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金陵女子学院 金陵女子学院-历史沿革,金陵女子学院-学院现状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下属二级学院,1987年创办。)金陵女子大学(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 1913年创办,1930年更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51年与金陵大学合并)

金陵女子学院_金陵女子学院 -历史沿革

一、初创时期( 1913---1923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美各教会在中国办的学校激增,他们提倡男女平等,鼓励旧中国女子走出家门,接触社会、接触知识、打开封建制度下的重重枷锁,这对当时的社会观念造成了一定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教会深感有在我国办女子大学、让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 1913 年 ,美国浸礼会、监理会、长老会等教会开始在南京筹建第一所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大学, 成立了校董事会,由曾经在湖南长沙教会中学任教的德本康夫人( Mrs. Laurence Thurston )担任校长,校址选在南京城南绣花巷的李鸿章故居,内有 100 多间厢房可作学生宿舍、教室、礼堂及办公室等,此外还有球场、菜地和大花园,房屋之间有月洞门且以曲径回廊相连,花园里小桥流水,鸟语花香,风景十分幽美。

1915 年 9 月 17 日,金女大正式开学,首届学生 11 位,来自 4 省 9 市。虽然学校处于初创时期,各项措施均不完善,但已自成系统,别具特色,如课程分为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学生管理上采取导师制等,并延续为女大的优良传统。师资方面,从 1915 年至 1922 年,已陆陆续续聘请到几十位优秀教师,其中外籍教师多为硕士或博士,如生物系主任黎富士博士、教育系华群硕士、化学系蔡路德博士以及历史系主任师以法等。

1919---1922 年的四届毕业生共 33 人,其中赴美深造获硕士、博士的有 20 人。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继续深造的金女大毕业生严彩韵,门门功课成绩为 A ,该校从此认可金女大毕业生,去该校读研究生可免入学考试,这一殊荣让金女大在海外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二、发展时期( 1923---1937 )

随着金女大学生人数的递增和教学现代化的要求,校董事会及校务委员会选择南京随园作为永久性校址,并募集资金,建成了九幢呈“ H ”型的中国宫殿式建筑,其中三幢教学楼、四幢宿舍楼、一幢音乐楼及一座图书馆,楼与楼之间有长廊相连。 1923 年 7 月,金女大从绣花巷迁入随园。

1928 年北伐战争后,举国上下掀起了收回教育权的斗争,国民政府的教育部要从教会手中收回办学自主权,规定校长及校董事会董事长必须由中国人担任。金女大改组了校董事会,德本康夫人辞去了校长职位,改任教师兼顾问。同年 8 月,赴美留学的金女大第一届毕业生吴贻芳回到祖国,接受校董事会的聘请,就任校长职务。

吴贻芳一方面继承了初创时期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坚决摒弃教会办学的诸多弊端,在教学规划、师资配置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首先,征求校董会的意见,修改了教学计划,从试办的 16 个专业中筛选掉不适用或水平不够的如政治、经济、哲学、数理、物理等专业,保留了中文、英语、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社会学、音乐及体育等专业,每个专业均增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和卫生学等必修或选修课程。

第二、注重优化师资,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教授和高层次人才到本校任教,以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学识水准与科研能力,中文系主任陈中凡、社会学系主任龙冠海是国内知名教授,地理系主任刘恩兰、化学系主任吴懋仪均为留学英、美的博士,体育系主任张汇兰是我国第一位体育博士。

第三、进一步明确教学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的女大学生;重视英语、体育、音乐等课程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实践能力方面,理科强调掌握实验的基本功,文科要求走入社会作调查、写报告。

第四、倡导并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1 )融合中西两种文化,将“厚生”诠释为金女大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更强调要有高尚的理想,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敬业勤业、坚韧执着、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终身。

2 )实行学生自治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办法,每年级有教师任年级主任,每 8 位学生有一位导师,导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注意循循善诱。每栋宿舍有一位生活辅导员。

3 )实行姐妹班制度。高年级“姐姐”对低年级“妹妹”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引导新生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妹妹”受益、“姐姐”则增强了责任感和自豪感,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4 )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每个新生入学都设一张健康卡,以便教师因材施教,体育课必修四年,重在提高学生体质。重视学生音乐修养,音乐课必修一年,授以发声、识谱等基本知识技能,学生还可以在音乐系选课及参加合唱队、唱诗班等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三 、西迁成都( 1938---1946 )

