队了,但他还是那个钱斯……还是那个臭屁的笑脸。他只要一笑就成能抛开任何事。在拉马迪我们遭遇第一次迫击炮袭击,所有人都在叫喊,“穿上凯芙拉!穿上你的防弹衣!”我们都被吓傻了,就好象“欢迎来到伊拉克”。大家都在乱跑,都想钻进掩体。菲尔普斯,他穿着拖鞋,拿起步枪,冲到外面,好像在说“他们在哪?”大家都喊“菲尔普斯,快回来,找掩护!”他还是站在外面,穿着他的拖鞋。
Mike:Sir,lastnightIreadtheDODAnnouncementaboutPFCPhelps.Heisfrommyhometown,Clifton,Colorado.怨Sir,ifthedutydoesfalltous.Iwouldbehonoredtoescorthimhome.
Sir:It'salittleunusualforanofficertoescortaPFC.
Mike:Iwouldverymuchliketodoit,sir.
迈克尔・史特伯尔上校:长官,昨晚我有读到国防部的关于一等列兵菲尔普斯的通告。他来自我的家乡,科罗拉多的克里福屯。长官,如果这个使命降临在我们身上。能护送他回家将使我感到无比荣幸。
长官:由士官护送一个列兵这有常理啊。
迈克尔・史特伯尔上校:我非常愿意这样做,长官。
护送钱斯_《护送钱斯》 -看点
《护送钱斯》剧照
这其中有几个片段很耐人寻味:
片段一:当灵柩从费城机场搬运至飞机的过程中,在数十米外的候机楼有两位孩子透过厚厚的玻璃见证了整个过程。也许他们还不明白下面所发生的一切,但是他们一定从好奇中感受到了肃穆和庄严,迈克尔中校忠于职守和一丝不苟的形象将给他们的幼小的心灵烙下深深的印记,他们感受到了军人的威严和光荣,这也许会成为他们长大后报效祖国的动力,用国内通常的说法就是榜样的力量。
片段二:在飞往明尼波利斯的班机上,一位空姐将一座十字架赠给了迈克尔中校,于基督教而言十字架是个人最重要的护身符。当得知阵亡者的灵柩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这位空姐无论与死者还是护送员都素不相识,但是她以自己的方式在不惊扰其他乘客的前提下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中校在后来将这份珍贵的礼物转赠了钱斯的父母。
片段三:迈克尔和灵柩抵达明尼波利斯后需要过夜等待第二天转机,虽然政府已经为迈克尔预订了当地的酒店,但是中校拒绝离开而坚持在仓库陪伴钱斯,只是向机场工人要了一把椅子、一条毯子和一件御寒衣物,他的话坚定而又发自内心:“我真不想把他一个人留着这里”。而事实上,迈克尔中校彻夜未眠,在他心里钱斯不是一具僵硬的尸体,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他的兄弟,所以他不能丢下钱斯不管。这是他的使命,更是他的心意。
片段四:在搭乘前往比林斯的班机时,一位美丽的女孩成为了迈克尔的邻座,由于并不知情她对中校开了一些玩笑。当飞机降落后,机长告诉全体乘客,飞机上搭载了一位阵亡士兵的遗体,希望能让护送员和灵柩先行离开。当女孩知道了这一切后,立刻用严肃代替了笑容,她向迈克尔表示道歉并希望得到他的原谅。当迈克尔向搬运中的灵柩敬礼的时候,女孩和同机的所有乘客一起行注目礼,人们在默默地为一个素不相识的捐躯者隐隐抽泣。
护送钱斯_《护送钱斯》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