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梵高传_《梵高传》 -简介
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被誉为传记小说之父的美国现代作家欧文・斯通,在梵高还默默无闻的时候便写出了这部文学传记,时年仅26岁。60余年来,梵高的身世打动了无数读者,其魅力至今犹在。这部作品也便成了作家的成名之作,并被译成80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
梵高传_《梵高传》 -内容介绍
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是因为他的油画在拍卖行以天价成交。你问他们最喜欢哪一个画家,他们总是说梵高啊梵高啊。但是,他其实相貌平平,有着棱角分明的大下巴,并不讨人喜欢。他偏执孤独,嗓门粗大,举止无礼,招人厌烦。他被小孩子称作红头发的傻瓜,被大人称作三十岁的白痴。他割下自己尖叫的耳朵,却毫无知觉。为了表达自己的爱,任烛火将自己的手掌灼烧至暴皮起泡……
在他出生的前一年,他的母亲生了第一个男婴,取名文森特,但不幸夭亡。一年以后,我们认识的画家梵高出生,父母就把他那夭折的小哥哥文森特的名字,连同对这个哥哥的哀悼与忧郁,一起给了他。除了弟弟提奥,他始终没有得到父母的宠爱,兄弟姐妹的包围。
人们总是说,梵高是一个疯狂的天才。似乎我们有意无意地认为,天才总是和疯狂脱不了干系。他步行数百里去看自己的初恋乌苏拉,他追求自己的表姐把手掌烧烂,他拿着刀子追着朋友高更,他用剃须刀割掉自己的耳朵献给一个妓女小鸽子……这一切,难道还不算是疯狂?可也许,在疯子的眼里,最正常的人才是最疯狂的。疯子没有我们这个文明社会所有的逻辑。疯子惟一的逻辑,就是可以不必按照正常人的逻辑行事。
初恋遭受重大打击,与父母兄弟不和,与牧师学校不和,与画商叔叔们不和,与画家们闹崩,与妓女克莉丝汀同居又分离,与高更吵架,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他的这些遭遇被我们读着,他的苦难也被我们感受着。临终的时候,他留下脍炙人口的名言:“这苦难啊,永远也不会终结”。于是全世界的人都同情他。这没什么丢人的,我也同情过他,与千千万万的人们一样。我们阅读梵高的苦难,我们将自己的生活与梵高的生活比照,我们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投射在他的身上,于是两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就这么风马牛地有了联系。
每当我们对这个世界稍有不满,我们就会找到他那里去,对比一番,唏嘘一番,侥幸一番,然后觉得自己的困难也不过如此。梵高成了什么?他是释迦摩尼,还是关公像?一个死去的画家,一个普通的荷兰人,就这么被我们的口水和眼泪注解成了一个虚幻的图腾。我们享受他的苦难,我们歌颂他的伟大。那么多人写下这样的文字:梵高,我爱你。接着是一连串肉麻到极致的各种句子成分。喜欢是私人的迷恋,无可厚非。关于诸如此类种种,我只想问一句:你们有多少人真正看过他的画?他笔下的星夜,他笔下的乌鸦与麦田,还有他最爱的向日葵,你们真的都看过吗?