1938 年,日军侵入南京地区,金女大师生兵分三路,西迁至成都,与山东的齐鲁大学、北京的燕京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汇合于成都华西坝。高校云集,人才辈出 , 在此氛围中,金女大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发展。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文化交流非常活跃,坝子上的各类海报层出不穷,社团活动和抗日救亡活动频繁进行。吴贻芳校长一方面从事着繁重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忙于为五大学募集发展资金。 1945 年,她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个人的声誉和金女大的知名度更加远扬。

在 1938 年到 1945 年的八年间,金女大继续发扬办学的优良传统,结合时政进行新生入学教育,重视社会服务, 1939 年在四川仁寿县建立了乡村服务站,举办了暑期儿童学校、成人补习夜校、妇女夜校及康乐教育等,还将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妇婴组、幼儿教育组、挑花组(生产可出口的手工织品)及鸡种改良组等,受到了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 1939 年敌军轰炸大后方,五大学战时服务团组织救护队,抢救受伤同胞,师生捐款给战士做寒衣。而在南京学校留守的华群女士等教师则将校园变成了国际收留所,保护了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

四、重建家园( 1946---1952



日军投降后, 1946 年金女大学生陆续迁回南京。 1947 年,学校发展相对繁荣,在校生达到 440 人,是历年来最多的;学校管理及师资力量雄厚,对外交流活跃,与许多海外知名学府结为友好学校,每年互派教师访问讲学,教学与科研并驾齐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比赛,为金女大和南京争得了很高的荣誉,如在全市运动会上获得 9 个第一,有 12 名学生被选入南京市体育代表队,并参加了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1949 年 4 月南京解放,学校在系科及课程设置上都作了一些调整,并增设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课程。

1951 年,金女大与金陵大学合并成为公立金陵大学。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金女大原址上建立了南京师范学院,在 150 名教职工中,原金女大教职工占了三分之一。

金陵女子学院_金陵女子学院 -学院现状

金陵女子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所属的一所公办学院。金陵女子学院的前身――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蜚声海内外的女子大学。杰出的爱国女教育家吴贻芳博士曾连任该校校长长达23年。1987年根据吴贻芳博士的遗愿,为满足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内建立了金陵女子学院。该院为江苏省唯一的一所女子学院,也是全国办学层次最高的女子学院,承担女子高等教育、妇女研究和对外交流多重任务。

金陵女子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点、4个研究中心和2个研究基地和2个实验室。即:实用英语专业、食品科学与营养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金陵妇女发展研究中心、家政教育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金陵烘焙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老年学研究中心;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性别教育基地;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和社会保障、家庭社会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拥有食品营养与生理学、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工艺学、功能性食品、乳肉科学、食品生物技术、果蔬保鲜与贮藏等分室,会计与财务管理实验室已建成模拟现代化企业的工作环境,融财会、管理为一体的仿真教学实验室。

全院现有在编教职员工71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总人数的43%,具有博士(含在读)学历的教师占总人数的46%,硕士生导师17人。在校硕士生、本科生1300余人,成人教育脱产本科生500余人。

近五年来,教师发表论文近300 篇;出版专著及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等75部,主持和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项目研究76项,其中有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省科技厅“十五”重点项目以及教学改革等项目。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奖、省级优秀课程(群)、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励 。

金陵女子学院在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互派学生等方面与海内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吴贻芳纪念基金、严彩韵纪念基金、张―蓝纪念基金、谢纬鹏农村女生奖学金、喻娴才基金、吴玉清基金、郭邓如鸯奖学金、魏特琳贫困生助学金、厚生奖、助学金基金、胡权氏奖、助学金基金等数十项奖、助学金。

在“十一五”期间,学院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厚生”精神为根本,一切从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提高社会贡献率。在培养目标上,培育现代高素质高层次女性专门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独立、品德高尚、气质优雅,富有科学精神和生活情趣的现代知识女性。从社会角度,使毕业生能够称职地扮演其职业角色,卓越地发展其事业;从女性自身角度,使毕业生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从女性生活角度,使毕业生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在发展模式上,建设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女子本科教育为重点,女子职业技术教育和终身继续教育为补充,女子高中教育为基础的开放型的女子系列教育模式,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发展方向上,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专业建设原则,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求发展。以依托江苏、立足全国、放眼世界的视野,为妇女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使金女院成为社会公认的培养精英女性的摇篮,卓越女性的精神家园。为建设一个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充满创新精神、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女子学院奠定 坚实的基础。[/font]

金陵女子学院_金陵女子学院 -金陵女子学院“十一五 ” 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 十一五”期间该院事业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院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统领学院事业发展全局。在办学理念上,坚持以“厚生”精神为根本,一切从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提高社会贡献率。在培养目标上,培育现代高素质高层次女性专门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独立、品德高尚、关注社会、关爱自我,气质优雅,内涵丰厚,宽容明理、进取知性,富有科学精神和生活情趣的现代知识女性。从社会角度,使毕业生能够称职地扮演其职业角色,卓越地发展其事业;从女性自身角度,使毕业生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从女性生活角度,使毕业生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在发展模式上,建设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女子本科教育为重点,女子职业技术教育和女子终身继续教育为补充,女子高中教育为基础的开放型的女子系列教育模式,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发展方向上,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专业建设原则,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求发展。以依托江苏、立足全国、放眼世界的视野,为妇女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使金女院成为社会公认的培养精英女性的摇篮,卓越女性的精神家园。为建设一个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充满创新精神、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女子学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科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包含知识体系或学术分类以及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教学科目)是学院的主要工作。鉴于学院涉及语言、管理(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工程等复合式学科门类,所设学科与本校诸多学科存在重复或者隶属的关系,学科发展应该紧密围绕“培养现代高素质高层次女性专门人才”这个办学目标进行,遵循“整体推进,分层建设;优化结构,凸显特色”的方针进行学科建设。

1.科学研究。“十一五”期间,学院科学研究工作要努力构建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并重,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服务社会与女性发展的科学创新体系,提升学院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

① 强化有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基础的各类科研机构的建设,形成1-2个特色明显并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学科平台。② 坚持基础研究上水平、上档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努力建立新产品、新技术试制研究室和产品技术中试基地,缩短或实现成果转化的产业化进程。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建立研究机构的方式和方法,更好地为企业科技进步服务。积极申报专利。③ 构建科研队伍培养和支持体系,以科研任务为牵引,凝聚科研队伍。在科研项目组织和实施、学术交流等科研活动中,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申请各级各类研究项目和各种评奖,促使青年科研人才尽早成为学术领域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使得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提高该院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④ 争取“十一五”期间科研经费总量比“十五”增长30%,即234万元左右(“十五”约为180万元左右),使该院的科研实力有很大的提高,并实现部省级科技进步奖或社科奖零的突破。⑤ 建立定期学术报告制度,营造浓厚的学院学术研究氛围。每位教师每一学年以各种方式向本专业教师或学生做一次学术报告。每年出版“金陵女子学院科学研究年鉴”,集中展示和交流科研成果。⑥ 建设好4个研究中心,形成妇女发展、家政教育、 老年学、食品营养等研究特色。集中建立并建设好研究中心网页。以金陵妇女发展研究中心,家政教育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 老年学研究中心和金陵烘焙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为平台,集合全院、全校、全省乃至全国的相关专业的研究学者和社会工作者,开展多学科多角度的理论研究(如老年学研究可以整合金女院各专业教师的力量,分别从社会学、心理学、社会保障、管理学、营养保健及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保障问题、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社区老年服务管理、老年营养与保健、老年理财、老年消费等问题,形成合力,将老年学研究办成金女院的一个品牌。)以进一步整合学院的学术力量,提高研究能力,发表高水准的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建设,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形成一支师德优良、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适应学院发展需求的教师和管理队伍。① 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总数50%左右,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在90%左右,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占40%左右。形成一支年轻、高学历、后劲强、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并创造条件培养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② 为适应该院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补充师资,到2010年力争实现补充教学科研人员20~25名左右,年均补充新教师4~5名左右。坚持不懈地加大对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③ 通过加快学科学位点建设,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为教师创造能迅速成长、施展才华和脱颖而出的学术工作平台。④分层分类有计划地对学院管理人员进行各种类型的培训,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理论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治院治教能力,建立院系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3.人才培养.实施“厚生育才工程”,以学生成人、成才为基础,以复合性、创新型、高质量、高就业为目标,努力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