关于梵高,正是一个专业学画画的朋友刺穿了我的虚伪。当我对梵高赞不绝口的时候,她突然问我:你看过他的画么?你知道他的《星夜》怎么看才是效果最好的呢?我当场呆住,哑口无言。尽管他的生平事迹八卦野史我早已熟记于心,但我肉眼凡胎,他的画对我来说,只是一团厚厚的颜料。那我瞎扯淡什么呢?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是的,他是一个画家啊。
现在,我不得不承认了,我最初爱上的不是他的人格,也不是他的画作,更不是他相伴一生的苦难,而是他的伟大。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死死盯住他的伟大,像一群喜欢荤腥的苍蝇。为什么我们中间的这么多人当初没有一丝犹豫的就认可了他的伟大?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皮笑肉不笑:“如果梵高活在这个时代,我一定要嫁给他。”省省吧,我亲爱的小白们,我敢打赌如果他真的活在当下,你是断然不会爱上他的,你只会爱上一具死了一百年以上声名显耀的干尸。
《立春》里的黄四宝和王彩玲,就是当下的梵高,受难的梵高。你还爱么?你敢爱么?你屑于爱么?不用脸红,我们都是选择性的动物。只不过,我们选择了伟大,而梵高选择了苦难。关于事实种种,书里都有,不想多说。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这些梵高的不完美?是想破坏凡高的伟大的形象吗?不是,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他的另一面,只有了解他的疯狂,才能洞悉这个苦难的生命背后隐藏的意义。他很伟大,但他并不完美,完美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误解。歌手周云蓬说:爱上梵高,其实是爱上了虚妄中的悲剧英雄。而现在我们要知道:惟有清醒的爱,才真实可靠。
有空看看他的画吧,画才是他真正的救赎,真正的伟大。在浓烈得刺眼的色彩里,你会看到到那个迷惘的梵高,那个痛苦的梵高,那个热爱太阳的梵高。他对自己说: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于此生根发芽,别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枯萎掉。但他还是枯萎了,这么多这么多的苦难,一个平凡的生命不能承受。1890年7月29日,他用一把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腹部。他走的那天,夜晚繁星点点。
后来在朋友的相册那里看到一张图片:无情的烈日照射着奥维尔的一片麦田,田里一座小小的墓园中间,是文森特与提奥。兄弟俩在常青藤与向日葵的庇护下,安然长眠。间或有人来这里哀悼,却从来不带鲜花,代以一小束金黄的干麦穗,中间包着一只用得断残的油画笔。就像圣经里大卫王的做哀歌吊唁扫罗及其子一样:他们活着的时候相亲相爱,死时也不分离。
罗素认为一切伟大的生活皆由无趣的片段组成。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一种常识,将痛苦视为人生永恒的主题。梵高则实实在在地告诉了我们:伟大的来源,一个是对爱的渴求,一个是对痛苦的体验。因为,他告诉我们:艺术即生活,正如书的副标题所书:Lustforlife(对生活的渴求)。
“这苦难将永不终结”,我现在已经不喜欢念念不忘他临终前的这最后一句话了。相反,我记住了尼采的另外一句话: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他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因此,悲悯的情怀和善良的秉性与生俱来。富有的家庭出生和庞大的家族势力给予了这个害羞、腼腆、斯文的男孩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17岁的时候,他进入一家知名艺术连锁公司做一名普通的店员,20岁的时候萌发了初恋,可惜女孩并不爱他,到头来,也只是惹了一场单相思。