① 培养规模。“十一五”期间,稳定现有本科生1200人左右的招生规模,加强学位

点申报工作,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争取在“十一五”末,在校研究生达120-150人(4-5个硕士点,每个点每年招10人,每年共招40-50人,三年总和120-150人左右)。

② 本科生人才培养。“十一五”期间,在稳定现有招生规模的同时,要着重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进一步确立培养现代高素质高层次女性专门人才在本科生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强化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严格按规范教学管理,巩固教学创优的成果;精心修订和设计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做好2006年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调整;树立精品意识,有计划地组织课程建设;打造学院女性教育课程平台和外国语课程教育平台,使其既能达到教育部相关专业建设的要求,又能符合女性教育特色发展的需要;全面动员,充分准备,迎接国家教育部对该院的英语专业教学评估检查,力争优秀;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以实施本科生能力建设为抓手,全面统筹课内外的教学、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本科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健全和强化导师制,使之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渠道和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方面。

③ 研究生人才培养。“十一五”期间,研究生培养要强化“质量为本”的理念,把保证和提高研究生质量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抓好培养的各个环节,完善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分层次、分类别制定出更加凸现研究生个性与特征的培养目标,不断提高研究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构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制度体系。在队伍体系建设方面,明确对导师的创新品质与意识的要求,推动教师的教学创新,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服务创新意识;完善研究生服务保障体系,给研究生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研究、生活环境。

4.专业建设。“十一五”期间,专业建设是学院的重点工作。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原则建设专业。

① 学位点和新专业建设。在拟申报点的建设方面,力争通过第十一和十二批学位点的

申报,使该院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生学位授权点达到5-6个(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劳动保障、女性教育,生活科学教育,会计学(财务管理方向)、英语教学、发酵工程等)。本科设置体现新的专业发展内涵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及其方向,如“食品安全”专业(这既是目前的热门专业,同时也是更适合于女性学习和就业的专业)。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家政与生活技术”课程教师的需要和社会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设置“生活科学教育”和“老年工作”方向(这是家政专业与社会的理想对接)。在英语专业设置5年制双语方向。这些专业方向须进行科学的论证并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积极促进学校的学科优化重组工作,争取在学院增设社会学专业。建立社会学研究中心,建设老年学研究中心,为社会学学科建设搭建平台。

② 本科专业建设。以创新精神建设好现有专业。英语专业将继续坚持 “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办学特色,提倡教改创新,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在现有基础上申报写作和英语文学省级优秀课程群建设项目,通过4-5年的建设,在本科生论文写作的教学和指导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加强英语文学课程群的网络课程建设,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内容的结合。保证英语戏剧社,英语演讲俱乐部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寻求与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教育科学等学院和相关学科更紧密的联系,培养具有经济、贸易、金融、文秘、法律、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5年制双语人才。为学院其他专业学生开设辅修专业或课程,为全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的英语水准作出积极的努力。会计及财务管理专业将采取切实措施,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培养现有教师相结合,探索培养具有良好的外语语言交流能力、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熟练的会计问题处理能力、具有优雅气质的女性财经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探索会计专业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培养模式。继续开拓会计继续教育市场。尝试开拓会计对外社会服务市场,扩展筹集教育补助经费的渠道。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将努力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加强教改研究和优秀课程的建设,力争实现省级一类优秀课程零的突破。高度重视实验室与基础设施建设,为进行学科前沿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必需的条件保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加强课程改革,争取建立劳动与社会保障实验室,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与人才市场的匹配性,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将老年学研究与老年保障作为本专业的研究特色,争取出一批精品研究成果。出版《劳动与社会保障新视角》丛书。争取拿到一个国家级与2~4个省级科研项目。与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江苏省职业鉴定中心合作,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师和企业培训师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协理员的培训。

5. 课程建设。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大纲为依据,做好2006级课程的调整工作,狠抓课程的基本建设,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提升本科教学内涵。力争到“十一五”末,使该院的校级精品课程达到2-4门(现有:营养学)(计划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办公自动化、国际商务英语教程、会计学原理等);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2门(计划课程名称:营养学、食品分析、办公自动化等);获校级优秀课程达到6-8门(现有:会计模拟实习、营养学、基础英语课程群);省级优秀课程达到4-5门(现有:食品分析、营养学)(计划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办公自动化、国际商务英语教程、会计学原理等);培育和建设1-2种省级精品教材(计划教材:英语、办公自动化、劳动就业概论、国际商务英语教程、会计学原理等)。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有影响的优秀教学成果。其中,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达10-12项左右(现有:仪器分析、食品分析、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课程优化重组、基础英语教学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实践),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达2项左右(现有:基础英语教学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能力的研究和实践)。

6.实验室建设。本着“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结构布局,突出学科优势,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的原则,结合“211”校级重点项目建设,抓住时机,加紧实验室建设。重点工作为:① 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争取申报成功2个左右的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模拟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左右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模拟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力争到2010年校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2个(食品科学与工程、模拟会计),争取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食品科学与工程)。② 并在现有基础上落实软硬件,在“十一五”期间建成 “会计管理综合实验中心”。并将该中心建成校级示范中心。中心硬件建设包括建成现代化的会计仿真实验室、财务管理战略演练室、商务实战演练室(以用友沙盘模拟为基础建设)、国际贸易实战、金融工程等实验室。为创出特色专业、品牌专业而积极努力。③ 2007年建成 “食品工程”实验室。食品系拟投入30万建成食品工程实验室,满足食品专业的教学需求(场地可考虑食堂三楼后勤劳临时工现住场所)。⑷ 出版相关实验教材:营养学课程群(公共营养、疾病营养)实验指导;食品工艺学课程群实验指导;以 ERP实验教学系统为平台的计算机会计管理实务,财务决策、财务战略、网络财务理论与技术课程组群实践教材等。

7.资料室建设与管理。加大图书资料经费投入,每年自筹资金2万元左右用于图书资料采购。积极发动海内外老校友和海外友人捐书或捐款并做好管理与反馈工作。加强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工作,争取实现图书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和规范化。做好院所有专业学术研究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定期向各系和研究机构报送。加强与校兄弟院图书资料室的联系,争取资源共享,扩大图书资料的资源渠道。

三、学院文化建设

创办于上世纪初叶的金陵女子大学以“为中国女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作己任,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外著名的妇女领袖和女性精英人才。一代代金陵女儿汲取“厚生”精神之源泉,以帮助他人和社会到达丰满自我之境界,奏响了中国女子全面发展的一页页华采乐章。如何进一步传承金女大的文化,发扬金女大的优良传统,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培育现代高素质高层次女性专门人才,是学院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金女院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必须回答的问题。在总结金女院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将以开设十门女性教育系列课程、开展十个主题的女生教育特色系列活动、开办“金陵女性发展论坛”、开辟与社会卓越女性交流的渠道,全方位地营造金女院的独特文化,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独立、品德高尚、关注社会、关爱自我,气质优雅,内涵丰厚,宽容明理、进取知性,富有科学精神和生活情趣的现代知识女性,她们不仅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能引领社会的发展潮流。努力使金女院成为社会公认的培养精英女性的摇篮,卓越女性的精神家园。

1.开设和建设女性教育系列课程。女性教育系列课程从真、善、美、健、能等角度设置,作为一个模块设置在学院“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层面,金陵女子学院2006级学生开始实施,会计学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英语专业选10-12个学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选6-8个学分。也可以在“通选课”层面向全校女生开放。课程分两大类:基本素质类和提高发展类。内容包括“女性与思维方法”、“女性与伦理”、“女性美学”、“女性心理健康与调适”、“女性生理保健与形体塑造”、“女性与法律”、“性别与社会”、“现代家政”、“女性沟通学”、“女性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智慧女性、高尚女性、魅力女性、阳光女性、活力女性、自强女性、独立女性、能干女性、积极女性和具有发展潜能的卓越女性的基本素养。女性教育系列课程的建设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挖掘和整合现有资源,以团队精神共同打造有金女院特色和社会与市场效益的女性教育系列课程。立足本院,依托全校,组织一支开放式的教师队伍。课程要避免传统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缺乏操作性的倾向,在指导学生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环节上多下功夫。计划编写《女性教育课程系列丛书》,以优胜劣汰、不断更新的原则开展课程建设。