感情挫败,他和所有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一样,选择远走他乡来疗伤,空虚、孤独的他这时迷恋上了神秘主义和宗教学,信仰的强大力量就是让人付出所有.不求回报.不为荣誉.不计生死,通过每天20小时的精进学习,25岁那年,他的人生有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他去了比利时最贫困的一个矿区,做福音传教士。
这里的人们穷的衣不遮体,这里的孩子们不分男女,十岁左右都得作为重劳力下井采矿,这里的矿工最多活不过四十岁,然后死于职业病或者死于随时的矿难中。在这个地方,他见到了最卑贱的生命,最残酷的人生。善良,悲悯的他出于对信仰的执着虔诚和对人类的救赎心理,将自己的所有奉献给了那里的人们,而对于处在生存边缘的人们来说,他们迫切需要的能够让他们生存下去的是面包而不是信仰。
但他无力改变矿工们极端匮乏的物质生活,他不是上帝,他甚至开始怀疑信仰的真实性。一年的矿区生活把他从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蜕变成一个没有方向的人,他离开了矿区,四处流浪,他漫长苦难的人生之旅刚刚拉开序幕。
曾经的热情和激昂都不存在了,他成了一个孤僻寡言并与社会脱节的人。为了拯救自己,他从大量的文学作品、哲学书籍中再一次寻找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他也因此而结识了一批或激情或颓废的艺术家们,以落魄画家居多,他也因此而迷恋上了用色调和色彩宣泄渲染出来的人生。这一年,他27岁。
当他再一次因为饥饿而卧床不起的时候,他最亲爱的手足、也是他这辈子最挚爱的人――弟弟亲眼目睹了他的处境。弟弟跪在他的床前允诺:我会养活你,直到你能够自立。弟弟是个成功而优秀的画商,整个欧洲大部分的名画都要经过他的手,当然,这也是家族企业,而他对经营家族的生意却没有丝毫的兴趣,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画画。
27岁开始学画画,从最简单的临摹开始,对于这个毫无绘画基础的人来说,或许是晚了些,色彩搭配和线条比例他丝毫不懂,他的画是凭感觉,凭借内心对事物的理解,凭借生命中再次席卷而来的激情创作。
而这类现在可以定义为意识流之类的绘画作品在当时的欧洲并不受欢迎,他依靠孤僻的个性中包藏着的烈性张力与对艺术的忠诚坚持画了九年,他看似脆弱,实则顽强,他看似冷漠,实则温善。在他将全部的生命热情和能量都投入到画画中的这九年,一直依靠弟弟的救济为生,却因不善理财和常常救助他人而让自己始终处于贫困交加的地步,在身体和精神双重摧残下,他仅仅是为他的画而活着。
他有过初恋,有过痴恋,有过被爱,却短暂,留给他的是长久的灼伤的痛。他的第一个女人是个妓女,最后一个女人也是妓女,他唯一一个名分上的妻子还是个妓女。他狼狈的爱情和挫败的人生令他失去了他在家族中应该有的地位和财产。当有一天,他因为一个妓女的一句玩笑话就割下自己的右耳时,他因精神崩溃被送去了疯人院,但在那里,他也没有停止思考,并且继续画画。
直到死神降临的那一刻,他依旧用生命最后的激情在绘画,在最后一个夏日的午后,他画了遗作《麦田上的乌鸦》,第二天,在伦敦的某个小镇的野外,他面向炙热的太阳,朝着温暖,用一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一年,他36岁。
他就是荷兰后印象派的著名画家梵高,他的一生凄苦悲惨,绘画是他人生的全部意义,每天孜孜不倦的在作画,而上千件作品,却没有一副能够卖出去,他活着的时候,不被世人认可,他死后,被推崇成了至高无上的艺术家。
梵高的画色彩明丽,温暖热烈到令人炫目的黄,静谧安宁到让黯然神伤的蓝,如土地般厚重而凝重的深红……他的画笔下的人生真实,粗狂,画中的人物来自社会低层,动态的画面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人物的眼眸总是压抑着欲望,燃烧着激情。没有妥协,只有不甘,没有屈服,只有挣扎。一如他饱经沧桑的一生。
他的一生,在世俗的评判中,充满了各式各类的失败。他脆弱胆小,敏感神经质,语无伦次,以至于连几岁的孩子都会取笑他,戏弄他。他的人生充满了悲怆,他是一个被世界抛弃了的生者,他是一个被主流艺术所摒弃的绘画者,他是一个被爱情遗忘的男人。