2.开展女生教育特色系列活动。 配合课程教育,以课外活动的方式组织女生教育系列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十个主题为基础开展活动,并保持这些活动的连续性,建设成“经典”品牌活动,以形成对学生精神世界的熏陶和感染。主题1-2:“健与美”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美的身姿,提高审美情趣,陶冶艺术情操。主题3-4:“爱与善”目的在于培养博爱精神,做一个富有爱心,善待他人的女性。主题5-6:“快乐与发展”目的在于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人生的快乐,领悟生命的真谛,珍惜时间,奋发有为。主题7-8:“责任与奉献”目的在于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责任,在实践中培养奉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主题9-10:“理想与信念”目的在于通过活动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3.开办“金陵女性发展论坛”.“金陵女性发展论坛”是全校女性学人提供发表学术争鸣的论坛;全省乃至全国女性学人传播先进性别文化,弘扬厚生精神,培养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素质风范,多向度拓展自我成长空间的平台;社会各界追求卓越的女性相互交流、学习,提高素养和发展事业的平台;女大学生学习经验、提高素质、提升修养的平台;中外妇女国际交流的平台;交流和研讨女性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与培养思路的平台;以此为进一步拓宽女性发展,促进江苏“两个率先”发展目标的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金陵女性发展论坛”由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江苏省妇女研究会和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联合主办;由金陵妇女研究中心负责管理;金陵女子学院团总支和学生社团“女性发展研究协会” 参与组织活动。

4. 开辟与社会卓越女性人才近距离交流的渠道。举办体现系统性、国际性和前沿性的“卓越女性高级研修班”,内容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生命科学、形象学等诸多学科的18门课程,吸引社会女企业家、女性金领、白领、国家企、事业单位女性高管人士和有为女性来学院参加学习,并以俱乐部的形式开展各类活动,为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开辟一条与社会卓越女性人才近距离交流的渠道。

四、学院的办学模式

在办学模式上,尝试建设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女子本科教育为重点,以女子职业技术教育和女子终身继续教育为补充,以女子高中教育为基础的开放型的女子系列教育模式。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办好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亚联董、海内外校友以及国内外学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扩大社会办学规模和效益,争取在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办学方式上有新的拓展,为教师和学生开辟更广的发展途径,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1.与社会企业和国内外学校联合创办女子高级中学和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2.继续与加拿大圣文森特山大学的合作项目,每年派4-5名学生前往学习一年。办好合作项目中的夏季班,并争取将夏季班扩展到其他国外大学,成为国外大学生来中国短期学习的一种方式。与圣文森特山大学开展2+2双学历的合作论证。与美国West Chester University的合作论证(每年派1-2名学生前往英语系学习一学期)。

3.与英国三个高校作为合作伙伴,举办留学预科班,

4.与社会办学机构合作,开展各类短期培训。

5.积极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学历继续教育。

6. 社会职业培训。与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江苏省职业鉴定中心合作,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师和企业培训师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协理员的培训。继续开拓会计继续教育市场。 初、中、高级 “烘焙工”职业技能培训。

五、对外交流与校友工作

遍布海内外的金女大校友是金陵女子学院的精神和物质力量的源泉,金陵女子学院的发展,广大校友功不可没。随着金陵女子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提高,应进一步强化校友会的功能,注重发挥校友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金陵女子学院的发展服务。对于学院今后的发展,要虚心向校友们请教;对于学院遇到的问题,要及时与校友们沟通;对于学院取得的成绩,要及时向校友们汇报。校友会的工作要有专人负责,支持校友会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建设专门的网页,借助互联网传播校友信息(“校友通讯”上网)。按规定使用好各项捐赠基金和奖助学金,做到效益明显,账目清楚,并按时向亚联董沟通各类捐赠基金使用的情况。

安排好外籍教师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继续与美国威尔斯莉学院、斯密斯学院、耶鲁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加州大学北岭分院、加拿大圣文森特山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爱丁堡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淑德女子大学、昭和女子大学、松山东云大学、韩国汉城女子大学、纪全女子大学、东新大学、中国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台湾地区的静宜大学、辅仁大学、实践大学、东海大学、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等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邀请国外专家来院讲学,派教师出境留学、进修、访问、参加国际会议,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地同行的交流;支持学生参加英、日等国的民间Home Stay活动,接待到中国参加Home Stay活动的外国大、中学生,促进各国青年一代的民间交往与了解;继续接受港、澳、台、侨学生来院就读学士和硕士学位。

六、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学院的办学方向。在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有金女院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在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教学科研、学生工作、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坚持做到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牢牢把握学院办学方向。

2.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学院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把学院领导班子的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党性修养、综合能力,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提倡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的全局工作,注重和加强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党政共同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认真组织好学院中心组的学习研讨会和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成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创建顾大局、讲奉献、求团结的良好工作氛围,确保领导班子在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事业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

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构建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认真整治存在的问题。以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的工作为基础,创造性地开展党支部的各项活动,注重从思想、组织、作风三方面加强建设。认真做好党员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工作,努力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认真做好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的建党工作。

继续认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思想建设为先导,制度建设为根本,领导带头为关键,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全面推进学院的党风廉政建设。

3.紧紧围绕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① 学生工作将紧紧围绕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党建为抓手,以学风建设为龙头,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厚生”精神和女生教育为重点,规范常规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形成关注社会、关爱自我,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凝聚力强的女性群体。② 把厚生精神的传承和大学生的人生观、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特别是通过开展各类援助、帮扶和咨询、宣传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加大学院奖助学金的宣传、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强“薪火”基金的建设,使厚生教育成为金学院的标志性教育活动。③ 把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女生教育结合起来。开展“金陵女性发展论坛”、“厚生溢金陵”女生节等活动,向学生提供多个系列的项目,让学生有目的地选择,有计划地参与,把理论学习、思想认识和实践操作、气质塑造结合起来。把女生教育类活动办成品牌活动。④ 把学风建设和专业交叉、文化渗透以及姐妹班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办好具有专业特色的会计技能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食品科技论坛,通过姐妹班的传帮带,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新生活,明确新目标,交流学习体会,携手迈向成功。试行按年级安排学生宿舍的模式,重视发挥年级团总支在学生社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⑤ 广泛调动学院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拓就业工作新途径,推动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全院形成共同关心、关注学生就业工作的局面。

4、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共创和谐学院。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强化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全院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创和谐学院,是学院“十一五”规划得以实施和完成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师德建设,传承“厚生”精神。做好学院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展学院文化建设。要充分认识做好新世纪学院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发挥统战工作的特殊作用,创造统战工作的良好氛围,认真做好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海外校友等方面工作。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组织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二级教代会和工会制度,积极推进学院的民主建设。要主动关心和帮助解决教职工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加强职工之家建设,争取新建100平方米左右的教工活动中心。争取学校和海内外校友会的支持,对贻芳报告厅进行大修改造。要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增强集体凝聚力,建设团结协作的、健康的、保障教师奋发向上、同侪相互鼓励与欣赏的组织文化,使教师逐渐养成并习惯于真实的、真诚的、互相激励的教育人际关系,每个老师都将在其中快乐健康地工作!

5.申请将金陵女子学院辟为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特区。鉴于学院的诸多特殊性,将申请将金陵女子学院辟为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特区,成为学校分层办学的试点,在办学体制、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引进、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学校保证金陵女子学院的办学空间等办学基础条件,以充分发挥金陵女子学院的优势。相信通过学院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扶持、校友的支持、社会的捐赠等各种渠道,学院的“十一五” 规划将得以顺利实施,金陵女子学院将得到较大的发展,老校友心目中的“金女大”将会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

金陵女子学院_金陵女子学院 -历任学院院领导

归 鸿( 1931-- ) 江苏常熟人,中共党员, 1953 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生物学系,动物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副主任、总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共江苏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动物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1987 年省人民政府复函,同意在南师大建立金陵女子学院,校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由归鸿校长负责抓金女院的具体筹建工作。在归鸿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梅若兰、鲍蕙荪、方国才、文秋芳、姜国定等五人组成的金女院筹备工作组。

谈凤梁(1936--1997) 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 1960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授, 1983 年 8 月至 1991 年 6 月历任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南京师范大学校长。 1987 年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 1989 年当选为中共江苏省委八大代表,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 1989 年 9 月至 1991 年 3 月兼任金女院院长期间,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他提出了金女院的四条办学宗旨:第一,继承金女大优良传统;第二,作为教改的一片园地;第三,是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第四,培养高层次的妇女人才。这为当时金女院的办学定位指明了方向,起到积极的作用。

梅若兰( 1925― ) 女,湖南临湘县人,九三学社成员, 1948 年毕业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无机化学教授。历任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副系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委员、南京市人大代表,长期从事无机化学教学和无机物合成、化工污水处理及微量元素等应用化学方面的研究。 1987 年任金女院筹备组组长, 1989 年 9 月任金女院副院长, 1991 年退休。因金女院办学的特殊需要,退休后一直返聘在金女院工作。