梵高为艺术而殉道的短短的一生,太短暂,而他所承受的痛苦,比起那短短的36年的人生来说,实在太漫长。有一种人生,注定无处安放,只能在五颜六色的色彩中,在栩栩如生的人物景象中存在着,梵高用画笔折射出人生的苦难、绝望、希望、抑郁,能够给他终极慰藉的是唯有那片黑土地,他终于长眠于此,获得了永久的解脱。
梵高传_《梵高传》 -书评
1853年,我记得这个时间,不光是因为我自己,而且是因为一位把大自然变成了不朽艺术的画家。比我整整提前了一百年而出生的温森特・梵高,用色彩、阳光和运动酿就的生命感,无限地扩张了他37年的生命历程。今天的人们站在他的画作面前,无一不为他张狂着的生命所感染,难以自已。
生命着,就是痛苦着。对于初恋情人乌苏拉所馈赠的礼物――痛苦,从荷兰小镇松丹特走出来的温森特・梵高并没有拒绝。初恋的失败,让他第一次把痛苦当作人生的亲密伙伴,以至从此相伴,终身不能离去。
然而他不屈:“我的夙愿是为上帝做些实际的工作。我属于那些正在受屈辱和痛苦折磨的人们。”
于是,他走进古老的马卡・塞矿井,体验着煤矿工人一天挣50个分币,却冒着一百倍的死亡风险的苦难生活。为了拜访他崇拜的一位画家,梵高在饥寒交迫中走了5天,然而在来到那位画家的家门前时,又因为深深的自卑,悄然返身踏上了170公里长的回程。这一路,使他一度沦落为名副其实的乞丐。而对表姐凯无果的爱情追求,令梵高陷入了唯有用烛火炙烤手背以致焦烂的方式方可宣泄的痛苦境地。
梵高的痛苦是一条人生苦难的长河。每当画完一幅画,他就虚弱不堪,神志昏迷,病倒在床,往往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恢复。在海牙,他完全依凭弟弟提奥的接济,如年似地度过每一个艰难的日子。他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付给供他画素描的模特,甚至连自己的一日三餐也成为了大问题。想靠卖画维持生计的计划早就落空,而且他的画作被当时的一些画坛名家屡屡贬斥为不值钱的劣作,他本人也被人断言为没有出息的作画人。
在法国阿尔的烈日下,这位让中国人谈论得最多的荷兰画家,被邻居作为疯子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梵高,一个在阿尔的天空下一意孤行的画者。在他的身体里,不仅流动着底层平民的血液,而且张狂着原始而不屈的生命力,让人无法不敬畏。
在这个苦难的灵魂里,我仿佛听见他在劳动时的呼吸。在《夕阳和播种者》这幅画中,那种播种之后的昂首阔步,给人以无限喜悦。梵高的油画总是色彩鲜明。他在这幅画里运用黄紫补色对比的时候,为了强化金黄色阳光的光耀度,不仅把绿叶改为青紫色,并且把这个补色的面积扩展到了画面的四分之三,又引入黄紫补色对比中的间色――纯度较低的暗橙色,使它们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暖色调。
同样是表现金黄太阳和绿色田地的画面,他在《有围墙田地上空的朝阳》这幅画中,把黄紫补色对比中的另一间色――绿色,大量直接地引入画面,产生了冷色调的色彩对比效果。梵高大胆使用纯度高、明度也高的原色,以粗犷的画笔创造出色彩的艺术表现力,对后来的法国野兽派和德国表现派绘画影响极大。在《花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花》中,梵高以金黄色独创的暖色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世界。这个世界由色彩、阳光和运动组成。
当然,我们还不能忘记梵高在张扬色彩的同时,为后人留下了《矿工归来》、《哀伤》等一批素描,尽管在那些画作中并不呈现生命象征的色彩,但其由痛苦凝聚而成的画面,依然如同《向日葵》一般地给人以灵魂的震撼。在这些黑白世界中,一切生命的有机成分都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一个伟大崇高的统一体。《法兰西信使》报曾经以《孤独的人》为题,发表过一篇专评温森特・梵高的文章:“温森特・梵高全部作品的特色,就在于那非同寻常的力量和强烈的表现力。这位有着一颗发光的灵魂的艺术家,将永远不能为人所完全理解。”
一百年以后的今天,我们面对这位用画笔蘸着痛苦以展示生命不朽的荷兰画家,仍然有着许多高山仰止难窥真容般的困惑。在梵高的心路历程中,赤裸裸地汹涌着血液中的惊讶、感奋、灼热、压抑、愤怒,并用画笔宣泄成为许多个时代的见证。是否可以这样说,梵高以他的痛苦成就了热爱者的高蹈?