屠国华( 1937-- ) 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 1962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学系,物理学教授,历任兰州大学物理系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理化实验中心副主任、物理系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 1991 年 6 月到 1993 年 8 月,兼任金女院院长。后因国家教委需要屠国华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教育部门的贷款工作。

黄 涛( 1942-- ) 江苏苏州人,中共党员, 1964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学教授。 1979 年至 1982 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 1989 年至 1993 年任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馆教育领事。 1993 年回国,从 1993 年 8 月至 1998 年 8 任金女院 首任专职院长 。 1996 年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余文娟( 1948-- ) 女,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 1976 年毕业于南师大数学系,副研究员。 1976 年留校任教。 1989 年 3 月调入金女院任办公室主任, 1994 年底至 1995 年 6 月赴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人文学院访问, 1995 年至 1999 年任金女院行政副院长、南师大金女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因身体健康原因,现任副处级调研员。

于忠喜( 1947― ) 山东即墨人,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4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外文系。长期从事英语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1974 年留校任教。曾任南师大外语系副系主任, 1976 年至 1978 年赴英国哈得斯费尔德理工大学教育学院进修。 1994 年至 1995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 1997 年底调入金女院,任常务副院长, 1998 年8月至2005年10月任金女院院长。

袁金妹( 1948― ) 女,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 1974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副研究员。 1974 年留校工作。曾任南师大机关党总支副书记, 1999 年 6 月调入金女院任直属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 2000 年至2005年10月任院党总支书记。

刘慧君( 1951-- ) 女,辽宁丹东人,中共党员,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 1974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外文系后留校任教。 1986 年 11 月至 1987 年 9 月赴美国联合学院访问。 1996 年 9 月至2005年10月任金女院教学副院长并分管外事工作。

金陵女子学院_金陵女子学院 -现任院领导

陈 俊(1954--) 男,江苏金坛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198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机械系,1981年毕业分配至无锡轻工业学院任教,1984年调入南京动力专科学校工作,历任教研室主任、校科技部主任、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等。2000年任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党总支书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任中北学院党总支书记,2005年10月调入金陵女子学院任党总支书记。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获校优秀管理奖。

钱焕琦( 1952― ) 女,江苏无锡人,伦理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99年修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学校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1978年留校任教,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研部主任, 2005年10月调入金陵女子学院任院长。长期从事伦理学、教育伦理学、青年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和省级研究项目23项,已出版著作21部,发表论文60余篇。 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获各类奖励20多项。

江希和(1958--)江苏连云港人,教授,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管理学(会计学)博士研究生。2000年5月起任金陵女子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会计、财务和税务的教学与科研,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省、厅级课题多项,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主编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等教材多部。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获南京师大“教书育人”奖。

杨素萍(1971-- ) 女,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1993年于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任金陵女子学院团总支书记、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党委秘书兼人事秘书,2008年起任金女院党委副书记。曾被评为校优秀团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获校思想政治教育二等奖。

郑铁松(1963--)河南郑州人,男,博士,教授,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1984年获兰州大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兰州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7月至今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2003-2009年任食品系主任,2009年12月起任副院长。主要从事食品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厅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2007年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奖。

熊筱燕(1965--)女,贵州毕节人,会计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2003年在香港浸会大学会计与法律系做高级访问研究,现在河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毕业后留南京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会计系任教。1997年调入南京师范大学,2001-2009年任会计与财务管理系主任。长期从事会计学教学研究,主持过省部级课题五项,主持南京师范大学“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两项,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各类教学研究及教改项目近十项。出版会计学专业著作十部,发表论文20多篇。

历史沿革 金陵女子学院 金陵女子学院-历史沿革,金陵女子学院-学院现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320103/57529.html

更多阅读

嘉兴学院 嘉兴学院-历史沿革,嘉兴学院-学院概况

嘉兴学院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此后平湖师范学校、嘉兴卫生学校、浙江会计学校和嘉兴市粮食干部学校等四校相继

衢州学院 衢州学院-历史沿革,衢州学院-办学规模

衢州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科、师范、经管等多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5年的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衢州学院。衢州学院坐落于素有“四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声明:《历史沿革 金陵女子学院 金陵女子学院-历史沿革,金陵女子学院-学院现状》为网友抛弃幸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